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北电视台 > 荆州新闻在线直播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情感冷漠症的)

发布时间:2022-05-18 01:33:59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情感冷漠症的)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情感冷漠症又叫空虚症,情绪减退症。早生活中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心理症状, 他们可以感知这世界上的事物,但是他们唯独对待感情非常冷漠,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1

情感冷漠症是一种内心的麻木,对于别人的关心和付出视若无睹,也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受到了创伤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对人情世故都非常淡漠的状态,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与呵护,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漠里,不肯与人沟通。即使面对别人的好感,也一样不给回应,其实这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只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孤僻的人,亲朋好友也会离自己而去。

第一,所谓情感冷漠症,其实是一种逃避,不愿意去面对别人的关怀。在我们生活当中,总会遇到一些非常自私麻木的人,不管我们付出多少,他们都不会为之心动。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从小就缺乏母爱,所以就养成了非常孤僻的性格。其实这种性格多半是因为生活的创伤导致的,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能去刺伤别人。

第二,做人要懂得去接纳和感激别人,面对亲人和朋友绝不能太过冷漠。我们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和追求,尤其是在爱情当中,更要学会主动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因为自己不好好把握的话,只会失去真心爱自己的人。面对优秀的人,如果自己心存爱意的话,要有表达爱的能力,不能有任何逃避对方的想法。

第三,做人要将心比心,要怀有一颗乐观的心态,多去发现这世间的美好。不管我们过去遭遇了什么样的变故,都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去伤害爱自己的人,要对生活怀有一颗信仰之情。在生活当中,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都不能太冷漠,要怀有一颗热情的心,去接纳身边的人。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2

情感冷漠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他们可以感知这世界上的事物,但是他们唯独对待感情非常冷漠,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感动。患上了情感冷漠症的人通常不觉得自己生病了,因为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容易动感情而已,所以大家往往会忽视这种病症。不要总是局限于自己原有的视野,要敞开心胸去接纳一切人和事。

这个病很多是源于家庭或者爱情方面的失利所得,也可能是外界事物的刺激。“情感冷漠症”被广为人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士兵由于战争伤害而患上此类心理疾病。1950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多斯帕索斯首次指出这种心理疾病的“人文原因”:“冷漠”是生物个体面对太多或太复杂的生存或环境压力时的本能反应。

你可以跟你周围的人积极交流。然后你就发现你能很好的融入他们。所以说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攻克人们的一切情感障碍,其实人和人的情感是在交流中日益加深的'。接触大自然。当你觉得孤独寂寞冷的时候,可以到郊外踏青,可以去公园慢跑,可以骑上自行车四处溜达,呼吸周围的新鲜的空气,让开阔的视野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你还要学会欣赏,欣赏的东西可以有很多,例如音乐,例如艺术。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惊叹的魅力,如果你能对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倾注情感,那么就会对你身边的人萌生爱意。参加社交活动。只有在群体活动中我们才能慢慢地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喜好,这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心仪的另一半。

情感冷漠症有多可怕3

情感冷漠症的人的表现

心理专家解释,冷漠症又叫空虚症,情绪减退症。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冷漠麻木,做什么都嫌麻烦,对学业不感兴趣,成绩下降,其实这是一种异常心理变态,或称“心理障碍”。

心理专家说,这种状况追早发现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校里,后来日本等国家也陆续出现这种状况,近年来,我国大中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和蔓延的呢?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现在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很差,无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状态。现代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发展一天一个样,如果没有良好地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力很容易造成社会脱节。如今社会竞争力增大,社会井真激烈,而个别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退避三舍,逐步形成冷漠无欲的病态心理。

其次是因为自制力差。自制力是自我控制的体现,好的自制力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自控力差,心里的负面情绪就会得不到很好地控制,面对困难的时候情绪就会一落千丈,造成心理失衡。

冷漠症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造成社会冷漠加剧,影响社会的健康良好发展。心理咨询师说必须防治学生心理冷漠症。对学生要进行及早的适应性训练,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善意的诱导,促使他们想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情感冷漠症

大脑异常既可以解释为“精神变态”,也可以解释为“情感冷漠症”,一种人格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冷血”。

冷血有两种:一种是虐待狂式的,以折磨和杀人为乐;另一种是生理性的,他们天生皮肤温度低,心跳速度慢。有趣的是,这种人往往很有魅力。吉姆教授认为比尔·身上就有“冷漠症”的一些明显特征:聪明、迷人、不诚实、行事冒险、野心勃勃、不负责任、缺乏关心的能力。

“好坏是一种道德判断,但人的个性和行为更大程度上是由大脑和基因决定的,至少50%以上。”

当然,还有一些情感冷漠症是后天形成的,具体的症状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 。冷漠,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

如果对周围的人和事养成了冷漠的心态,长期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转化为性格特征,危害其身心健康成长。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凄凉和空虚,最后导致心灵失控。情感冷漠症,严重的话只能说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但决不能说情感冷漠就是精神病,由一个的性格人格、思想认识、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所决定,基本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有的时候是很忙,有的时候是觉得这些人不必搭理,反而是看清了外界。这种冷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分得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外界的事儿,有一句话比较粗,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其实世界上就是两种事情。

冷漠可能被伤害之后的冷漠,可能是忍无可忍的冷漠。冷漠可能是跟你说了还不如不说的绝望。冷漠是觉得有你不如无,又不想跟你翻脸,只好保持冷漠。

情感冷漠症,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反应。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外界因素影响了自己的情绪,现在都市人生活节奏快,或多或少有压力,现在又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心理承受能力稍弱一些。家庭矛盾、工作矛盾、人际关系问题等一些外在因素混在一起,可能就会导致人性格孤僻,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与外界打交道,对任何人事物冷漠。

我有个朋友曾经也有过这个情感冷漠症,她一个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没有朋友,心里的苦闷得不到缓解,拼命的压抑自己,也不爱说话,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喜欢一个人呆着,面无表情,无精打采的。再次见到她时,爱笑,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就好像变了一个人。问她怎么变了,她说有一天,不小心翻开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笑容很灿烂,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受到打击了,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她去健身,去运动,去社交,去参加活动,去看书,去旅游等,把以前放在自身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别处,慢慢的她就变得开朗起来。

从我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出,情感冷漠症也是可以好起来的,只要把放在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找到自己的兴趣,多去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学一些自己以前不会的东西,心胸也就变得开阔起来了,会发现世界还是美好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愿你今后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你好,首先说您是情感冷漠。

造成这情感冷漠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家庭教育的环境的影响,也有受到过心理创伤的原因。

可怕的不是曾经的创伤,主要是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感情的事只要迈出去一步,感于尝试,建议您多出去走走,和家人和丈夫,听听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发现生活中的美,相信您的情感冷漠也会慢慢消失!

情感冷漠有很多产生的原因,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工作压力大,家庭琐事太多,性格内向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都会产生情感冷漠。缓解冷漠首先家人最好是伴侣多一些关心和体贴,经常一起去看电影,散散步,找找爱的感觉。多参加集体活动,性格会逐渐开朗。思想压力多沟通,进行正面的引导会性格越来越好。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提到天性凉薄,大众的第一反应是冷漠无情,没有任何人情味;前段时间的吴谢宇案,老荣枝案,大众通常会为像上文事件中的嫌疑人贴上许多标签。

“杀人魔”“没有良心”,这些特征确实符合某些人格的特征,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个心理学名词“人格”。

有一些人确实是天生性冷漠,这和他们的大脑前区缺乏有效联系有关。他们感受性差,情感不丰富。而大部分人的情感冷漠,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大脑是正常的。

这要追溯到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性格,当孩子出现以下几点特征,父母就要开始注意了。

极度自私

在父母眼里,女儿就是贴身的小棉袄,小雪是一个长相漂亮的女孩,从小就倍受家里人的宠爱,这让她养成了公主脾气;有一次父亲生病瘫倒在床,想叫女儿帮自己端杯水,结果对方甩来一句:“自己不是能走吗?为什么非要我给你端水?”

听到这里,父亲的心凉了半截,但很快,父母又原谅了女儿,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很多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即使是自己做错了,父母也选择忽视,还对自己百般顺从。孩子自然而然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只关心自己,对别人无动于衷。

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缺少父母的陪伴,小的时候,孩子都喜欢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但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就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看着别人的父母都能陪伴左右,孩子就容易心生怨气,每逢佳节父母归来,尽管好吃好喝地摆在面前,他们也无动于衷: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没人在乎他们的真实感受,爷爷奶奶能力有限,孩子就建起了心理防御机制。

这导致他们很难和父母建立情感链接,从而在人际关系当中,无法与别人建立好亲密关系,缺乏感受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低,即使内心波涛汹涌,在别人眼里就是冷漠无情。

过度理性

情感冷漠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也叫空虚症,是一种情绪减退的病症。有心理学家指出,这种情况最早发生在美国的大中学校里,患病的是一群青少年,他们身上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

那些能跨越阶层,发家致富,实现逆天改命的人,都一定程度隔离了自己的情感,他们对自己非常严苛,不会轻易陷入感情的旋涡,因为他们内心明白,感情不一定成功还会拖垮自己。

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冷漠无情的赚钱机器,要想成功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代价也是无比痛苦的。

孩子很理性,是情感淡漠的突出特征 ,他们的父母往往非常严厉。在原本天真烂漫的年纪,就应该做小孩子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成为一个“小大人”,承担起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那些过于理性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整个人仿佛是一座冰山,别人怎么走也走不进他。

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即使表面上和别人处得很好,也无法走进别人的内心。成年人,会慢慢地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在人遇到难以接受打击跟挫折时,会将这些痛苦压抑在潜意识里面,然后使自己根本感觉不到痛苦,或者直接将它忘记,好的情感隔离有助于人们战胜困难和挫折,更进一步。

然而,错误的方式就是只是暂时的压抑,一到关键时刻便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但凡是外在冷漠,内在如火如荼或外在热情,内在悲伤的人无不长期使用了情感隔离,沉浸在无人理解的情绪中,无法走出来。

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转化为焦虑症,抑郁症。那些亲人去世却面无表情的人,真的是冷漠吗?只是太过于痛苦,而采用了情感隔离,而一旦触碰到那个熟悉的味道场景,便再也压抑不住内心悲痛的情绪。

长期压抑隔离自己的人,看似和常人无异,遇到开心的事情也能开怀大笑,最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自己已经意识不到了,就像一颗潜伏的定时炸弹一样,随时等待着摧毁你的一切。

孩子如果不能平衡好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成年后就有可能得上心理疾病,回避型依恋人格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往往和父母关系淡泊,缺乏感受情感的能力,不会或不懂建立亲密关系。

和回避型依恋人格谈恋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无论你对他们多好,永远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他们内心也渴望一段亲密的长期关系,但是到真正谈恋爱的时候,却常常难以真正地敞开心扉去进入到这段关系当中,对于别人带着很强的防备心和疏离感。

所以他们宁愿把所有的委屈和难过憋在心里,也不会在表面上暴露半点不快。

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人们都把情感压在内心最深处。大部分外表冷漠无情的人,内心深处都布满了不愈的伤痕,这里住着一个无比脆弱的孩子,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孩子,不让他们被外界伤分毫。

小时候这个孩子无能为力,但这个孩子现在长大了,他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幸福。你已不再是一个小孩,即使曾经遍体鳞伤,也要勇敢去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K. M. R. Rosenzweig. Translated by Zhang Houc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2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