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嘉兴文化影视在线直播

长城有多少公里(万里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它全长多少千米)

发布时间:2022-05-16 19:37:17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长城有多少公里(万里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它全长多少千米)

 

第一,长城的目的并不是和敌人死磕,而是迟滞敌人的行动,给部队调动争取时间。第二,长城的效能从战国时期已经被验证,就别再扯淡没用这一说了。第三,早期秦国建立长城就是北击匈奴后总结经验才将各国长城连接在一起,因为与游牧民族作战,占据高地可有效遏制敌机动,但平原缺高地,于是作人工工程,也就是长城。 第四,除了北边的长城,还有齐长城,楚方城,魏应该也有长城,平原对垒,长城也有效果。第五,各时期长城制作不相同,从秦的土长城到明的砖长城,制造工艺不同,但不要认为秦的长城就是粗糙简陋的,秦长城是用土方稻草等材料一层一层慢慢人工夯实建造起来的,竣工后以弓箭射墙,墙把箭弹开而不能箭入墙才算合格,当时的土墙能做到这一步是非常非常耗费人工的,如果不合格就要推倒重来。后来的汉长城等有好几条长城,为人熟知的明长城只是其中一条罢了。

 

第六,各时期长城的分布路线不同,因为将水线随着不同时代南北移动,长城也跟着动,所以并不在前朝基础上接着盖那么简单。第七,长城迫使游牧民族无法长期立足。只要关内没有自己乱掉,游牧民族即便大举进入内地,其只是攻破长城一段,集中力量攻进来自然容易,但无法站住脚还要担心后路被掐断的危险。明末,后金曾越过长城攻入河北,最远应该曾到山东,但因为后路不稳最后还要撤退,只要山海关打开才解除后顾之忧改朝换代。

当年汉高祖被冒顿单于围困,但历史书没告诉你,当时更应该称为对峙,因为汉军高地下寨,匈奴的骑兵冲击的话难以发挥优势,汉军的问题在于粮食不够长期支撑的,如果死磕的话,匈奴未必占便宜。

 

修建长城就可以有效遏制敌骑兵行动,到了明长城已经登峰造极,成为一套系统。拥有着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组成的完备防御体系。戚继光设计的一段长城,即便击破一段,也只是攻克外围,我退去城内还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攻克你也守不住,可挡数万人马。明朝前期,朱元璋在长城在设置驻军点,驻军囤田,土地免费送给囤田的军士,可携带家眷住宿,背后依托长城支援,沿长城设置一串据点囤田养兵,所得粮食国家不征税,供士兵自用,正所谓国家养兵百万而不费朝廷一粒钱粮,如果没有长城作依托,这是不可想象的。后来朱棣谋反成功,担心这百万大军日后为他人所用以自己为榜样抢了自己子孙的皇位,随下令内迁,否则蒙古族可能现在在中亚或者伊朗土耳其那边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明朝土木堡之后才转攻为守,加强了长城的建设,明朝后期战争不断,国力消耗很大,但清一直到明朝灭亡山海关打开,明朝铁骑降清后才得以入主中原,尤其是辽东打的很艰苦,遭遇很多失败,如果没有长城,情况会非常险恶。纵观中国历史,长城忽然没有起到让敌人望墙兴叹进不来的水平,但长城的存在客观上有效迟滞敌人,提供了应对时间,增大了对敌后勤威胁,提高了敌风险系数等客观作用。

 

修长城的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他文明呢?罗马也修墙,但罗马使用外族雇佣军,文化又没有融合,最后被人家爆菊了,只有我们留了下来。顺便一说,欧洲历史只有罗马堪比我中华文明,当时的罗马和中国一样是吃猪大户,那个时代卫生条件不过关,吃猪容易生病死人,所以伊斯兰教后来都不让吃猪肉,但罗马能驾驭这种生物,客观说明其文化科技水平到位,所以肉食提供充足,打仗很占便宜。至于我国,也是吃猪的大户,家字怎么写的?这些文明比同时期提前拥有了高人一等的卫生科技手段,所以力量也远高于其他文明。只不过罗马属于海洋海洋,依托地中海辐射力量,超出地中海的运输能力就无法辐射力量,当势力最大化日子过好了以后,尚武精神丢失殆尽,最后被别人屠戮了。

 

至于我国,历来东方都是隔着长城长江南北大战,赢了就通吃,输了就灭亡或者滚蛋,滚蛋到中亚把那里的原住民打跑,中亚的原住民跑到伊朗伊拉克,把那里的原住民打跑,那里的原住民被迫又跑到欧洲祸害那里的人民去了。多少年以后,中国再次打仗,又有人被打跑,他们来到中亚把那里的原住民打跑,那里的原住民来到伊朗伊拉克。(本文来自网络,作者佚名)

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之上。而我们国人作为龙的传人,每次提起长城,也通常在自豪兴奋之余,在它的前面加上万里二子,称为万里长城,来着重强调它的绵长和宏伟,那么长城真的有万里长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因为长城不是在一个时代建成的,所以要想弄清它的长度,先得弄清它的来源。追溯起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诸侯王为了互相防御,在边境建起高大的城墙,将烽火台和城楼连起来,形成了最初的长城。到了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防范匈奴,一边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逐匈奴,一边派近百万军队及征夫修筑长城。这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据资料记载,秦长城最终的长度达到了5000千米,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而到了汉代,这个长度更长,从汉文帝到汉宣帝,长城不断修筑,一度达到了一万千米。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国家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北齐更是一次性发动征夫180万人。到了隋朝,隋炀帝也多次发动几十万甚至百万征夫修长城。包括后来的少数民族——金,也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建。

而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长城,是明长城。它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全场约8851.8千米。它是明朝政府在修葺旧长城的基础上再建的。虽然后来没能抵挡住清军入关,但在明朝前期,长城还是有效地阻止了蒙古残余势力的侵犯,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长城,作为抵御外侵的一种绝佳建筑,自秦以来,大部分朝代都对它进行过修建,它的总长度一直都超过一万里。万里长城,绝非虚名。

万里长城有:21196、18千米长,43721处遗产

长城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黑龙江,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省。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万里长城的说法古已有之,按古代的计算方法:

1里=300步 1步=5尺 1尺=0.333米

所以1里≈500米

所以古代称其为万里长城,也就是5000千米,很明显和实际距离相差很大,只是方便读数而说的口头语。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岁月的冲击,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度应当以2012年国家文物局的数据为准,也就是21196.18千米。

万里长城共有8851公里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八达岭景区部分

还有好几千公里的野长城还从未曝光

国际摄影师用无人机拍摄到无人涉足的禁区

古迹斑驳的城墙令人震撼……

长城壮美走不完

美景壮丽看不尽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罗哲文《长城赞》

古今中外,

凡到过万里长城的人

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泱泱大国展风范,巍巍中华铺锦绣!

都说万里长城万里长

你可知长城具体有多长?

长城之长,

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国北方

现今墙壕遗存总长度为

21196.18千米

蜿蜒于国内的多个省市

长城的四季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城要一关一关的过

长城有多少关,你知道吗?

万里长城一共有十三关

万里长城十三关

第一关 山海关

第二关 黄崖关

第三关 居庸关

第四关 紫荆关

第五关 倒马关

第六关 平型关

第七关 偏头关

第八关 雁门关

第九关 娘子关

第十关 杀虎口关

第十一关 嘉峪关

第十二 阳关

甘肃阳关故址

第十三关 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也是祖先留给后人最神奇的建筑

堪称是人间的奇迹

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表现了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更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众志成城、

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

中文名称

长城

外文名称

Great Wall

别名

万里长城

长度

21196.18千米(总长度),8851.80千米(主要部分)

东北起点

辽东虎山

终点

嘉峪关

主要景点

山海关、 金山岭、 八达岭、 大境门

入海口

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

地理位置

中国北方

荣誉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建议游玩季节

春夏秋为宜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华北、西北、华中等

气候类型

温带湿润性气候

价 值

世界文化遗产

文保级别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景点

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9月15日,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将在河北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和秦皇岛两地共同举办。为期三天的盛会将通过精彩的艺术交流活动,传播、传承“一带一路”与万里长城共同承载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到底有多长?

21196.18千米:“万里长城”不止万里

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谈起长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一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城究竟有多长,也容易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混为一谈。号称“万里”,但长城总长度却不止有1万里。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狭义上的长城,也多指明长城。200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而根据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宣布的调查结果,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不仅认定了此前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对秦汉及早期长城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资源调查。

从公元前7世纪,到17世纪中叶,22196.18千米的距离,汇聚了中国历代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凝聚起中华人民勤劳勇敢的文明与精神。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历代长城的遗迹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

先秦:长度较短,南北各异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此时的长城,根据防御对象和地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南长城和北长城。南长城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汉书·地理志》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

由于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三国北部边境不断受到匈奴的掳掠,针对这种被动局面,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三国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保证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活动。

此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如今,楚长城遗址主要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南召县和方城县拐河镇,东接小擂鼓台山,西连大擂鼓台山,残高1—1.5米,宽约4米,全长500米,为我国长城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秦代:“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并将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扩展和修缮。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过秦论》中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的描述,就是秦长城作用最好的写照。

如今,保存得较为完好的秦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境内,累计长度在120公里左右。秦长城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

汉代:驱逐匈奴,转守为攻

到了汉代,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强大的匈奴借机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但秦长城的遗迹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起到了军事防御的作用。汉武帝登基后,为了驱逐匈奴,在修复秦代蒙恬所筑长城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外长城”。与秦长城以土、石、木材和瓦件等为主用料不同,外长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以沙子和石子为主。在汉代简书中,外长城被称为“塞”,长城东段称“光禄塞”,而西段则被称为“居延塞”。汉武帝在此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对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汉长城的遗址位于乌拉特草原上,两条长城一北一南,分别被学者称作“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两条长城多在草原通过,无石可用,多夯土为墙,经两千多年风雨寒暑,许多地段被今人当做道路使用。如今,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原因,河西汉塞西段汉长城的保存状况最为完整,虽经千百年的风雨浸蚀,仍屹立于戈壁风沙之中,蔚为壮观。

唐宋:依旧重视,不曾缺席

唐宋时期在长城的修筑历史上似乎显得无足轻重,但不容忽视。长久以来,“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实则筑过长城,目的不在“拒胡”,而为统一。唐朝建立的最初几年,同时并存的还有14个割据,为抵抗其对唐王朝的攻陷与威逼,从平城至鲁口的长城由此出笼。

宋长城西起山西省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坐落于岢岚境内现存的38千米宋长城,填补了中国长城史研究的空白。

明代:修缮兴筑,保存完好

明代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区别于秦代的万里长城,明长城亦称边墙。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代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长城的修建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修缮、中期大规模兴筑、后期重建三个阶段。在“外边”长城之外,明代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涞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千米的明长城,留下了许多享誉中外的名胜遗迹,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慕田峪······多是此时修筑。

清代:师承前朝,未曾终止

时至清代,虽有过康熙皇帝“不修边墙”之令,但对长城的修建也从未停止,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清人王安定在其所著《湘军记》卷十六《平捻军篇》中写道:“清长城之筑,盖三晋、燕、齐以至秦筑长城限胡骑之御敌方略之延用。” 清政府对山海关等重要关口和长城段,都有相当规模的修缮和使用,到顺治及其以后时期,曾修筑大境门等著名长城关口,位于河北西北的“大境门”也是清朝修筑的最大长城关卡之一。

清长城的发现,把以往学术界认为的长城修筑下限从明代末年向后推移到清同治十二年,开拓了长城学研究的新领域,在长城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长城精神与长城文化:不只是封闭与保守

“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纵观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对长城的兴建与修缮,的确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提及长城,不少人都容易联想到长城沿线民族之间的对峙征战和流血冲突,“长城”似乎被某些人误认为是、战争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需要看到的是,长城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沿线就以长城的关卡要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重要的保障;放眼当下,长城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和平台,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最好的佐证。

作为中国特有的军事文化产物,长城最终在中国大地上由军事防御体系变为历史遗迹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长城精神与长城文化熔铸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民心中也是时代的印证。对中华人民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也是求同存异、文化包容、共同发展等理念的象征。守望家园、守护和平,于国家,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于国人,长城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的精神依托。

“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精神与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作为传承民族精神、代表中华形象、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把万里长城作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也要将其所蕴含的象征精神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传播。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将雄伟的长城遗址打造成壮丽的国家名片,传达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毅勇敢,打造成中国各族人民融合发展的不朽丰碑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唯有长城具有如此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遗产背后所蕴含的长城精神与文化,可以通过IP打造、中外交流、共建共创等方式,赋予其在新时代的全新活力与焕然生机。

相信将于9月15日举办的“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将会为长城精神开启新的篇章。




(责编:彭婧怡、赵纲)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