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辽宁电视台 > 辽宁卫视在线直播

被家暴之后该离婚吗(家暴之后离婚孩子会给男方吗)

发布时间:2022-01-22 22:08:10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家暴不可能只有一次,被家暴之后不离婚,那下次还是被打,说什么为了孩子不想离婚,你觉得对方连你这个大人都敢打,会不打小孩?要是没什么被虐倾向,还是早点离婚吧!家暴男人的次数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不要相信男人家暴后对你的忏悔。见过太多家暴后女人心软被迫原谅,但没有一个男人因为女人的信任而改过自新。你觉得家暴后该不该离婚呢?

曾经看过央视专题,有位帮助家暴受害者的律师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极深话:不要去问受害者“对方为什么打你?”,任何答复都是在给施暴者找理由。

11月25日国际反家暴日,舆论再一次聚焦到暴力家庭。人们习惯于谴责施暴者,共情受暴者,但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群体往往被忽略——目睹家暴儿童。他们没有成为家暴的直接受害者,却在背后默默目睹了整个过程。一项针对2万名儿童的研究显示,24.6%的儿童目睹过父母之间的身体暴力,41.4%的孩子目睹过精神暴力。基于妇联数据,按每个家庭平均一个孩子计算,中国约有9000万孩子生活在暴力家庭中。无助的是,在这场与暴力的对抗中,孩子成为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方。他们一边被外界教育“两口子吵吵闹闹很正常,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一边得到父母这样的回应:“我们不离婚,都是为了你”。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没有成为家庭的解药,反而成了他们手中的盾牌。每一句“为了你”,都变成了孩子负罪的枷锁。这种负罪感源于,孩子不仅无法保护受害者,还因为自己导致了暴力的不断发生。女导演黄莉曾在《演说家》舞台上讲述自己的家暴家庭。她自己一直怀有愧疚感,父亲小时候经常打母亲,母亲被打后就会拿自己出气,她不会告诉父亲,因为怕他给母亲带来更狠的暴力。当这些成长在暴力环境里的孩子慢慢长大,那些深埋在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并不会消失,而是也随着他们一起“长大”,甚至开始畸变成一颗暴力的种子。一项研究报告了童年时期目睹家暴的大学生暴力行为发生率,童年目睹过家庭暴力的孩子,长大后有更大概率成为新的施暴者,这种暴力不仅伤害他人,还可能伤及自身。无力和恐惧的阴影,也让目睹家暴长大的人活成了一个矛盾体。他们害怕暴力却又隐隐迷恋暴力,控制欲强烈却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抵触婚姻却又渴望长久的被爱。在这拧巴的生活中,与暴力的记忆共处是一场长久的博弈。童年里,那扇从紧闭的房门背后传来的打骂声,常常在他们长大后,也依然是难以摆脱的梦魇。在这个“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家庭暴力的伤害或许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因为它从来就不是什么“家庭琐事”。而在这场暴力纷争中,也请多关注孩子。

看过一个泰国短片,一个小孩的家里爸妈家暴。最后在小孩眼里爸妈都变成了非常狰狞可怕的怪物。看得人触目惊心。孩子在这样的暴力环境下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啊?

近年来,有关家暴的社会新闻频频出现,施暴者的残忍行径、受害者的痛苦哭诉,往往会成为人们第一时间关注的对象。然而,在这些事件中,有一个声音却始终沉默着,人们鲜少去关注他们,正如在那些暴力发生的时刻,他们的哭喊与恐惧也常常淹没在施暴者与受害者的纠缠中——那些在还不懂事的年纪,就被毫无防备地暴露在暴力现场的孩子们。2020年10月,《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出台,首次明确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这个始终沉默的群体,比人们想象中要庞大得多。基于妇联数据,按每个家庭平均一个孩子计算,中国约有9000万孩子生活在暴力家庭中。想到家暴,人们一般会想起直接受到伤害的儿童,但事实上,目睹暴力的儿童也同样在遭受伤害。一项针对近2万名儿童的研究显示,24.6%的儿童目睹过父母之间的身体暴力,41.4%的孩子目睹过精神暴力。研究显示,在目睹家暴后,能挺身介入或寻求援助的孩子不到20%,更多的儿童只是不知所措地躲起来。相比直接遭受虐待,这种旁观式的目睹更具隐蔽性,躲起来的儿童在反家暴工作中更易被忽视,伤害也往往在这种环境下悄悄发生。比家庭暴力让他们更难面对的,是外界甚至家庭对暴力的合理化。这个标签之下,家暴被说成家常,颜面比伤痛重要,隐忍是为了孩子。在我国,家暴受害者的报警率仅有9.5%。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2016年全国有家暴庇护场所2000余家,但2015年全年只为受害者提供庇护服务149人次,使用率极低。“家丑不可外扬”,这样的观念深深刻在人们心里,家暴因此往往就成为关起房门的暴力。孩子不敢向外人说起,作为暴力当事人的父母更是会为了保全面子,选择缄口不言。苦口婆心的局外人,一边劝说受暴者“他都认错了,再给他一次机会吧”,一边教育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求助的孩子,“两口子吵吵闹闹很正常,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更加无助的是,有的时候,连家暴直接受害者自己,都会不自觉地站在孩子对立面。孩子介入暴力的过程中,会经常得到他们这样的回应:“我们不离婚,都是为了你”。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没有成为家庭的解药,反而成了他们手中的盾牌。每一句“为了你”,都变成了孩子负罪的枷锁。这种负罪感源于,孩子不仅无法保护受害者,还因为自己导致了暴力的不断发生。

离婚,是指夫妻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离婚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解除婚姻关系以合法的婚姻关系存在为前提。离婚为合法有效婚姻关系的解除,婚姻当事人双方必须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不符合结婚要件的男女结合后请求“离婚”的,不按离婚处理。第二,解除婚姻关系的主体是婚姻当事人。解除婚姻关系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愿,只能当事人本人进行。但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的行为的,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三,解除婚姻关系应当符合法定的离婚条件和程序。婚姻当事人之间自行达成的离婚协议,或者在婚姻当事人所在单位、群众团体、居民(村民)委员会、基层调解组织等有关部门主持下达成的离婚协议,都不产生离婚的法律效力。当事人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离婚手续,否则不发生离婚的法律效力。第四,解除婚姻关系将产生一系列离婚的法律后果。婚姻关系终止将引起夫妻人身关系消灭、共有财产清算、子女抚养方式变更、共同债务清偿等一系列后果。

离婚不是说说而已-成年人的世界不想你想如何就如何

家暴了就离婚吗?难道不需要问问前因后果,难道不需要考虑考虑自己的身份情况吗?家暴其实原因很多,性格造就;酒后家暴;男方出错;女方出错;家庭因素;第三方因素等很多因素,所以成年人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了,唯有暴力才能发泄心中的愤懑。至于家暴的形式,其实个人认为有武力暴力,还有冷暴力,其中冷暴力更为伤人;要说起家庭暴力的危害,其实非常严重,如果是武力暴力,可能给生理和心里上造成双重的伤害,并且还会不断的延伸,试想如果家庭暴力的时候恰巧孩子看到了,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会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其实这会伴随他一生的,一次的伤害需要多少时间和努力去弥补这个就无法计算了;如果是冷暴力,那么可能就是基于情感上的伤害,但是一定是在情感上伤害的更为彻底的一种伤害,在某种意义上比武力暴力更为伤人的方式,这种会使用冷暴力的人,可能他们在年少的时候就看到过父母有家暴的行为。所以其实还是杜绝暴力的好,另外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尽可能不要随便说出离婚这两个字。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暴力   孩子   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