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嘉兴公共城市在线直播

白事随礼钱有什么讲究(白事随礼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22-05-18 09:47:16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白事随礼的讲究,每一个地方的风俗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到了一个地方的时候,是需要入乡随俗的。有的地方在白事随礼上,是有讲究和一些禁忌的。那么白事随礼的讲究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白事随礼的讲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事随礼的讲究1

一、给份子钱的时机:

葬礼上的份子钱什么时候给合适?通常情况下,葬礼的场面都比较隆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想第一时间找到账房(专门负责收份子钱的地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亲朋前来吊唁,多数由管事者进行安排。先是简单的寒暄,然后由管事者带领亲朋到账房随份子钱。也即亲朋到丧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份子钱随上,接着在管事者的安排下,向逝者行致哀礼。

二、份子钱金额为单:

和婚礼上的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不同。葬礼份子钱的金额要为单,实际随份子时,金额多数为100元、300元、500元不等。这要根据亲朋与逝者的关系或与逝者子女关系的远近而定。之所以葬礼上的份子钱要为单,是因为人死只有一次,所以葬礼上的份子钱多数为单。

三、份子钱不能代随:

葬礼上有句俗语叫“死者为大”,亲朋为死者随份子钱,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心意,更是对死者的一种缅怀。如果份子钱让别人代随,则说明这个人心意不到位,心意不诚,也即对死者的不敬。所以葬礼上的份子钱别人不能垫,最好不要让别人垫,这样对人对己都是比较好的。

四、份子钱过后不能补:

丧家办丧事的头天、第二天会设置账桌,请人帮忙记账,账簿多是白本黑字。丧事出份子不能落后,办丧事一般是三天,如果三天内因不知情,没有到场,这个份子就不要随了。依照习俗,丧事份子钱是没有后补的。等别人办完丧事才去随份子钱,会让丧主觉得你是在诅咒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家的丧事都已经过了,你还随份子钱,这不是明摆着诅咒人家还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吗?

五、份子钱要随大溜:

无论你多么有钱,葬礼上随份子都不要太积极,更不能做愣头青。随份子前要和你的哥哥、姐姐、堂兄堂弟沟通好,大家随多少你也随多少,这样显得一团和气。不要别人随300元,你随1000元,切记不能做这个愣头青。这样不但不能说明你多么有钱,反而暴露了你是多么的虚伪和无知。当然葬礼上没有可比性的份子钱可以随性随,爱随多少随多少,只要你喜欢。

白事随礼的讲究2

一、白事随份子的忌讳

头像朝向向外,这个头像朝外指的是人民币的人物图像朝向手外,这是一直都流传着的.规矩,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带现金出门了,可我们在参加葬礼的时候最好还是拿现金,然后让现金的头像朝外,一来这样能显示出我们的尊重,二来也有利于葬礼风水。

二、多为单数

在随礼的时候,总钱数最好是单数,比如三百、五百、七百等等,葬礼不要成双成对,所以一般不要给双数礼金,否则会显得好似在诅咒死者的另一半一样。

三、忌从丧家带回物品

可能有些丧家比较大方,当您随礼了以后,他们就会给您一些东西带回家里吃,但这在风水学中是严格禁止的。

四、参加白事回来注意什么

不要直接进家门,参加完白事不要立刻回家,不然这样会将身上的晦气带回家里,那么要怎么去晦气呢,可以去附近庙宇道观逛一逛拜一拜,或上一炷香,或者去人流比较大的大型商场逛一逛,总之去人流比较大的商圈转转,利用人多的阳气把晦气冲淡了再回家,祛除在葬礼上沾染的晦气,然后再回家。

五、进门前拍拍衣服抖抖肩

回家进门前,拍拍衣服或者抖抖肩,把身上的或脚上的土抖落干净,然后在门外把自己的外衣和鞋子脱掉再进门,然后就是洗澡,把所有的衣,裤,鞋,洗了,也可以在门口撒盐。

说实话真不知道遇白事送礼有什么讲究。之前去送过三次白事,每次都是送的400元,后来听老人说送白事礼不能送双数,这个我是真不知道。以前跟同事一起去送礼的时候我们都是送的双数,也不晓得主人家是不是生气了?

昨天老公师傅的老妈走了,他去殡仪馆送礼的时候,同事就告诉他不能送双数,也不能转账之类的,只能送现钞。老公送的礼虽然是单数,可他没带够现钞,居然也是给转的账。回来他告诉我的时候,我就说他,为啥不找同事先借点现钞?万一师傅家里对这些有讲究多不好?他说本来去之前是带够了现钞的,途中去给车子加油把现钞给用了,当时也不知道送礼不能转账之类的,要是知道肯定加油的时候就用微信付款了。后来想跟同事借点呢,结果他们带现钞在身上的都少,也不好借。说来也是,现在基本都是微信支付宝付款,除了买菜带些零钱,一般都没啥带现钞在身上。唉,还是希望主人家不要生气才好,俗话说,不知者无罪。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早的《周礼》由两千多年前的周公制定,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是孔子心中的“神”。

《周礼·既夕礼》中记载了讲述先葬二日已夕哭时与葬间一日之仪节;用今天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下葬以后的三天应该进行什么样的礼仪;

这些仪节大致包括:请期,启殡;迁柩朝祖,载柩饰柩;国君遣使赠物助葬,宾客赠物助祭;宣读礼单和陪葬品,出殡;下葬及葬后反哭于庙等。

这里说的是“士族”的葬礼,所以有“国君遣使赠物助葬”,就是“派人送礼”;除了国君以外,送物助祭的还有“宾客”,也就是亲朋好友;

人家送了东西,就必须记录在案;然后还有宣读“礼单”和陪葬品;然后下葬;完成下载以后,主家还要回到祖庙去“哭丧”。

所谓“白事送礼”,就是源于《周礼》。

与两千多年前不同的是,过去所有的“白事礼”(送的礼物)统统成了陪葬品,这就是为什么发掘古墓的时候会发现大量随葬品的原因——不仅仅是达官贵族,一般的有钱人家下葬,也会有不少随葬品,其中就包括“随礼”。(金银珠宝,实用器等等)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丧葬习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尽管仍然还是“随礼”,但是这些“送来的礼物”都不会变成“随葬品”,很简单,火葬基本上已经普及了;

那么问题来了,白事随礼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这个讲究也非常简单,就是看你和死者生前的关系亲疏远近以及当地习俗来确定;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即“礼尚往来”——平时有相互照应的,关系不错的,多送一点,否则的话,就可以“意思意思”就行了。比如说送花圈等等。

一般人家,如果你家老人走了对方送什么,你可以比照着来办;比如说农村地区有的一般都是送“被面”,那么你就可以参照送差不多价格的东西,这叫做“不让人家挑理”。

送的被面,主家都会挂灵堂或者说“堂屋”里;送得越多,挂得越多,表示这家血脉旺盛,人缘好;如同花圈一样,摆放得越多越好,越风光,有面子!

如果是送钱,一定要记住几点——

一,一定用白纸包起来;里面写上名字;

二,一定不要“双数”,最好是100、300、500;或者是101、301、501等等;

三,不要转账,更不可微信红包。

四,送礼一定要在人家火葬或者土葬下葬之前,如果以后就是“犯忌”。

五,有身孕的女士,不要去送礼。

最后提醒一句,白事送礼别忘了说“节哀顺变”。

《易》曰“神而化之,存乎其人”,此之谓也。

白事送礼的讲究,各地风俗不同,讲究也各异。

来谈谈我们南方农村。

我们南方农村,对于白事送礼,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讲究,人情无义,照本还情,人家送多少,你就应该还人家多少的情。所以,关于送多送少,送单送双并没有什么讲究,只要照本还情既可,人家并没什么意见。

只是在挂人情时,也就是在礼薄上记账时有些讲究。在礼薄上记名字时,人们都忌讳三字上,特别是三十三位上的名字,人们都认为三十三是个不吉的数字。民间有个传说:去他妈的三十三。所以,在三十三这个名字上往往都比较讲究的。

还有,就是事后不能送礼,这些,在前面文章中都提过,这就不一一叙述了。

俺们这边百事没有送礼的,只是人家去世了,亲戚朋友拿花圈,鞭炮,被面,火纸,当然了这些都拿去也可以,若是拿其中一两件也可以,接着就是去上礼金;主家就会给你一个孝章,一个白色的孝布或者白毛巾,

《荀子·修身》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意思是:人没有礼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就不会成功,国家没有礼就不会安宁。

最早从周始,中国人就很注重礼仪规范,古人还编著了专门的礼制书籍《周礼》、《仪礼》和《礼记》,至今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各种繁文礼节,仍然很有市场。

比如,结婚宴请叫红喜事,高寿老人丧礼叫白喜事,统称为红白喜事。这其中就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就像这句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点明了结婚、寿诞、丧葬这三种礼俗中的禁忌,这些细节都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得罪人。

01“伞—散”,婚礼不送伞‍‍



伞,本身是一种用来遮阳或避雨的日用品。其中的工艺伞还是漂亮的装饰品,别具风格。

但婚礼上为什么不能送伞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伞”和“散”这两个字属于同音字,“散”有分离的意思,寓意不好,不吉利。

众所周知,结婚是每个人的人生的头等大事,婚礼上,亲朋好友、邻居们都会用各种吉祥的话语祝福新人,比如“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琴瑟和鸣”、“珠联璧合”、“佳偶天成”、“早生贵子”等。



试想,人家装灯结彩、欢天喜地的结婚,如果你冒冒失失地送上一把伞做礼物,会让新人误会你诅咒他们的婚姻,妄想他们早日散伙。

无论你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样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也是不尊重主家的表现,是很容易伤害感情的,严重的话会导致彼此反目成仇。

再说主人邀请你参加婚礼,是想你和他们共同庆祝并送上祝福的,不是让你来破坏气氛的。婚礼是很隆重的场合,容不得胡乱开玩笑。

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还是要有良心,厚道一点的好。凡事三思而后行,要明白特殊场合,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情不能做。

02“烟—咽”,寿宴不送烟



从古至今,中国各地都有为老人祝寿的传统,通常是指过60岁、70岁、80岁、90岁生日,风俗因地域各异。

既然是生日庆典,就免不了会准备寿宴,邀请本家族亲、姻亲、近邻、好友等欢聚一堂。

儿女、子孙等给老寿星送的寿礼可以五花八门,如金器、玉器、衣服、鲜花、蛋糕等,但唯独有一样不能送,那就是香烟,无论有多高级的香烟都不能当礼物。



因为“烟”和“咽”同音,“咽气”指人死断气。这东西要是出现在寿礼上,非常不吉利,大触霉头,会惹得老寿星不高兴,甚至大发雷霆的,因为老人家都很害怕死,对和“死亡”有关的事物都非常忌讳。

毕竟谁都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举办寿宴的目的就是图个热闹吉利,“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是每位家人对老寿星的祝愿。

03丧事完毕后切忌再补礼



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还盛行土葬,信奉道教,一般会请道士做几天法事,然后择个黄道吉日出殡下葬。

出殡前日会举办丧礼,也就是俗称的白喜事。这一天所有接到讣告的亲戚朋友,邻居们,都会来主人家悼念亡者并慰问家属,喝酒随礼是必须的。

然而有的人可能当天有事未莅临现场,也忘记托人随礼了,等到亡者丧事完毕才突然想起来。



这时候,忘记随礼的人千万不要想着去补礼。这可是大忌,因为亡灵已经入土为安,家属还未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再去打扰是不合时宜的。丧后补礼,此举一出,无异于在主人家伤口上撒盐,也不符合规矩。

总之,“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其实是告诫我们:人情世故,礼尚往来,说起来简单,行动起来不容易。



入乡随俗,不懂的规矩就要咨询长辈,务必遵守民俗礼仪中的禁忌,趋吉避祸,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一不小心得罪人。

此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交际中,多懂点吉利语,规避一些谐音禁忌语,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知道,礼多人不怪,礼数周全,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自己的人生飞跃。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