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山东电视台 > 诸城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古代将军不打仗的时候在干嘛(古代将军不打仗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4 19:04:43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古代将军不打仗的时候在干嘛(古代将军不打仗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古代将军不打仗的时候在干嘛:

古时候的将军,是要分为两种的。一种是戍边镇守的,一种是在内朝当值,接到皇帝命令的时候,就会外出领兵。

镇守疆土的武将实行的是屯田制,平时就是种田生产粮食,要是有敌人来进犯或者是接到进攻命令的时候,才会出兵作战。

将军毕竟是武将,如果不打仗,也不能指望他去教书,最多是训练新兵。

古代将军单挑的目的是什么:

将军单挑能够振奋士气,打赢的概率会更加的高。

古时候打仗,那就是身体的碰撞,能左将军的人,要么是以武力拼杀出来的,像张飞、要么就是由文转武,比如说袁崇焕。

两军对垒的时候,不立刻展开厮杀,就会将军和将军进行一对一的单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将军如果能将对手打败,是能够士气大涨的,将这场战争打胜的概率更大。

要知道在古代,将军是能够左右一场战局的,主将的位置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这也是为什么打败仗之后,主将会被追责的原因。

古代打仗都是擒贼先擒王;杀掉对手的大将可以让那些胆小的士兵感受到害怕,没有大将指挥的士兵很快就乱了套。因为现代战争大将都很宝贵!而子弹又不长眼睛。所以现代战争大部分都是士兵冲锋陷阵打头阵。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古代打仗靠的是人的力量和技巧,而现代战争更多依靠的是远程打击武器。

在古代战场上,双方作战基本上都是贴身肉拼,这时候大将们大多都是力量与技巧结合的很好的人,他们亲自上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以尽可能多的击杀敌人,又能尽量减少己方的伤亡。关羽和张飞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万人敌”,有他们在前头身先士卒,可以鼓舞己方士气,灭敌方威风。尤其是在己方人数远少于敌人时,更是如此,否则仗就没法打了。

而现代战争拥有了太多远程杀伤性武器,这时候将军再靠个人的勇武就不行了,将军个人战力再强,几十上百甚至更远处飞来的子弹或炮弹导弹也能叫你瞬间毕命,哪怕打你的是个无名小卒呢。所以现代战争中将军的主要作用是谋略和指挥,而不再像古代那样,亲自领兵冲锋陷阵,战场杀敌。现代战场冲锋时,将军和士兵没什么两样,也体现不出其价值来。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将乃兵之胆,兵乃将之威。

###

三国演义看入迷了?

###

大将带头冲锋,都是文学作品中的演义 。实际大规模战斗中,将帅不会冲在最前面送死 ,让三军无人指挥乱作一团 。诸葛亮居军阵中后部,利用旗帜金鼓(宋以后有火药号炮)指挥是真正古代战争场景 。带头冲锋的军官是较低级的伍长(5名士兵)、什长(10人)、队长(50人),...... 。古代兵书上有一些信息 。 冀专家学者指正赐教,谢谢 !

###

兵器改革了,古代靠力气打仗,如今一颗子铁人也要倒下,谁还问士兵长官?

###

你以为士兵都是打酱油的?士兵才是冲锋陷阵的人

###

演义小说看多了

###

你说的古代打仗都是大将在拼杀的现象,只有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就是混战了。

###

大将喝多了,都不会到战场去拼杀

###

那是小说,如真是将军之间拼杀那要士兵干啥?

璀璨短暂的强汉将星——骠骑将军霍去病(1)主笔:闲乐生

霍去病出生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他与卫青一样,也是个私生子。其生母正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其生父霍仲孺,则和卫青的生父郑季一样,也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仲”就是排行老二的意思,“孺”就是小孩儿、幼儿的意思;霍仲孺,其实就是霍小二的意思,跟刘季、郑季的名字一样,档次都不高,看来家庭出身一般。所以,卫少儿虽与霍仲孺私通,且未婚先孕,但由于卫子夫很快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卫少儿也飞上枝头变凤凰,干脆抛弃了霍仲孺,携子独自来到长安,又与“档次更高”的陈平曾孙陈掌私通,汉武帝一看,干脆就将霍少儿赐婚给了陈掌。当时,霍去病尚在襁褓之中,对自己的生父一无所知。

受到舅舅卫青的影响,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汉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准备也将他培养成一个抗匈名将。

这一天很快到来了,

元朔六年(前123年),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被武帝任命为剽姚校尉(注1),命其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卫青就给了霍去病八百骠骑,让他趁着汉匈主力大战之机,深入匈奴后方腹地,相机打击匈奴后勤力量。

卫青这么做,本来只是想碰碰运气,可没想到,霍去病这位少年军事天才,给了他一个奇迹。

霍去病打仗,从不看孙吴兵法(注2),所以没有任何章法,他唯一的章法,就是快!

速度快,就不需要粮草,不需要后勤,数百里转瞬即至,战士们想要生存,就只能战胜敌人,然后直接从战利品中获取补给。霍去病为这种战法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鹰击!他的副手赵破奴,也因此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号,叫鹰击司马。

匈奴的马不是很快么?霍去病的马更快,比长空飞鹰还快,它远翔千里,一击即中,根本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如果说卫青的大军是一尊重炮,行动缓慢,但威力无穷;那么霍去病的八百骁骑就是一柄暗器,锐小锋利,杀人于无形。

另外,霍去病打仗,非常重视情报作用,史书上记载了好几位霍去病部将,都是从匈奴投降过来的;比如他的副手赵破奴,虽然是边塞汉人,但幼时就流浪于匈奴地区,后归汉从军。此外还有后来被封为宜冠侯高不识,被封煇渠侯的仆多,都是从匈奴投降过来的带路党。以匈奴人“破奴”,这大概就是霍去病的成功密码。

于是,匈奴这次惨了。

在草原的深处,匈奴单于伊稚斜安排了一支预备队,或者说是后勤部队,由自己的相国率领,共有五千余人,这支部队本没有参战任务,为的只是有备无患。匈奴单于此役之部署,不可谓不精密也,可惜他将注意力太过放在卫青身上,从而忽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杀手。结果导致这躲在后方最安全的预备队,竟变成了草原飞鹰霍去病的猎物。有备无患成了无备有患。

当霍去病意气扬扬的立马在一处小山坡上,望着山谷中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匈奴营帐,他难掩心中激动:真好大一块肥肉,大家随我冲,今日便在此大快朵颐一番!

真好大的口气,自己这边不过才八百人,就想吃人家五千余人,你吞的下吗你!

嘿嘿,霍去病笑。吞不下也可以狠狠的啃一口,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打包。

果然,当霍去病八百骠骑从小山坡上冲下,那么快的速度,那么彪悍的气势,搞得匈奴人还以为单于驾到,慌忙出来迎驾,等发现事情有点不对,迟了,锋利的剑锋已刺穿他们的喉咙,再醒来,已是奈何桥边。

常言道兵贵神速,行军的迅速与突然性,是战争的灵魂,将其发挥到极限,足以扭转一切人数与地形上的劣势。所以有句俗话叫做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第一。世间战法浩瀚无穷,但万法不离其宗,只一个快字,霍去病就掌握了战争的真谛,这莫非就是性格产生的能力,天生就是军事奇才?

结果,大多数匈奴人还来不及上马,就被八百骠骑往来一通冲杀,死伤无数。匈奴相国与当户(匈奴管民政之官)见事不妙,赶紧跪地投降。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自恃勇猛,不肯投降,竟带了一帮人径直前来挑战,却被霍去病一剑砍落马下,生擒活捉。而趁着这会儿功夫,匈奴人抓紧时间四面逃散。霍去病兵少,顾不了其他,只得穷追猛打一支,并最终将其一网打尽。兵士们砍了那为首将官的头,一问俘虏,竟是伊稚斜的堂祖父藉若侯产。

虽砍不了匈奴单于的头,却送他爷爷上西天了,一时间,汉军欢声雷动。

此役,霍去病独以八百虎贲之士,深入胡境,马踏匈奴,击溃近十倍于己之敌,斩首虏两千零二十八级,包括数名匈奴的高官以及单于的长辈,要么命丧黄泉,要么成了汉军的俘虏。如此完胜,可谓惊世骇俗,冠绝三军。卫青闻讯后心内大石终于落地,一整夜欢喜无限,简直比自己打了胜仗还开心。

——好小子,真能打,比舅舅我还能打,你是咱们家的骄傲!

霍去病初试牛刀,就砍了头大象回来,进步的比当年卫青还快!看来,又一颗外戚将星要冉冉升起了,未央宫内,汉武帝抱着漠南捷报,在睡梦中笑醒。

对于皇权来说,外戚使起来顺手,用起来放心,再加上超能打仗,功高而不震主,这简直是任何皇帝都梦寐以求的神器,而且一来就是两个,刘彻当真是祖坟上冒青烟,鸿运当头,想不名垂百世都难哪!

次日,武帝下诏:“剽姚校尉霍去病,斩敌首级与俘虏敌酋人数均居全军第一,勇冠三军,功亦冠三军,是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注3)。”

霍去病一战封侯,且年仅十八岁,我查了查史书,目前为止,只发现这一例。

什么是少年得志,这就是少年得志!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低,更加不问年龄低,人家十八岁就立下了旁人八辈子都未必能达成功业。这就是网上说的,出道即巅峰,起点即王者,再来一句,不服不行。

两年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又被提拔为骠骑将军,率一万骑兵,从陇西郡出塞,兵发河西。再次踏上光荣之旅。

霍去病只有一万骑,而匈奴河西各部总计有十余万军,但他无所畏惧。

除了最大的两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外,河西走廊上还散居了好些匈奴小王,说句群龙无首或许不准确,因为匈奴单于伊稚斜派了个儿子到这里督抚匈奴诸种落,但说句一盘散沙却毫不过分,因为他们缺少统一的指挥号令,通常都是各自为战,这就给了霍去病极好的各个击破的机会。

霍去病大军从陇西郡出发后,马不停蹄,一路飞兵,越乌戾山(今甘肃靖远县东南端之屈吴山),渡黄河,伐速濮部(匈奴名族,常与单于婚姻),涉狐奴水(今甘肃武威市石羊河),六日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这些部落本是匈奴的“外围组织”和“胁从分子”,所以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围这些部落后,很轻易的就迫降了他们,并承诺归顺后绝不抢掠他们的财产与子民。这样一则是为了减轻负担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轻装上阵以便高速推进,让其他顽抗的匈奴正规军始终无法做出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击。二则就是为了孤立“钦差大臣”伊稚斜之子。

看来,霍去病不仅是个军事天才,而且颇有政治头脑。他为了分化瓦解匈奴河西各部,竟宁愿放弃军功的重要凭证俘虏数,这可真不像一个二十岁的小将所为。另外我猜,在出征之前,霍去病一定有找过曾出使西域途径河西走廊的博望侯张骞,向他详细询问了河西的地形、风土,以及部族等情况,所以他才能有的放矢,如此迅捷取得胜利。

结果一转眼,伊稚斜的儿子变成了光杆司令,他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拔腿就溜,还好他跑得快,就差那么一丁点儿,霍去病的骑兵就俘虏了他,真可惜。

接着,霍去病继续纵横河西,往北再回头向南,在焉支山(今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大黄山)南北杀了一整个来回,追的浑邪休屠二王到处跑,终于在皋兰山(今甘肃临夏县东南)这个地方,匈奴人无处可逃了,因为再向东南跑就是黄河,河那边就是汉朝陇西郡地界,事到如今,他们已再无退路,所以他们决定在此反击。无论如何,汉军一万骑已经连续作战了二千里,人困马乏,也许这就是个绝地翻盘的最好机会。

图:皋兰山霍去病塑像

霍去病见此,不惊反喜,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已经厌倦了撵兔子。所谓深入敌境,利于速战,他现在迫切需要一场决战,给负隅顽抗的匈奴人以最沉重的打击!

霍去病对这场鏖战信心满满,他的汉军剽姚营最擅奔袭,最擅恶战,人困马乏,不存在的!

果然,汉军将士们非常兴奋,这一路来,匈奴人都是不战即溃,只知道逃跑,捕斩首虏数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真太没劲太令人失望了。如今大战终于降临,那高耸入云闪着金光的皋兰山,正是他们改变命运飞向光明的踏脚石啊,弟兄们,杀,杀敌立功搏功名的时候到了!

一日“合短兵”过后(注4),四野宁静,残阳映照在皋兰山下,遍地都是匈奴人的尸体。

霍去病将滴血的长剑收入鞘中,仰天长啸。他,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匈奴各部共一万三千人,被斩首8900级,损兵超过七成,折兰王被杀,卢侯王被斩,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全体被擒;另外还有堆积如山的甲仗辎重,甚至休屠部的圣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汉军的战利品(注5)。只有浑邪王休屠王两个老大率残部溃散无踪。

汉军这边,不但杀光了匈奴军的全部精锐,并擒获了大量俘虏与辎重,而且兵力损失基本可忽略不计(锐悍者诛,全甲获丑)。如此神奇战绩,已经超越了卫青河南大捷。新的战神,诞生了。

长安城未央宫内,汉武帝手捧“小金人”,与卫青弹冠相庆把酒高歌,兴奋之余随即下诏,益封霍去病二千户。

至此,河西战役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最后的胜利还未到来,因为河西走廊还在匈奴人的手中,其各部之精锐虽然被歼,但残部加起来仍有近十万之众。所以汉武帝的满意也只是暂时的,河西走廊,他志在必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酝酿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注1:各种文本不同,剽姚,骠姚,票姚,嫖姚均可通假。其意,强劲疾捷之貌也。

注2:见《史记》卷111《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注:3:《汉书》为两千五百百户,其所封之冠军城在今河南内乡县。

注4:从“合短兵”三个字来看,霍去病并未与匈奴人比拼弓箭骑射,而是发挥汉人的兵器优势,与其进行骑兵冲击与短兵肉搏。

注5:有些古籍(《史记三家注》、《汉武故事》、《通典》、《陔馀丛考》等)说这些祭天金人正是从中亚经西域传来之佛像,但通览世界史,佛像是公元一、二世纪才产生的事情,最早诞生于中亚的贵霜,在此之前,佛教并不主张偶像崇拜,且未见其传入匈奴之记载。可见这祭天金人应是匈奴本土的信仰。《汉书 地理志》也说“云阳,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越巫、卯古、襄阝祠三所。”看来这就是个宗教博物馆啊。另外《史记集解》也说:“匈奴祭天处本在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后徙之休屠王右地,故休屠有祭天金人,象祭天人也。”所以汉武帝得到金人后,便将其送回甘泉山,放在甘泉宫里祭拜供奉。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