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绍兴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常山赵子龙常山位于什么地方(三国演义中吾乃常山赵子龙饰演的常山位于哪里啊)

发布时间:2022-05-14 22:22:23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帝王五年来一次,所有的北方诸侯都会来到恒山向帝王汇报工作。五岳在封建时代具有政治意义,有一种神圣的情感,古人将五岳视作三公,四渎视作诸侯等等。因此恒山具有很高的权威和地位。封建时代的都城一般应选在五岳中间,帝王生活在五岳中间才是皇位正统的体现。

《三国演义》常山属现在河北正定县。春秋时期,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汉初,仍为东垣县。汉代汉文帝叫刘恒。恒山避汉文帝名讳,故改为常山,恒山郡也改为常山郡。恒者常也,常者恒也。汉高祖十一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属恒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辖真定、藁城、肥垒和绵曼四县。《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不谈演义,只谈历史。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救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从长坂坡救主、到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从无名小辈到曹操口中的“吾若得这员大将,何愁天下不得乎?”

剧照 聂远饰

在各种版本的演绎下,赵云也成了妇孺皆知、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人物。

乘载历史的轮船,在时间的长河里把历史抛下。回头望,历史不见,航线亦有迹可寻。循着这痕迹,我们探索古人的任务从未消停。

在2009年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临城赵云故里传说”名列其中,对凭空出世的“赵云故里传说”,隔壁正定就不乐意了。

正定县赵云广场上的赵云雕像 by 贾敏杰

临城、正定与东汉时同属于常山郡,如今也属同一省,原本相安无事的两县却因“赵云故里”一词起了干戈,同时也引得河北专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那,一代名将——赵云该名属归谁?

源起之物被否定,专家说:立足于《三国志》

何为故里?故里指故乡、老家;而故乡则是指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而长期居住地不一定是故里,则我们以出生地作为谈论对象。

2005年4月,在临城的古鲁营村的一口枯井内发现了一座“赵云故里碑”,刻于清朝1889年。且碑上左右分别刻:“光绪戊戌孟冬正定镇总兵蓝斯明立石”、“盐运使衔四川重庆府知府吴震敬镌”。凭此出土的文物,临城成功申请了“赵云故里传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凭空出世的“赵云故里传说”,在同一个地方一直被大众定位为“赵云故里”的正定对此大为不满。对此正定也拿出了自己的文物:赵云家的饮马槽和清同治元年(1862年)刻的“赵云故里石碑”。

在双方亮出的石碑里,临城出土的石碑虽然比正定的晚立36年,可立碑人是上级,所以很多人认为更具有可信性。可是,既然正定立碑在先而临城立碑在后,则可以说明两碑所处一个年代。而身为上级的临城立碑人与重庆知府又是为何不就正定的碑做出解释呢?

石碑作为清代时期的物件,此时已经距赵云离世上千年了,它也可能仅仅是后人作为纪念古人的标记,临城仅以这个判定历史人物故里既不客观,也不严谨。

临城出土的石碑(拓本)

在“赵云故里”的争议上,正定的有关负责人武威振去临城传言的赵云出生地澄底村询问过,当时的询问结果是当地人对赵云的传说一无所知的,直到《关于赵云故里》一书出了之后,有关赵云的传说在澄底村才普遍开,说赵云是下凡的星宿等各种被添加神话色彩的传说。据说,该故事的主人公本是刘秀,后来改成了赵云。

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作为历史考证的参考,并且传说也是历史民间传承的一种,但是经过了历代的口口相传,传说也被赋予了一些个人主见以及神话色彩。可传说与神话应该是有区别的,添加神话色彩的传说确实未免太过牵强了。

因此,正定一度向省申遗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可是回复却不尽人意。按照相关规定,武威振提出:按申遗规定,凡存在争议的项目应取消入选资格。

那赵云的故里是否真的在正定?

驻扎在正定县城南门赵将军庙的河北赵子龙文化研究会与中华赵族恳亲协会则认定正定为“赵云故里”,且一起签订了《赵云故里遗址认证书》。

赵将军庙 《古常山郡新志》:“县人仰其典范武德, 于南门里故址建赵将军庙,香火鼎盛”,乾隆二十七年(1761 年)又载:“赵将军庙,在南关,祀汉顺平侯赵云。” by 石家庄全接触

而目前能证明赵云故里的《三国志》是比较可靠的文献。《三国志》作者陈寿著书时约为公元280年,此时距离赵云过世才51年。

《三国志》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历经千年管辖区不断变迁,各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分总有不同如两汉与清的管辖区不同,改革开放前后与2001年后又异。故,名同实异也不是不可能的。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常山郡治移至元氏。正元元年封曹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常山郡治移真定县城,故郡治与县治同处一城。直至“后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既今州理是也”,郡治移滹沱河北,县治仍不变。《魏书·地理志》记载,到了唐朝(公元618-公元907),真定县治才由东垣古城迁移到安乐垒。在此之前,真定治所都未曾改变过,赵云卒于229年,故,赵云出生应为滹沱河南。

不管治所怎么改变,地方不变的情况下,赵云出生地仍是滹沱河以南时的真定。

真定之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 196 年)八月,代相陈豨发动叛乱,兵分两路进攻汉朝,载:“十二月,上自击东垣,东垣不下,卒骂上。 东垣降,卒骂者斩之,不骂者黥之。 更命东垣为真定。”,寓意“真正安定”。

秦朝时期东垣 by zqbxi

西汉时真定 by zqbxi

明时真定 by zqbxi

县治移滹沱河北后,真定县治旧址开始衰落,逐渐演变东、西古城村。位于东、西古城村的东垣遗址依旧能当时的风貌。

by 千库网

赵云离世距今1700余年,而目前发现有关最早记载赵云的《三国志》并未具体描述赵云出生地,只道:常山真定。在历经千年的演变中,存在于东垣的文献早已不知所踪,根本无从考起,因此目前的资料只能知道是石家庄长安区东古城或正定南为止,在未发现详细记载赵云出生地前,我们难以做出下一步定论。

是文化的归属,还是资源的抢夺?

话说北方三雄镇:北京,保定与正定。曾评价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可见,正定在北方县级里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临城则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形成了以高耗能企业为产业支柱,虽然靠石家庄市区近,旅游资源也丰富,可是资金能力水平不足,难有作为。在经济转型上临城是欠缺机遇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赵云故里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

by 中华网

确实,在“申遗”成功后,临城便飞速以“赵云故里”打造名片,直接把“传说”给去掉了。

正定相关负责人张星说“临城人太聪明啦,借着记者的采访把临城的景点都说了遍,我们现在的谈话也是围绕临城的”,有专家表示:“这样的眼球效应为临城省了几千万元的广告费。网友评论说:这个营销工作做得太棒了!

当代文学家方伟也说:没有强有力的信息点把信息从争夺者中转移到自己一方,怎么炒作也只能是补贴对方。换言之,因为正定一直以“赵云故居”自居,而在此次争议中正定提供的资料也不能足以证明就是“赵云故里”,所以,在此次争议中,临城的宣传还是以绝对优势做到效益最大化。

虽然说名人的发现是当地经济发展不可剥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专家认为:如果文化只放在利益上, 那挖掘文化就没意义了,一座空洞没深刻文化的建筑物,哪怕建成了,也注定不长久。

by 华夏经济

古人故里之争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从西门庆,到朱熹,然后是诸葛亮,赵云,再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这些关于古人的争议频频发生,地区比历史专家还关心古人的归属,这是找文化的归属还是另有所图?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史记·考武本纪》《三国志通俗演义》秦进才 《赵云故里、故居辩证》注: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小编进行删改!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

三国时期的常山是曲阳的恒山,汉朝的时候恒山改名为常山。有时候朋友之间闹着玩,会把常山赵子龙叫成“正定赵子龙”“恒山赵子龙”“石家庄赵子龙”,哈哈就是开个玩乐,大家就不要当真了哈。

如今,赵子龙神武的雕像矗立在常山公园之中,古城有古槐,花瓣落在将军肩上,真是让人梦回三国啊~

三国演义常山属现在河北正定县。

春秋时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

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3]

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辖真定、藁城、肥垒(今藁城县城子村一带)和绵曼(今井陉县境)四县。

《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

西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村),从此正定县即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9年1月,正定县改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1949年6月,撤销正定市,改为正定县城关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设10个专区。正定县属石门专区;

常山在哪儿呢?

常山,古称常山郡,就是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正定县。

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古时出过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也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正定县有1600多年的建城历史,最早是鲜虞国的都城,后又为中山国的都城,直到汉高祖时称为真定县,清朝雍正元年改为正定县至今。正定县历史悠久,做过几个小国家的都城,历史底蕴厚重,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古建筑,被称为“古建艺术宝库”的美誉。

命运不济的正定县

有着近两千年历史底蕴的正定县,到了上世纪的十四年(1925年),突然命运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年,政府设置了一个“石门市”,1947年又改成了为石家庄市。

正定县与石家庄市只隔着一条滹沱河。过去,正定县为都城时,石家庄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还没有,它们少说也相差了十八辈儿,哪晓得现在的石家庄竟然一跃成了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把“德高望重”的正定县踩在脚下摩擦。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用在正定县的命运上怎么这么恰当呢。

曾经风光辉煌的“雄镇”正定县现在是“石家庄都市圈的重要城镇”,有意思吧。

不过现在的正定县也还有骄傲的地方。你石家庄不是牛吗,怎么连个修飞机场的地方都没有?还不是要修在我的地盘上,你不是石家庄机场吗,怎么起个“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看来离了我正定还真是不行呃。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为4E级国际机场,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和分流机场。

再回常山赵子龙的话题上来。当年赵子龙出生入死,为刘皇叔打工,他还有一位了不得的老乡呢,这位老乡就是“燕人张翼德”。张翼德就是猛张飞,河北保定涿州市人。

关于赵云赵子龙家乡的一些情况,所有资料显示,所谓常山赵子龙的常山原来是元氏县的古常山,正定的常山是赵子龙病逝后若干年从元氏县迁移至石家庄东古城后再次迁移到的正定,另外资料显示赵子龙在33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现今的元氏县常山,从这一点上可以断定赵子龙是元氏人,另据资料显示,赵子龙生于真定南,也就是正定县南,根据地理划分当时真定的边界是在现在的石家庄南和元氏搭接处,这就指向了现在的栾城县,根据赵氏家族栖息地查询到了现今的栾城区赵家庄村,因为这里距离古常山城最近,并且三国时期也是常山城的辖区,所有赵子龙有可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赵家庄村人!现在石家庄市管辖范围内一共46个赵氏村庄,唯一一个指向性最强的就是栾城区的这个。

文|小河对岸

在我国过去的文化中,很讲究避讳,尤其避帝王名讳,对后世影响极大。比如隋唐评书演义中的第一位好汉李元霸的原型,其实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而在满清时期,为避康熙(玄烨)的名讳,楞是被改成了李元霸。虽然,如今满清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却也很难再把隋唐评书演义中的李元霸之名给匡正过来。

而在楚汉之际,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中,也有一位诸侯因避讳而被后世改了封号,此人便是常山王张耳。提起“常山”这个名号,凡对《三国演义》稍微熟悉的,肯定不会陌生。每当赵云叫阵、闯阵时,总会大喊一声“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

而这“常山”当然是赵云的籍贯,为两汉时期的郡名。西汉时期,汉景帝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都於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汉武帝时期,常山国被废除为郡。东汉时期,汉明帝亦曾封皇子刘昞为常山王,而再建常山国,仍都於元氏,其后又徙为淮阳王,常山国复为常山郡。

而“常山”之名的由来,在《史记》中最早出现於《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中记载道:张耳、陈馀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於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

这“常山”显然是地名,乃属秦末时期赵国旧地的一个郡。而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亦是由此郡名而来,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

但实际上,在秦末楚汉之际,并无“常山”郡,而应该叫“恒山”郡。恒山郡因境内的“恒山”而得名,而此“恒山”并不是今天的北岳恒山。而是古恒山,亦即位於今天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大茂山,从春秋战国直到明代,北岳恒山都是指今天的大茂山。既然,常山郡原本该叫恒山郡,那么,张耳也当然是被项羽封为恒山王而不是常山王。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时候,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才将“恒山”之名,一律改成了“常山”之名。无独有偶,春秋后期,齐国的著名权臣--田恒(其子孙后来取代姜姓吕氏之齐国,而被称为“田氏代齐”),在《史记》中也被改成了田常。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三国名将赵赵云常自报家门:常山赵子龙。常山在哪里?秦汉之际这里有常山郡,郡北有常山,常山郡因山得名。

(常山赵子龙)

赵云所谓常山,即古代的恒山,位于今天的曲阳县。今天叫大茂山。

这座山的名气要从尧舜说起。自上古时期,天下分为五岳,其中北方诸侯汇聚的地方就这座“北岳恒山”。帝王五年来一次,所有的北方诸侯都会来到恒山向帝王汇报工作。五岳在封建时代具有政治意义,有一种神圣的情感,古人将五岳视作三公,四渎视作诸侯等等。因此恒山具有很高的权威和地位。封建时代的都城一般应选在五岳中间,帝王生活在五岳中间才是皇位正统的体现。

汉代汉文帝叫刘恒。恒山避汉文帝名讳,故改为常山,恒山郡也改为常山郡。恒者常也,常者恒也。

汉代常山郡的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常山郡面积很大,包括今天的几个县。其中也包括后来常山郡的治所正定(古代也称真定)。

从历史上来说,正定的历史也非常久远。今天的正定也常常是常山郡政府所在地,而且人才辈出,历史地位很高,目前保存也非常完好,因此常山成为正定(真定)的代名词。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正定府面积也很大,与常山郡也基本吻合。

至于赵云的祖籍具体是哪个县哪个村,目前争议很大。附近元氏县、正定县(石家庄正定新区)、栾城县(石家庄市栾城区)等都有赵云后人的说法。正定县有赵云公园、子龙醉酒、子龙大桥等。

(古恒山,大茂山森林公园)

注:明清之际,今天的北京作为他们的都城。而北京位于北岳之北,这是不符合封建规制的。封建王朝担心法统地位不固,特意重新定位恒山,将恒山封到了山西浑源县,即后来的北岳恒山。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朝廷明确山西恒山的地位,但祭祀仍在河北曲阳;清顺治年间,祭祀活动正式迁往山西浑源的恒山。目前曲阳恒山还有很多北岳遗迹。

这就是赵云的常山和常山郡。

常山郡是一个行政区域,治下范围依朝代不断变更,但大抵范围在现在石家庄市周围,治所也经常变化,有东垣县、元氏县等。因为赵云是常山人,所以常山郡治下很多地方都说赵云是他们那里的人。

但不要忘了,赵云的籍贯是“常山真定人氏”,这个范围就很好确定了,他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虽然正定县范围也很广,治下也有很多村,但说赵云是正定人是确定无疑的。在毛主席巡视到正定时,在会见正定县委书记杨德魁时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民间都说是“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双全,但是在三国演义里,他是比不上赵子龙的”,说完还亲笔题词“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从此,不但一吕二马三典韦变成了一吕二赵三典韦,赵云出身正定也为世人所肯定。

赵子龙的家乡一直有争议,东汉末年常山郡城在现在石家庄市元氏县,所以说元氏县说是元氏县人,但是正定的宣传力度较大所以现在大家普通认为是正定的,前几年听说临城找到赵子龙是临城的证据了。一时间,三县城挣得不可开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东汉末年这三县都是常山群管辖。

常山就是河北石家庄的正定。

#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奋进新时代魅力张家口##冬奥相约河北#

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

一生但求逍遥自在的令狐冲,

阴差阳错下曾在一个全是妹子的江湖门派当过掌门。

这个门派便是五岳剑派之一的恒山派


小说中,嵩山派欲将五岳剑派合而为一,

恒山派掌门定闲师太坚决不从,

结果遭到伏击,差点全军覆没。

她在弥留之际,请主角令狐冲接掌恒山。

作为金庸小说中的十大正义之地之一,

恒山红过一把。

图片|山西北岳恒山 · 图虫创意 ©


当理想照进现实,

恒山的名气似乎差那么点意思,

尤其在其他四岳已经是5A景区的映衬下,

还是4别的北岳恒山

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而要想理解这种尴尬,

恐怕得从两个“恒山”的百年争夺战开始讲起。



两个“恒山”,改祀之争


广义上,恒山与太行山一样,

不是独指一座山,而是泛指一列山脉。

今人熟知的恒山,

指的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内的玄武山,

然而这个“恒山”并非历史上惯例的恒山,

它直到清朝才奠定了北岳的地位。

在明朝之前,

北岳恒山一般指今天河北保定的大茂山。


乍一听,也许不少人对大茂山感到陌生,

但是想必多多少少听过“常山赵子龙”。

赵云单骑救主的情节被艺术加工后

出现在小说、评书、戏曲等文艺作品里,

深入人心。

常山”,也就是今天的大茂山。

图片|河北大茂山 · 图虫创意 ©


明弘治六年(1493年),

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

要求改祀北岳河北恒山于山西浑源。

礼部尚书倪岳上疏表示反对。

这是关于北岳移祀的第一次争论,

正式拉开了150余年改祀之争的序幕。

在这一次争论中,

朝廷议定“仍祀曲阳(隶属河北保定),

循依旧理。”


弘治十五年(1502年),

已是吏部尚书的马文升再次上疏旧事重提,

列出的理由有三:

一是曲阳北岳庙在国都之南

(明朝定都北京),与京城方位不符,

北岳恒山和祭祀北岳的地点应在国都北方;

二是曲阳北岳庙距北岳恒山140里;

三是宋失云州,始祭恒山于曲阳。

图片|河北曲阳北岳庙 · 图虫创意 ©


第三个理由纯属编造,倪岳又一次给予驳斥,

并且运用大量“改都不改岳”的历史事实,

引经据典地对改祀派给予反驳,

以维持几千年历代中央政府在河北祀岳的历史惯例。


改祀派一直坚持到了万历十四年(1586年),

第五次争论过后,

朝廷改封山西浑源玄武山为北岳,称恒山。

但这次只是改封了北岳恒山的主峰,

国家秩典祭祀仍在河北曲阳。

于是,明朝后期出现了“两个恒山”的说法。

图片|1660年以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 · 图虫创意 ©

到了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入关后的顺治帝出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

批准了“移祀北岳于浑源”的奏章,

封祀合一的争论就此落幕。

从此,山西浑源就成了皇家祭祀北岳恒山的地方,

享受曾经属于古北岳(在今河北)的政治待遇。


此前,明代山西浑源地区为争夺话语权,

营造“真正的古北岳”形象,

曾对先秦时期的望祭山岳礼大加利用,

以舜帝在巡狩北岳时受雪所阻为背景,

创造了飞石传说。

“舜时,北巡狩至于北岳,

值大雪,遥祀之,忽飞一石坠帝前,

名曰‘安王石’,乃建庙于大茂山”,

认为曲阳只是以石代岳

遥祭北岳,并非正祀。

图片|飞石窟位于姑嫂崖北端,为一天然大石窟 ,图为姑嫂崖· 图虫创意 ©


最终,官员士绅也通过著书立说等手段,

不断宣扬浑源北岳说,

加之雁北地区民间会众积极的信仰活动支持,

多方合力,使得北岳信仰的中心

远离河北曲阳,

而转移到了山西浑源。

得恒山者得天下


无论“恒山”在哪儿,

关于其得名,典籍记载说法不一。

《周礼》中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

《白虎通义》则记载:

“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

另一种说法是,恒山山势为横向,

“恒”与“横”相谐。

又有一种说法是,

浑源古称恒水,故而因恒水得名。


汉文帝刘恒在位时,为避讳,

恒山改称常山,

所以才有了“常山赵子龙”的说法;

唐朝元和年间改称镇岳;

宋真宗时,避皇帝赵恒的讳又改回称常山。

为了改名,恒山也是蛮拼的。

图片|山西恒山 · 图虫创意 ©


地理学上的恒山山脉,

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北部,

从东北向西南绵延500余里,

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接太行,

西衔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

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的咽喉要冲。

恒山号称108峰,其中恒山主峰地区,

即狭义的“北岳恒山”,分东西两峰,

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

磁窑口双峰对峙,浑水中流,恍若天然门户。


唐代大诗人贾岛对古北岳的雄浑气象

曾有诗云:“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图片|山西恒山山门 · 图虫创意 ©

内长城在山西的名山间蜿蜒伸展,

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

紫荆关、倒马关等著名古代军事要塞依次排列。

公认为“塞北第一山”的恒山,

“南去临全晋,北来控朔方”,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雁门关上的内长城 · 图虫创意 ©


与其它四岳相比,

北岳一直位于中国的农牧分界线上。

这一地区历来属于边关要塞、战略要地,

狼烟四起,烽火不断。


“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

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

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

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

北魏时,拓跋氏依恒山而分天下;

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

元灭宋金,清统一天下,

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

历史上的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

仅凭这一点,恒山足以在五岳中独领风骚。


据统计,

历史上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

另有13个皇帝亲自带兵在此作战。

而历朝历代的著名将领,

如赵国的李牧,秦朝的蒙恬,

汉朝的周勃、卫青、霍去病、李广,

唐朝的尉迟恭、薛仁贵,

北宋镇守三关的杨家将,

辽的萧太后,明代的徐达、常遇春等,

都在恒山脚下纵横驰骋,

留下众多征战故事和文化遗存。

传闻中战国名士张仪“恒山之险,

必折天下脊,得恒山者得天下”的千古定论,

也早已被推崇备至。

图片|山西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 图虫创意 ©

由于恒山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

在历代帝王眼里,

恒山一直被视为江山的象征,

对恒山的祭祀格外重视。

秦始皇时,朝封天下十二名山,

“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

汉武帝则首封恒山为神,

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

明太祖又复尊北岳为神。

清初的时候,

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60余处。

图片|北岳恒山恒宗殿建筑群 · 图虫创意 ©


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之地,

是道士修行的理想地区,

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

早在汉代就有道教活动。

相传,茅山派祖师茅盈18岁时

就告别一家老小,

隐居山中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

从此“仰希标玄,与世永违。”

《旧唐书》记载,

唐朝道士张果也曾隐于恒山,

留下张果老骑驴的奇异神话。


嵯峨恒岳镇云中


恒山寺庙集中建于天峰岭南麓的腹部,

亭台楼阁,雄伟壮观。

早在明代就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

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建筑群。

位于恒山西侧翠屏山的北魏建筑悬空寺,

更是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列为恒山十八景之冠。


悬空寺位于恒山峡谷的入口处,

出入峡者都要从悬空寺下经过。

隔着车窗,仰望着悬空寺,

可以感受金庸笔下所写景象:

“但见飞阁二座,耸立峰顶,

宛似仙人楼阁,现于云端。”

图片|仰望悬空寺 · 图虫创意 ©


整个建筑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

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

远远看上去好像仅由十几根筷子一样的窄木条支撑,

头顶的巨石仿佛随时都会掉落。

这时候大概就能理解当地广为流传的一首名谣: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图片|近观悬空寺 · 图虫创意 ©


北魏崇佛,拓跋氏曾建都于平城(今大同),

并四处修造庙宇。

从大同途经浑源、恒山到五台山的路上,

北魏建造的宫庙更多。

这实际上是他们朝祭五台山南下巡幸时,

为沿途休憩所设的行宫。

悬空寺的建造也不外如此目的。

它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

此后又翻修过三四次,

距今大约1500多年历史。


在最高处的三教殿中,

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并列高台,

同享人间烟火,为五岳之奇观。

本来四大佛山中很少能见到道教的踪迹,

同样在道教控制的灵山仙境中

也绝少佛禅之风,

而恒山三教殿却一改古风,

三教祖师同列一台,相安无事。

最理想的三教合一,

在此书写中国文化史的灿烂一页。

图片|雪后的悬空寺三元宫 · 图虫创意 ©


难怪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

登临其他四岳皆存下诗篇,

而到恒山一观,难以言表,

只好醉书下“壮观”两个大字。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

在此基础上更是直言恒山为“天下巨观”。

图片|李白观后醉书下“壮观”二字,不知道是有意无意,“壮”字旁多写了一点· 图虫创意 ©


此外,恒山寺庙建筑群在五岳之中,

是岳庙建于主峰之上的孤例,

其主殿内供奉着几经神化加封的北岳大帝。

气势雄浑的恒宗殿(恒山主庙,又称贞元殿、朝殿),

即屹立于恒宗峰半山峭壁之下。


走进高大的崇灵门,

踏上倾斜40多度的103级台阶,

迎面便是恒宗殿。

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

中间额上悬挂“凤”字形匾,

金身的北岳大帝殿正中端坐,

面容肃穆,庄严威武,

神座上方康熙皇帝亲笔御匾“化垂悠久”

四个大字,历久弥新。

图片|北岳恒山恒宗殿 · 图虫创意 ©


登恒宗殿,不可不上振衣楼,

楼上建有振衣台。

晋代诗人左思在《咏史》诗中曾说,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呼唤人们走出争名夺利的京城,

奔向清净的恒岳,涤除尘世杂念,

回归大自然。


恒宗殿西侧有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群。

九天宫内九天玄女娘娘,

在传说中不仅是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

也主管生儿育女之事。

在崇尚多子多福的风俗影响下,

这里香火极盛,

也被台湾九天玄女信徒尊为祖庭。

图片|北岳恒山九天宫 · 图虫创意 ©


九天宫东行70米,高台上建有纯阳宫,

过纯阳宫东南不远便是十王殿,

在其西侧,紧靠山岩处,修有紫微阁,

断崖上有三个窟,名三茅窟。

相传这是汉时三茅真君昔日修仙得道之处,

一窟点火,另外两窟冒烟;

两窟点火,而另一窟冒烟;

如三窟同时点火都不冒烟,颇为奇异。


恒宗殿西北方有一处险峻的悬崖,

依崖建有“会仙府”、“玉皇洞”、“御碑亭”。

会仙府上据《广仙列传》记载,

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

先后有毛氏三兄弟在此修炼。

在四周悬崖上布满了宋、辽、金、元、

明、清等历代人的摩崖题刻,

有笔画如椽、字大过丈的“天地大观”“壁立万仞”等。

图片|北岳恒山会仙府,石壁上有笔画如椽的“天地大观”和“壁立万仞”· 图虫创意 ©


会仙府西北台岩上有“琴棋台”三个字,

传为张果老抚琴对弈之处,

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登临此台赋诗,

明代邢云路有一首《琴棋台》的七绝中曾言:

“一局残棋已烂柯,人琴俱去奈如何。

只今惟有仙踪在,千载高台落日多。”

图片|北岳恒山会仙府· 图虫创意 ©


恒宗殿下是恒山的“龙泉观”,亦称“古甜井亭”。

亭内并列着两口井,

相隔不过1米,然而水质迥然不同。

北面一井如甘露,甜美清凉,

沏恒山茶,沁人心脾。

另一口井的水却苦涩咸,难以下咽。

这口苦井,已填埋多年,

甜井却在唐玄宗李隆基赐匾“龙泉观”后,

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山客。


走出“龙泉观”后能看到一座木刻牌坊,

上有清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

最能体现恒山“北国万山之宗主”的地位的,

还要看那峭崖上横直如栋梁、

点捺大如牛的“恒宗”两个字,

两个字总体高14米,宽6米,

字体雄浑,遒劲有力,气魄之大世所罕见。

图片|道光皇帝手书“人天北柱”牌坊· 图虫创意 ©

恒山独特的山势地貌和悠久历史,

在方圆数百里汇聚成自然景观

与人文景观兼胜的风景区,

在五岳之中堪称一绝。

恒山脚下,

浑源城内的圆觉寺金代砖塔耸立千年,

永安寺巨幅的元代壁画、

清代栗毓美墓汉白玉石雕等

在中国艺术史上皆有一席之地。


天气晴朗之日,登高远眺,俯瞰近看,

总能给人壮美崇高之感,

古人赞叹“危峰过雁来秋色,

万里黄沙散夕阳”,诚不我欺。

图片|北岳恒山的姐妹松· 图虫创意 ©

低调幽静的恒山


宋代大画家郭熙曾赞美道:

“衡山如飞,嵩山如卧,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

如今看来,以幽静著称的恒山在五岳中

低调得着实有些“幽静”了。

除了改祀之争中可能导致的文化断层,

人们对现在的恒山文化认同感大打折扣等因素之外,

也许还有几个原因。


相比起其他四岳,恒山的宣传可称得上“佛系”,

更不见喧嚣的商业氛围,

唯有千年寺观巍峨不倒。

再者,恒山山门距离火车站90多公里,

且缺少旅游专线,

以致于交通的问题便成为恒山的“顽疾”。

图片|山西北岳恒山· 图虫创意 ©


来往恒山的时候,

大多只能依赖当地人的交通工具,

兼之路并不是十分好走,路牌也较为混乱,

总给人一种远离人世的感觉。

但正因为如此,恒山才是千年如一日地“幽静”,

寂寂于深山中,恒久不变。


当厌倦了钢铁森林的快节奏都市生活,

辗转倒车来到恒山,

可在恒山脚下花上不过两碗面钱,

歇脚住上一晚,

天破晓时徒步入山,

热渴时路旁再吃上一碗浑源凉粉,

向着天峰岭出发,倒也不枉此行。

“缓步直缘青壁上,置身真与白云齐”,

大概会咂摸出几分恒山独具的味道吧。

图片|登恒山的人· 图虫创意 ©


(锦绣人文地理)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