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内蒙古电视台 > 鄂尔多斯新闻综合(蒙语)在线直播

陶华碧和陶碧华是同一个人吗(陶碧华有女儿吗)

发布时间:2022-06-03 12:02:40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陶华碧和陶碧华是同一个人吗(陶碧华有女儿吗)

近期,胡润百富榜公布,大家发现贵州的富豪中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却不在榜上,取而代之的是李贵山和李妙行两个人。原来陶华碧的家族企业股东已经悄悄变更,但是人们质疑为什么继承人没有小儿子呢?李妙行又是何人呢?陶华碧的两个儿子是谁呢?陶碧华的老公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陶华碧
 
陶华碧的两个儿子简介

陶华碧的两个儿子分别叫李贵山和李辉,大儿子李贵山现在是老干妈的主要持股人,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儿子李辉却没有持股。李贵山是退伍军人,当初在陶华碧初创公司的时候李贵山辞去工作帮助母亲进行企业管理,将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后期主要负责市场管理。小儿子负责生产包装等。但是在此次的富豪榜中没有了小儿子的身影,小儿子应该是已经退股。虽然陶华碧的助理出来辟谣说,李妙行就是陶华碧的小儿子,李辉是李妙行的曾用名,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图左为陶华碧大儿子李贵山
 
陶碧华的老公是谁?
 
陶华碧在她20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位地质普查员,在贵州206地质队工作,但是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留下了她和两个儿子,为了生活,李华碧不得不自己在外面赚钱,这也是她创业的开端。
 


陶华碧 



陶华碧老干妈

作者 | DC金克丝

来源 | 转自微信公众号 国王与王后

陶华碧将“有多大本事就干多大事”进行到底,不染指暴利行业,靠8块钱一瓶的辣酱,拉扯出了一个红色的辣酱帝国。

她曾面对命运的暴击,死不低头,终于加倍怼了回去。

「正文」

那些年岁里,各种纽约伦敦北京漂儿,举目无亲两行泪,几粒老干妈拌上白米饭、或蘸着馒头,塞入口中的一瞬,才能辣出点暖意,满格回血。

老干妈陶华碧

每天,都有超过230万瓶辣酱从老干妈厂子里输出,以每瓶8元的价格流入市场,带回超过45亿元的年营收额,不计日夜为陶华碧创造着财富。

半生坎坷,起于微末。

“文盲”陶华碧,用了莽莽二十年,从青丝到白发,完成了底层的逆袭。

这位农村出身的女人,硬是靠着一瓶瓶辣酱卖出了70多亿的江山。

01:吃得苦中苦

“人生的路最难走,但是要走下去,不能听,即使慢走也不能停。”

1947年的一个普通日子里,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偏远山村,一位农妇产下了一枚女婴,这已经是她的第八个孩子了。

前头已经生了7个女儿,一看又是个丫头。这个女婴就是陶华碧。

现如今的贵州省湄潭县

物质贫乏的年代,能吃口饱饭就已极为奢侈,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儿,想要读书,更是天方夜谭。

没上过一天学,是陶华碧一生的遗憾。

20岁时,陶华碧草草结婚,嫁给了一名地质普查员,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

家里穷,买不起菜,她就用自家种的辣椒,配上从山上采来的一种草药自制辣椒酱当菜吃。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平平淡淡也算和顺。

农妇陶华碧,本该在黄土地上就这样过完一生,老天爷却不依不饶。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年,丈夫便患了大病。家里的顶梁柱塌了,陶华碧只能南下打工,赚钱给丈夫治病。

一切反抗都显得那么无力。丈夫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来不及悲痛,陶华碧就挑起独自抚养幼子的重担。

1989年,一家名叫“实惠”的饭店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业。

饭店简陋,四处漏风,是陶华碧用废弃的砖头、油毛毡、石棉瓦建起来的大棚。

那一年,她42岁。

02:路边“老干妈”

“早起我挑着担子卖米豆腐,很多人耻笑我,我不怕,靠我自身的努力,我觉得光荣和自豪,我总比你吃劳保,拿别人的钱好。”

没有文化,陶华碧干的是最简单的体力活儿——晚上做凉粉,白天把做好的凉粉,拿到这个漏风的饭店里卖。

交通不便,每天早上,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买做凉粉的原料石灰。

由于常年接触石灰,直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是会脱皮。早年沉重的背篓,也让她落下了难以治愈的肩周炎和颈椎病。

开“实惠”饭店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引起了陶华碧的注意。这孩子是有名的“恶霸”,总是欺负其他学生,逼他们交保护费。

后来,陶华碧得知,娃家里穷,不收保护费就吃不饱饭,本性并不坏。于是,好心肠的陶华碧决定免费给他提供午餐。

一次饭后,或许颇受感动,这个“恶霸”突然对陶华碧喊了一声“干妈”。慢慢地,“干妈”的称呼传播开来。

学生们都喜欢捧“干妈”的场,“实惠”餐厅的生意很不错。

陶华碧用自制的辣酱拌凉粉,风味一绝,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点辣酱。以至于后来,她的凉粉还不如辣酱好卖。

早期资料

1994年,陶华碧第一次展现她的商业智慧。

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陶华碧餐馆的主要客源。

陶华碧开始向来往的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辣酱,深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的广告形式。

“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过来购买。

后来,有人没辣酱就吃不下饭,街道办事处的人找到了陶华碧游说:

“别办餐馆了,你办家辣酱工厂得了,员工、手续我们来帮你办妥。”

1996年8月,在多方“撺掇”下,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成立了辣椒酱加工厂,名字就叫“老干妈”。

那一年,她正好50岁,红色的辣椒王国正式奠基。

03:怕穷就要干

“整个创业过程,我觉得好累,但是也度过来了,人活在世上就是要累......要活得有意义,把一切时间都抢过来。”

从学生们的追捧,再到由来往的大货车司机传遍云贵,“老干妈”最终征服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味蕾。

但对于一个拖着两个孩子,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故事的开始,一切都只会难上加难。

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一穷二白,缺乏资金,没有生产线,只有几个工人,俨然一个小作坊。

“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一个早期的员工回忆。

没人干的活儿,陶华碧都是冲在前头。她亲自切辣椒搅拌辣椒,因为长期搅拌辣酱,十个手指甲已经全部钙化。

老干妈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图

江山是一步一步打下来的,干完粗活儿累活儿只是第一步。

因为要量产对外售卖,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容器来装辣酱。陶华碧接连碰壁,联系上贵阳市第二玻璃厂后,也很快被对方拒绝,原因很简单:“你厂子产量不够大。”

“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不善言辞的陶华碧,拿出了死不罢休的精神。

玻璃厂领导拗不过,勉强签了一份协议,答应让陶华碧捡几个瓶子回去用,其余免谈。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份“讨”来的协议,最后在国企倒闭的狂潮中,救了玻璃厂一命。

陶华碧在指导生产

玻璃罐找到了,销售推广也是个大问题。

陶华碧不懂什么是营销,她就老老实实地挑着几罐辣酱,走街串巷,去各种食堂、路边的商店、小摊推销。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店家们当然不愿意冒险进货。

“那就等你们卖出去货,我再收钱。”陶华碧就这样把自己辣酱放上了商店的柜台。

仅仅一周后,食堂和店里的辣酱就都卖光了,陶华碧安排员工加倍送货,不久之后,又再次脱销。

陶华碧决定加大产量,这次,她底气十足地给第二玻璃厂厂长打了个电话:

“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04:暴脾气

“我这个人虽然脾气不好,但是我的心好。”

陶华碧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硬核女孩”。

早年开“实惠”饭店,有城管来店里吃拿卡要,暴脾气的陶华碧气不打一处来,抄起水瓢就要干架:

“你要钱可以,但是要正当,我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我就要打你!”

创业后,这种暴脾气依旧不改。

辣酱厂渐渐迈入正轨,各种山寨冒牌货也想着分一杯羹。

老干爹、老干娘、老太婆、干儿子……自从有老干妈之后,各种“老干X”开始借势老干妈的名气充斥市场。

比如,超市里老干爹就如同捆绑经营似的与老干妈摆放一处,强行“沾亲带故”,实则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陶华碧开始四面斩杀,毫不留情。为此,她甚至拨款数百万元成立了贵州民营企业第一支打假队,开始在全国打假。

老干爹紧挨着老干妈

“大家可以公平竞争,要讲究正义和良心,你要有本事自己去创造一个品牌,我觉得你是伟大的,但我们有一个品牌,你就仿冒搭车,甚至去抢注,那不行,我创造出来的,就得是我的,我这个人,真金不怕火炼,我不怕。”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打假,是与湖南老干妈的3年官司。

陶华碧不依不饶,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此案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典型维权案例。

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

在资金问题上,陶华碧也很“暴脾气”。

管你是远方亲戚还是领导衣带,想拿货,别搞什么虚的,必须当场结款,没得商量。

“我不欠政府一分钱,不欠员工一分钱,拖欠一分钱我都睡不着觉。和代理商、供货商之间也互不欠账,我不欠你的,你也别欠我的。”

不仅干翻同行,她也不惧与领导掐架。

有一年,因为税务部门少统计了30万,老干妈厂由南明区纳税第一名滑落成了第二,陶华碧直接打到税务局爆粗口:

“给老子查清楚!”

05:做人就要憨

“人算不如天算,做事,做人都要凭自己的良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做生意有再多“术”,也比不过“实诚”这个“道”。

虽然嘴上不饶人,老干妈集团多年来没有漏过一分税。3年缴税18亿、贵州政府为此奖励她一块“贵AA8888”车牌。

“别人老说老干妈憨得很,我不憨,我觉得纳税光荣,我自豪,哪一个要骂我,我要和他骂到底。”

对于生在红色年代、崇拜的陶华碧来说,爱国爱党是原则,赚清白钱是底线。

财富等身,也没有改变这个老太太朴素的生活方式。

她深居简出,办公室连着卧室,从建厂那天起,吃住都在厂里。每天早上7点起床,每晚7点必看央视新闻联播。

三餐求简,吃不惯大鱼大肉,不管什么蔬菜,只要有辣椒就行。唯一的爱好,就是和周围的老太太打打麻将。

儿子和秘书安排她外出旅游,才过没两天,陶华碧就要求回厂,“听不见厂子的瓶子响就睡不着觉”。

年轻时吃了太多的苦,陶华碧似乎已经不习惯享受。

虽然厂子已经富得流油,也没费一分钱重新装修。厂房墙体刷上一层白漆,有的建筑干脆裸露着斑驳的水泥面,正门更不起眼,两侧铜色的柱子上绑着红线。

这么多年来,老干妈从不打广告,却靠着过硬的质量,在没有门槛的辣椒酱行业竖起铜墙铁壁。

她所用辣椒原料,主产地在遵义。当地的供货大户曾说,给她的辣椒,全部要剪蒂,一只只剪,这样拣剪过的辣椒,再分装。只要出一次错,以后再想与她打交道就难了。

陶华碧没读过多少书,但国家油制辣椒标准,却是以“老干妈”的标准作为基础制定的。

登陆美国市场时,其他同类产品多多少少有些问题,老干妈辣酱却一次性通过了美国质量检测机构的认定。

纳税憨,做事憨,待人也憨。

在老干妈集团,员工稳定性极好,厂子里,没有人喊陶华碧董事长,只喊老干妈。

有媒体曾这样报道:

“陶华碧能叫出公司60%的人名,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很多人痴迷于学习营销管理,但学了那么多,却还是经营不好企业。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精于算计的都是“术”,却不知无道之术就如无根之木。

而老干妈没有“术”,只有“诚实经商,良心生产”这一个“道”。

06:坚决不上市

“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

去年11月,向来低调的陶华碧身着标志性皮草,对着镜头再次重申:

“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20多年苦心经营,老干妈已经稳占调味品界的半壁江山。

而企业做大了,就容易被各路神仙盯上。有官员曾劝她投资房地产,陶华碧直接怼了回去:

“自己这辈子干好辣椒这一件事就行了,钱来得再快,也不能贪多。”

每过一段时间,老干妈上市就要被炒热一次,但陶华碧态度决绝:

“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有人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这么有骨气,一方面是因为融资意味着股权被稀释,甚至企业控股权都有可能旁落他人,过去可以独享的利润,将有风险被极大地“摊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司从来都是现货现结,所以现金流很好,不差钱。

或许这能给所有创业者都提个醒,现金为王,渠道为王,好好做产品,别把心思都花在烧钱营销上。

如今,陶华碧已经将老干妈的股权转给了两个儿子李贵山与李妙行。

“不但是我,我要教育我的儿子、孙子,不要贷款、不要参股、不融资、不上市。这样子好,我有多少钱就做多少。”

与陶华碧同属于黔商一脉的任正非也是同样的想法。

“股市是贪婪的,他们希望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任正非曾说。

与晋商、浙商、徽商相比,黔商的稳健、务实可见一斑。

货够硬,腰板够硬。滴水能成川,粒米能成箩。

陶华碧将“有多大本事就干多大事”进行到底,不染指暴利行业,靠8块钱一瓶的辣酱,拉扯出了一个红色的辣酱帝国。

她曾面对命运的暴击,死不低头,终于加倍怼了回去。

如今,这个老太太每一次穿着花棉袄,顶着皮草帽,风风火火去政协开会,总能占个媒体头版,堪称全场最酷炫最拉风。

07:结语

老干妈来自民间,一手绝技,勤劳致富,这些都是中国民间传统智慧和品质。

把东西做好吃了,让人吃得放心,便胜却人间无数。

相比之下,全民创业时代,那些以“情怀”为卖点的创业者的扑街,恰恰印证了“德不配位,必有栽秧”、“有几风流有几折堕”。

无论是本事不够吹牛来凑,还是拿着别人的钱燃烧自己的欲望,都不得几日好,反噬超快。

像老干妈这样朴素勤奋,踏实死干,才是real燃。

本文转自公众号国王与王后,这里有最深度的八卦,最有料的故事。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