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云南电视台 > 昆明4台在线直播

旱獭(旱獭和土拨鼠一样吗)

发布时间:2022-06-02 13:37:36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旱獭(旱獭和土拨鼠一样吗)

最近刚刚公布的2019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奖,中国摄影师鲍永清的《那一刻》获得了冠军。这张照片很快吸引了网友的关注,因为这个喜马拉雅旱獭的表情太像是个“表情帝”了!不过也有人说这不是旱獭是土拨鼠,土拨鼠和旱獭的区别是什么呢?
 


旱獭和土拨鼠的区别有哪些
 
旱獭和土拨鼠其实长得确实是比较像的,两者都属于松鼠科。不过旱獭属于松鼠科旱獭属,而土拨鼠属于松鼠科、草原犬鼠属。
 
 
 
两个动物的最大的区别,一看就能看出来的区别就是体型。土拨鼠毕竟属于鼠类,所以体型很小,最大的也不过四斤左右。而旱獭一般都有十斤左右,体型看上去像一只小狗比较壮士。
 
 
 
土拨鼠冬天不会冬眠,但是旱獭如果找到比较合适的洞穴,就会选择冬眠。
 
 
 
两个动物的寿命也不一样,土拨鼠的寿命一般就是六七年,而旱獭能活到十五六年。旱獭一年才会繁殖一次,但是土拨鼠就像平常的老鼠一样繁殖能力很强。
 
它们身上味道怎么这么大

味道大当然是身上的腺体导致的,就跟有狐臭的人有个腋下的臭腺一样。

 
旱獭和土拨鼠的味道都很大,但是旱獭还好因为它生活在野外,不会和人类直接接触。但是很多人会喜欢把土拨鼠当做宠物来养,土拨鼠味道大应该怎么办?
 
其实野生的土拨鼠味道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千万不要饲养野生土拨鼠。但是人工养殖的就还好了,因为一直生活在比较干净卫生的环境里,所以味道也没有那么大。
 
 
 
如果还是觉得土拨鼠味道大的话,可以多给它打扫卫生,然后经常洗澡多用一些浴沙。这样可以很有效的减少土拨鼠的臭味。

土拨鼠又叫草原犬鼠,祖籍北美大草原,后来在欧洲草原和中亚中地区也有出现,甚至我国新疆一带也有,明显是人为带它们移民的。

说到鼠类,能让人伸手摸摸不觉得讨厌的就是松鼠和土拨鼠了。如果是老鼠,你的手碰过肯定会用洗衣粉洗了又用漂白水泡,恨不得刮掉一层皮。说明人们对老鼠非常讨厌,而松鼠和土拨鼠却是爱不释手。松鼠就别多说了,小小的身子、尾巴很大,看起来很漂亮。而土拨鼠身长有二三十公分,肥胖胖的身体看起来既笨拙又可爱。

其实,土拨鼠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笨,而且记忆力很好,仅见人一面,过后三四个月都认得,如果你曾经对它好过,它远远看到你便会爬过来嗅嗅这嗅嗅那的。

土拨鼠身上并没有臭味和腥味,看来很干净,长着淡黄色的毛,有的背部带浅黑色。土拨鼠是素食者,性子很温驯,也没人残害过它们,所以一点也不怕人。它的食谱有小麦草、野牛草、莎草、俄罗斯蓟、仙人掌、滨藜属和山艾树等,有些游客喂它饼干也吃得下,甚至能吃草地上的饲料,总之,肉是不吃的。

有些人觉得土拨鼠既呆萌又可爱,会养来做宠物。由于土拨鼠身体后半较重,常常喜欢坐着,前爪十分灵活,各有五根指。

由于与人类接触多了,土拨鼠一点也不怕人,不过惹恼了它也会发火的。所以,大家见到土拨鼠的时候要善待,千万别玩虐,因为土拨鼠是群居性动物,你伤害它们,它们会立刻大叫,然后出来一大帮土拨鼠军队,一个个肥肥胖胖的排队过来,你也不一定打得过它们。

被游客喂熟了,人类带来的高热量零食对旱獭吸引力很大,川藏一带旅游景区附近的旱獭不怕人。但不要给野生旱獭喂食,感染了鼠疫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三类啮齿动物被称为土拨鼠,一是草原犬鼠,生活在北美,其中黑尾草原犬鼠算是正宗的土拨鼠;二是旱獭,在国内网络上看到的土拨鼠基本都是旱獭,被称为“国产土拨鼠”,那只啊啊~大叫的表情包也是旱獭,但那是后期配音的,旱獭的叫声比较清脆;三是草原黄鼠,个子小、眼睛大,被称为“迷你土拨鼠”。所以我们在网上一些视频里看到的那些圆滚滚的“土拨鼠”就是旱獭,我国分布有4种旱獭,西北、东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分布最广的当属喜马拉雅旱獭,生活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俗称“雪猪”。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喂食旱獭的小视频,游客拿着饼干、面包、小馒头、米饼之类的零食喂食旱獭,一群身材肥胖、肚皮圆滚的旱獭双腿站立、相互推搡、争先恐后的来抢食,旱獭拿到零食后就用胖乎乎的爪子抓着啃,就像贪吃的小孩,还有人给旱獭喂食奶茶,旱獭也毫不拒绝,张嘴就喝。

有些短视频甚至还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标题,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这些旱獭一般是在川藏地区的旅游景区和交通要道上,被人类的高热量零食吸引才接近人类,游客时常来喂食,当地牧民也时常给旱獭喂食,长期下来让旱獭形成条件反射,一看见人来了,就以为有吃的,争先恐后的跑来,丧失了野生动物该有的警惕性。旱獭本身是植食性的,吃太多人造高热量食物对它也没好处。

其次,对人本身也有很大威胁。

旱獭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其身上的跳蚤等体外寄生虫是鼠疫的传播者,人类近距离接触旱獭很可能被传染鼠疫,这种病毒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难以治疗。鼠疫就是导致7000多万人死亡的大瘟疫黑死病的元凶。

1910年11月爆发的东北大瘟疫造成6万人死亡,其疫源就是西伯利亚的旱獭。

2014年7月,甘肃酒泉玉门出现一例鼠疫病例。患者7月13日发现一只死亡的旱獭,将其处理后喂狗,当晚就发高烧,于7月16日死亡。

2019年11月12日,内蒙锡林郭勒盟2人被诊断为肺鼠疫。

2010-2015年全球共报告鼠疫3248例,584例死亡,但没报告的有多少就无法知晓了。

旱獭性格温顺,一般不会攻击人类,但是患疫旱獭身上的跳蚤传到人类身上并对人进行叮咬就很容易被感染。所以不要与旱獭近距离接触,对近距离接触旱獭的人也要远离。

土拨鼠不是不怕人,而只是不怕国人而已,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发现的土拨鼠绝对是死路一条,白人非常厌恶土拨鼠,见则杀之。

而中国因为地大物博,国人对于土拨鼠那憨憨的样子也是非常好奇,并且因为那张网上流传土拨鼠大叫的图片,对这种动物更是趋之若鹜,使其成为了有名的网红小精灵,且国人喜欢给土拨鼠带各种吃的,试问谁又会害怕宠爱自己且给自己带好吃的人了。

土拨鼠为什么不怕人?

我们在看一些关于土拨鼠的图片或者视频时,往往会被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所吸引,它们拖着慵懒肥胖的身躯,用突出的门牙啃噬食物,所表现出来的蠢萌样子,加上对人类似乎没有丝毫的戒备之心,看上去与人类“友好相处”到了一定境界。那么,土拨鼠为什么不害怕人类呢?

土拨鼠是生活在草原区域一大类啮齿类动物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北美大草原、中亚和东欧草原。我国境内也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纬度较高地区的草原地段。其中在北美栖息生活的土拔鼠主要是草原犬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以及俄罗斯栖息的多为草原黄鼠和旱獭,其中旱獭的体型较大,身体更加肥胖,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土拔鼠图片和视频,大多是土拨鼠的一个分支—旱獭。

旱獭体形比较肥壮,身长一般能长到50厘米左右,脖子比较粗短,四肢短粗,背部毛发呈棕黄色。它们的生活习性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喜阳,无论是高山草甸草原,还是山脚下的平原,都倾向于在洞穴中留有阳光照射,或者能够易于接触到阳光的通道。

二是挖洞能力强,旱獭属于群居动物,一个种群的旱獭,往往共同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洞穴内,这个洞穴不但深度大,而且构造复杂,里面纵横交错,有主洞、副洞、避敌洞等之分,既能根据外部环境不同栖息在不同的洞内、有效地储存食物,还可以在遇险时高效地逃脱。

三是有冬眠习性,当环境温度较长时间低于10摄氏度时,旱獭便自动进入冬眠阶段,一般时间达3个月以上,最长甚至能到半年。

四是食量较大,旱獭喜欢汁水充足的牧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类植物的茎、叶或者花尤其受到它们的喜爱,由于食物中水分比较充沛,旱獭一般不主动去找寻水源,也很难看到它们喝水。

五是性情温顺,攻击性弱,很少主动攻击其它动物,同时抗病能力较强,因此容易被人们所驯化。旱獭的这种性情,使得人类容易近距离接触,一些甚至被人们以宠物进行饲养。

在野外生活的旱獭,现在与人类活动区域的重叠越来越普遍,由于旱獭温顺的性格、憨憨的模样、可爱的表情,人们看到他们不免心生怜爱,不但游客会将一些高蛋白质、高糖分或者高脂肪的高能量零食投喂给它们,很多牧民也会给它们投食。久而久之,旱獭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遇到人类就觉得会有食物吃,因此不但不会逃避,而且会主动接近人类,有时还会形成集体争抢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就如同动物园里的猴子一样,哪还会怕人呢!

但是,这种人类给旱獭投食的习惯,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对于旱獭来说,改变了主动觅食的习性,对环境的警惕性逐渐降低,高热量食品也极不利于它们的身体健康,一些图片里旱獭那么肥壮,实际上都是高热量食品“催的”。

对于人类来说,旱獭身体上会携带多种细菌病毒,其中最为猛烈的就是鼠疫病毒,要远比乙肝、之类的病毒毒性强,像野生啮齿类动物通常都是这类病毒的宿主,因此,近距离接触旱獭,就走被感染的风险,比如倍旱獭的爪子或者牙齿刮破皮肤、被旱獭身上的跳蚤蛰叮等。

所以,在野外大家尽量不要给旱獭投喂食物,减少直接接触机会,也最好不要在家中饲养包括旱獭、老鼠之类的啮齿类动物,防止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和侵害。

不要亲密土拨鼠。土拨鼠又名旱獭,传播鼠疫。特别是在内蒙发生鼠疫情况下。清末鼠疫就是土拨鼠引起的。

不是所有土拨鼠都不怕人。有些地方例如西藏,当地人都信佛不杀生而且还好意喂养。另外从土拨鼠眼里看人类也就是大号的土拨鼠而已。

所以本问题本身无意义,没有怕和不怕之说。

善良的人,往往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好心,都相信不会被对方伤害,最后就会上当受骗,动物也是如此。

主要是我们还没把他们端上饭桌

面对对自己好的人时,土拨鼠会不怕人。土拨鼠不怕人也是因为它们的性格温顺,思想简单。不过,土拨鼠不是绝对不怕人的,当有人想伤害自己时,土拨鼠也会做出逃跑等反应。

土拨鼠是比较机敏的,不会绝对不怕人。对自己好的人,土拨鼠不会害怕。而要是有人想伤害自己,土拨鼠也能分辨出来,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逃跑、攻击。

土拨鼠带有一些野性,当它认为眼前的人类对自己够不成威胁时,就不会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否则,土拨鼠也是很喜欢咬人的。

土拨鼠不怕人也是因为它们的性格温顺、善良,思想简单,只要你给它好吃的,土拨鼠就会愿意被你亲近,不带有任何心机。

在近两年享誉全球的摄影界“奥斯卡”——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中,我国摄影师屡创佳绩。2019年,我国摄影师鲍永清更是凭借照片《生死对决》获得了当年年度最佳野生生物作品的殊荣,这是我们第一次摘下这个摄影界“奥斯卡”的桂冠。

获奖作品《生死对决》

鲍永清 摄

来源: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而他获奖作品中的主角,喜马拉雅旱獭,也迅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以它为原型的表情席卷整个网络,人们纷纷感叹:“原来高原上的表情帝不止狐主任,还有旱獭副主任啊。”

旱獭不只一种!

全世界范围内旱獭属共包含15种旱獭,其中有4种生活在我国境内,分别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可见的濒危物种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在阿尔泰山地出没的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活跃于帕米尔地区的长尾旱獭(Marmota caudata),以及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草甸区的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这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由于分布面积最广,数量最多,而且分布区域和热门旅游景点重合度高,所以它的出镜率要远高于其它三种旱獭。

喜马拉雅旱獭

来源:360百科

较大的体型,沙黄为主的毛色点缀上黑色的毛尖,在臀背面形成了不规则的黑色细纹,黑鼻加上它从鼻端经两眉间延伸至两耳前的深黑色三角区域,让喜马拉雅旱獭在外观上也较另三种有着更高的区分辨识度

獭獭爱做的事

喜马拉雅旱獭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主要采食高原草甸上的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喜食植物鲜嫩多汁的茎叶和嫩枝,偶尔也会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来吃,在食物匮乏时会挖取草根充饥。

正在咀嚼的旱獭

来源:bilibili

它们属于群居动物,掘洞生活,有的洞穴结构非常复杂,通常会包含多个洞口,春天可以用作繁殖和休息场所,夏天可以用来躲避酷暑,冬天旱獭则会利用洞穴集体冬眠。

有意思的是,据说它们和兔子一样,很少采食洞口附近的植物,果真如此,那以后“兔子不吃窝边草”岂不是又多了个更时髦的同义词组“旱獭不吃窝边草”。

旱獭or土拨鼠?

啮齿动物,体型较大,会挖洞,分布广,数量多……喜马拉雅旱獭的这些特征会让很多人联想到大家口中常说的“土拨鼠”。

“土拨鼠”这个称呼实际上只是一个泛指,它既可以被用来指代旱獭属的旱獭们(Marmota spp.),也可以被用来指代草原犬鼠属的草原犬鼠们(Cynomys spp.)。

草原犬鼠(摄于黄石国家公园)

来源:葛致远

二者虽然都属于较大型的地松鼠族(Marmotini)成员,在习性和食性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体型上旱獭们要普遍更大,整体外观更显粗旷,而草原犬鼠则要看上去更秀气可爱一些。

我是一只可爱的草原犬鼠

和我国本土就有的旱獭不同,草原犬鼠原产于北美洲,在国内属于外来物种,主要就是以“土拨鼠”之名通过宠物贸易来到我国的。在宠物店或者室内动物园中见到的“土拨鼠”,更多是草原犬鼠而非旱獭。

咆哮土拨鼠是哪种獭?

在短视频领域,旱獭早就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明星了。大家经常能看到的咆哮“土拨鼠”本尊就是一种产自北美洲的旱獭,蒙塔古岛褐旱獭(Marmota caligata),也被称作灰白旱獭

和喜马拉雅旱獭面部的黑色三角区不同,灰白旱獭的面部有一块明显的白域,肩部和背上部皮毛的颜色也是银灰色,很容易辨识。

灰白旱獭面部的白斑

当它们发现危险,感到受到威胁时就会直立起来发出尖叫,一来可以警告对方不要轻举妄动,二来可以及时通知周遭的其它伙伴危险靠近。

但是我们看到的短视频里的声音实际上是处理过的,真实的灰白旱獭叫声并不是如此浑厚的男声,而是更接近于女士受到惊吓时的尖叫

如果旱獭也当预言家…

在美国和加拿大还保留了一个和旱獭息息相关的习俗,被称为“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这个活动据说最早是由生活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德国裔发起的,脱胎于德国一个类似的节日“狗獾日”(Badger Day)。

美洲旱獭

来源:葛致远

大致就是在2月2日这天,人们会聚在美洲旱獭()的洞穴旁等候,如果它从洞穴中出来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它就会重新回到洞穴中冬眠,预示着冬天还将持续6周以上;而如果它出来以后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那春天就会更早到来。

但据宾州美洲旱獭俱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旱獭的预测成功率只有不到4成,比我们随机猜测春天是否会提前到来的概率(50%)还要低不少。可是作为一个习俗,每年此时人们仍然会乐此不疲地去拜访他们的“天气预报员”

旱獭可爱,请勿靠近!

虽然旱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也有令人恐慌的一面,喜马拉雅旱獭是我国发现的鼠疫杆菌的主要自然宿主之一。

鼠疫杆菌

来源:http://www.urbanchina/

位于青藏高原山地的高寒草甸草原地区被认定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包括了青海、甘肃、新疆等75个县、市、镇,疫源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2003年数据),是我国已经认定的鼠疫疫源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自1991年以来发生鼠疫超过百例,其中包括数十起死亡病例。

对于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贪婪索取,对于野生动物的不当亲密接触和投喂,都会导致鼠疫的传播,但这些都不是旱獭的本意,是我们人类给自己挖下的“坑”

14世纪,欧洲曾爆发这种可怕的疾病

来源:www.163

这种曾经给人类文明带来极大恐慌和痛苦回忆的“黑死病”,就像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柄利剑,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恪守和大自然接触的底线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正在云南昆明举行,谈到生物多样性,人们首先关注的往往是珊瑚礁和热带雨林这样的热点地区,前者虽然仅占世界海床的0.1%-0.5%,但其中的生物却占到海洋生物总数的30%;后者仅占地球陆地面积6%,却为全球50%的生物提供栖生之所。

相较而言,很少有人会去关注高原。但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来看,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自成一格,孕育了许多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的奇特生命。

以我国为例,青藏高原已知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超过280种,其中绝大多数为高原特有物种。如果喜马拉雅旱獭的家园——高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那将会是我们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



编辑:一星期

科学审核:核心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just_iu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