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四川电视台 > 广安科教在线直播

县主郡主公主的区别(公主郡主县主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06-01 19:49:03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县主郡主公主的区别(公主郡主县主的区别)

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公主、郡主之类的称呼,而且大多数时候,这些拥有者高贵地位的女子,在影视剧中除了谈情说爱,似乎没有其他的事情,不过我们也知道,古代女子大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就算是高贵如公主,也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的,那么古代的公主、郡主和县主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都以为,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皇帝的姐妹也是可以称为公主的,在有些时期,王爷的女儿也能被称为公主,清朝时期的公主被称为固伦公主或者和硕公主,据说公主的称呼来自于周王朝时期,当时只有周天子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后来诸侯王称霸,诸侯王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公主之下就是郡主,郡主之下是县主,郡主最早来自于郡公主这个称呼,一开始也是皇帝女儿的称呼,但是后来,成为皇室女性的称呼,在唐朝时期,只有皇太子的女儿才能封为郡主,宋朝时期,王爷和有功之臣的女儿也能被封为郡主,所以公主和郡主的区别不是很大,只不过到了后期,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的称呼,而郡主则是亲王女儿的称呼,所以公主的等级是比郡主高的。
 
东汉时期皇帝女儿都被封为县公主,后来到了隋唐,王爷的女儿被封为县主,明清时期,郡王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县主,县主的等级低于郡主,而郡主的等级低于公主,但是这些称呼也不是所有皇室中的女子都有的,只有受封过才能这么称呼,否则就会被认为是逾矩。

一般来说,大长公主就是皇帝的姑姑,长公主就是皇帝的姐妹,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郡主则是皇太子的女儿,县主就是亲王的女儿。当然也会有特列,比如宗室女也能变成公主,这个一般是皇帝特封来和亲的。

大长公主:大唐的第一位大长公主是同安大长公主,是李渊的妹妹,大唐建立后,就被封为长公主,贞观时期,又晋封为大长公主。李世民对这个姑姑非常尊重,经常去看望她,生病了也不忘去探视。同安公主在619年曾和李神通一起被窦建德俘虏,好在窦建德对他们很是客气,并没有为难他们,后来又将他们放归大唐。同安公主在永徽年间去世,时年86岁,同李渊一样都是长寿之人。

实际上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在身份上来说应该也是从公主到长公主又到大长公主,不过太平公主并没有加封为长公主,反而是在神龙后因功封为镇国公主,也就是镇国太平公主。镇国公主的权势犹在长公主之上,当时是食实封5000户,允许干预政事,从而使得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应该是大唐最有权势的公主。

高安长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萧淑妃的女儿,初封宣城公主,萧淑妃去世后,宣城公主和姐姐义阳公主住在掖庭,一直到671年在太子李弘的求情下嫁与颍州刺史王勖,唐中宗时期被册封为宣城长公主,唐睿宗时期又改封为高安长公主。

金城公主李奴奴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孙女,被李显收为养女,后将其封为金城公主,于710年嫁给了赤德祖赞。赤德祖赞之子为赤松德赞,曾在763年攻进了大唐长安,逼得唐代宗出逃陕州,吐蕃军将金城公主的一个弟弟李承宏扶立为傀儡皇帝,不过吐蕃军只在长安城待了十五天就被郭子仪赶走了。

另一个就是郡主,太子李瑛的女儿,李瑛后来被武惠妃诬陷致死,后来唐肃宗为李瑛平反,郡主又成为郡主。

县主:亲王的女儿,齐王李元吉的女儿有新野县主、和静县主、寿春县主、文安县主、归仁县主。前文说了太子李建成的女儿也在贞观年间因为李建成被追封为息王而成为县主。

我们知道大唐皇帝中唐中宗和唐睿宗因为有武则天这个母亲,因此特别的与众不同,两人都做过亲王、太子、皇帝,因此他们的女儿中也有不少既做过县主、郡主,又做过公主,甚至长公主。

这回呢,咱们就说一说这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郡主和县主。“公主”这个大家都知道呀,皇帝的女儿,叫公主,注意啊,经常还有人写错了,写成“宫主”,这可不是一个概念。您要是弄明白这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就不会写错了。

周代的时候,周天子的女儿不叫“公主”,叫“王姬”,可不是和姜文演《北京人在纽约》的那位啊,周朝的国姓是姬,您看过《封神榜》的都知道呀,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还有那位著名的周公,他叫姬旦(鸡蛋),哈哈,所以周天子的女儿称为“王姬”。

那公主这个称谓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当时天子要下嫁自己的女儿,婚礼的时候得有个主婚人呀,不过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胸前带个条儿,主婚人,证婚人什么的,还得上台发个言,然后跟这大伙一块那儿吃,还得敬个酒什么的。那时候这天子可了不得,那就相当于扑克牌里的“大猫儿”呀,他最大,虽说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微,已经没人在乎这个天子了,但名义上还是得说得过去呀,他本身贵为至尊,他不能去亲自主婚去,所以呢,只能是让同姓的诸侯来主婚。这诸侯国的国君的爵位是公,唉,公、侯、伯、子、男,这都是爵位,由公来主婚,所以天子的女儿称为“公主”。那诸侯的女儿呢,也可以称为“公主”。举个例子吧,《史记 吴起列传》里边写了,“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唉,那意思就是说公叔当上了相国,娶了魏国诸侯的女儿为妻。

那到了汉代,这规矩改了,诸侯王的女儿不能称为“公主”了,“公主”成了皇帝的女儿的专有称呼了,诸侯的女儿要叫“翁主”。颜师古注解说了,“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那意思就是你爸爸亲自给你主婚,所以称为“翁主”。皇帝的姐妹呢,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

说完了这公主了,咱再说说这“郡主”和“县主”。东汉和晋朝,所有的“公主”(包括长公主和大长公主),她们也称“县主”或“郡主”,因为这“公主”呀,她都有自己的封地,“公主”封号的前面呢,都是县名或者是郡名。比如说,比较有名的,汉武帝的姑姑刘嫖,称馆陶公主,馆陶就在河北,现在还叫馆陶县,所以这位大长公主可以称为“县主”。晋武帝的女儿,称平阳公主,平阳呢,是郡名,所以也可以称她为“郡主”。到了隋唐时期,又改了,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太子的女儿称郡主,诸王的女儿称县主。那关于“公主”出嫁呢,唐高宗还曾专门下诏,这个要称“出降”或“下降”;娶公主呢,要称“尚公主”。

后来到了清朝,咱们看那电视剧,唉,清宫戏里,经常听见“格格”这种称呼,像什么“还珠格格”,“紫薇格格”,“晴格格”,等等吧。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呀,这“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其实呢,这种说法不是很严谨。“格格”这个称呼呢,起源于清朝的前身-后金时期,当时国君和诸王的女儿都称“格格”,有时候未出嫁的普通女孩子,也可以称“格格”,它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到了隋唐年间,大长公主这种封号已经成了一种定制,特指在位皇帝的姑姑(也就事先帝的女儿)。这个时候的大长公主,就不像前朝那样,代表着受宠程度或者功劳了,而是简单地代表了一位女性的长幼。

公主,在唐朝之前,帝和王的女儿,都能用公主来称呼。公主不是儿子、女儿这种意思,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封号,是需要皇帝来册封的。如果有帝女夭折,那多半不会被封为公主。从唐始,帝女和王女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公主这个称呼只能用在皇帝女儿的头上。

县主是公主具体的叫法,在汉代,帝王的女儿有三种称号,长女有可能被封为长公主,其他的帝女,会有两种称呼,一种是县公主,另外一种是郡主。到了唐代以后,郡主特指亲王之女,档次被降低了许多。而到了明清时期,郡主又特指郡王之女,郡王地位比亲王差远了,这个时期的县公主当然地位也就更低了。

公主之所以叫公主,是因为国王的千金要由仅次于国王级别公爵来主婚。到了皇帝时代,也就遗传了下来,为什么不升级叫王主呢?福垊认为,王爵都是皇帝的家族男性,自己人给自己人主婚不好吧。如果有异姓王的话,叫王主似乎也不错啊。

我们根据历代典籍我们都知道公主是皇女、长公主是皇姐妹、大长公主是皇姑,真是这样的吗?福垊想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您想如果公主很长寿,成为皇帝的姑奶奶,甚至姑太奶奶,该怎么称呼?这种现象,历史上可是有的。福垊告诉您的是,几乎所有的朝代无论是皇帝的姑奶奶还是皇帝的姑太奶奶其最终的身份只有一个——大长公主!

然而有看似一个朝代实际是两个朝代的王朝是个例外,因为这个朝代拥有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而且姑太奶级别的她,称号竟然不是大长公主。还有就是这个朝代后来是唯一改称公主系统称号的朝代!想不想听听,咱先从这个公主说起,最后再说说郡主和县主好不好呢?

福垊讲述史上最长寿的公主的传奇来为您答惑。

她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七朝,看到徽宗、钦宗,想必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一下子知道了这个看似一个朝代实际是两个朝代的王朝就是宋朝。靖康之耻,是多么地刻骨铭心啊。对,她就是鲁国公主,她是宋仁宗赵祯的第十个公主。她生于嘉祐四年(1047年)五月戊午日(五月廿五,阳历7月7日),属相猪,星座巨蟹。她是不仅是最长寿的公主,还是最幸运,最有福的公主。

仁宗朝,她是公主。

英宗朝,她是皇妹,故称长公主。尽管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堂侄(他父亲宋真宗亲兄弟孙子),但宋英宗是作为宋仁宗的“儿子”(养子)继位的。要福垊说起来宋真宗真是倒霉生了六个儿子,就成活一个宋仁宗。宋仁宗更加倒霉生了三个儿子,无一成活。他生了十三个女儿,九个都早亡,其中老十就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1067年,长公主下嫁吴越王钱镠的的玄孙钱景臻(钱镠-钱俶【chu】-钱惟演-钱暄-钱景臻)。

神宗朝,她是皇姑,故称大长公主。

哲宗朝,她是皇姑祖母(皇帝的姑奶奶),该怎么称呼呢?北宋、南宋的规定是两国大长公主。《宋史.列传第二》关于十公主有语“改韩、周燕国”之语。福垊认为神宗朝她是韩国大长公主,而在哲宗朝她升级为周国、燕国两国大长公主。

徽宗朝,她是皇姑祖母(皇帝的姑奶奶),她的称号变了。徽宗于1113年,采纳蔡京的建议,学习周朝好榜样(周朝公主成为王姬),将公主改为帝姬,长公主改为长帝姬,大长公主改为大长帝姬,两国大长公主改为两国大长帝姬。此时,十公主的封号为秦、魏国德景行大长帝姬(两国后加四字是美称)。

钦宗、高宗朝,她可是皇姑曾祖母(皇帝的姑太奶),该怎么称呼呢?会不会两国升为三国?不会,宋朝最高的公主前缀就是两国。故而钦宗朝,曾祖母级的公主的称号依然是秦国、两国大长帝姬。而到了高宗朝,废除帝姬的称号,恢复了公主的称号。故而曾祖母级公主的她的称号是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

鲁国公主以花甲之年赶上了“靖康之耻”,她是一名幸运的人,大概年老色衰,住所偏僻的原因吧,竟然毫发无损,平平安安地到了南方。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太太受到皇帝赵构无比的尊崇,而老太太倚老卖老为儿子为孙子要官,而且根本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弄得赵构都说你福大命大知足吧。老太太才不好意思张口了,1133年老太太薨逝后,赵构又对她的子孙全部官升一级。

关于郡主福垊还得谈这位最长寿的公主

郡主在晋朝全称为郡公主,为皇帝的女儿的封号。唐朝为皇太子千金的专属。宋朝玩得最溜,后面再详细讲述。辽朝皇帝庶女初封郡主,表现好升级为公主。明朝皇太子、亲王女为君主。清朝郡主也是亲王家的千金,不过称呼是和硕格格。

宋朝的郡主有三种:

第一、功臣的女儿。如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的女儿就是郡主。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赵普以元勋诸女封郡主……

第二、公主的女儿。最长寿的十公主的两个女儿都是郡主,一个是同安郡主,一个是文安郡主。

第三、皇太子的女儿。这个还用举例吗?宋徽宗曾将郡主改成宗姬。

最后,福垊谈谈县主。

县主源自于县公主,正如关羽是汉寿亭侯一样,在汉朝还有乡公主、亭公主,可以简称为乡主、亭主。东汉所有的公主都是县主,因为都以县命名的。宋朝改为族姬,清朝郡王、世子的女儿封为多罗格格,也就是县主。

宋朝的县主有两种

第一、功臣的女儿。赵匡胤的铁哥们高怀德的女儿就是县主。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高怀德二女特封县主。‘’

第二、亲王、郡王的女儿。这个就不需要举例了吧。因为很多答主解释的非常详细啊。

感谢大家的阅读,原创不易,多多鼓励。感谢点评,感谢关注。

这些在朝代不同,有时为会不同,不过简单通俗的就是身份的不同。

就以汉朝的馆陶公主和平阳公主做个例子。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刘恒和窦漪房的女儿,汉景帝刘启就是馆陶公主的弟弟,在汉文帝做皇帝是,作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就是公主。

汉文帝驾崩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尊为太后,作为汉景帝姐姐的馆陶公主就变成了长公主,而汉景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

这就是公主、长公主、大公主的区别,当然也有特别的,比如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

这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在汉武帝时以帝女的身份越级而称为长公主,她的待遇也远远超过她其他的姐妹,因此也让后世之人不解。所以卫长公主的封号也很特殊,不同于其他的以自己的汤沐邑或者是以丈夫的食邑而得封号的公主。

就以县主为例,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时期的帝女会封为县公主,隋唐时期,王爷的女儿会封县主,明清时期是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历朝历代对宗室女子的封号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清世宗雍正帝就曾经将废太子胤礽、怡亲王胤祥和庄亲王胤禄的女儿养在自己身边,并封为了和硕公主。但是,这毕竟是特例,总体上公主还是以皇帝的女儿为主。清朝根据出身又将公主人为分为了两个等级,嫡出者为固伦公主、庶出者为和硕公主。但并不绝对,皇帝愿意封庶出的女儿为固伦公主也是可以的,如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女和孝固伦公主。只要皇帝愿意,甚至亲王的女儿也是可以被封为固伦公主的,比如恭亲王奕訢的一个女儿就曾经被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封为了荣寿固伦公主。

既然皇帝的女儿是公主,那么长公主和大长公主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比皇帝的女儿地位还高的公主吗?其实,无论长公主还是大长公主都还是皇帝的女儿,只不过给他们封号的人变了。通常情况下,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长辈称大长公主。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明白?也就是说,公主的皇帝父亲死了,她的兄弟当了皇帝,她就是长公主了。如果她活到兄弟挂了、侄儿登基,那她就是大长公主了。当然,这主要涉及的是待遇问题,与公主本身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依然是公主。

郡主这个封号源自于魏晋时期的郡公主,彼时以郡为汤沐邑者称郡公主、以县为汤沐邑者为县公主。到唐朝时渐渐发展为了郡主、县主,郡主是为皇太子家专设的,只有皇太子的女儿才能受封郡主,亲王的女儿只能受封县主。

最能解释这种区别的例子是唐隐太子李建成的女儿李婉顺,作为皇太子的女儿,李婉顺最初的封号应该是郡主。但是,“玄武门之变”后,李婉顺的二叔唐太宗李世民将李建成降为了息王,作为亲王的女儿,李婉顺出嫁时,唐太宗给了她一个闻喜县主的封号。但是,唐太宗并不厚道,从出土的李婉顺墓志来看,在李建成被改谥隐太子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恢复她郡主的身份。

到清朝时,郡主、县主成了亲王、郡王嫡出女儿的封号,亲王嫡出之女封郡主,郡王嫡出之女封县主。说到底,所谓郡主、县主是根据各自父亲的爵位高低进行的人为划分,与公主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某一位皇帝或追尊皇帝的后代。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县主之下还有什么主?很遗憾,县主之下没有主了。历朝历代县主以下宗室女子的封号有所不同,以清朝为例,县主之下还有郡君、县君、乡君,同样是以各自父亲的爵位进行的人为划分,清朝没有封号的宗室女子统称宗女,同时又按俸禄品级将没有封号的宗女分为了几品俸宗女,如食七品俸者就叫七品俸宗女。总之就是,血缘越远支,品级越低、俸禄越低。

清朝贝勒嫡出的女儿封郡君、贝子嫡出的女儿封县君、入八分公(镇国公、辅国公)嫡出的女儿封乡君。除此之外,侧福晋所生者降两级,例如亲王侧福晋所生之女封郡君、郡王侧福晋所生之女封县君,以此类推。侍妾所生之女在侧福晋所生之女基础上再降两级,基本上就没有封号了。乡君以下都称宗女,以品级俸禄区分。

综上所述,所谓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之所以分列是为了强调辈分高低。而公主、郡主、县主,包括郡君之类主要是根据各自父亲的爵位进行的人为区分,主要涉及待遇问题,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都是皇帝或追尊皇帝的后代。不是皇帝后代的异姓功臣之女是没有资格封主、君的。

当然,清朝的格格除外。清朝的格格与公主并不是一回事,它最初只是满洲人对大户人家女子的一种称呼,并没有特定含义。后来爱新觉罗家族崛起,才赋予了它特殊含义,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其余所有宗女都可以称格格,皇帝暂时没有封号的女儿也称格格。格格并不是一个正式封号,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而已。

除此之外,清朝皇子、入八分王公的侍妾也可以被称为格格,如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清世宗潜邸时期的身份就是格格,甚至私下里满洲私人也会称自己家的闺女为格格。由此也可见,清朝的格格并不是一个官方的正式封号,很多影视作品将格格与公主划等号其实是错误的!最后顺带说一句,格格的读音不是第二声,而是第一声,这是末代肃亲王之女金默玉女士给出的读法,她本身就是格格,应该不会有错,诸君不要被影视作品给忽悠了。

公主在古代属于“内命妇”。所谓“内命妇”是指皇帝的妻妾、姑姑、姊妹、女儿,而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的不同称呼,与她们跟皇帝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1,大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也就是先帝的姊妹,比皇帝的公主长两辈。

2,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无论姐姐还是妹妹都是长公主,意思是比皇帝的公主长一辈。

3,公主,皇帝的女儿。

4,郡主,由“郡公主”简化而来,一般封亲王的女儿。

5,县主,由“县公主”简化而来,一般封郡王的女儿。

除此之外,有时某些功臣的女儿也可能会被册封为郡主、县主。

2,明代规定,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封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公主(与唐代一样),她们的女婿都称驸马都尉。亲王的女儿封郡主,郡王的女儿封县主,孙女封郡君,曾孙女封县君,玄孙女曰封君,好几代人都有封号。

3,清代略微复杂: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封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公主(与唐代、明代都一样),而且嫡女(皇后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庶女(嫔妃的女儿)封“和硕公主”。和硕亲王的女儿封郡主,称“和硕格格”。

对同一人而言,身份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的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李显为皇太子时,她被封为郡主,李显登基为帝后,自然晋封为公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说起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复杂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时期,对于有些称呼的解释是不相同的。

不着急,我们顺着历史往下走,一点一点来。

公主

(公主)

这个称呼来自于周朝,当时周天子下面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当周天子嫁女儿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必须得有身份显赫、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那么谁来呢?

周天子作为父亲是不可以主持女儿婚礼的,于是就轮到周天子手下各公爵头上了,由于是公爵主持婚礼,于是就叫“公主”,长此以往,天子的女儿就开始被称为“公主”了。

这个称呼自古没什么大的变化,指的就是皇帝之女,天子之女。

长公主和大长公主

(长公主)

公主会慢慢长大,也会慢慢变老,随着皇帝位置的更迭,公主的称呼开始发生变化。

当老皇帝死去,如果是皇帝的儿子接的位置,那么公主作为新皇帝的姊妹,开始变称呼为“长公主”,历史上有名的长公主,比如汉朝馆陶公主、唐朝太平公主等。如果接位置的不是儿子,而是兄弟,比如宋朝赵光义,那么公主称呼继续保持。

如果长公主活得够久,或者新皇帝寿命过短,那么长公主的称呼可能又会变了。当长公主的侄辈上了皇位后,长公主作为新皇的姑姑,开始享用“大长公主称号”。

郡主和县主

(郡主)

这两个称呼变化比较复杂,各个朝代不太相同。

我们先看看郡主,这个称呼的产生是在汉朝,当时,只要是王爷的女儿都叫郡主。到了唐宋两代,必须是皇太子之女或者是皇太子兄弟们的女儿,才能称为郡主。而明清二代,郡主就是亲王的女儿,和皇太子没关系了。

郡主如此,那么,县主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县主)

东汉时,公主封了土地,以县为名叫县公主,简称县主。刘宋时期,王爷的女儿叫县主,不能再称为县公主了。

晋朝、北魏、隋唐时,把亲王之女称为县主。宋朝时,亲王之女、郡王之女都称为县主。明朝时期,郡王之女为县主。清朝时期,郡王、世子之女都称为县主。

(大长公主)

以上就是各个名称的由来,虽然看起来有点绕,但仔细阅读,还是能分清楚。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所以影视剧里的什么“大理公主”、“西藏公主”、“蒙古公主”都是无稽之谈,土司的女儿、蒙古王公的女儿等等都没有资格被称为公主。

“公主”这个称呼始于战国时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还有《李斯列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汉代的制度: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后来历代都沿用汉代的称呼。北宋政和三年,因为蔡京的建议,仿周代王姬的例子,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改称为“帝姬”,皇帝的姊妹长公主改称为“长帝姬”,皇帝的姑姑大长公主改称为“大长帝姬”。南宋建炎元年又恢复了旧称。

汉代诸王之女称为“翁主”,这也就是后世的“郡主”。唐朝封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朝封宗室之女为郡主。明清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县主”在不同的时代定义不同。东汉的公主分等级,有郡公主、县公主、乡公主、亭公主等等。“县主”指的就是县公主,县公主可能是皇女也可能是诸王女。从南朝刘宋开始,县主成为独立称呼,王女为县主。以后各代基本以亲王之女为县主。明清时以郡王之女为县主。

【历史深处】概述史,用最简短文字概述中外历史!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成为公主是每一个女生的梦想。古装剧中,也是这个公主、那个格格的。不过,关于皇帝女儿、王爷女儿有很多的称谓,包括公主、郡主、翁主、县主、室主、格格等。公主、郡主、翁主、县主、室主、格格等,到底哪些是皇帝女儿,哪些是王爷女儿?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又有啥区分?【历史深处】这一期和大家深入解读。

图1、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

(一)公主的来源,隋以前的皇帝、王爷女儿称谓

“公主”这个词来自于西周。西周是分封制,最高的是周天子——称王,之后公侯伯子男若干个等级。周天子下嫁女儿给诸侯,同为姬姓的公爵给女儿主持婚礼,后逐渐成了周天子女儿的代称。公主,最初的意思是公爵主持婚礼。由于周天子姓“姬”,所有周天子的女儿也被称为“王姬”。

到东周的时候,周天子的女儿仍成为王姬,而公主成了诸侯王女儿的代称。

秦统一六国之后,诞生了一个新的物种——皇帝。皇帝的女儿该怎么称呼,秦时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到西汉初年,基本确定了皇帝的女儿为公主,诸王的女儿为翁主。在西汉一朝,皇帝的女儿,一般都会在公主之前加一个封号,比如汉景帝女儿阳信公主。但如果女儿嫁人了之后,这个封号就会变成丈夫的封号,阳信公主嫁平阳侯曹时后又称平阳公主。

王莽改制的时候,曾改称“公主”为“室主”。

东汉之后,翁主的称呼就没有了。所有皇帝、封王的女儿都被称为公主。但有级别上的差异,皇帝的女儿一般被封为县公主(县主的来历),有少数的被封为郡公主(郡主的来历);而王爷的女儿通常被封为“乡公主”(乡主的来历)或“亭公主”。

图2、与公主等级对应的郡县制

东汉以后,三国、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都是如此,皇帝的女儿、诸王的女儿都成为公主,只是级别不同,有郡、县、乡等差异。

(二)唐之后的皇帝、王爷女儿的称谓

到唐的时候,在公主的称谓上有了一个大的区分,诞生了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这样独立的称呼。其中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

图2、琅琊榜中的长公主

之后汉人唐、宋、明,公主的划分基本都在这个大框架内: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只是郡主有所变化,王爷的女儿一般称郡主。

女真人建立的金,皇帝的女儿称县公主,王爷的女儿称县主,二者中间差一个字。蒙古人建立的元,皇帝的女儿、王爷的女儿都成为公主。

图3、晚清的格格

大清建立后,王爷的女儿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格格”。格格,满语意为小姐。其实在满清入关之前,皇帝的女儿和王爷的女儿都称格格。皇太极的时候,改皇帝的女儿为公主。而亲王的女儿格格,封为五个等级: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其中郡主为最高等级。

(四)一句话总结

公主,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皇帝女儿的称谓,但在不少朝代王爷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如东汉、魏晋南北朝、隋,虽都称公主,但有郡、县、乡、亭的级别差异。元时,王爷的女儿也称公主。

翁主,只在西汉的时候有,专指封王的女儿。

郡主,源自于“郡公主”的缩写,在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是公主的最高等级。唐,郡主专指皇太子的女儿。唐之后,郡主指王爷的女儿。清,郡主指最高一等级的亲王的女儿。

图4、郡主在历朝所指代的人

县主,源自于“县公主”的缩写,在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是公主的低于郡公主的等级。之后消失,女真人建立金,县公主指皇帝的女儿,县主指王爷的女儿。

室主,仅仅在王莽改制的时候出现,指皇帝的女儿。

格格,满清特有的称呼,是王爷女儿的统称,封五个等级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唐以后,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

【历史深处】这一期关注皇帝、王爷女儿称谓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关注!

关注【历史深处】,看概述史用最简短文字了解中外历史,微信公众号:lishi_shengchu

读《十八路诸侯》,看最真实三国历史,微信公众号:lishishengchu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