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福建电视台 > 福州生活在线直播

胥姓怎么读(胥怎么读音)

发布时间:2022-06-14 21:08:17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胥姓怎么读(胥怎么读音)

关于中华文化的源起,我们一般都知道是“三皇五帝”,追根溯源,我们常常会提到“华胥氏”这个名字,传说她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母亲。

王符(东汉)在《潜夫论五德志》记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说华胥踩了大人的脚印,感应而生了伏羲。

伏羲塑像,中国河南省汤阴羑里城伏羲殿塑像

胥x,本意是蟹酱,即螃蟹加盐发酵后的盐卤食品。

“蟹胥”,是历史资料中记载古人最早的食物名品之一。

为何这位伟大的母亲要用蟹酱命名呢?

这还得从人类的起源和当时的生存环境说起。

直到现在,我们还会说“大海啊故乡”。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根据《山海经》、《圣经》等典籍的记载,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是个恒久的话题,上古先民渔猎为生,从山川湖海获取食物等生存资源,而且“民以食为天”,在物资匮乏的上古,吃饭成为头等大事,所以才会有“燧人氏”钻木取火,“夙沙氏”烧海煮盐等改善民生饮食质量的传说。

胥,蟹醢也。——《说文》

华胥氏的“胥”,本意为用盐腌制的蟹酱。

《周礼庖人》记载:青州之蟹胥。

“胥”的原产地在九州之一的青州,今山东半岛地区。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周礼》记载,周代祭祀有用蟹酱的习俗。(共祭祀之好胥)

可见,蟹酱“胥”在古代十分珍贵,以至于我们尊称人文始祖伏羲的妈妈为“华胥氏”。

做“蟹胥”酱需要海盐。

历史上,居住于青州(今山东半岛地区)的齐人夙沙氏(又名宿沙)发明了“烧海煮盐”的方法。

《尚书禹贡》记载了古九州之一的山东青州,海盐资源异常丰富。(海滨广泻,厥田斥卤,厥贡盐絺)

《说文解字》“古者,宿沙初作煑海盐。凡盐之属皆从盐。”

《世本》明确记载:夙沙氏,齐人也。

盐宗夙沙氏(居中)

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22全集在线观看)近年来“杀猪盘”骗局层出不穷,它指的是骗子在网络平台寻找单身人士,将其当做“待宰的肥猪”,通过聊天的方式发展感情,取得对方的信任后,以“网恋”的形式实施,诱导被害人进行投资,骗取钱财,从而完成“杀猪”。当目睹有人遭遇“杀猪盘”骗局时,路

夙沙氏在制作海盐的过程中,会不会就地取材,用莱州湾(渤海)的梭子蟹发明出“胥酱”的制作工艺呢?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典籍均记载了夙沙氏(宿沙氏)归附于神农(炎帝)部落的历史。

所以夙沙氏又称为“盐神”、“盐帝”、“盐宗”。

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吕氏春秋》

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淮南子》

《易经》记载“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与伏羲一脉相承,夙沙氏归神农也算认祖归宗。

胥”字发音x与炎帝夙沙氏“夙沙”s sh发音相似,也与英文salt(盐)发音[slt]相似。

所以华胥氏很可能在山东沿海生活过,或者与山东沿海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作为华胥氏的儿子——伏羲氏,《易》称“庖牺氏”就容易理解了。

庖厨,做饭的厨房,伏羲氏不仅是《易》八卦的首作者,也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华餐饮美食文化的始祖。

甘肃首次出资20万元全国范围征集“伏羲”剧本

盐的发现和海盐日晒法的发明,是人类饮食文化的革命性事件!

现代科学表明,海产品拥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蛋白质,而盐是激发肾动力,提升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所以中国古代至少从商周时期就实施盐业官办专卖的政策,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之一。

2018年发掘于山东渤海莱州湾(昌邑)的商周古盐城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制定中国首部盐业法典《正盐荚》, 大力发展海盐业,齐国也因濒临渤海,享鱼盐之利,富国强民,以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因而崛起。

由此可见,盐和胥是多么重要的战略性食品。

史书记载夙沙氏的势力范围在山东北部沿海及青岛等地,但无论如何,华胥氏与炎帝夙沙氏大概率是山东半岛人,或者是东夷部落首领,而东夷的势力范围就更大,从山东延展到河北、辽宁、江苏、安徽等地。

原始东夷文明区(青绿色部分)

《易》、《汉纪》等典籍均记载伏羲为东方人,对应东方青龙星座,所以伏羲風姓,龙名,震卦,木德,对应东方青帝,东夷部落始祖。

(《易》称帝出乎震。故太皞始出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汉纪高祖皇帝纪一》)

关于华胥与伏羲的传说众多,但回归典籍记载,华胥、伏羲几乎可以确定为山东人无疑。

(作者:一堂国学麒名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关于“婿”字,我想从汉字最基本的字源说说,看看最初“婿”是什么?它的延申含义有是啥?

婿,左右结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胥。女指的是女性,在这里特指老婆。胥指的是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也有人理解为古代的“市场管理员”。说白了官不大,但是活还不少。整日在人群里绕来绕去忙碌着的人,引申为“在外忙碌,无暇顾家的人”。那么女和胥联合起来表示“有老婆而不顾家的人”。这是“婿”字的原本含义,它与现在我们正常对“婿”的理解还是有点差距的!古代人把“婿”定义成忙碌的人,也许在那个古代社会,这类人很少回家,与老婆聚少离多

婿,官不大,活不少。

引申常用词语:女婿

婿,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称谓,而如果在婿字前面加一个汉字,身份马上就变了。加个女字,就成了女婿。女婿是岳父岳母的专属词语,指的是自己女儿的丈夫,女婿有很多中叫法如:金龟婿、附马,也的叫姑爷,有的地方还叫老姑爷。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对女婿的叫法也不同。还有的叫子婿、郎婿、少婿、门婿。有一个成语叫乘龙快婿,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啥意思。意思是称意的女婿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现在生活中,很少有单独用汉字“婿”,都是前面加一个称谓“女婿”。“婿”在词语“女婿”身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赘,上下结构。上面一个敖,下面一个贝。敖为“抬高、抬升”的意思。“贝”指价值。“敖”与“贝”联合起来表示“价值提升”。但 在特殊条件下以价值低下的有用物品换取高额金钱,是在极端条件下的抵押。所以,赘字也含有无用的,就是拖累的意思。如果是女方家招女婿,那么就被称为入赘。南方被称为赘婿。甚至在有些地方,如果是入赘到女方家的,那么所生子女要从母姓。原来一听到上门女婿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总以为赘婿没有话语权,没有地位,其实我认为这都是以前的老封建思想。现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婚姻也曾献出了各种包容性,现在越多越多的人也认可这种“赘婿”模式了。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只有真正的了解咱们中国的历史,才更有利于了解中国的汉字。为什么很多外国人抱怨学习中国汉字难,对他们来说确实难。不信,您出个题考考他:侄女婿是谁?外甥女婿是谁?估计老外大概率会搞错。

结束语:通过以上简单讲解,希望对您了解汉字“婿”有帮助!

我是这么理解的,“婿”是由“女”和“胥”组成,如果女婿跟女的离婚了,也就是“婿”字离开了“女”字,只剩下“胥”字,也就是“伍子胥”的“胥”,那意味着什么呢?一夜愁白了头,这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婿,是婚姻关系称谓。是指女儿的配偶。

婿字与舅字是相对应的一对姻缘词。二字都是高大、伟岸意。

婿字是女儿的配偶。女儿的配偶叫丈夫。

舅字是女儿的父亲。女儿的父亲叫丈人。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无婿字,只有壻字。他的解释是:

壻:夫也。

在同时代的《尔雅》也无婿字,多处出现有壻。那么女婿的婿字为什么要写作壻字?壻与土有何关系?

壻字中的土,不是土地之意而是男性。凡是男性之神虽不能皆从土,但也八九不离十。如:社、灶、肚、堂、基都是男性。

虽然在《说文解字》《尔雅》中都有壻,但是这也是一个错别字!确切的说它是一个别字!而且这个壻在汉朝以前还十分流行。可能是因为这个壻字是一个简单的形声字吧。

在《说文》中许慎把胥字解释为螃蟹酱。徐锴把胥字解释为有才华的人。

真正的女婿的“婿”应该是――墟字。

是不是大跌眼镜。没错!你没看错。墟字就是女婿的婿的本字!只是没有流行起来。

墟字之土就是男性。

墟字之虚就是高大伟岸象大山。

世界上最大的虚就是万山之祖――昆仑虚。

自洛阳以西,中国的所有古老地名都以女性寓意命名。在一个以女性为主的广大地出现一个以伟岸的男性为中心的大山,可见其在女性心中的地位。

一万年,中国就以河图洛书对全中国领域进行了命名。

在以女性为主的西部地区出现以昆仑为中心的男性大山为主要山宗也不是独有的,同样,在洛阳以东,中国的所有古老地名都以男性寓意命名。同样,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地名的广大地区,也有一个以女性命名的大山――泰山。

泰山之泰,就是双手与氺组成。

泰字头就是双手。

泰之氺,读水音意,是带有黏液的水。

泰山就是浑身通泰之山。

泰山也与春字音意有关。

泰山顶上有丈人峰。

泰山顶上的丈人峰与西部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的丈夫形成一对应关系。

昆仑之昆就是其字拆开音意。

昆仑――泰山!

丈夫――丈人!

门当户对!

你爹伟岸!你老公也不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佳偶天成!

婿是个象形字,按字面来说专指女子的丈夫,并且专指30岁以前的男子,而立之后就不称为"婿"了,就称姑爷或以小辈称呼之长辈序例了。

"女"是专指女性了,女子在结婚未生子女前称女,结婚有子女后称妇或母,再和"胥"组合起来,就成了特代词,代表未婚或未生子女的女子对象。

为什么和"胥"相配称婿呢?因为"胥"指的是蟹酱,是古代官府中的小吏,也指有才智的人,为女子择个有才智的官府中人做对象,是件令人惬意的事,因此"女"配"胥才是佳婿。

其次"胥"有等待、观望、察看之意,对女子未来的对象进行观望、查看后,女子和家庭感觉还不错,就会纳为"婿",从此就成为一家人了。

观上述,"婿"还是有一定来历的,不管任何时期,要做人家的女婿,一定要品行端正,才貌双全后,经得起人家的观查和考验,才会心想事成,成为一个称职的女婿,也就是人家满意的乘龙佳婿了。

婿,丈夫。父母或祖父母称女儿或晚辈女孩的丈夫为女婿。

“婿”中的“胥”原是“市场管理员”,就是在人群中出出进进的人,引申为“在外面忙忙碌碌不顾家”的人,“女”是老婆,“婿”就是“结婚后不顾家的男人。”

为什么这么说?有点历史小背景。

以前,男人结婚后要服徭役,出征打仗离开家,好几年都不能回来,等回来孩子都不认识他。

还有有些男人结婚后,喜欢出去打牌**不归家。

如今的“婿”可不是这样的,女婿在自家是顶梁柱,在丈母娘家半个儿,作用可大着呢!

特别是老年人养老时,因着老婆对娘家父母的孝敬和照顾,女婿也跟着忙前忙后,发挥着儿子的作用。

《说文解字》:“壻,夫也。从士,胥声。《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者,夫也。读与细同。婿,壻或从女。”

《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做事始终如一有担当为士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胥,蟹醢也。从肉、疋声。”

《说文解字》:“肉,胾肉。象形 。”。祭祀专用大型动物生0殖0体0块是(甲骨文)肉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弟子职》曰:“问疋何止。”古文以为《诗•大疋》字。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记也。”。(行止)曲引通达以识之是疋字之范式。

肉、疋两范式叠加。如蟹醢而曲引通达以识之是胥字之范式。

士、胥两范式叠加。曲引通达以识做事始终如一有担当者是壻字之范式。壻又写作婿。

《释亲》云:“女子子之夫为壻。”。此曲引通达以识之。壻,夫也。非泛指女人之夫。而是指女儿之夫。要那么绕一下。

《士昏礼》:“娶者之称,凡五变。自家乘墨车而往,谓之主人。自至女家及奠鴈,皆谓之宾。再拜稽首降出,妇从之降,则谓之壻。妇入门之后,又谓之主人。入室始谓之夫矣。嫁者之称仅两变。壻至门外之时,仍称女。从壻降以后。无论于夫于賛者于舅姑,一切皆称妇也。”是篇壻字凡两见。曰:壻御妇车,壻乘其车而已。皆在女家大门外之称也。是时主人不降送,则妇翁既不在,只此夫妇。可知壻之称由妇而生。不由女之父而生也。

《说文解字注》:“(諝)知也。周礼、诗皆假胥爲之。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读为諝。谓其有才知为什长。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所以壻是赞美之词。是美称、尊称。相当于女称自己丈夫为“官人”。

“壻”或者写作“婿”。壻是受此称谓者。婿是因女是施此称者。

女婿者,其曲引通达以识之也。所以不是指女人之夫。而是指女儿之夫。

妹妹及其他晚辈的丈夫称“婿”,如:女婿、妹婿、侄婿、甥婿。古时候女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夫婿。夫婿出自古乐府《陌上桑》中:“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李朝威《柳毅传》中也云:“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

对“婿”字理解,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有才华的男士;有的认为是不顾家的男人;有的认为就是女人的丈夫等等。这些论点都有史料依据,其共同点主观意想很浓,缺少令人信服地方。如果结合“婿”字的来源与演变过程,也许对“婿”字的理解会更明晰而深刻得多了。

“婿”字出现在甲骨文之后。“婿”字是由“胥”字演化而来的,是形声字。“胥”字有甲骨文,是形声字,这说明“胥”字产生要早于“婿”字。问题是“胥”字和“婿”字都是形声字,还不能足以说明“婿”字就是从“胥”字那里演变而来的。

中华文字起源于象形字。然后,才有了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果“婿”字来源与“胥”字,那么,“胥”字又来源于哪个字呢?

经过对“胥”字的考证,“胥”字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疋”(pi)字,一个是“冃”(mao)字。新华字典解读:“胥”字是形声字,形冃,声疋。本义是:蟹酱。这一解读使读者明确了“胥”字是形声字,是由“疋”字和“冃”字组成的,而“疋”字和“冃”字都是象形字,他们都早于“胥”字,虽然“胥”字也有甲骨文,但是从文字结构来源看,“胥”字出现晚于“疋”字和“冃”字,因为它们都是象形字,而“胥”字是形声字,形声字要晚于象形字。这说明,“疋”字和“冃”字要早于“胥”字。

“疋”字是象形字,字形像个脚,本义是脚。“冃”字也是象形字,从“门”,里面加上二横,其衣饰也,字形与之相关的有“冒”和“帽”,《说文解字》释义,冃以制冠冕,遂爲小兒蠻夷頭衣,今之帽字也。由这两个象形字组成一个形声字“胥”字,“冃”字是形,而“疋”字是声亦兼形。“胥”发音是“xu”,而“疋”发音是pi,与“胥”发音是一个韵脚(齐鱼韵),这也是为什么用“疋”字做声而兼有形的原因。据《说文解字》解读:“疋”字和“冃”字组成的“胥”字所表达的意思是“蟹酱”。这样的话“蟹酱”就是“胥”的本义了。后来有了引申义,其中就有古代小吏和有才智的男士,这是“胥”字义很关键的变化,为以后的“壻”字打下了基础。

形声字“胥”字,为后来的“壻”字出现打下了基础。“壻”字是形声字,“士”为形,“胥”为声。为什么要用“士”字作形呢?“士”代表着男,男士,是有才智的男士。从此后,“壻”字在社会上广泛使用。随着时光的流转,时代的变迁,“壻”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用以指结婚的男士多了起来,无形中“壻”字成了通用字,既指没结婚的男士,也指结了婚的男士,这样在使用“壻”字含义上很容易产生歧义而混乱,分不清“壻”字指的是结了婚的男士?还是没结婚的有才智的男士?为了区别这两类问题,使他人一看就懂,因此,有了“婿”字的诞生。这个“婿”字的出现,专指有老婆的男士,并不指没结婚的有才智的男士。也许是指不顾家的男士呢!有人不是曾解读“婿”字是不顾家的男士吗?哈哈!

综上所述,“婿”字的出现有个演变的历程。尤其是“婿”字的含义演化过程。从“脚”“足”“帽”,到“蟹酱”,再到“男士”,有才智的男士,最终产生了形声字“壻”和“婿”,“壻”字意是专指有老婆的男士。“女”字为形,“胥”字为声,意为:夫婿。这“婿”字含义蜕变历史,是从象形字的“疋”和“冃”本义开始演变而来的。对于它的含义转换,我们可以从褒义,或从贬义到褒义等等不同的语言环境运用的变化中去认识,甚至可以站在主观臆断的角度各执一词地去解读。

今天,我们通过对“婿”字的字形来源,结合着“婿”字产生之前与“婿”字有关的字形、本义、引申义和注解,简略地进行了解读,希望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婿”字的真正深意。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婿”字主要指的是“夫婿”,但它有着心甘情愿、相亲相爱、的含义。是在说女人嫁给了一个有才智的男士。形女,声“胥”,合二为一是“婿”字,意在表述,貌美心善的女人,深爱着具有聪明才智的男士,并嫁给了他,这个含义是很深刻的。

关于中华文化的源起,我们一般都知道是“三皇五帝”,追根溯源,我们常常会提到“华胥氏”这个名字,传说她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母亲。

王符(东汉)在《潜夫论·五德志》记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说华胥踩了大人的脚印,感应而生了伏羲。

伏羲塑像,中国河南省汤阴羑里城伏羲殿塑像

胥xū,本意是蟹酱,即螃蟹加盐发酵后的盐卤食品。

“蟹胥”,是历史资料中记载古人最早的食物名品之一。

为何这位伟大的母亲要用蟹酱命名呢?

这还得从人类的起源和当时的生存环境说起。

直到现在,我们还会说“大海啊故乡”。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根据《山海经》、《圣经》等典籍的记载,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是个恒久的话题,上古先民渔猎为生,从山川湖海获取食物等生存资源,而且“民以食为天”,在物资匮乏的上古,吃饭成为头等大事,所以才会有“燧人氏”钻木取火,“夙沙氏”烧海煮盐等改善民生饮食质量的传说。

胥,蟹醢也。——《说文》

华胥氏的“胥”,本意为用盐腌制的蟹酱。

《周礼·庖人》记载:青州之蟹胥。

“胥”的原产地在九州之一的青州,今山东半岛地区。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周礼》记载,周代祭祀有用蟹酱的习俗。(共祭祀之好胥)

可见,蟹酱“胥”在古代十分珍贵,以至于我们尊称人文始祖伏羲的妈妈为“华胥氏”。

做“蟹胥”酱需要海盐。

历史上,居住于青州(今山东半岛地区)的齐人夙沙氏(又名宿沙)发明了“烧海煮盐”的方法。

《尚书·禹贡》记载了古九州之一的山东青州,海盐资源异常丰富。(海滨广泻,厥田斥卤,厥贡盐絺)

《说文解字》“古者,宿沙初作煑海盐。凡盐之属皆从盐。”

《世本》明确记载:夙沙氏,齐人也。

盐宗夙沙氏(居中)

夙沙氏在制作海盐的过程中,会不会就地取材,用莱州湾(渤海)的梭子蟹发明出“胥酱”的制作工艺呢?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典籍均记载了夙沙氏(宿沙氏)归附于神农(炎帝)部落的历史。

所以夙沙氏又称为“盐神”、“盐帝”、“盐宗”。

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吕氏春秋》

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淮南子》

《易经》记载“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与伏羲一脉相承,夙沙氏归神农也算认祖归宗。

胥”字发音xū与炎帝·夙沙氏“夙沙”sù shā发音相似,也与英文salt(盐)发音[sɔːlt]相似。

所以华胥氏很可能在山东沿海生活过,或者与山东沿海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作为华胥氏的儿子——伏羲氏,《易》称“庖牺氏”就容易理解了。

庖厨,做饭的厨房,伏羲氏不仅是《易》八卦的首作者,也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华餐饮美食文化的始祖。

甘肃首次出资20万元全国范围征集“伏羲”剧本

盐的发现和海盐日晒法的发明,是人类饮食文化的革命性事件!

现代科学表明,海产品拥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蛋白质,而盐是激发肾动力,提升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所以中国古代至少从商周时期就实施盐业官办专卖的政策,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之一。

2018年发掘于山东渤海莱州湾(昌邑)的商周古盐城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制定中国首部盐业法典《正盐荚》, 大力发展海盐业,齐国也因濒临渤海,享鱼盐之利,富国强民,以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因而崛起。

由此可见,盐和胥是多么重要的战略性食品。

史书记载夙沙氏的势力范围在山东北部沿海及青岛等地,但无论如何,华胥氏与炎帝夙沙氏大概率是山东半岛人,或者是东夷部落首领,而东夷的势力范围就更大,从山东延展到河北、辽宁、江苏、安徽等地。

原始东夷文明区(青绿色部分)

《易》、《汉纪》等典籍均记载伏羲为东方人,对应东方青龙星座,所以伏羲風姓,龙名,震卦,木德,对应东方青帝,东夷部落始祖。

(《易》称帝出乎震。故太皞始出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汉纪·高祖皇帝纪一》)

关于华胥与伏羲的传说众多,但回归典籍记载,华胥、伏羲几乎可以确定为山东人无疑。

(作者:一堂国学·麒名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