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徐州文艺影视在线直播

席皮尔曼(席皮尔曼原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07:39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钢琴家》上映于2002年,是一部二战集中营题材的反战片,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提名。这部影片由波兰裔法国导演波兰斯基执导,改编自波兰钢琴家席皮尔曼的同名回忆录。讲述了犹太钢琴家席皮尔曼,在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艰难的求生之路。

该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客观、真实,导演波兰斯基和席皮尔曼一样,都是纳粹集中营的亲历者。波兰斯基的母亲死于集中营,父亲幸存,而当时年仅八岁的他,靠着铁丝网上的一处漏洞才得以逃出。我认为,正是由于这段经历,才让波兰斯基决心使这部影片尽可能地接近事实,而非那种典型的好莱坞大片的风格。

电影在几个特殊的时间点都予以了交代。首先是在影片开始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华沙&1939年。此时,纳粹德国正在疯狂进攻波兰,而席皮尔曼以一名钢琴家的身份,就职于华沙电台。接下来是1940年10月31日,华沙的犹太人被迫迁往指定的犹太人特区居住。1942年8月16日,犹太人再一次被迫迁徙,只不过这一次迎接他们的,是奥斯维辛。在登上通向集中营的火车的前几分钟里,席皮尔曼被一名担任了犹太警察的熟人从队伍里拉了出去。幸存下来的他开始了流亡之路,而在友人的帮助下,他活着等到了苏军来临。这样严格遵守时间线的安排,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情景,节奏紧凑而自然。

《钢琴家》中没有英雄主义,主角席皮尔曼不像《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角一样,靠着自己的壮举成为受人敬仰的英雄。相反,席皮尔曼的眼神里总是充满着无助和恐惧,不但没有能力挽救他人,甚至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为了生存,他跪倒在纳粹的脚边;为了生存,他流窜在华沙的废城里,消瘦的没有人型。但席皮尔曼选择生存下去,真的是一件苟且的事吗?不然,影片中一位地下党人说道:“活着,要比死更难。”

战争年代,死亡是最简单的事,一颗子弹,就能永久地解脱。而活着,却不得不在无数个日夜里直面孤独,怀念着已经逝去的人。但是,我想说的是,活着远比死更伟大。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洗清耻辱;也只有活着,才能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