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卫视频道 > 东南卫视在线直播

脱口秀是即兴演讲吗(脱口秀与即兴演讲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2-05-21 22:45:00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脱口秀是即兴演讲吗(脱口秀与即兴演讲什么区别)

脱口秀是即兴表演吗:

不是即兴表演,只是要写稿子的。

咱们会很羡慕脱口秀演员的口才,就觉得他们能够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的玩梗,那简直是厉害到不要不要的。

其实脱口秀演员并不是即兴演讲的,而是会提前写好稿子,甚至现场还有可能会出现提字器。

比如说最近许知远登上了《吐槽大会》,李诞就说许知远的稿子是鸟鸟写的,这就表示,都是提前写稿的,背过,然后上台,结合提词器表演出来的。

脱口秀起源于哪个国家呢:

最早是起源于美国,是由美籍华人黄西引入中国的。

脱口秀和咱们国家的单口相声是比较像的,不过单口相声表演的形式更加的丰富,除了用嘴说,还可以用身体表演,以及模仿等。而脱口秀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当然也是有一些脱口秀是演员将表演和段子结合在一起了,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说:胡豆豆。


虽然同为以说为主的喜剧艺术,但相声和脱口秀的不同之处还是非常多的。

对口相声都是两个人的进行表演,脱口秀一般都是一人表演;相声分为传统相声和新相声,脱口秀只有老段子,并没有传统作品的说法;相声很多时候都是以第三人称进行表述,而脱口秀多为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事情;相声作品时间比较长,尤其剧场相声一般都在20分钟以上,脱口秀表演除非是专场,一般都是10分钟左右;相声演员绝大部分都有师承关系,脱口秀并没有这样的讲究……

不过话说回来,两者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以讲述和评说作为主要表演内容,都要讲究表演节奏,制造笑料都有一定的规律等等。

今天想说的,两种艺术对大致所属同一件事情的表述,有什么区别。

其一,笑料。

相声和脱口秀的最终目的,都是把人逗笑,不过把观众逗笑的这个笑料,两者的说法不同。相声管它叫包袱儿,而脱口秀叫做梗。

包袱儿的说法,早在清末就已经有了,是旧相声艺人对笑料的形象比喻。包袱儿就像一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先埋下伏笔填包袱,然后组织语言系包袱,时机成熟之时突然出人意料地解开包袱,将笑料抖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抖包袱儿。

我不太清楚“梗”这个词的具体由来,可以确定的是尽管脱口秀演员都这么说,但它并不是脱口秀表演所专有。据说这个字是对“哏”的以讹传讹,而哏的说法同样也来自相声,比如逗哏和捧哏。如今除了脱口秀,综艺节目中也常把笑料称作梗。

我印象中以前的综艺节目也曾经顺着相声的说法,把笑料叫做包袱儿,而到了网络时代,很多讲法都从快从简,与网络天然贴近的脱口秀,可能也就慢慢采用了这种更为简洁的说法。

其二,作品。

这就不得不说到段子这个词。最早在相声当中,段子就是指作品,相声演员内部也经常说成是“活”,一个段子、一段作品也可以称为一块活。而随着网络笑话在微博的兴起,段子逐渐成为网络笑话的统称,而写这些笑话的人,也被称为段子手。

在脱口秀演员这里,段子有时候是指一整个作品,有时候单指作品中的某一个桥段。

其三,泄露笑料。

在相声表演方面,泄露笑料叫做刨活。它以前是单指演员提前把后面的包袱儿说出来,此举会严重破坏表演节奏,包袱儿往往因此而失效,是相声表演的禁忌之一。不过到这些年,由于剧场内观众互动大大加强,很多观众会在台下接台词甩包袱儿,这种情况也开始被叫做刨活。

而脱口秀表演方面,不管是自己泄密还是观众捣乱,都被叫做破梗。这个破不是破旧的破,而是破坏的破,意味着笑料被提前点破,演员很可能因此乱了阵脚。

其四,笑料的重复。

这是喜剧表演的一种手段,就是将前面一个笑料在后面再进行重现,间隔使用的效果往往会使效果加倍。

相声中的这种重复没有专门的说法,基本就可以叫做重复。比如《夜行记》里“撞药铺里去”就是一种重复,更典型的是《巧立名目》中的“领导,冒号”。

脱口秀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的还不止一次进行重复,被脱口秀演员称作call back。它本来是回电话的意思,被脱口秀演员借用过来。很多演员都使用过这种手法,比如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节目中,老田多次重复car engineer,而最新一期节目中,周奇墨在表演末尾再次说出“晚安北京”,引发笑声并意味深长。

相声有时会自我封闭

说到这里,想起几年前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大山老师的采访。

大山最早是因为在晚会上表演小品被中国观众认识的,后来他拜姜昆为师学习相声,多次登上央视春晚。不过在这些年里,大山已经基本不说相声,而是经常在全国各地表演脱口秀。

他是听着脱口秀长大的,对这种表演方式丝毫不陌生,如何铺垫,如何展开,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大山表演脱口秀时尽量抛开相声味道,但他此前所学的相声表演手法,以及和观众现场互动的感觉,还是能在表演中用到。

大山认为相声演员有时会自我封闭,宣称相声艺术是笑的艺术,而其他喜剧形式都为下品,这是不太合适的。另外从手法上说,相声讲究三翻四抖,但其实这并非相声独有的方法,西方的脱口秀也讲究三翻四抖,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英文叫Rule of three,也就是“三”的规律。很多相声演员认为三翻四抖是相声祖师爷传下来的,大山坦言,其实只要讲幽默说笑话,都会逐渐摸索出这样的规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去听去看去感受

我既听相声也看脱口秀。两者进行比较,不能说绝对的孰优孰劣,关键不在形式,而在演员和作品。

相声如今的市场比脱口秀大很多,几千人的大剧场也能满坑满谷,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更接受历史更久的相声。但当今优秀的相声演员和作品并不多见,很多时候演员都在表演一些过于陈旧的老段子,或者不讲原则地改头换面,听上去已经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很难真正笑出来。

脱口秀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它没有形成相声那么大的市场,但由于热播节目效应和李诞、池子等脱口秀明星的出现,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目光。一些起步较早的演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有更多新人正在摸索和试错,整个行业既蕴藏生机又野蛮生长,有些演员给人惊喜,有些则让人失望。

如果你喜欢笑的艺术,就不该轻易否定其中一方,而是要去听去看去感受,认演员,看作品,兼听则明。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

脱口秀往往会在一个故事之中讲明白一个观点,甚至故事都未必完整,但是观点必须鲜明。为了讲述这个观点,演员设计的故事短平快,一切讲述都围绕着观点展开。

脱口秀也和相声一样需要铺平垫稳最后翻包袱,但是脱口秀给的刺激时间很短,一个十分钟的段子每一两分钟都会抛出一个梗,让人们发笑。

脱口秀的梗有时候演员设计的和观众预期不再一个频道上时,就不会响,相声术语叫泥了。如果观众笑了,说明这个梗就炸了,如果能让观众笑个不停,就叫炸场子了。

炸场子的案例,比如今年《脱口秀大会》上赵小卉被淘汰时候的感言,几乎一句一个包袱,现场从观众到领笑员笑的停不下来。

这段脱口秀精妙之处在于,用了很多效果最近的新闻素材,比如卡姆吸毒等等,但是又不说破,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自然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这有点类似于于谦父亲王老爷子,让观众感觉熟悉又陌生。

其实岳云鹏在德云斗笑社那个综艺节目中那段单口,应该也算是脱口秀,小岳岳的控场能力一流,如果放到脱口秀舞台上,他这段表演也是一段炸场子表演。

脱口秀有的有时效性,比如辛辣评论当前的新闻事件,但是现在能在电视上播的脱口秀都自动屏蔽了这个功能。

相声这点和脱口秀很像,原来的讽刺相声其实就是此类。

当年王自健在第二班的时候,说过很多时评,对当时的社会热点进行评论,有时候他的评论比相声还长,这种时评其实就是脱口秀。

包装成相声的脱口秀。

现在王自健不说相声了也不说脱口秀了,专心做一个演员,白袍同学觉得还是有点可惜。

单口相声和脱口秀不同一点是,一般单口相声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要求作品炸场子,一段单口有时候只有一个笑点也行,比如马三立的《逗你玩》,其实就是最后那个底是笑点,整个故事都在为这个底做铺垫。

那个故事设计的很巧妙。

还有刘宝瑞大师的《化蜡扦》,也是百听不厌的单口,整个故事其实也没太多笑料,最好玩的是最后的反转,很多观众开着上帝视角来听故事,也是为了最后能爽那么一下。

最近听了很多脱口秀,有的中间过程很精彩,但是到了底就泄气了,这有点像我脱了裤子,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点我觉得脱口秀得像相声学学。

单口相声其实更多的是靠近评书的一种方式,而当年郭德纲的很多返场小段,和现在的脱口秀很像,用四五分钟讲个小故事,能让人笑出来了,郭师傅的功力还是很深厚的。

单口像茶,适合慢慢品,越品越有味道。

脱口秀像一杯烈酒,辛辣刺激,快乐给的直接,但是因为太快,往往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比如我现在还能想起马三立的逗你玩,但是脱口秀大多听过就忘了,印象深刻的大约就是杨笠被消音的那一段:男人~LJ~

因为被消音了,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这个年代人们压力大,生活负担沉重,需要脱口秀这种短平快带来快乐的娱乐方式,哈哈一下,明天再为房租发愁。

那种需要细品的单口,适合有闲有钱的人,带着一个漂亮姑娘,喝着三万一两的菊花茶,慢慢消磨一下午的时光,等待天黑。

这时候如果听脱口秀就有点煞风景了,因为太短,不够消磨时间的,但是单口就挺好,足够长,时间充裕,了解传统文化又显得很有文化,挺好。

文:薛白袍

###

差别大了,谁说都是用嘴说话,可本质还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耍嘴皮子、抖机灵,标榜的是脑子快,“毒舌”,另一个是曲艺形式,是能传承的文艺方式。就是这么简单的区别

前一段时间曹云金参加了脱口秀演员的集中地《吐槽大会》,从他的表现和口才可以看得出来,相声演员转行做脱口秀演员实在是大材小用。其恶心人、挖苦人、抖机灵的方式不见得比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少多少。这个是天生的优势,毕竟相声演员就是从事的说话技巧的研究。

反观脱口秀演员,特别是《吐槽大会》中的脱口秀演员基本上都是抖机灵、“毒舌”、挖苦人的居多,他们不太在意自己的语言方式,反而以自己的“毒舌”沾沾自喜,以自己能够说的别人哑口无言为最终的目的。

单口相声不好说

自打有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以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的单口相声演员是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如果是两个人来表演,有抖包袱的、有翻包袱的,这节目做下来也能顺风顺水。可是单口相声不行,抖包袱、翻包袱全得自己一个人来。

而且,单口相声不是抖机灵,也不是毒舌,是需要扎扎实实的笑料、包袱,不然,你不可能做的了单口相声演员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是有门槛的,不是是个人都能做。

### ###

1、艺术性不一。脱口秀是英文talk show的音译,属于舶来品,而单口相声属于中国传统艺术。

2、台本不一。脱口秀的台本内容一般是即兴的;而单口相声普遍都有固定的台本。

3、内容广泛度不一。脱口秀的内容比较广,政治、时事、名人都可以拿来搞笑;而单口相声普遍都是只叙述一个故事,基本没有太广泛的内容。

4、表演的形式不一。脱口秀表演的形式比较活泼,表演者有时会和现场观众互动;单口相声表演者不和观众互动,只靠叙述故事把观众逗乐。

###

我的观点很简单,不说什么脱口秀是舶来品之类的,单从包袱的构成来说,脱口秀属于单口,相声包袱组织讲究三番四抖,但是脱口秀的包袱结构很简单,大部分是一番一抖。

额,基于什么叫做番,什么算是抖,不是今天的重点,有机会解释吧。我的观点是脱口秀属于单口相声的一种,至少从技巧上来说,相声组织包袱的技巧上包含着脱口秀的技巧。

在相声的十三门基本功里面单口相声只是一门基本功,脱口秀犹如是单口相声里面的一个分支。

脱口秀单独拿出来算一种表演形式,和一样,单独算一门技艺,也可是划归到相声的一门基本功上。

所以说相声演员可以从脱口秀演员身上学一些东西,两门艺术可以交流,有互通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郭德纲的相声有些地方就是脱口秀,这也是相声演员王自健,摆脱相声演员的身份之后可以直接去说脱口秀。

但是相反,脱口秀演员想要直接去说相声,就有点开玩笑了。拿一门基本功来算做相声这肯定是不行的,何况脱口秀甚至代表不了单口,只可以看做是属于单口的一部分。

凑个小节目说这当单口相声表演来看是可以的,毕竟这中间的定义模糊是在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

如果把单口相声和脱口秀都看成一篇文章的话,那么脱口秀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那么单口相声就是记叙文,通篇都是围绕一个人或一件事去说的。

脱口秀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大多是有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 表演风格轻松活泼,表演内容天马行空,为了证明或突出中心利益,可以在一段当中列举出各种不同的事例,有时候都能感觉这些事例之间毫无关联性,比较随意随性,似乎就是想到哪儿说哪儿。但是实际上脱口秀也有自己的中心主题,那些看似互不相连的事例,其实也都是为了突出中心主题服务的。这就好比听当今方清平所谓的单口相声,听上去感觉有些本身就是脱口秀,与传统的单口相声已经相去甚远了。

单口相声,尤其是是传统的单口相声,大多是围线一个人或者一段事来讲述,事件更完整,人物更突出,主题更鲜明。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表演的绝大多数单口作品,都有这么个特点。像是《山东斗法》、《珍珠翡翠白玉汤》、《小神仙》、《连升三级》等等单口小段儿,表现的更为显著。即使是像《君臣斗》、《化蜡钎》、《谢学士》、《黄蛤蟆》等中长篇单口相声作品,也基本上是围绕几个人,或者一件事去讲述的。总体上来说,听单口相声,更像是听评书或听讲故事,只不过是内容上或表演上增添了许多包袱和笑料,可我们是听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的。

另外,脱口秀可以是即兴表演,更考验表演者的临场应变能力。单口相声是有文本的,更考验表演者的基本功。

###

单口相声是民族艺术,是由师徒传承的民间艺术。讲碗说学逗唱,。脱口秀是临场发发挥。不受条条框框,约朿。

###

这两者大概有三点不同。

一是结构上的。二是技法上的。三是方向上的。

第一点:结构。

单口相声作品基本上全都是叙事性的(可以去看看《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的单口相声部分目录),也就是说:整段作品从头到尾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前头也可能有“垫话”——跟三言二拍里大部分故事的做法一样。

但主体一定是个故事。整段作品的结构也一定是叙述性的,叙述是线性的。

而脱口秀则没什么长篇叙事类作品吧。至少我还没见过。我看到的大多是零散笑料的罗列(有些会故意选取同类题材的笑话),或者是对同一话题的论说。

叙述的结构通常是“平行”的。

具体地说,面对一段脱口秀视频,通常你从任何一个时间点开始看都是可以的,因为反正都是一个一个的笑话。单口相声却不行。

第二点:技法。

技法上,脱口秀的“平行结构”导致每个笑点基本上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每个段子都单独成立。每个笑点都独自存在。笑点是以“包袱儿”为单位的。

而每个段子都可以自由地采用不同的搞笑手法。这个用谐音、下个用双关、再下一个玩儿禁忌……

而单口相声则不是以“包袱儿”为单位的。因为有人物、有故事,很多笑料就是从“情境”的冲突里产生的了。是以对种种冲突、矛盾、反常的描摹,将听众带入所描述的可笑情境里,引人发笑。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50年代新编的单口相声《追车》——常连安、刘宝瑞都说过(常连安版本似乎更好些)。开头儿为你慢慢描述几个人物各自的背景、心态,接着,把这几个人放进同一个情境里,让他们各自不同的动作纠缠在一起——这种纠缠产生了误会、冲突。只有观众和叙述者是知道这种纠缠的真相的,大家看着这几个人在一个无奈的情境里乱起来、闹起来。并为此发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马三立的《卖黄土》、《逗你玩》,张寿臣的《贼说话》,都很典型——笑点出自情境。

第三点:方向。

说“方向”也可以,说“追求”也可以。反正我想说的是——脱口秀与单口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要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把这玩意儿叫做表演的“方向”。据我看,密集的包袱儿、频繁的爆笑,其实在很多年里,并不是相声这门艺术所追求的。至少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那些被人称颂的相声大师,也没有任何一个是因此而被视为大师的。

也就是说,相声并不是希望自己爆笑而做不到爆笑(近10余年来的一些演员和作品充分证明相声是可以做到的),而是在之前的很多年里,相声并未以爆笑为己任。

“语言艺术”四个字不只是爆笑那么简单。相声能为人带来的也不只是“爆笑”。只追求“爆笑”的相声未必是好的相声。

当然,好的相声是否仍被这个时代所赏识、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需要,就另当别论了!

但在我看来,脱口秀这种样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密集的包袱儿和频繁的爆笑。但这不是相声或单口相声一贯以来所追求的。说单口相声的演员并不指望观众每30秒大笑一次,听单口相声的人恐怕大多也没有这样的预期。事实上,很多单口相声作品都是在长篇大套的叙述之后抛出唯一的一个笑点,就下台鞠躬了——“挠挠”、“烧完啦?”、“没贼我棉袄哪儿去了?”、“我忘拿钥匙了。”都是如此。但奇怪的是,这些全篇只有一个笑点的单口相声却被公认为单口相声的经典之作。我觉得这足以证明,单口相声与脱口秀在追求的方向上就是不同的。多说几句:常听相声的人恐怕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那些真正经典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作品是“百听不厌”的。而这种“百听不厌”就很能说明问题,当你已经完全对每一个“包袱儿”烂熟于胸,而却仍然津津有味地反复收听,你在欣赏的是什么?是叙述本身的美妙,是语言本身的精巧,是每个语气、节奏带给你的愉悦感。这才是上好的相声作品所应该达到的境界,这才是相声演员应该努力的方向。

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只要这些表演方式能给我我们带来欢乐,那我们就不要去纠结区别,笑一笑十年少,祝大家笑口常开!!!

###

1、含义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

脱口秀(美式英文:Talk Show,中文名字是英文之音译),亦称为谈话节目,是指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

2、起源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等曲艺形式而形成,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脱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在集会上人们讨论各种社会问题。然而,脱口秀得到真正的发展是在美国。20世纪,随着广播的产生以及人们对公共集会的热衷,越来越多人将兴趣投诸于通过广播这一新媒介进行讨论,这也催化了脱口秀的诞生。

那时的脱口秀大都是一言堂,即一位专家向听众发表观点,而没有听众的参与。从1933年开始,许多新的脱口秀形式出现,观众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讨论中。而同时,脱口秀的关注点经常被放在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3、特点

包袱是相声艺术特有的。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

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结构。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脱口秀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脱口秀是以交谈作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晋级赛中,赵有成扮猪吃老虎,挑战李雪琴,最终他以6票优势击败李雪琴,成功晋级。然而获胜的赵有成却被李诞嗤骂:“我要是知道你是这么恶心的底,我是不会给你拍灯的。怎么你都已经不择手段到这个地步了吗?”庞博也评价赵有成,赢得不体面。


一个3年全职脱口秀演员险胜一个脱口秀新人,是有不为人知的内幕,还是另有隐情?一场赢了票数的脱口秀,为何最后却输了人心?


我想答案都在渡边龙太的《即兴表达:轻松掌控关键时刻》这本书里。


这本书的作者渡边龙太是日本广播协会的导演,即兴表达养成导师。他曾经创办了日本好莱坞流派即兴力协会,多年来一直从事即兴表达讲师的培训工作。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在即兴表达领域的智慧结晶。


这本书分为五章:01即兴表达的7个基础;02即兴表达的10个思维系统;03表达在输入输出迭代中的10个技巧;04即兴表达的11个措辞方法;05即兴表达的7个应变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说:即兴表达的底层逻辑、即兴表达的重要前提、即兴表达的技巧方法。


01 即兴表达的底层逻辑是价值观的输出和坦率真诚


作者渡边龙太在书中说:“即兴不是完全随性,即兴表达并不意味要当场整理思路。平时就储备一些用起来方便又颇受好评的段子是提高即兴表达力的重要手段。即兴不是完全随性,刻意练习,让即兴有备而来。”


丘吉尔就是刻意练习的即兴表达的高手。一次司机载着他去参加演讲,到达目的地,他却怎么也不肯下车。司机追问他原因,他低沉地说,我在看自己的即兴演讲稿。


丘吉尔的一句话,将即兴表达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正如作者渡边龙太所说,即兴表达是一套任何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它有独特的逻辑和算法。相信我们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刻意练习,完全可以掌握这项技能,让言随心动,自由表达。


作者渡边龙太说:“铺垫简短+结尾精彩+不断尝试是第一即兴表达思维。思维和结构才是拉开差距的根本”。


在我们生活中,那些拥有高超表达技巧的人,他们无一不是采用这种表达思维来陈述观点。他们用比喻、对比、夸张、类比等修辞方法,挖掘身边的事,用或犀利、或生动的语言去诠释那些颇有深度兼具冒犯性的观点,以此调侃生活,增加趣味性,同时展现个人魅力。


在开篇,我们说为什么赵有成赢了比赛却输了人心?


晋级赛前,赵有成一度示弱,说自己是全职脱口秀演员,输不起,他要选择最弱的李雪琴PK。李雪琴被挑战,她可以反选软柿子来挑战,却愿意成全赵有成。


在PK中,赵有成主题是自己是综艺透明人,大学因“口音消消乐”获得主持人资格;随后讲了自己获得故事会季军,引出范围足够精准,就能封为“小区脱口秀天王”;最后抛出李雪琴找他拍短视频,(期间赵有成用vlgo的发音嘲讽李雪琴乡土没文化)以李雪琴成名的段子做底,“李雪琴你好,我是赵有成,你看咱俩多般配”收尾。


他的整个段子立意是什么?观点是什么?为了搞笑而搞笑,是最低级的表达,何况冒犯别人,并不是幽默,而是一种包裹着调侃的不怀好意。


反观周奇墨,他在半决赛进决赛中,主动选择最有难度的开场去表演。最终,他输了比赛,却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王建国说,周奇墨的举动在激烈的赛场中,很少有人能这么做,他让其他人都变得黯淡无光。罗永浩称赞周奇墨有艺德,大将之风。


为什么同样是比赛,同样是追逐脱口秀大王的竞赛,周奇墨与赵有才成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我想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心中的价值观不同。


赵有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非常看重名利,他想红想火的心思表现得毫不遮掩。周奇墨却把情谊看得比输赢更重要,把大局观看得比名利更重要。这才是生而为人该有的气魄和自信。


赵有成在后面的晋级赛中失利。他说自己写不出段子,去找同事帮助,同事把他当朋友,他却从来不觉得自己有朋友。在舞台上,他写不出真正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李诞对他说,只要说你想说的,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起码不遗憾。


脱口秀PK赛是竞技类比赛,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无可厚非。然而,即兴表达不是人性的遮羞布,而是人品和涵养的放大镜。


有思考有逻辑的文本是有力表达的重要一环,然而坦率真诚则是即兴表达的基础。即兴表达是幽默的智慧,是坦率真诚,是有态度的价值观的输出,更是熠熠闪光的人性之美。


02 即兴表达的重要前提是精准定位自己的表达风格和学会反思


作者渡边龙太在书中说:“会表达的人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角色定位的人。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性格与适合自己表达的风格错位。要想确认适合自己的表达风格,首先就有必要正确把握自己究竟是怎样的的人。不让自己感到为难的角色定位就是正确的。”


精准定位其实是一种固定人设的套用,它包含一系列的信息及设置好的分析判断。精准定位可以缩短我们脑回路的思考时间,吸引人设带来的情感偏好,拉近距离,从而形成认同。


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我们见到各种各样的人设定位,有Car engineer 的老田,有离异的中年男人Rock,有犀利的两性观点的杨笠,有厂工赵晓卉,有北京拆迁户小块,有银行职员House,有沪飘打工人何广智。。。。。。


他们每一个人,都鲜活生动,呈现的表演也是紧贴人设。他们的观点,在大局观下,又能演绎不同的人物性格,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引发观众的共鸣,获得情感的认同。


除此之外,作者渡边龙太在书中写道:“会表达的人将PDCA(Plan=计划、Do=行动、Cheek=确认、Action=处理)模式落到了实处,真正达到了将即兴表达所需要的的PDCA循环往复的效果”。


正如作者所说,“要想成为有自己风格特点的表达达人,就要学会审视和改变自己。”只有坦率真诚地做自己,不断反思提高,我们最后才能毫不费力不勉强地自然表达,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03 即兴表达的技巧方法是制造话题和反差,留足空间和悬念


渡边龙太在书中说:“有丰富的即兴表达经验的人会认真观察这个场域中的听众的连锁反应,他们懂得把控表达的节奏,当捕捉到轻松愉快的氛围的苗头时,才会继续推进话题。只有不断地迂回话题,不断试探对方,你才会知道怎么做能引爆全场,怎么做会遭遇冷场,从而找到解锁对方话题的密码。在必要的地方留出时间和空间,激发听者的好奇心。”


记得杨蒙恩在脱口秀大会的表演中,讲述了一段失恋的故事。女友的父亲拒绝他的理由竟然是他没有福气的耳垂。他畅谈以后发达,要提着丰好的耳垂去提亲,让听众捧腹不已。在失恋的痛苦中,他又被八个字治愈“猪耳朵,八块钱一斤”。


在一波三折中,他将失恋这件稀疏平常的小事,演绎地非常精彩,同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恋情结束,生活仍要继续。别人拒绝自己的理由,有时候就是这么廉价且不值得一提。我们应该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除此之外,作者渡边龙太在书中还写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构建对等关系、跳进别人的话题、说话要有画面感、不要吝啬赞美、享受被吐槽的过程、使用拟声词、察言观色、无厘头出奇制胜等。


他还在最后一章讲述了我们在常见的7个场景中如何即兴表达(尴尬场面、负面事件、吐槽困境、朋友谈心、职场沟通、约会时刻、公开讲话),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揣摩,不断实践和学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下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即兴表达不是天赋,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方法。即兴表达的底层逻辑是价值观的输出和坦率真诚;即兴表达的重要前提是精准定位自己的表达风格和学会反思;即兴表达的技巧方法是制造话题和反差,留足空间和悬念。



即兴表达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观点输出。


希望我们在即兴表达的学习中,不断精进;掌握即兴表达的逻辑和算法后,进行刻意练习,不断反思提高,进行有态度的价值观的输出,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我们的人格魅力,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