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嘉兴公共城市在线直播

车震片段(大佛普拉斯车内片段是第几分钟)

发布时间:2022-06-22 02:56:50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车震片段(大佛普拉斯车内片段是第几分钟)

去年台湾上映了一部非常复古的电影《大佛普莱斯》,这部影片整体来看造价不高,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黑白片,该片很多场景比较幽默诙谐,但是观看整过程中却笑不出来,因为里面讲述的故事太深入人心。穷人如蝼蚁,富人可以创造佛。
 
 
 
大佛普拉斯为什么是黑白片
 
在当今3D科技都盛行的阶段,大佛普拉斯竟然是黑白配,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每部影片都呈现着导演的思想理解,大佛普拉斯只有在片中穷人门卫菜埔和捡破烂的肚财等眼里才是黑白的,但是当视觉转到富人黄启文他们的眼里时是彩色的。穷人的世界非常的苍白,无趣,每天的生活单调无聊,在他们看来生活只有白天黑夜,没有任何其他的色彩,更没有其他可以欣赏的精神藉慰。但是富人的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就像富人黄启文的每天都在换新,哪些女人就像千姿百媚的鲜花一样,每天不会重复。穷人肚只能靠捡破烂捡来的花花公子报刊来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
 
 
 
 
 
里面车震片段在第几分钟
 
打开穷人菜埔和肚财视野的是富人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仪中记录了富人的生活状态,让菜埔和肚财无比感慨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尤其是两人在记录仪中能看到黄启文的车震更是给两人带来无比的震撼。车震片段在开头的两分钟就有了,目的是通过叶小姐与黄启文的苟合来引出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
 
 

《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的最后,在万众瞩目的护国上,发生了一件怪异的事。

原本整齐庞大的诵经声渐渐被一声又一声的怪响所打断。

一阵空穴来风更是吹熄了会场的蜡烛。

这怪异的一切令诵经声彻底停了下来。

宽敞的会堂里,从佛像里面传出来的击打声越来越清晰。

一下一下的猛烈击打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原来,之前索要分手费不成被黄启文活活“打死”的叶女士并没有死去,她只是昏迷了。

被黄启文藏匿于佛身中的她,在护国上醒了过来。

那怪响就是她拍打佛身所发出来的。

叶女士的出现,意味着黄启文要玩完了。

想起之前因为叶女士失踪一案,黄启文被叫去问话,副议长二话不说就将他带走。

副议长那副丑恶的嘴脸以及他说的那句“懂不懂社会规则”真的是令人万分嫌恶。

有钱人之间的钱权交易是长久存在的灰色地带,奈何还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所以镜头一转,黄启文的艺术工厂已经被拆毁。

与之前的喧哗相比,一片荒凉。

菜埔在一片混乱的门卫室里翻找到了之前肚财带给他的杂志,他坐了下来,专心致志的翻看了起来。

菜埔与肚财这种处于生存底线的劳动人民,他们之间的那份质朴的感情,反倒是真实、温暖了许多。

有钱人造佛,没钱人拜佛。

当菜埔跟肚财目睹凶案后心绪不宁的去拜佛,却得不到什么指点。

黄启文将“尸体”藏匿于佛身中,却终归还是难逃法网。

我想这个结局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人在做天在看,别以为杀人灭口就能毁灭你的罪证。

佛,将一切都看在了眼中。

恶,终会有恶报。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恋小暖)

这结局没什么不好懂的。

黄启文杀了勒索钱财的叶女士后,将她藏在了佛像肚子里。之后得知自家公司的门卫菜埔和他拾垃圾的朋友肚财可能偷看了车载记录仪上自己的杀人录像。于是干掉了肚财灭口,念与旧情,贿赂了菜埔。几个没任何发声机会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就这样被搞定,而杀了人的黄启文仰仗着政府官员的后台,即使被警方质疑也完全不必担心自己会被暴露。他做的佛像还是依照指定时间被安置在了寺庙里。

但大佛肚子里,被谋杀的叶女士、无故惨死的肚财、有口舌但无法为朋友发声的菜埔、在社会边缘求生存的释迦......这些个被默默牺牲掉的小人物;黄启文、胡三城、文化局秘书长......这些个靡乱荒唐、嚣张跋扈的有钱阶层。你们的冤屈也好、欠下的孽债也罢,佛祖又何不是桩桩都看在眼里呢。

所以,电影鲨看来,影片结尾处被佛肚子里的敲击声、成片熄灭的佛灯,表示:

一、叶女士原来并没有死,佛祖没让她死,留给她揭露黄启文之流的机会;

二、佛祖悲悯世人,尤其是肚财、黄埔这样的小人物。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请关注头条号“电影鲨”

电影结局一个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意料之外,情理之外。

《大佛普拉斯》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开放式结局。

所以我们从这句话去解读影片的结局。

首先是意料之外,因为最后大佛发出咚咚咚的响声,但是按理说启文已经把前女友给杀死了,就算没杀死,关在大佛中,而且是一个密封的环境,按照现实的逻辑,空气很快就会耗尽,就算里面装着一个健康的活人,也活不了几个小时,更别说启文打过的前女友了。

所以大佛发出咚咚咚声只是一个寓意。

接下来我们来看何谓情理之中,情理就是观众心理,为了让影片不要走向彻底的人性黑暗,影片必须来一次朝向光明的转折,也就是大佛显灵,发出咚咚咚声音,让大家打开大佛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好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整句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表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同时也讽刺了众虔诚的信徒们,念经的大佛,却是人性罪恶的深渊。

在后的画面可谓是很经典了。大家祭拜虔诚的这尊大佛,本来是面向光明美好的愿望,但是里面却包裹着人们的恶,一来影片想体验信徒确实是为人们的罪恶做赎罪,二来是讽刺着这一切的做法,其实根本没有让人们内心的恶有一点点作用。

因为制造大佛的启文,美名其曰一边作佛,一边虔诚的念经,作佛十几年,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信徒。

但现实中他却是一个花花公子,而且为了隐藏自己的丑恶不择手段,甚至走上了杀人的道路,杀一个前女友还不够,还把没有任何阶级身份的肚财干掉,这是一个多么阴暗的人,这也是一个多么阴暗的故事。

在《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的最后,有敲打声从大佛体内传出,经久不息,直至屏幕已经完全变黑,仍有声音在回响。

那么这声音从哪里来呢?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凶手最后把被害人塞进了大佛体内,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大佛里的女人尚有一丝生气,所以希望通过敲击大佛的方式来求救,但倘若只是如此,那么显然故事还未完整,显然是留下了一个大坑。

所以我觉得此处别有深意。

导演拍摄《大佛普拉斯》的初衷是想要揭露社会的阶层分化,有钱人逢凶化吉,穷光蛋百事皆哀就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期间充满了大量的黑色幽默。

在采访中,导演表示影片之所以拍成黑白的,是因为剧组没钱制作真正的铜制大佛,所以只能通过色彩来诱骗观众的眼睛,但这样的黑白片反而和电影主题相得益彰。让这部电影更像是抽离于现实世界之外。

所以这样一部带有虚无主义色彩的电影中的声音,也未必就是真的出现过的声音,我觉得那敲击声更像是一种配乐,配合着大佛的影像,把那声音一声声敲进人心。

佛祖庄严宝相之下,再配上这敲击声,能够激发还沉醉在电影情节里的观众去思考,去深思身处的社会法则。这显然是导演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去启发当下年轻观众的东西。

综上,我认为敲击声就是一种气氛渲染,并不是故事的延伸。

(壹条电影编辑部:锦锦)

从表面理解,《大佛普拉斯》算是「好看」的。

作为一部黑色喜剧(如果算是喜剧),它的节奏当然不似一般商业片快速,但也不沉闷迟缓,故事发展令人好奇,每一场戏都是梗,演员演技之强大自然当然也不用多说。

不过,导演黄信尧其实并不是在拍「好笑”或「好看」的,即便观众观影的过程不会觉得无聊,也应该会被逗笑。

然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一开始就立刻打破第四道墙的「导演评论音轨」,以温吞草根带幽默的方式为观众「解说剧情」,但听到后来,这部并不特别标榜「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仿佛就像是黄信尧亲自向观众诉说他这一生的所见所闻、诚恳的和观众开启一场「对话」,好像在告诉观众,这个世界、这块「宝岛」,真的,真的,有这些看起来荒诞、讲起来哑然失笑,但却再也真实不过的事情和人物。

我们常说,一个创作,总有作者想要对外界说的想法。

《大佛普拉斯》不只是一个以电影这媒介拍出来的一个虚构故事,而是导演直接抓起麦克风说给你听的「社会观察心得分享」,但他的音量不大,语调和缓,不急不徐,讽刺中带着温暖,请大家一同来关怀社会底层的边缘人。

肚财看似逞凶斗狠、尖酸刻薄,也会犯下一些小奸小恶。

那个二坪大的货柜屋,以及他所栖身的「飞碟」那堆绒毛玩偶,是他在挥别不为人知的过往之后唯一的安慰。

如果不是电影上帝视角的刻意,谁会知道他其实看到与自己一样落魄的人导演的旁白,谁会知道这个街头拾荒者,坐过牢、无依无靠,现在还不时会回到当年帮助自己的监狱会面饭阿姨那边帮忙顺便蹭饭?

而这个差点让黑白画面显现出一点点颜色的温馨画面,也很快的在导演那常常事先暴雷,有如「天注定」的旁白声中破灭了。

菜脯是个孝顺勤恳、逆来顺受的老实人,或者说许多典型的台湾人。

他阿Q,不论对方是谁都很快地设身处地为其著想,胆小不敢惹事,却又禁不起朋友的怂恿。

一口怨气无处发泄,最后也只能追打着跟自己同样的小人物,算是最后难得的情绪表现,当然也是另一种「底层互咬」、「饿不死活不好」的悲哀。

虽然戴立忍的黄启文是有把那种阴狠乖戾的杀气演出来,但总觉得他不太像这种靠关系的纨裤子弟,不过这条线也是处处有梗,每一个细节都有可以发挥的地方。

比方说「葛洛伯文创」之名,什么「与世界接轨」、和师姐一边阿弥陀佛一边互相批判、副议长即黑道的结、平时作威作福,遇到高官还是得变成龟孙子、妹的梦想是天晓得真假的「出国念书」,还切换成假掰的英文声道。

开着名车到处闲晃装忙以及像极了某位名字也有「文」的政坛知名公子哥之家世背景,酸度破表之余,当然还是觉得悲哀,因为这些看起来荒唐的笑梗全都取材自现实。

还有一些对于时局的批判,比方说警察办案的粗糙、纵然有好警察也难敌社会现实、目睹杀人案件却跑来找「中正庙」等等。

以为这些很荒谬吗?不,这些事件就有如「真人真事」一般的在周遭上演。虽然酸的东西太多太杂,也不见得紧扣主线,但每一项的酸法都很高明。

我们不需要像菜脯、像肚财那般凄惨,虽然相信这样子的人有的是,而且更没有电影镜头愿意对准他们说一个他们的故事,即便在《大佛普拉斯》,我们依然像最后菜脯所惊觉的那般,其实根本不认识肚财,但我们都可以从这些小人物的侧写之中,找到自己在生活中挣扎的一面、发现到社会乱象的一隅,除非你自己就是黄启文。

而「大佛」除了那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佛像之外,其实也透过「释迦」来暗喻,但佛就是佛,祂只能悲悯垂怜的看着众生,任由众生应验各自的缘法。

没亲人、没证件的肚财葬礼,只有寥寥可数的同温层送行;另一厢,虽然电影是黑白的,但想必是金碧辉煌的大佛正在接受僧众与信徒的瞻仰供奉。

此时,一阵阴风吹过,不属于木鱼的沉重闷响响彻了整座体育馆,僧众愕然的停下诵经,面面相觑。是大难不死的叶女士在大佛肚子里的求救?还是肚财与叶女士死后含冤的不甘?

当画面转黑,郁闷的重响依然回荡在影厅,还是说,其实芸芸众生都被困在这表面的法相庄严之中,都在呐喊、都在拍击,希望打破这内里空洞腐朽的金身大佛?这一声又一声的重击,其实只是老百姓们的无声控诉?

最后这带有一些「写实魔幻」的结局、以及不明原因,反正是破败了的「葛洛伯文创」,或许也是导演想说好吧最后还是给观众一些比较正面的想像空间的小小慰藉吧。

然而你我都知道,现实中,最后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打开新闻就知道啰,什么都没有,只剩行车记录仪而已。

「大佛」意味着什么呢?

表面看,它离宗教最近。

而影片中似乎也有这样的表达,如果没有记错,片中的人物曾有过三次拜神的经历:

第一次,是黄启文在杀人前,对着佛像下拜;

第二次,是肚财和菜埔选择隐瞒不报后,到庙里祭改;

第三次,是影片最后的护国,众人朝拜;

三次拜神,刚好穿起了杀人案背后的三类人。无论是杀人者、目击者,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都把宗教视为自己救赎的寄托。

不同的人,在同一种盲目的信仰里,找寻安稳,这挺讽刺的。

这也是第一遍看时,我想当然的理解。

等到第二遍看,我注意到了一个反复出现了两三次的画面。

就是这个画面:

在佛像的附近,几个大字赫然醒目:监视录影中。

这本是用来警示「监视器正在录影中」的,但故意放在佛像旁,还反复出现几次,就让它有了不同的意味。

原来那佛像,并不是什么救赎的力量,而只是象征着一种俯视一切又无法转变的命运。

它就像是肚财被警察暴力执法时,高高在上的那台摄像机,以俯瞰的视角,无动于衷地记录着眼前发生的悲剧;它就像是片中那个名叫释迦的流浪者,每天在村里闲逛,逛的地方比警察还大,逛得比村长还努力,但除了闲逛,除了旁观,他并没有插手任何一件事;它就像是肚财遇见的那个失意的人,肚财只能看着他失魂落魄,最终匿迹于暴雨中,却无计可施;它就像是片中不断出现的导演的旁白,为我们讲述每个人的遭遇和结局,却从不为剧中人指点迷津……

它还像是屏幕前的你我,从头到尾监视着录影,却无力改变任何事。

这让我想起影片《心迷宫》的最后,有一个剧中人拜佛的镜头,是对着屏幕前的观众做的。

导演用这个镜头,实际赋予了观众一种上帝视角。而那部影片,刚好是多线叙事,剧中人只知道自己的叙事线,而目睹一切的观众却全知全能。这个镜头很有意思,它默许了观众冷眼旁观的权利。

到了《大佛普拉斯》,无论是不断插入的旁白所营造的间离效果,还是整部影片的摄影所突出的那种疏离感,导演似乎也在有意重申这种置身事外的权利,他并不想让观众过分的代入,而是让他们像那个俯视众生的秩序一样,看着剧中人在宿命里挣扎。

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切突然反转。

在那场超现实的护国上,大佛竖立在众人面前,接受潮水般的膜拜。

突然间,在诵经声的间隙,大佛里传来了闷闷的捶响和隐隐的呼喊,众人惊惶,忙住了口,呆呆地看着这尊大佛。

之后镜头悬在大佛上,停了几秒,猛然一黑,堕入了无尽的虚空,而锤击的闷响却仍在继续。

那一刻,仿佛你我就置身于黑洞洞的大佛里面,而敲击和呐喊的人,也正是我们。

于是,刚刚还置身事外的你我,突然就成了被宿命囚禁的剧中人,而我们此刻的挣扎与呼喊,又有谁能听见?

这个反转,把你我从疏远拉至切近,从山顶拖入深渊,它剥夺了我们冷漠的权利,并不怀好意地说:谁也没有资格袖手旁观。

其实,影片《大佛普拉斯》讲述的,就是大佛里面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被困在某种规则里,每个人都在苦苦挣扎,想要冲破,却又无往不在牢笼之中。

而在那永恒的黑暗里,意外的,影片的温情段落,开始在眼前浮现。

或许命运总是无常,就像肚财虽然为人老实,却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毫无征兆地死于意外;而黄启文们却可以整日快活,就连杀了人,还可以逍遥法外。

还有菜埔说的那句:“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很遗憾,这个世界就是反逻辑的。它并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善恶终有报的承诺。

可是——

就像影片最后,在倒塌的工厂里,菜埔捡起了那几本杂志,坐在废墟上看;就像肚财在出事前,最后吃了一碗面会菜,而做饭的阿姨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时间无声的流过。

有这些片段,就值得了。

因为在那黑洞洞的大佛里,不见天日,我们只能在偶然敲开的缝隙中,抓住一缕偶然渗入的珍贵的光。

如此而已。

这是个开放性的结局,每个人读到都不一样。

1、这个结局并不存在,只是导演故意留下的一种幻想。从正常角度来说,叶女士受重伤(或者直接死亡)被放到了佛像肚子里。这么长的时间没食物、没空气、没水,是不可能还活着的。这样设置有很多好处:(1)、给人一种假象,大佛发出声音说明里面有人,就会被发现。在这么多信众的面前,这件事很难善了,那么终究会有恶人有恶报的结果。(2)、再深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件事不可能存在。一个尸体怎么能发出响声呢?有一些网友说尸体爆炸,台风影响什么的,这已经跳出《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的剧情了,所有的分析应当是建立在为整部电影的基调进行服务的基础上。电影主讲的是阶级对立、穷人与富人等,而不是尸体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2、还有一种说法层面很高,这种响声是指你、我、他,也就是观看电影的观众。由于这部电影没有在大陆上映,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在网络上看的。如果在电影院中观看,黑色的背景下,一直有着“咚”“咚”声,是不是就像我们自己本身待在大佛里一样。

这个结局是个开放式的,留给观众们想象空间,我说一下我的主观看法。

虽然传来敲击声屏幕黑了,就出字幕了,我一开始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被藏进佛像里的女尸醒了?但过一会导演用最后一个类似彩蛋的镜头给了一定解释,菜埔坐在灾害过后的门卫室里看美女写真杂志。可能是刚刚发生了地震,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敲击声可能是因地震前期小波动引起的崩裂声,地震让这大佛像倒塌,在这些穿的板板正正外表仁义道德,嘴里喊着真善美的万人面前,摔出尸体,摔出罪恶。

不过这样的手法太偏激,导演也不敢这样表达,所以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空间。

另外启文是很聪明的,他清楚的知道,肚财和菜埔俩人偷看行车记录仪,知道自己的事,但短时间内,自己情妇失踪,自己的保安又失踪,那就太明显了。所以要杀肚财以儆菜埔,又施以恩惠封嘴。如果要不是地震了,震裂佛像,那过了风头,菜埔也得死,流浪汉和小胖也都有可能有麻烦。

其次我想说说我理解中的结局。

绝望的颜色是什么?

黑白。

一部没什么大腕也没有多大投资的电影《大佛普拉斯》,十项提名领跑,一举拿下包括最佳新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

这部电影从头丧到尾,以葬礼始,以葬礼终。两个穷人肚财和菜埔出现的镜头都是黑白。唯一的彩色,就是垃圾回收员肚财和他的好朋友工厂门卫菜埔所观看的,工厂老板的行车记录仪

知乎有一篇影评评论的很到位:“对于上流社会的声色犬马,社会底层连偷窥的都是残缺的,用一次向上的窥探,展示了小人物面对阶级固化的绝望。”

这么看来,黑白与彩色背后的阶层对比好像是导演的精心设计。

后来我知道,黑白色,其实是因为电影里的道具——一尊大佛其实是塑料制作的,导演黄信尧为了不让人看出来,他只好拍成黑白色。

你看,一个穷导演拍了一部关于穷人的电影,里里外外都很成立。但却看得人心堵堵的,如一团阴霾藏匿心中,挥之不去。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刚看的一部评分很高的韩国电影《寄生虫》。

两部电影很相似,里面都有太多的隐喻、意象、人性值得去品味挖掘

01 命运

如果说《寄生虫》里面的贫富差距是的,摆在桌面上能被看得见的;那《大佛》里面的贫富更多的是一种贴近生活的压抑感

《寄生虫》里面还有生活习惯、异国文化差异的距离感;但《大佛》有一种让人无法适从的窒息感。

里面没有歇斯底里地喊叫,也没有鲜血淋漓的厮杀,小人物以一种坦然和无可奈何的态度接受自己的命运。菜埔当着一个值夜班的保安,肚财是个捡垃圾的,土豆是个局促的小卖部售卖员,释迦一个人睡在灯塔……仿佛每个人都是这样。

很奇怪,明明那些很“该”死的人,贫穷又爱欺负比他还懦弱的菜埔的肚财,菜埔,土豆,释迦,他们都在底层“无知”的认真地活着。

他们追求着窥探有钱人糜烂私生活的刺激,也是唯一的乐趣。哪怕是光听声音,两个穷人就硬到不行。

当然,不是因为肚财多喜欢菜埔,而是只有在菜埔面前,他才能找到一点自信。

穷人们的自尊,似乎只有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才能蹦出来。

每当肚财完成了一天的捡破烂工作,他就跑到菜埔的值班室里看看杂志,聊聊天,生活在无聊与压抑中,无望的流逝。

他们又都有善良的一面。

肚财在废弃的厂房里遇见了一位穿着体面,但是精神低迷的人,他经常碰到这样的人,失志的人,想要寻死的人。

他们都很想帮助到对方,但都是“乞丐收养猫,自身难保”

电影中无数次出现大佛的形象。

形形的人都在拜佛,护国人人在拜佛,贪赃枉法的高委员在拜佛,杀人的黄启文在拜佛……

黑白色调的大佛冰冷的旁观一切。

众生皆苦,众生皆拜佛,但你什么时候看到佛祖开口说话了?

命运,对每个人来说,又像牢笼和规则,无法突破,就像电影里的黑白和彩色之间是难以逾越的。

每个人都自命不凡,而每个人都像雪花,近看确有不同,而远观却大同小异。

02 同样是进警察局

肚财因为垃圾车没有牌照被问询,这是他唯一吃饭的家伙什,他着急了。紧接着他被两位警察英勇地按倒在地上,抓捕了。很讽刺的的,这个竟然上了新闻版块。两名警察抓捕到一个捡垃圾为生的流浪汉。

更讽刺的地是,这段影片由警方人员自己提供。

更更讽刺的还在后头。

同样是进警察局,有钱人黄老板为所欲为,玩女人、巴结权贵、杀人越货,但是当他进警察局后,副议长却出来找了分局长,说他是个大善人,还问候了警察老母。

电影里有正义的警察,但是没有正义的副议长。

副议长来把黄启文接走时说“你要搞清楚社会的规则!”什么社会规则?

不说,所有的人也都心知肚明。

底层就是底层,没人在乎、没有尊严、甚至连色彩都不配拥有。对于菜埔和肚财来说,那些是他们想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因此他们在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呆若木鸡。

急于寻求神佛保佑,很可惜,连入不了神庙的“蒋公”都不愿意保佑他们。

有首歌,叫“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电影里,肚财把它改了,改成”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

没钱人活着是“三分靠努力,七分靠运气。”有了事人人都躲的远远的,就像菜埔想把老母托付给自己的小叔,话还没说出口,对方就先堵了他的嘴,还讹了他三百块钱。

还有,一个很妙的情节安排,那就是肚财的葬礼,用的照片竟然就是这次“新闻事件”的截图。这也是电影的优秀之处,善于在小格局中创造别样的色彩,处处都有着黑色幽默。

03 面具

黄老板跟菜埔聊天时摸着自己的假发说的那句话:“这才是我的真头发,我现在如果一天不戴,整个人就觉得不安”。

每个人活着,都伪装着自己,不分贫富。

就像他伪善的面具一样,如果有一天,别人看到的是他的不堪。那也无妨,因为看到的人,都说不出来。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面具太逼真,真到忘我。

汽车,是私人的小空间。曾经知乎上,就有人回答,中年男人下班后,更愿意在车里呆几分钟,而不愿意回家。这里是最放松自我的地方,人性也在私人领域的空间里展露无遗。

比如黄老板的私人时光,面对情欲时的急色,面对达官时的谄媚,人前人后的社交面孔。

面具伪装下的众生,又何止他一个。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04 众生皆苦

虽然故事讲的是两个的社会阶层,但把这一切串起的,却是那尊大佛。“大佛”每次它出现,下面的人们都在搞七搞八,嘴里说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的酒色财气,他一言不发的就坐在那儿,眼睑低垂,静望世人。

大佛宝相庄严,面无表情的注视着一幕幕男盗女娼、悲苦落寞,其实这也可能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另一重境界。

里面还有一个不得不说人物,全程他只有一句台词,那就是释迦。单看他的名字,就有“神佛”的意思。

他是这里面最“高深”的一个人,他和别的流浪汉不一样,每天干干净净的,到处“逛一逛”。

肚财死了,车祸被撞,原因酒驾。好笑的是,肚财从不喝酒,也没钱买酒。尸体被警察带走了,在地上画了一个人形,肚财的尸体被人用白线勾勒出来。肚财的朋友释迦,骑着自行车一直“逛一逛”,逛了一天,终于回去他的“海滨别墅”了。是他想明白了。

想明白什么了?

肚财死了,但是有人给他画人形,有人给他收尸,自己死了,或许烂成一滩泥,也不会有人发现。从这一点来看,肚财的死挺有“价值”的。

他在片中只说了一句话“到处逛逛”,无论是朋友死了还是天降暴雨,他都面无表情,他的名字和心境,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象征,静静地看着世人“作”。

黄启文所代表的的阶层和菜埔、肚财所代表的的阶层,看似天差地别,其实都一样,都不过是在生命的轮回中中受苦。

众生皆苦,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作者:墨落)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