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卫视频道 > 山东卫视在线直播

胤褆的后代怎么样了(胤禩有后人吗)

发布时间:2022-07-01 20:28:19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胤褆的后代怎么样了(胤禩有后人吗)

胤褆的后代怎么样了:

九子夺嫡的前半场是皇长子胤褆和皇太子胤礽之争,一个是长子一个是次子,都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爱,背后都是有朝臣支持的。最后,胤褆把胤礽拉下马了,但是他本人也被康熙给圈禁了,爵位也被削了,从此以后就败一直圈禁在家里面,到死都没有放出来的。

胤褆被圈禁了二十多年,没有什么事情做,就只能生孩子,所以胤褆有十五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女儿除了少数夭折的,大多和亲蒙古了。儿子夭折的很多,成年之后也没有混得好的,最高的职位的就是奉恩镇国公,没有一个被封王的。

胤褆的十五个儿子中,有七个夭折了,长子和十四子是没有留下子嗣的,剩下的6个儿子是有子嗣的,但是因为混得不好,就沦为闲散宗室。据说是在清末的时候,还保留着奉恩将军的头衔,后来就查不到了,估计是受了战乱之苦,就隐姓埋名了。

五六七皇子为什么不参与夺嫡:

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夭折了11个,后来被列入排序的只有24个。

这24个儿子中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有15个,分别是皇五子:胤祺(据说此人和善,不喜欢争夺),皇六子:胤祚(只活了5岁),皇七子:胤祐(据说他是瘸子),皇十一子:胤禌(12岁时就没了),皇十二子:胤祹(母亲出生低下),皇十五子:胤禑(没直接参与,但内心偏向十四爷),十六皇子胤禄(此人喜欢吟诗作乐从不问朝政),皇十七子:胤礼(不喜欢争斗),皇十八子:胤祄(8岁就没了),皇十九子:胤禝(两岁就没了)。

剩下的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九子夺嫡时期他们都还很小。连皇位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就更别提去跟哥哥们争抢了。

胤禩适不适合做皇帝,看看当时重量级人物是怎么说的就清楚了。

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这样评价胤禩,“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福全为人老成持重,一般不乱讲话,更何况立储之事重大,他评价会更加谨慎。

李光地是康熙最宠幸的汉臣,也是废太子胤礽的老师,从情感上他应该支持胤礽才合理,但是当康熙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明确表示支持八阿哥胤禩。

康熙一废太子后,第二年他又想复立太子,找来李光地向他表达了复立太子的意思,希望他把意思透漏给大臣们,然后他提出公推太子时,大臣们领会精神都推举废太子,这样复立太子就顺理成章了。没想到李光地不支持复立太子,没把康熙的意思传达出去,结果上演了一出公推太子的闹剧。参加推举的大臣一致推举胤禩,康熙食言,说结果无效重推。大臣一致推举胤禩,大学士马奇是做了工作,但是如果胤禩不是非常突出,大臣们又不是铁板一块,怎么可能没有不同意见。

雍正心气是比较高的,他贬低过十四阿哥胤禵,说康熙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但从来没贬低过八阿哥胤禩。雍正说胤禩能力、操守在大臣中没有出其右者,说胤禩聪明强干,能办大事,还说在他的兄弟们中胤禩才能最高,甚至承认和自己“能力相当”。

一个人看走眼可以,这么多人看走眼不可能,而且这些人都是政治场上的老手,看人功夫深着呢,他们认为胤禩是个好皇帝的料应该不会有错。

康熙打击胤禩,雍正也打击胤禩,正是因为他能力太强了,威望太高了,威胁到他们的权威。

胤禩要是当皇帝,在国家治理上也能不错,只是他赶的时机不好,康熙为政宽仁,留下来很多弊政,雍正有魄力,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割除弊政,能使大清更加强盛。胤禩为人和康熙很像,假如他继位,继续宽仁,国家发展不会比雍正管理效果好,但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代明君。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

其实,胤禩还是完全具备做皇帝的素质的。但是,他却不适合在康熙之后当皇帝!因为胤禩缺乏除弊纠错的觉悟和魄力,无法对康熙末年以来清朝的种种积弊进行改革。也正因如此,康熙最终选择了雍正,而不是这位素有“八贤王”之美誉的胤禩。

不可否认,胤禩也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有政治野心的皇子;

胤禩自幼聪明能干,品行端正,一向深得康熙宠爱。因此,他年仅17岁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的皇子中最年轻的。

此后,胤禩凭借自己谦逊随和的个性和灵活圆润的处事方式,很快便与朝中众多王公朝臣建立不错的交情。就连一贯稳重谨慎的康熙之兄裕亲王福全,也在康熙面前称赞他“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所以,胤禩也一度被誉为“八贤王”,在朝中树立颇高的威望。

“大善若伪,至善若恶”,其实胤禩不过是官绅阶级的“代言人”罢了。

正如《雍正王朝》中,康熙所言:“胤禩虽仁义,但却只会用仁义去收买人心,不能够有效的治国理政。”

实际上,这番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正所谓“大善若伪,至善若恶”,胤禩对百官的“仁义”其实更多只是表面功夫,目的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让庞大的官绅阶级都站到自己的一边,把自己变成官绅阶级的“代言人”。对于当时的民间疾苦,他却漠不关心。

而作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官绅阶级,他们当然是巴不得由这样的人当皇帝,所以自然都对他加以褒奖,大加称赞。

但是,倘若大清的江山真的交到胤禩手上,恐怕清朝就会进一步衰落,而不会有延续的盛世了。因为,沦为官绅阶级“代言人”的胤禩断然不会像雍正那样,用铁一般的意志顶着官绅阶级的巨大政治压力,推动改革,破除弊政。

胤禩是不可能通过打击官绅阶级,来实现让利于民的目的。他只会继续扮演他的“仁君、贤君”角色,继续纵容官绅阶级对社会财富的垄断,无视清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而康熙晚年也深知自己为政过宽,导致朝政积弊过深,百姓疲惫。他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康熙是不可能找一个学他那样继续抱着“宽仁”来治国的皇子来当皇帝。而是需要找一个有钢铁般意志,大公无私,敢向官绅阶级出手的皇子来继承大统,而这个人就是素以“冷面王”著称的雍正了。

本文作者:小贱贱

###

综上两点,大家说,老四胤禛难道就适合做皇帝?

那么,反过来说,八阿哥胤禩为什么符合康熙所有的标准,却与皇位终究失之交臂呢?

所以,天下之事,万事万物,皆“时也,运也,命也。”

3.最后说命。有人说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故出身低微难以为帝。那老四胤禛呢?庶妃出身,庶妃排在答应之下,可谓低入尘埃。老十胤䄉呢?除了胤礽,出身比其他皇子高,也不见得有机会登基。所以,说出身是没用的,康熙对每位皇子的教育都是一样的,没用任何偏私,要说偏私,废太子胤礽倒是他最大的偏私,可还是被废了。八阿哥出身虽然低微,但是却得到诸王大臣的拥护,这样的命本来很好,然而,还是那句话,康熙不喜欢胤禩的“招摇”,不喜欢胤禩的实力,不喜欢胤禩的做派。所以,就算胤禩命再好,也要被康熙打击。

不能,谁都不能。所以,说胤禩适合不适合当皇帝,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只能猜测,在康熙病逝前,还没有最终确定最合适的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注意,是康熙心目中的,不是你我推测出的)。在生命垂危之时,康熙皇帝临时起意,将最平凡的皇子胤禛推上了皇位。为什么?古来这样的事儿多了,选择一个平庸的皇子当皇帝,有利于平衡和缓解其他皇子之间的冲突,只有暂时保持这样,让后继者们自己去解决这个烦了。

###

爱新觉罗·胤禩是清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在康熙众多的儿子当中,皇八子允禩最初是康熙非常喜欢的一个儿子。

和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那个“伪善的”,只知沽名钓誉,培植党羽,结党营私的八阿哥胤禩不同,历史上的皇八子胤禩,是一个大器早成的皇子,在他非常年轻(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封为“贝勒”,是诸皇子当中封爵最年轻的。同时也是在康熙的儿子中参与朝政的皇子之一。

十七岁时的胤禩就开始担任各种差事,包括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

皇八子胤禩从小待人亲切随和,这让他得到了很多的朝廷大臣的喜爱和赞赏。

但是这个八皇子胤禩,却是一个“高开低走”的皇子,这与他“出道太早”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他和那个刚满周岁就被册封太子的二皇子也是嫡长子胤礽有相似之处。

出道太早,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办事太多,和康熙打交道太多,很多的人短处和弱点就暴露的更加充分。

就八皇子胤禩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来讲,在康熙的诸皇子当中能和他比肩的几乎没有。八皇子胤禩无论是才学还是骑射,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待人处事,都是得到康熙的肯定,也得到满朝文武的赞赏,基本上一致的评价是“素有贤名”。

但是,过早的树立威望以及由此形成的庞大得党羽集团,使得胤禩对太子之位产生了强烈的觊觎之心。他算是高调参与储君之争。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时,素有贤名的八皇子胤禩还是受到了康熙的信任和重用的,康熙四十七年秋,在太子被拘押不久,康熙命胤禩属理内务府总管,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在这个时候形势对胤禩还是比较有利的。

但是胤禩遇上了一个猪队友,这个猪队友就是他的大哥,皇长子胤褆。

胤禩从小就是由皇长子胤褆的生母惠妃抚养,他和胤褆的关系很好,所以,在对太子之位觊觎之心更重的皇长子胤褆首先被康熙排除出局的时候,这个大阿哥在康熙面前推荐了八皇子胤禩,并且给康熙说有个世外高人(江湖术士)张明德说允禩今后必是大贵之人(这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那个“八王大”的故事原型),最为愚蠢的是,为了给胤禩创造条件,胤褆竟然提出愿意替康熙杀了废太子胤礽。

康熙对此相当的愤怒,他认为这一切的幕后指使就是八皇子胤禩。康熙在盛怒之下甚至动了要锁拿胤禩治罪的念头。

康熙就此开始厌烦胤禩,他想复立太子,并且也做了很多的铺垫,包括与太子缓和关系,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再追究太子等等,

做好了铺垫,康熙想通过公开推举太子的方式,由朝廷重臣推举太子胤礽复位。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发生了让康熙十分尴尬的事:朝廷的重臣们(包括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等)居然一致推荐的是八阿哥胤禩。

这说明在满朝的文武大臣心目当中,八阿哥胤禩是最具备当未来皇上的能力和素质。

可惜的是,越是这样的结果,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厌恶就越强烈。结果是太子没当成,爵位也混没了。

到了康熙五十三年,八阿哥胤禩又办了一件蠢事,让他的储君之路彻底堵死了。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赴热和巡视,允禩随行左右,在路过密云的时候,因为恰逢他的生母良妃三周年忌日,胤禩前去祭母,但他没有亲自前去行宫向康熙请假而是派太监到行宫代为说明,同时托这个太监带去他进献给康熙的一只老鹰。

本来去祭祀生母没有亲自请假就已经是有不敬之嫌,更倒霉的是那只老鹰送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

康熙气得要吐血:这是咒我早死啊!朕没你这个逆子(父子之恩绝矣)!

胤禩从此就彻底凉凉。

从胤禩和康熙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来看,胤禩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还真的就是一个“太子备胎”的角色和地位,这一方面说明康熙对这个八皇子的信任和喜爱,另一方面也的确说明这个八阿哥胤禩是具备作为皇帝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至少在满朝文武和宗室贵胄的心目中应该是这样。

但是,有这个素质,未必就有这个运气。遇上一个“猪队友”和一只倒霉老鹰,胤禩当皇上的梦也就彻底破裂了。

胤禩的能力没太大问题,但是遭到了康熙的猜忌和厌恶,就是他自己没处理好和康熙的关系的缘故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起的早不一定身体好。

###

八阿哥胤禩到底适不适合做皇帝,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他没有那个机会去证明自己。但是从当时人们的评价表现来看,胤禩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比如康熙的哥哥,老王爷福全就一直很看好这个侄儿,甚至直接称其适合当太子。

“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老王爷的评价可不同于一般朝臣,他地位崇高,没有必要去巴结胤禩。而且立储之事,关乎国本,即使他是当今天子的哥哥,那也得谨慎言之。而他仍然这么说了,这说明胤禩却是有他的优点。

当然,如果仅仅是老王爷一个人看好胤禩,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关键是,当时满朝文武,大部分都站在八阿哥这边,其中不乏李光地、佟国维、马齐这样的重臣。尤其是李光地,他可是太子胤礽的老师,但他一直认为八阿哥才是康熙最为贤能的儿子。

这么多人看好胤禩,那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然了,不排除这里面有着利益的牵扯博弈,因为胤禩的出身很低,母亲良妃卫氏乃是“辛者库贱妇”,属于皇室包衣,地位较低。远不能和赫舍里氏、钮祜禄氏这些八旗贵族相比。这也就意味着胤禩背后没有什么强大的母族势力支持。而这无疑是给了那些没有皇子血亲的满洲贵族以机会。

因为如果支持太子、大阿哥这些人,到头来无非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好处都被外戚给拿了。但是如果支持胤禩,事后分红的机会可就大多了。而且,胤禩背后势力薄弱,没有根基,那么届时控制起来也容易许多,利益也能得到最大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诸多朝臣贵族们之所以甘愿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去力挺八阿哥,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估计也说不过去。这也应该是八阿哥在朝中人缘颇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不管怎样,胤禩也需要有值得他们投资的能力才行,否则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罢了。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胤禩,他的能力都是不差的。而他当不了太子,自然也和能力高地没关系。

康熙之所以不喜欢他,本质原因在于他卑微的出身。

清朝虽然不是那么讲究嫡庶之分,但是子凭母贵这个规则大部分朝代都适用。因为外戚背后,往往意味着强大的助力,清朝也不例外。像太子的背后是索额图为代表的赫舍里氏,大阿哥背后则是明珠为首的纳兰氏,就算是低调的四阿哥,其母亲乌雅氏也是正黄旗出身。

而胤禩呢,背后什么都没有!

当然了,这本来没什么问题,或者说其实也算是一种优势。因为没有势力便没有威胁,那么就更容易获得康熙的亲近。

但问题是,胤禩这样一块无主之地,同样也会引来其他贵族的觊觎。而当他拥有强大势力之后,给康熙所带来冲击也远比太子这些人要大。

因为太子出身摆在那里,有人支持无可厚非。而胤禩却是没有这样的资本,所以便不该具备这样的实力。然而,他现在却有了,这无疑会让康熙感到一丝恐惧,一丝权力被夺走的恐惧。尤其是在太子被废之后,储位空悬,大家有着奋斗的动力。

这是康熙所万万不能接受的,毕竟他现在还是皇帝,可臣子们却都站在自己儿子的一边,要知道他还不是太子呢。所以,我们看到,当朝臣向康熙推举八阿哥之时,康熙出奇震怒,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当然,对于胤禩敌意和厌恶也愈发深厚,尤其是大家越称赞八阿哥,康熙就越难受。当胤禩声望达到空前高点的时候,也正是康熙最为厌恶他的时候。

“胤禩甚是狂妄,竟不自揣伊为何等人”

在这样的情感积累之下,“毙鹰事件”这种看似荒唐的闹剧,也足以将胤禩打入深渊。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总结来看,胤禩当不了皇帝,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太优秀了,优秀得让康熙恐惧。关键是他的出身匹配不了他的优秀,如果他和太子一样,背后有着强大的亲族势力,那么他的优秀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不会让康熙排斥。

或许,如此他才能有着当上太子的机会,想来也是可惜。

###

谢谢邀请,八贤王适不适合当皇帝,历史,野史,评书演义,电视剧已经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一切,做皇帝是命数,至于是不是聪明人,我想一定是吧,也许也存在一些自负的小天真吧。

###

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他不会讨好上级

一个亘古不变的在中国横行几千年的道理就是

讨再多下级的欢心,但得不到上级的青睐,那就是白扯。

熟悉清史的都知道

八阿哥的人脉是非常广的

广到在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的大臣名册中随便翻出一个人

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是八党人

广到整个宗人府完全就是他的天下

从裕亲王全家,到恭亲王全家,到安亲王全家,再到简亲王雅尔江阿,再到贝子苏努

爱新觉罗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九大爷十大舅被他轻松搞定

从以鄂伦岱 佟国维 法海 舜安颜 为首的佟佳家

到以明珠 揆叙为首的明家(叶赫那拉家)

到以阿灵阿为首的钮钴禄家

到以马齐为首的富察家

四大家族被他笼络了三个

再到以王鸿绪 李光地为首的广大江南汉人士子集团

甚至后来大名鼎鼎的年羹尧也一度接近八党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字写的奇丑无比却能让圆滑如马齐,端正如揆叙,老实如福全,古怪如何焯,冷漠如法海,奇葩如鄂伦岱,机敏如李光地 等等等等大千世界各色各样的人都拜服在他之下

能让大半个朝廷都为之风旋雨啸?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面能拉拢各色大臣,一面还能保持洁身自好?

洁到雍正都找不到什么贪污受贿的污点

只能从 老婆郭络罗,婢女白哥,养女何氏 这些女人身上做文章

只能从 他爹嫌他字不好让他练字他懒就找人代写 这些屁大点事上下功夫

好不容易才生拼硬凑出四十条罪名

然而有什么用?

在封建帝王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康熙王朝

你和我谈什么民心所向什么谦谦君子什么洁身自好有什么用?

就算获得全中国人的青睐独独不讨你爹的喜有个屁用?

靠围在他身旁的哪些个不靠谱的除了忠心一无所有的猪队友?

试观八党的所谓骨干成员

除了纳兰容若的弟弟揆叙稍微正常点之外

有几个靠得住?

是那个和康熙在朝堂上大打出手差点被斩的马齐?

是那个在皇宫里随意大小便的千古奇葩鄂伦岱?

是那个被康熙骂了一通 一气之下卷铺盖回家的王鸿绪?

是那个听说太子二立 心灰意冷找个根绳子准备上吊的阿灵阿?

是那个国丧期间就跑去看戏 以对雍正登基表示不满 然后被革了亲王的保泰?

是那个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就被关进监狱 革了驸马 的出身未捷身先死的舜安颜?

一堆猪队友

就连揆叙也只做些在酒楼茶馆发传单说太子坏话的没脑子的屁事

尽做些没用的

讨这些没脑子的下级的欢心有个屁用?

###

他不是表面上认为的宽仁为善而是刻意为之的,人情过于滥施,一旦为帝何以善后?突然变脸六亲不认?不可能,那就继续做个好人吧,而且是个毫无原则性的好人,这样的人岂能治国?

###

如果让我总结,胤禩很有小聪明但是没有做皇帝的“智慧”,他整个夺嫡的过程很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味道。

首先,他夺嫡的方式就是大忌——窜通朝臣。要知道,在哪个朝代,结党营私都是最不受待见的,何况是在康熙的眼皮底下。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康熙让群臣“举贤”,胤禩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满朝文武将“八”字写在手掌心上推他上位。这估计是康熙第一次完整地认清这个儿子的势力,还没当太子就已经这样了,真当了太子搞不好要逼老子当太上皇了!所以康熙气得直接骂胤禩出生低贱(掖庭奴隶之子),决不能当太子。

胤禩从始至终夺嫡的核心,就是把胤礽拉下马来,但是他没想的是,就算胤礽真被你拉下了,太子就是你的么?胤礽本身除了是皇后赫舍里的儿子,康熙爱屋及乌,自身的能力其实是不错的,没有电视剧里描绘的那么废材。康熙曾经评价这个儿子“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能让康熙废了又立,足以说明康熙对这个儿子是相当满意的。

然而胤礽在胤禩的步步紧逼之下,犯了大错,《雍正王朝》里洞察人心的邬先生对这个解释的很好,“太子毕竟是三十年的太子啊,是深受陛下宠爱的太子,盘根错节,亲手把太子拉下马的人,是会不容于天下,更不容于圣上的”,简直就是后来康熙对胤禩心态的预言。

雍正能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他曾经是太子党,在心态上,康熙对这个儿子就会和八爷党不一样。更何况雍正还深谙“不争是争”的大智慧。

###

按照《雍正王朝》来看,就像一个人病了就得治疗、就得吃药。怎么治疗、吃什么样的药要看得的什么病。只是对外说没病、很健康是没有用的,继续下去还会加剧病情。一个明君、但凡不昏庸的皇帝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现今的人也应该不难理解胤禛和胤禩哪种更适合当皇帝。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