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江苏城市在线直播

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胡惟庸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么)

发布时间:2022-06-12 15:33:12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胡惟庸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么)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农民起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一句呐喊。但要说最成功的一起农民起义,就要数红巾军起义了,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是元末众多起义军中的其中一个,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了皇帝统治生涯。
 
虽然说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但是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高,光是诛杀功臣这一项,就足够被后人议论了。毕竟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真的不符合中国的儒家治国方针,尤其是后来的胡惟庸案,诛杀人口高达三万多人,被牵连的更是不计其数,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么历史上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胡惟庸之所以那么有名气,就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自他之后,相权被极度压缩,而皇权空前膨胀,大臣们完全沦为皇帝的附庸,而胡惟庸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权利太大了,因此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据史书记载,胡惟庸旧宅中出现祥瑞之兆,就邀请朱元璋来看,结果朱元璋刚出宫门,就遇到太监示警,后来朱元璋发现胡惟庸家中埋伏着士兵,因此断定胡惟庸谋反,但事情是真是假,只有朱元璋自己心里清楚了。
 
在一部影视剧中,胡惟庸被捕后是受蚊虫叮咬之刑而死的,但事实这种情况是不现实的,史书中记载,胡惟庸是受斩刑的,古人常说刑不上大夫,虽然说明朝对士人不像别的朝代那么宽容,但是对于死刑的执行标准也有一套法律标准,所以一般情况下,被执行死刑的人大都是斩刑。而且胡惟庸案事发在正月里,南京这个时节是不可能有太多蚊子的。

大概是因为关于朱元璋的各种野史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缘故,才会有胡惟庸被蚊子咬死这样野趣十足的说法。

仅从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残暴手段讲,让蚊子咬死胡惟庸显然不符合朱皇帝的作风。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干掉胡惟庸的呢?

曾任朱元璋账前黄旗先锋的俞本,在永乐初年撰写的《纪事录》中,对诛杀胡惟庸的经过有详细的记录——

“是年(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擅权坏法,俱伏诛于玄津桥,掘坑丈余,埋其尸,次日复出之,支解于市,纵犬食之。录其家资,以妻子分配军士,子弟悉斩之······上以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

简单译读一下,胡惟庸死的相当惨,先是被押到玄津桥斩首,埋入丈余深的大坑里,第二天朱元璋觉得还不解恨,又命人将尸体挖出来,先在众目睽睽下肢解,然后纵犬吃掉。财产则全部没收入官,妻妾分配给军士,家中男性全部处死。

朱元璋杀人,除了诛族这样的常规残暴动作,经常还有肆意滥杀的时候。与胡惟庸关系密切的大批官员被诛杀就不说了,上元、江宁两县百姓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朱元璋居然不分男女老幼,将两县百姓全部杀光,其凶残程度着实令人发指。

胡惟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的老乡,严格意义上他算不上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他于龙凤二年(公元1356年)才投奔到朱元璋帐下。

说到胡惟庸发迹,一般都说他是靠两百两黄金贿赂李善长,得到后者的庇护提拔,从此平步青云。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胡惟庸发迹还是有属于他自己一套道理的。首先,他天然地是淮西集团的一份子,跟李善长的关系又极近极好,这一点让他获得了发迹所需的最重要资格;其次,胡惟庸的才干和钻营功夫都是超乎常人的,这让他在大明建国初期很容易崭露头角、施展拳脚;最后,胡惟庸和朱元璋的性格很像,“为人雄爽有大略,且阴刻险鸷,众多畏之”。性格决定行事风格,这一点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朱元璋是欣赏器重他的,而他也能将之转换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

正因为这些,胡惟庸在大明官场上升迁的速度几乎是火箭式的,洪武六年,被朱元璋提拔为右丞相,洪武十年更进一步,一举拿下左丞相大位。

但皇权和相权历来是互相倾轧的,加之这一君一相在性格上又相似相克,所以说,从一开始,胡惟庸的最终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胡惟庸到底谋反没谋反?如果没有,他在这场君臣博弈中又干了什么?

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既然胡惟庸好揽权,爱专断,做事大刀阔斧,不避锋芒,那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让他在丞相大位上一干就是七年,严重影响他的帝王集权?

一种说法是,事态都是逐步恶化的,朱元璋需要逐步意识到危害性、危险性,然后再采取废杀之举。

另一种说法很有阴谋论的味道,朱元璋早想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但因阻力太大,他需要在这个位置上安置一个让朝堂上下“深恶痛绝”的靶子,而胡惟庸就是最理想的靶子,因此他和胡惟庸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养恶以用”的帝王权谋游戏。

人一旦嗜权,往往就会失去对外界的警惕和对自身的警醒,胡惟庸在丞相大位上的擅权之举就是个典型。

对待异己,此人不仅敢打击铲除,而且会打击铲除。

明初丞相杨宪被治罪处死,被后人比作诸葛亮再世的刘伯温被疑似毒杀,这里都有胡惟庸暗下黑手的影子。

而当这些最具威胁的政敌、异己被逐一打击铲除掉之后,胡惟庸变得越发地骄纵张狂、有恃无恐。

朱元璋打击他,进而废丞相的举动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但朱元璋首先祭出的不是屠刀,而是政治手段。

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悉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设布政使一员”,又增改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各司对六部和皇帝负责。

如此,中书省便失去了实权,丞相的权利也因此被大为削弱。

还没完,洪武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又下诏,“命奏事毋关白中书省”,实际上就等于夺走了丞相的行政实权。

史家认为,这是朱元璋欲对胡惟庸下手的信号。

这些,胡惟庸不可能没有察觉,他是非常熟悉朱元璋嗜杀本性的,那问题来了,这时他是坐以待毙呢,还是铤而走险,奋力一搏呢?

照胡惟庸的性格,铤而走险、奋力一搏的心理他多半是会有的。但要把这种心理发展成谋反之实,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也需要一些时间。

基于此,在朱元璋围猎他的时候,他应该还没到谋反的份上,而是在极力地拉帮结派,稳固自己的势力,以图达到朱元璋想动他而动不了的效果。

于是这就有了他暗中勾结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又与御史陈宁在中书省“阅天下军马籍”,下令都督毛骧找来卫士刘遇贤和亡命徒魏文进做心腹,以及派明州卫指挥使林贤下海勾结日本人,遣元故臣封续致书元嗣君脱忽思帖木儿,当然还有寻求李善长暗中支持等一系列“大逆”之举。

而朱元璋在博弈的过程中,却很是从容有章法,一点点地挤压,乃至最后举起屠刀。

先是抓住胡惟庸儿子坠马而死,胡惟庸滥杀无辜行严厉手段;接着又拿刘伯温之死以及胡惟庸一些擅权把柄来大做文章;到洪武十三年,在一片肃杀气氛下,终于有人站出来检举揭发胡惟庸有“谋逆之事”。

至于胡惟庸诡称家中水井中涌出吉泉,邀请朱元璋临幸,进而借机弑君篡权的说法,则是经不起推敲的野史传闻。

但不管怎么讲,即便胡惟庸没有谋反之实,但谋反之心多半是有的。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他的怨怒之气才会那么重,斩首埋坑里了还不解恨!

在朱元璋时期,如果是谋反等大罪,最普遍的就是凌迟处死或是腰斩。还有就是对于贪污者的剥皮实草,将人皮剥下,里面塞满稻草示众。胡惟庸被痒死,自然是影视剧中虚构的情节。

胡惟庸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身上发痒,经常会在身上挠来挠去。为此,朱元璋将自己非常喜爱的一根“痒痒挠”玉如意赏赐给他,可谓皇恩浩荡。但是,当他犯事后,令朱元璋恨到了极点,竟要让他感受人生最大的痛苦,你不是害怕痒吗,我就要让蚊虫将你叮咬而死。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大明开国宰相李善长即将年老致仕,并向朱元璋推荐同乡胡惟庸继任。

朱元璋又问他:“你认为胡惟庸这个人怎么样?”

刘伯温回道:“胡惟庸心胸狭窄、任人唯亲,并非适合人选,应该重新慎重选择。”事后,朱元璋认为刘伯温“不识抬举”,心下恼怒;胡惟庸认为刘伯温故意阻挡他的仕途,怀恨在心。

期间,朱元璋见他经常在身上挠来挠去,随手将自己喜爱的“痒痒挠”玉如意赏赐给他。受此恩宠,胡惟庸在百官中的威望一时无人可及。大人物的行事风格就是不一样,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要么恩遇尽舍。无论那种,尽可影响四方。

不久,胡惟庸的小人本性开始流露,对于朝中的生杀废黜大事,皆以自己喜好而定,有的直接避开朱元璋私自执行。例如:对于内外各部门呈送的奏章,他必先过目,凡是陷害自己的,一律扣留不呈。事后,还要寻找借口对当事人进行诬陷报复。如:刘伯温生病期间,吃了胡惟庸安排的太医开的毒药,不几日中毒身亡(官员向朱元璋弹劾胡惟庸时所讲);学士吴伯宗弹劾胡惟庸,差点大祸临头。见此,文武官员竞相奔走其府门,所贿送的金银财富不可胜计。

随着权势日隆,胡惟庸渐渐变的专权自负起来,不轨的异心也在开始萌芽。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记载: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盗贼也懂:“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但是胡惟庸作为一名堂堂宰相,竟然不顾:“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大义,反而想要行那“食君之禄,饱己私欲”的祸乱之事来,岂能有个好下场。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这样言之凿凿,无非是想证明朱元璋有多么的变态,多么的令人恶心。明朝洪武年间是诛杀功臣最多的,朱元璋通过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几乎把开国功臣杀了个精光。而且杀到最后,各种杀人手法层出不穷,可能胡惟庸就撞到了枪口下,也是他自己倒霉。

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目空一切的,却没有想到朱元璋此时已经向他举起了刀,缺的只是一个杀他的理由。自明朝以来,丞相的位置就十分尴尬,他界于百官和皇帝之间,如果皇帝不愿理事,这个丞相正好可以作为桥梁。

但是偏偏朱元璋是个勤政的皇帝,这样一来,夹在朱元璋和百官之间的丞相位就显得有些多余了。那么,胡惟庸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呢?说起来真是让人觉得有些可笑。真是应了那句俗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推来推去,把朱元璋惹火了,从礼部到中书省,从大臣到普通的官员,一律抓起来。这其中,御史中丞商皓为了保命,说出了胡惟庸试图谋反的事情。

关于胡惟庸谋反这件事,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可能只是他在某种环境下的一句戏言。但是一旦被人告发出来,朱元璋就像是抓住了重要线索。重刑之下,胡惟庸手下的许多人都说他曾经有过谋反的意图,这下子,胡惟庸就算是有嘴都说不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正好利用这一机会,杀掉胡惟庸,废掉丞相之职位,从此由他一人统领六部,掌握大权。在这种背景下,胡惟庸的死就是一种必然了,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

这一定是后世人看不惯朱元璋的滥杀,编造出来诋毁朱元璋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功臣是不争的事实,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的失败,儿子夺了孙子的天下,孙子打不赢儿子,因为朱元璋把能打的战将都给杀了个精光。

这应该是电视剧的版本吧,在电视剧《朱元璋》中,胡惟庸的确是被蚊子给咬死的,原因是胡惟庸到临死还拿着朱元璋赐给自己玉如意用来挠痒,有点嘲笑朱元璋的意思,而在朱元璋知道之后就发飙了,既然你这么喜欢挠痒,今天就彻底让你痒个够,于是派人把胡惟庸放到了森林之中,给胡惟庸身上涂满了惹蚊子的东西,不久之后便全是蚊子在胡惟庸的身上吸血,而胡惟庸也因此而最后被痒死了,可笑之至。

而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胡惟庸是被五马分尸的极刑处死的。但是在历史上这两个版本都不是真的,而且胡惟庸是一个犯了那么多罪的人,朱元璋怎么舍得让他这么轻易的死去。最关键的是不符合朱元璋那种以怨报怨的作风,比如跟朱元璋做对的蓝玉谋反罪名的处理方式就被剥皮实草,残忍之至,在永乐初年的《纪事录》中有一段对于胡惟庸以及相关的人和事的描述: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擅权坏法,俱伏诛于玄津桥,崛坑丈余,埋其尸,次日复出之,肢解于市,纵犬食之,录其家资,以妻子分配军士,子弟悉斩之,连及内外文武官员数万人......以上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

大致意思应该很明白了,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在玄津桥被处死了,然后挖了坑就给埋了,第二天朱元璋又反悔了,觉得这样处死了有点便宜了胡惟庸,于是又派人把尸体挖了出来,选择了在闹市将其解尸,然后还特意放狗去吃胡惟庸的肉。而胡惟庸全部的财产被没收,妻妾女儿们都被分配给了军士,家中的所有的男丁都被杀死。

而胡惟庸的死,正好也顺道让朱元璋加强了一下皇帝的权利。在胡惟庸担任丞相的时候,几乎是一手遮天,而所谓的中书省也是形同虚设,只要他的一句话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但是也就是因为胡惟庸的案件,丞相制度就彻底没有了,而胡惟庸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一直都是相互克制的,一旦相权过大,必然导致皇权不稳,而朱元璋恰恰又是一个之人,对于胡惟庸这样的宰相自然是最厌恶的。

当然胡惟庸之死,关键在与结党营私,试图谋反,而这和他相位的权利过大也是分不开的。还有人说朱元璋是故意把胡惟庸这个人放在宰相这个位置上的。因为朱元璋早就发现了胡惟庸的为人,让他做宰相并不是看重他,而是想要借胡惟庸犯上作乱的心思顺带的把千年的丞相制度彻底的废除,而胡惟庸就成为了朱元璋的一颗棋子,从而达成帝王拥有更高权利的目的,不至于无理由的就废除了丞相制度。

一看见这个问题,好多人身上冒起了鸡皮疙瘩,好像蚊子嗡嗡嗡在耳边鸣叫,蚊子尖嘴已经扎进皮肉了。

所以,我不敢在晚上写这个问答,特地放到白天来写。

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很接地气,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民间的思考者,他的提问,让我想起来好多历史内容。

丞相胡惟庸该不该杀?

大明王朝建立不久,经过李善长推荐,朱元璋任命胡惟庸担任丞相。

胡惟庸上任后,在朝廷中,一方面想方设法培植爪牙、发展朋党;另一方面尽心尽力打击、迫害不利势力。

后人敬奉为诸葛亮再世的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以治病为名下药毒死的。

胡惟庸利用官职、俸禄等种种手段拉拢、团结淮西朋党的元老实力派,使得自己势力不断膨胀、能量如日中天。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大,胡惟庸的欲望越来越膨胀,行为也越来越疯狂。

胡惟庸渐渐把朱元璋不放在眼里。

所有大小奏折先经过胡惟庸预览,对于胡惟庸有利的就上报;对于胡惟庸不利的就隐瞒。甚至于一些生死攸关的案件,胡惟庸都擅自做主、欺瞒朱元璋。

胡惟庸疯狂的顶点是密谋朱元璋。

1380年,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到他的老宅院里看醴泉。胡惟庸告诉朱元璋,他家的醴泉不仅飘散酒香,而且还有彩虹一样的色彩。

朱元璋同意前往观赏。

朱元璋的马车行驶到明故宫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突然异常,他紧拉着缰绳,紧张得讲不出话语,一只手直指胡惟庸家。

朱元璋意识到有问题,便命令立即返回。朱元璋登上宫城最高处,眺望胡惟庸府院。

朱元璋发现胡惟庸府院中,靠墙站着很多手执武器的士兵。朱元璋明白了,这是胡惟庸要对自己暗下杀手。

朱元璋异常愤怒,命令禁军将胡惟庸逮捕关押,并宣布他的罪行是:枉法诬贤、蠹害政治。

由此看来,胡惟庸真是罪该万死。朱元璋会怎么处死胡惟庸呢?

朱元璋会用什么方式处死胡惟庸?

朱元璋在惩罚大臣时,很善于动脑筋。他很喜欢针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刑罚。

朱元璋既痛恨蓝玉,又要告诫其他大臣、还想警告蓝玉的女儿,所以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剥皮实草;

对于情敌杨希圣,朱元璋既要惩罚杨希圣,又要让熊小苦一辈子,所以,朱元璋先在杨希圣脸上刺字,后来又把杨希圣鼻子割掉,让熊小妹天天与丑八怪在一起生活。

徐达患了风险很大的背疽,朱元璋听说背疽最忌红烧公鸡。

为了让徐达死亡,朱元璋命人烧了一只老公鸡,亲自带人送给徐达,并且督促他当场吃完。

徐达流泪吃完红烧老公鸡,几天后命归西天。

现在朱元璋又要考虑如何惩处胡惟庸,他希望让胡惟庸经历最难受的折磨。

朱元璋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夏天,在凤阳,总是被蚊子叮咬,又疼又痒,十分难受。他决定让胡惟庸重温被蚊子叮咬的感受。

胡惟庸脱光了,被绑在丞相府后院的一棵树上,旁边杂草丛生,湿气重重。

晚上,蚊子飞向胡惟庸、扑在胡惟庸身上吸血。胡惟庸全身被蚊子爬满了,几乎看不见白色的皮肤。

过一会,看管的士兵用扇子驱赶胡惟庸身上的蚊子,全部赶跑后,士兵便停下来,让下一批蚊子再来吸附胡惟庸的身体。

估计蚊子吸饱了,士兵再来驱赶蚊子,换下一批蚊子上场。

显然,再疼再痒,胡惟庸也只能忍受,他的手脚都是不能动弹的。

经过一夜蚊子叮咬,胡惟庸瘦削了一圈,原来的脑满肠肥全都不见了,只看见松弛的皮肤拖拉下来。

被蚊子咬得有气无力的胡惟庸被拉倒玄津桥旁边。

士兵挖了一个大坑,把奄奄一息的胡惟庸放下去,用土填上。

第二天士兵从坑中、把胡惟庸尸体扒出来,拉倒大街上切割肢解,放狗过来抢吃。胡惟庸就这样从明朝人的生活中消失了,随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丞相这个官位。

胡惟庸是不是中国最后一个宰相?

秦始皇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宰相,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宰相职位很高、权力很大。

胡惟庸的肆意妄为,让朱元璋觉得丞相对皇权构成的威胁太大,甚至有可能超越皇权。

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朱元璋认为除了剪除丞相别无他法,所以,他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丞相废除后,国家大事由六部分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实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在中国废除了。

胡惟庸是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丞相,也算是历史上标志性人物。

至于清朝还有“宰相刘罗锅”,那只是形象说法。刘罗锅最高职位是大学士,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像宰相;实际上,刘罗锅权力比宰相小很多。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不全是真的。

胡惟庸和朱元璋一起起兵打天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胡惟庸早期为人处世小心谨慎,后来官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自己独揽丞相大权七年之久,权倾朝野,开始变得飞扬跋扈,独断专行,按规定给皇帝的奏折都要经过中书省,但胡惟庸独擅专权,凡是对他的不利的奏章都按下不报,罢黜官员未奏请朱元璋同意,他在朝中拉帮结派,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臣武将齐全的小集团,图谋不轨。

朱元璋感觉有些蹊跷,登上城门朝胡惟庸家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胡惟庸家满是身披铠甲的士兵,埋伏在府中。于是东窗事发,揭开了胡惟庸案的大幕,胡惟庸全家被诛。

晚明学人钱谦益曾说:“云奇告变,国史野史,一无可考。”若真有云奇告变一事,朱元璋自会大书特书,为自己诛杀胡惟庸、并在几年后牵连数万人,做足了杀人的理由。

关于胡惟庸的死法,似乎有多种。

《朱元璋》中胡惟庸被押往野外,脱光上衣,绑在树上,蚊虫都来叮咬他。胡惟庸奇痒难耐,在死之前大声说:“我胡惟庸就算不是千古名相,也算是古往今来痒死的第一人吧”。朱元璋所以让他如此死,是因为胡惟庸将朱元璋赏赐的一根痒痒挠,时刻不离身,耀武扬威。

永乐初年的《纪事录》记载:

胡惟庸陈宁在金桥被斩首后并埋进几丈深的大坑,次日朱元璋还是难解心中仇恨,命大臣老百姓前来围观掘坟解尸,解剖之后放几条狗把陈宁的尸体吃掉,将这两人的妻妾分配给士兵享用,子侄等的人斩立绝。朱元璋认为上元江宁两个县的百姓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因此下令将这两个县的人不分老幼,全部杀光。

朱元璋时期,谋反等重罪,通常就是凌迟处死或是腰斩。贪污罪将人皮剥下,里面塞满稻草示众。所以胡惟庸蚊子咬死,自然是影视剧中虚构的情节。

向敬之

关于胡惟庸的死法,似乎有多种。

一是电视剧《朱元璋》中,胡惟庸被朱元璋判了一个天下一绝的痒痒死,即所谓用蚊子咬死,使之成为了古往今来痒死第一人。

之所以让他如此死,乃是因为剧中的胡惟庸得了朱元璋的一根痒痒挠,时刻不离身,拿在手上,耀武扬威,结果朱元璋最后给了他一个奇异的痒死。

一劫归一劫,反正擅权妄为的胡惟庸,随着与朱元璋的蜜月期过后,一步步走进死亡的悬崖。

对于他的死,清人所修的《明史·胡惟庸传》,写得很含糊:“帝大怒,诛惟庸。”

好一个“诛”字!

是蚊子咬死,还是车裂而死,抑或磔杀于市,甚至其他更为奇特的死法?这都给了后世对胡惟庸之死,有了形形的猜测和想象。按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恨,非想方设法、千刀万剐不可。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二十九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发动群臣罗列胡惟庸的诸多罪状后,“戊戌,群臣奏胡惟庸等罪状,请诛之。于是,赐惟庸、陈宁死”。还是没有说清朱元璋是怎样处死胡惟庸的。

《传奇皇帝朱元璋》引入了云奇告变的戏份,设计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奏报其府上一口老井涌出醴泉,称为大明祥瑞,邀请朱元璋前往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被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冒死挡驾,称胡惟庸家墙道里藏满士兵,意图伺机弑君。朱元璋躲过一劫,当日抓捕胡惟庸处死。

这出戏,不是现代电视剧的创造,而是在明朝坊间有传闻。明代史家郑晓、王世贞等持否定说,晚明学人钱谦益曾说:“云奇告变,国史野史,一无可考。”若真有云奇告变一事,朱元璋自会大书特书,为自己诛杀胡惟庸、并在几年后牵连数万人,做足了杀人的理由。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胡惟庸居然是被蚊子咬死的?这话听着邪乎,您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就得起一身的鸡皮疙瘩,这吸血吸不死,他也得痒死!俺的那个大老天啊,蚊子居然还有这么个功效。

话说这事是真的吗?您把那大眼珠子拿开,别瞪着俺瞧,俺真没啥好说的,来气!您自己个感觉,老朱他真要给这胡惟庸整这么个刑法,不是疯了就是疯了。

根本没有这么个事,这也不知道跟哪里吹出这么一股子妖风,见了窟窿眼就长,这也没谁了。

这题目根本就不是在说这胡惟庸,是明着暗着指着老朱的鼻子骂,心眼咋就那么恨!

所以俺只能抱着胳膊呵呵了!他老朱对待犯了事的官是够狠,但拿蚊子去整这刑法,这就不符合老朱的风格。他宁愿把这犯官的家口全剁了,也不会拿这蚊子逗你乐。

那么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

他老朱对于那些个胆敢挖皇权墙角的官,那叫个深恶痛绝。可打秦始皇统一六国,确立这世界上最大的官就是皇帝以后,秦始皇就感觉身边这得有一个这么个人辅助自己,所以就设立了宰相的职务。

从这起头都实行了好几千年了,整到朱元璋的手里,这宰相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职务。这做皇帝的要是把皇宫的大门给关上,得,这天下基本上就得听这宰相的。

对于他老朱来说,那哪成啊!爷们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一个不小心就成你的了。所以老朱就一直琢磨咋能把这宰相的帽子收回来,不然的话自己后边的子孙非得栽倒这宰相的手里边。

听到这里,大家伙也就知道了,这皇权和相权他有时候是冲突的,有矛盾的。

所以胡惟庸的案子其实是老朱废除相权的一个借口而已,当然这胡惟庸他也是作死,毕竟他不作死,老朱废除相权的想法就实施不了。这不把这胡惟庸办了,回头就把这宰相的帽子给扔到了垃圾堆里和苍蝇为舞去了。

那么咱就看看这事情的经过。

“你给整个候选人呗!”老朱不打算放过李善长。

李善长扣着下巴磕摸着一大把的胡须,这就推荐胡惟庸。

开头他老朱也不放心这胡惟庸,转头就问这刘伯温:“老刘啊!这宰相的位置你整上咋样?”

“你快拉倒吧!人家宰相是干啥的?是平衡朝堂上所有意见的一个人,那是房子的顶梁柱!最起码这人得八面玲珑是吧!您瞅瞅俺,俺那直肠子的性格,整不了这个!咱充其量就是房子前边那木头疙瘩,用的时候挡个风遮个雨啥的还成,那来当柱子使唤,这房子得塌了!”刘伯温那小脑瓜摇的就像个拨浪鼓似的。

“那么你感觉这胡惟庸咋样?”老朱不死心的抛出另外一个问题。

“这人是八面玲珑,但这人心胸可不大啊!毕竟老话说宰相的肚子能撑船才成!”刘伯温表示这不行。

可老朱蹲在那琢磨了半天,还是确定了胡惟庸当这宰相。

这不胡惟庸一上台,知道了刘伯温给他上眼药水,没少给刘伯温背地里下绊子。大家伙知道刘伯温是咋死的?就是吃了胡惟庸整的那太医下的药方子给整死的。

那么胡惟庸胆子咋就那么大呢?其实也不是,人总是不停的在作死的边缘试探不是。

当年这胡惟庸因为给老朱办事的时候,身子痒痒,俩手巴掌乘着老朱不注意的时候那个挠。老朱瞅见了乐了:“行了,就那么难受,把这个赏给你了,挠去吧!”

得,胡惟庸还得了一个玉如意的痒痒挠。就冲这事,大家伙不难发现胡惟庸当时多么的被老朱信任。

不被老朱信任,你还痒痒挠?一把破刀片子就赏给你了。

这时间久了,老朱也就疲了,他也愿意将一些事情交给胡惟庸来办,自己听听胡惟庸整的最后结果就成。

得,就这么一下子,胡惟庸就飘了,这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飘了以后的事

尤其是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折子,全压下来,回头就把这些个上折子的人给办了。

就他这么一弄,满朝堂的官员,全往他家挤,他那家门口的那门槛都被磨平了,那景象都赶上过年的时候大家伙赶集的样子了。一筐筐金银财宝如流水一般的就进了胡惟庸的家门口,把这货肥的,打个喷嚏出来喷的都是油水。

咋说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胡惟庸那就想着再升上一升。可他这官在老百姓的眼珠子里这已经是顶天了,您要是再往上窜,那就是皇帝的帽子了。

所以这胡惟庸就起了歹心了。你说事咋就那么巧,瞌睡就送个枕头,话说那吉安侯没事跑驿站整了一辆驿车赶路,结果被老朱指着鼻子骂:“现在老百姓刚刚有点盼头,大家伙全像你一样,国家的钱就让你这么随便糟蹋了,老百姓还不得卖儿卖女去!滚!”

就这么着这货就被老朱赶到代县抓盗匪去了。

另一个是平凉侯,老朱让这货去安抚军民,他到好啥事都不干,一天天的除了喝酒就是找女人,这那成啊。这事捅到老朱的眼睛里,把老朱气的鼻子都歪了。这又让这货去招降蒙古,这事他那办的了,结果就是灰溜溜的又回来了。

老朱指着这货的鼻子骂,瞅那架势这平凉侯感觉后脊梁冷风嗖嗖的刮。

胡惟庸感觉这还不够,这不要联络那大海边的小鬼子,这还不算给那还没有被消灭干净的元朝嗣君写了一封信,说只要俺办事的时候,你能出兵,俺就向你称臣。

这事办的,胡惟庸感觉这事十拿九稳了。但这些事还没有安排妥当的时候,老天爷不干啊!这天下好不容易稳当了,你倒好这就要来祸祸天下,这那成啊!

于是胡惟庸的儿子闹市里坐车玩,那马鞭子抽的叫个快,集市上弄的鸡飞狗跳的,把个胡惟庸的儿子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这家伙一不小心,整个人就从车里掉出来了,这下好了,直接就给摔死了。

胡惟庸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脑仁蹦起三尺高,顺手就把这赶车的人给剁了。

按说在胡惟庸的眼里,这就是一件小事,他干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结果这事捅到了老朱的案头,老朱这就要他拿命来偿还。

胡惟庸吓的一哆嗦,这就要求拿钱来给这赶车的家人来平这事。

“那哪成啊!命是命!钱是钱!两回事!”老朱不同意。这事那一顿扯皮,毕竟胡惟庸身上还挂着宰相的职务,老朱也不好直接下手。

结果这事被一个宦官瞅见了,回头告诉了老朱,老朱那叫个气,这是啥?这事僭越!没事找事是吧!

这一股脑的就把所有接待的人员给抓了。其中有一个叫汪广洋的被赐毒死,他那妾室陈氏陪着一起死,

结果这事发到刑部一核查,这了不得,这陈氏是被没入宫的子女,就这背景只能奖给功臣,你一个文臣是那弄来的。

这事可就大发了,这么一闹腾,得,胡惟庸的事可就发了,这一发,胡惟庸就被杀了。

当然史书可没记载,胡惟庸是被蚊子给叮的痒死的,如果真的是那样,您觉得史书会放过这么奇葩的死法吗?

好了,今天就写到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胡惟庸案,是一件明朝的大案,牵连极广,直接因此丧命的人数就高达三万多人,极为恐怖。关于胡惟庸最终的死法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传奇的一种说法,竟说胡惟庸是被蚊子活活咬死,这样的说法是否可信呢?

胡惟庸为相,刘伯温惨死

刘伯温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智囊,有诸葛亮转世之称,能够得到与武庙十至诸葛武侯齐名的评价,可见刘伯温的能力在当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朱元璋也对他非常信任,什么事情都要问一问刘伯温。

朱元璋称帝后,对众位开国功臣大开杀戒,这一年朱元璋想找个人接任丞相李善长,不知道任用谁好,于是问问刘伯温的建议,刘伯温说了几个人,比如杨宪、汪广洋等,朱元璋觉得不好,于是朱元璋问刘伯温,胡惟庸是否能够胜任丞相?刘伯温一听,立刻表达了自己对胡惟庸极差的印象,他说胡惟庸就是一批劣马,让他拉车,只会让马车翻车。不过朱元璋没有采纳刘伯温的意见,最终还是任用了胡惟庸为左丞相。

胡惟庸,那可是李善长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李善长和朱元璋的关系比刘伯温与朱元璋的关系要亲厚得多,毕竟他们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人,从这一点看,刘伯温不过是一个外人而已。

当李善长知道刘伯温如此评价胡惟庸之后,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刘伯温久病不愈,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朱元璋为了表达自己关怀旧臣之心,派李善长去看望他。李善长奉旨看望刘伯温,亲自带去了不少药物给刘伯温治病。可是,自打吃上李善长给得药之后,刘伯温这病不但没好,反而日益加重,不久之后居然病死了。这件事情传出来之后,明白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因为李善长为了报复刘伯温,在药里动了手脚,将刘伯温给毒死了。

胡惟庸谋反疑云

刘伯温一死,加上如此离奇的死法,本来就爱记仇的李善长,经过这次的事件后,满朝文武更没有人敢得罪他了,加上他位高权重,与朱元璋的关系又铁,李善长俨然成了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了。

有了李善长这样的靠山,胡惟庸这位丞相自然也就跟着“鸡犬升天”了。在无限的膨胀之后,胡惟庸开始觉得不满足,已是百官之首的胡惟庸最终决定谋反,并且付诸行动。

主流说法,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所谓的醴泉,也就是说泉水有酒味儿,再说得玄乎一些,就是丞相胡惟庸家地下往上冒酒了。这样的事情出现,说明上天眷顾大明朝,是一种祥瑞,而胡惟庸正是想借着这样的祥瑞引诱朱元璋前来观看,趁机谋反诛杀朱元璋。

不过,胡惟庸的奸计没有得逞,因为朱元璋在去胡惟庸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是一位名为云奇的太监,宁死拦住朱元璋的车架,不让朱元璋前去胡惟庸家观看祥瑞,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正是因为云奇的阻拦,返回了京城,登高望远之下,看到了胡惟庸家的伏兵,这才免遭劫难,最终将胡惟庸屠戮殆尽。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能站住脚,且不说胡惟庸不是傻子,这个什么祥瑞的说法太过荒诞,朱元璋去看也会先派人前去确定一下。皇帝离京哪是如此随便的事情呢。另外,太监云奇的出现也是疑云重重,是一个什么样的太监,敢拦皇帝的圣驾,丞相谋反如此机密的事情,一个太监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最要命的是,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在正月甲午这一天,朱元璋已经得知了胡惟庸谋反的事情,而这一天已经是云奇事件发生的前四天,既然已经知道了胡惟庸谋反,那么为什么要前去看什么祥瑞呢?

根据如此多的疑点,野哥认为胡惟庸案或许并非如此简单,至于有什么样的隐秘,今天这里不做过多分析,或许,这一件明初的大案,只是朱元璋为了消除宰相制度的一步棋,而棋子正是胡惟庸。

胡惟庸之死

不管怎么样,胡惟庸谋反的罪名最终被落实,前文已经提到,牵连甚广,3万多人因此丧命,时间长达十多年。

胡惟庸的死法,流传最广的正是被蚊子咬死。话说胡惟庸生前最怕痒,朱元璋曾经为此还送给了他一个“痒痒挠”。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在定了胡惟庸罪之后,决定处死他的方式为剥光他的衣服,让他在野外被蚊子活活咬死,最要命的是要他痒,可见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恨意有多深。

不过,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说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明史》中记载,中丞涂节告诉朱元璋胡惟庸谋反的时间,是正月,明朝的京城是北京,正月的北京哪有那么多的蚊子去咬死胡惟庸呢?

胡惟庸的死,在《纪事录》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和《明史》的记载有共同点,就是“伏诛”了,既然用到了“伏诛”一词,应该就是在律法中死刑的方式结束得生命。不过在《纪事录》还记载了更多,在胡惟庸死后,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在次日将他的尸体挖了出来,肢解之后喂了狗。对胡惟庸的家族惩罚更甚,男的砍头,女的充军了。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擅权坏法,俱伏诛于玄津桥,掘坑丈余,埋其尸,次日复出之,支解于市,纵犬食之。录其家资,以妻子分配军士,子弟悉斩之。

所以,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说法并不可信,即便是夏天的野外,被蚊子咬一夜应该也咬不死,毕竟蚊子不是吸血蝙蝠。我也曾经被至少几百只的蚊子咬过一夜,满身的红点,但是并没有大碍,至于纯野外的蚊子,就真的没有领教过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吗?其实不然。这只是电视剧《朱元璋》里的剧情需要,但这个剧情的设置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说胡惟庸这人最痛恨身上发痒,经常在身上挠来挠去的,在他当红的时候,朱元璋还把自己的玉如意“痒痒挠”赐予了他。

正史记载胡惟庸被五马分尸,他这也是自己作死,朱元璋本身被朋党之争闹的很头疼,想找个机会取消相权。这胡惟庸在任丞相后,却起了反心,你说老朱能放过他吗?


1373年。大明的开国丞相李善长年事已高,就想告老还乡,他同时举荐自己的老乡胡惟庸为丞相。本来朱元璋心里的中意人选是刘伯温,但刘伯温深知朱元璋的多疑性格,怕被狡兔死走狗烹,所以选择了激流勇退。

刘伯温说自己性格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丞相之位,就好比屋子的承重梁,而自己只能做屋顶的椽子。那朱元璋又问胡惟庸此人如何?刘伯温说,此人肚量太小,年纪太轻,如果让他现在羽翼太丰,可能会适得其反。

刘伯温虽然聪明一世。但这次他得罪了朱元璋,也得罪了胡惟庸,你说他还能善终吗?结局已注定,他最后被胡惟庸下毒毒死了。

再说胡惟庸。他在当丞相之初,也是小心翼翼,行事谨慎,逐渐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但正如刘伯温所料,他在有了自己的势力后,便逐渐起了反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老狐狸就是朱元璋,他故意让胡惟庸先蹦哒一阵,老话说的好,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朱元璋早都想收拾他了,他还以为自己技高一筹呢。

有一次朱元璋出城去,胡惟庸以为万事俱备,便在城里大肆筹备造反的事儿。没想到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一个回马枪,这把胡惟庸整懵了,造反的事儿被抓了个现形儿。胡惟庸只说了几个字儿,任凭处置。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胡惟庸被满门抄斩,这还不解朱元璋的恨,于是把胡惟庸五马分尸了。

凭借胡惟庸朋党案,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稳固了大明江山。


所以胡惟庸肯定不是被蚊虫叮死的。如果朱元璋有心情的话,这也不失为一个惩罚他的好办法。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