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苏州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饮过风咽过沙浪子无情过酒家(我饮过风咽过沙浪子无情过酒家是什么歌)

发布时间:2022-04-30 19:59:41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阿水

这个周末,70、80后仿佛经过很多沧桑。西城男孩开直播演唱会,回忆杀一波;王力宏家事张扬,人设崩塌。回忆纷纷扬扬像鹅毛枕破裂,一天世界埋葬青春。

这两件事之前,还有一个炒了多年冷饭的话题新闻:华语乐坛完蛋了?起因是TMEA盛典年度华语十大热歌获奖歌单出炉,《浪子闲话》《醒不来的梦》《踏山河》《沦陷》《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十首短视频热歌霸榜。腾讯拿出这份老老实实反映数据的榜单,激起的水花或许也在计算中,无论如何都达到传播效果。

通过主流媒体看到榜单的人,和消费短视频热歌的人群多半不重合,于是形成这样的局面:被榜单带入话题中的人有点诧异,有点生气,告别青春埋头工作十年二十年后,世界忽然变了。上一次产生这种怪怪的感觉,还是各种网络热歌、彩铃歌曲成为话题的时候。真正消费这些歌,把它们存在手机里常听,用作短视频BGM,用大喇叭公放跳广场舞的,并不关心什么TMEA年度歌曲榜单。“华语乐坛完蛋”的气不忿言论,到达不了这些歌曲实际使用者的耳朵里。也就是说,非某种产品的消费者,在得知该产品销量领先时大叹文艺凋零,礼崩乐坏。真正的消费者听不见也不在意这种声音,音乐产品对他们来说非常简单,好听、带劲、旋律好记好唱好跳就行。

TMEA盛典年度华语十大热歌

几个月前我去西南地区,山路上向导用手机放歌,一首一首问我听过没有,全答没有。向导很诧异;“去年那么流行的歌你都没听过?”他一边放歌一边点评,因为正失恋,“伤感”是他最常用的形容词。“这首歌好伤感哟”,就是好歌。

使同时代的同龄人对同样的音乐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有很多。“你们现在批评短视频热歌的态度,好像当年爸妈批评你们的周杰伦林俊杰”是一种,即意见相左来自年代。父母一辈的流行歌曲榜样是毛阿敏、邓丽君们,或典雅大气或千回百转,但首先咬字要清楚。但这一次的审美割裂却不单单来自年代,不是年轻人向上一辈的审美发起挑战。用摇滚挑战父辈权威的时代已过去,今天的割裂不单以年龄为界,地域、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加入影响审美的因素,使情况更复杂敏感。

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把几百年的变化都经历。财富不平均积累,城市化,互联网革命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让“主流传播”在过去的十年间被消解。以兴趣划分的论坛和网站崛起又衰落后,用App为载体的社交/短视频平台承接文化传播的使命。它们天然的消费属性和大数据计算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聚集分类,迅速沉淀出各自的圈层文化。

当抖音和快手的日活数加起来超过全国人口数量时(有重叠),作为一个70、80后,如果你平时很少点开这些短视频平台,又没有在华语唱片工业转衰时发展出新的听音乐渠道,加入信息获取社群,那么你大概率就是看到“华语乐坛完蛋”标题时发出感慨的人。变成这样是因为,你失去听音乐的渠道了。电视里的音乐台早就没了,你可能不太听电台或者听不上电台放的打榜新歌,也不去Live House和音乐节,不关注indie音乐场景。

华语乐坛当然没有完蛋。唱片工业没落,长短视频平台及网络媒体、自媒体兴起后,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蛋糕做大,机会变多,版权意识加强后,华语乐坛实际上更加兴旺。这是对感慨的理性辩驳,从经济角度来看是没错。

从用户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用户人数近7亿,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行业总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已达3950.96亿元,其中以数字音乐、音乐版权、音乐演出等为主的产业核心层保持高速增长。收入渠道方面,除了流媒体平台,线上音乐直播、音乐短视频、线下演出也成为音乐人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收入总数也在增加,据《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过半数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较上一年有所增长,其中19%的音乐人收入同比增长50%。

垂类音乐几乎一年一个风口,民谣、说唱、电音、国风、乐队文化轮掀风潮,每个垂类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能够发表作品,被称作“音乐人”的数量变多,据腾讯音乐人的统计:四年间注册音乐人数量翻了3倍+,学生音乐人占比上涨近10%,女性音乐人占比近4成,95后总占比超6成。

但如果完全从市场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也有偏颇。“完蛋”有多重含义,一是传播的广度,能否像从前形成所有人唱同一首歌的局面,显然是不能了。二是行业的繁荣程度,从以上各种数据来看相当不错。三是作品的质量,这个虽然各花入各眼,但背后的根本问题是:你觉得音乐是快消品还是奢侈品?是用来承载其它东西的工具,还是当你想逃避现实时奔向的另一个世界?

态度的不同决定看事情的角度。如果觉得歌只是BGM,或者偶像周边,和偶像的代言品地位相当(更风雅一点),是跳舞时的配乐,那就没必要关心完蛋不完蛋的问题。AI都能作曲了,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还不错”的歌并不难。“我饮过风咽过沙/浪子无钱逛酒家/闻琵琶谁人画/不再春风如寒鸦”(《浪子闲话》),歌词是不通的,写词的人大概也没想过要通,只想模糊追求一种感觉。不管是“伤感”“沧桑”还是“国风”,逻辑不通音乐凑,反正唱在嘴里图个氛围。配乐可以“咚次哒次”,手机播放音质所剩无几。

只会喷“完蛋了”的人是值得嘲讽。他们跟不上时代还摆出审美高人一等的姿势,自己不去另寻渠道找到好音乐,空怀旧不消费,说难听点就是遗老心态。但他们也并非全部讲错。作为快消品的音乐,品质确实很差。它们就像资本市场追逐的赛道和故事,不求隽永只求新鲜。资本永远烫手,钱必须找地方投出去。谁的故事讲得好,谁的故事节奏动人心弦,就投给谁捧它上天。如果音乐行业也这么操作,自然会影响到一部分创作者的心态。BGM和广场舞配乐要什么永久,老一辈执念的打动人心不再重要。说起来,李宗盛前几年写《山丘》赌气说的“我就是要写一首歌让你哭”,听时觉得幼稚,现在想,却是他那一代词曲作者最后的倔强。

从前大家是抱着手作奢侈品,或者至少是耐用品的心态来创作歌曲。更赤诚的创作者什么都不想,只凭胸口一团火,有东西要倾吐才写歌唱歌。现在,有标准和门槛的传统音乐行业快瓦解,行业出现诸多圈层,标准、目的不一,彼此壁垒分明。

短视频热歌是一个池子,从业者以做新饮料的心态投入其中,拼数量搏渠道。心知肚明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一、二、三年,可一旦成功能带起一个品牌,值得大手笔。

另外的一些池子里,华语音乐并没有完蛋。如果不知道听什么,最简单的办法是关注本地最好的Live House,看他们在推广什么音乐,买票去听几次现场,会发现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自成一体,和资本、厂牌的联系松散,里面有很多可爱的音乐人在按照自己的标准努力着。

感叹礼崩乐坏,青春幻灭是人之常情。回忆杀所以杀伤力大,除了岁月,还因为我们离开“同一首歌”的时代已远矣。索伦蒂诺的新片《上帝之手》把背景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拉多纳加盟那不勒斯队,全城澎湃时。有一个镜头特别动容,男主角一大家子人挤在狭小阳台上看球赛直播。马拉多纳一记进球,对面一大栋楼的每只小阳台都炸开快乐。同事前几天写了一篇“西城阿伯”的文章,怀念全世界听同一首歌的时候,怀念的大概也是这样的心情。

《上帝之手》剧照

真正在意的,其实不是我听的歌和你听的歌不一样,或者你听的歌很烂还霸榜,我却不知道要听什么歌。而是,什么时候我能和你一起听一首很好听的歌,从此以后每当旋律响起,我们都能一起哼唱。同理,流媒体是好东西,何止是打开很多扇门,直接把天花板也掀掉了。但它唯独破坏了人类聚在一起听故事的乐趣。漆黑的电影院里人人屏息,哭哭笑笑,如同祖先围着篝火夜话,是属于人类的最古老的慰藉。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