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站长资源综合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引擎 > 华尔街尚未学到的教训:过于依赖计算机

华尔街尚未学到的教训:过于依赖计算机

时间:2012-10-20 15:01:12   作者:   来源:   点击:

腾讯科技讯(云开)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暴跌,震动华尔街。一天之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去23%。很多人怀疑这预示着一场新的大萧条即将到来。《纽约时报》也在头版大标题中问到:1987相当于1929吗?

情况并非如此。经济衰退在两年多之后才出现,性质还算温和。

但重要的是,1987年是计算机开始祸害金融市场的起点。不过话说回来,计算机也是无辜的,因为编写程序的是人,人容易犯错误,而且又过于信任计算机,不明白计算机程序存在局限性。当计算机出现在眼前时,人的判断力就被抛到了脑后。

当时这个过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它加快了速度。到2008年时,它制造了“第二次大萧条”的威胁。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段落中提到。

崩盘的出现

1987年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是所谓的“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它是一个金融产品,用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为机构投资者对冲风险,让他们不必为市场价格高得离谱而担心。

如果市场价格开始下跌,投资组合保险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他们的损失。他们只需出售数量不断增加的期货合约即可。这个过程被称为动态对冲(dynamic hedging)。

淡仓期货合约会抵消股价下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在1987年时,投资组合保险没有造成股票抛售,但是它让这个过程变得很难控制。随着计算机发出指令,产生越来越多的期货卖单,这些期货的买家不仅坚持以远远更低的价格交易,而且也通过卖出标的股票来对冲自己的仓位,从而推动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并让计算机产生更多的卖单。很多人都理解投资组合保险如何运作的,但大家自然而然地觉得它不会引起恐慌:每个人都知道卖单不是知晓内部信息的人发出来的,所以其他人就会愿意下买单,享受低价位的实惠。或者说,人们相信事情是这样。

当崩盘出现时,几乎没有人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只明白这种事情他们以前从未见过。所有下过买单的人都后悔不已。

恐慌的制止

我当时是《巴伦周刊》(Barron's)的股市专栏作者。那一周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的交易大厅。当时所罗门还是一家领先的股票交易经纪公司。在周一快结束时,我看到数十名年轻的投资银行家在交易大厅里一字排开。其实那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供他们查看,墙上的交易数据落后于实际交易几个小时。但毫无疑问,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们的世界是否即将结束。

在我看到他们之后不久,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副主席和首席证券交易员斯坦·肖普科恩(Stan Shopkorn)也看到了他们。肖普科恩大声说对他们说,他们肯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别站在那里了。其实他们没有更重要的事做,不过他们很快就离开了。

第二天,华尔街的公司联手合作,有效地制止了恐慌,虽然当时发生的事情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当卖单迫使纽约证券交易所中止了多只股票交易时,有消息传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有中止股指期货交易的危险,因为很多只股票没有交易,股指的精确值就无法计算。系统有可能出现恐慌性中止。

就在那时,肖普科恩和鲍勃·慕钦(Bob Mnuchin)通了电话。慕钦是所罗门公司主要竞争对手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的股票交易负责人,我不知道是谁先打的电话,但我知道这通电话带来的结果。肖普科恩和慕钦告诉各自手下的交易员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专员(Specialists) ,高盛和所罗门公司将会提交买单,让标准普尔500中任何一只股票恢复交易。几分钟之内,股价开始回升。

真正的教训

程序化交易(program trading)成为了那次崩盘的替罪羊。当期货价格下跌的时候,卖出股票的是程序化交易员,所以传统的投资组合经理往往错误地认为是他们造成了崩盘。 这就是“对带来坏消息的人表示愤怒”(shooting the messenger)的一个例子。真正的肇事者其实是接受了投资组合保险的基金经理。他们的计算机要求他们卖出期货合约,不管那样做将如何压低价格。而期货合约的买家 —— 程序化交易员 —— 只是为了避免自己遭受损失,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一位高调的共同基金经理要求停止程序化交易,我打电话问他:他不是真的要反对股指期货吧?

分享到:

阅读此篇文章的网友还阅读了: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