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上海电视台 > 都市88在线直播

阿倍仲麻吕简介(唐招提寺简介五十字)

发布时间:2022-05-16 13:47:20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中文名:唐招提寺

英文名:TōshōdaiTemple

所属宗教:佛教

建造时间:公元759年

1、景点概况

 

唐招提寺是日本著名佛教寺院,位于奈良西京。这一具有中国盛唐时期建筑风格古寺已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有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鼓楼筹建筑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筑精美著称。有鉴真大师坐像。金堂、经藏、鼓楼、鉴真像等被誉为国宝。国内外旅游者众多。唐招提寺

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金堂、讲堂、御影堂、戒坛、鼓楼和礼堂等主要建筑。金堂是寺院主殿,为鉴真弟子如宝主持修建。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立像和药师如来佛立像。讲堂在金堂后面,内有一尊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建于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内,供奉着鉴真坐像。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趺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公元763年圆寂时的姿态。御影堂前东侧有鉴真墓,院中种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和琼花等名花异卉。

2、历史沿革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3、景点特色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日本的国宝。唐招提寺

金堂后面,面宽9间、单檐歇山顶的讲堂,也是日本的国宝。它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为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

建于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内,供奉着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跌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公元763年圆寂时的姿态,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绘制的68幅屏障壁画,有《云影》、《涛声》、《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宵》和《瑞光》等。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在经堂和讲堂之间,东边是鼓楼,西边为钟楼。鼓楼是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鼓楼往东是礼堂。寺内还有地藏堂,三晓庵、本愿殿等建筑。

4、鉴真和尚

 

鉴真和尚双目失明的高僧,说的是鉴真和尚的事。鉴真是扬州江阳县人氏,出生于公元688年,十四岁时到扬州的大云寺出家,后来成为律宗一派的大师。并在扬州的大明寺(即现在的法净寺)讲授戒律。鉴真和尚

唐开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日本的僧人荣睿,普照等人随第十次遣唐使团一起,到中国来游历学习。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荣睿,普照等人到了扬州,请求鉴真东渡日本传授戒律。鉴真那时已经年届五十五岁,他认为“日本是和佛法兴隆有渊源的国家”,于是便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接着,便开始东渡日本。东渡的尝试达到五次,每次均以失败告终。在此期间,鉴真一行中的日本僧人荣睿和鉴真的大弟子祥彦分别病死在端州和吉州,鉴真自己也由于暑热的原因,患上了眼疾,最后双目都失明了。在自743年到748年的几年间,中日双方共有三十六人为东渡事业殒命。

公元753年冬,双目失明的鉴真已经六十五岁,他带领弟子法进等人和南亚,西亚的僧侣共二十多人,和阿倍仲麻吕一起从扬州开始了第六次的东渡之旅,结果所乘的船只在海上又一次遇到了风暴。阿倍仲麻吕等人随波漂流到了南海,而鉴真一行历经艰辛,终于在753年末到达了日本的九州。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不仅精通佛教的经典,而且通晓建筑,雕刻,文学,医学。鉴真和尚不仅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在建筑,雕刻,文学,医学方面的交流倾尽了全力。鉴真与死后葬在中国的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并称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双璧”。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以鉴真和尚的事迹为主题创作了小说《天平之瓦》。二、三年前该小说被当作脚本用来制作成了舞台剧。作为纪念鉴真和尚,在扬州的法净寺即昔日的大明寺内设立了“鉴真纪念堂”。

鉴真见众多门徒愿意追随自己赴日本传法,转怒为喜,于是共同在佛像面前立下宏愿,并商议了准备东渡的策略和步骤。鉴于朝廷海防甚严,他们决定暂不公开渡海目的,宣称准备供具往天台山国清寺供养众僧,在这一幌子下,加紧打造船只,备办干粮。荣睿、普照在长安时曾求得宰相李林甫之兄林宗的书信,请他们在扬州任仓曹参军的侄儿李凑帮助造船,所以造船工作得到了李凑的支持,进展顺利。

5、景点地位

 

现存的公元8世纪最大建筑物被称为陆上龙宫城的壮观的寺院。西京因位于奈良县奈良市西部地区,古代首都平京城的西面,所以得名西京。这个地区内有公元8世纪的天平时代建造的唐招提寺、药师寺、西大寺等其它大寺院。

唐招提寺是由8世纪应圣武天皇邀请,历尽12年的艰辛从中国来到日本的鉴真和尚建造的寺院,寺内除了有现存的8世纪建筑物中最大的金堂之外,还有讲堂、宝库和鼓楼,寺院建造当时的面貌保存得较好,天平时代的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邻接唐招提寺的药师寺是公元8世纪天武天皇为祈祷皇后的疾病早日痊愈建造的寺院,壮观无比的寺院也被称为陆上龙宫城。寺院内耸立的东塔是建造当时的建筑物,现在已成为西京的象征。西大寺四周是一片广阔、恬静的田园风景。漫步在这里,深深的沉浸在古代天平文化之中,令您从紧张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感到轻松愉快,精神大振。乘坐JR新干线从东京车站至京都车站约2小时15分钟,乘坐近铁线从京都车站至西京车站约45分钟。乘坐近铁线从大阪阿部野桥车站至西京车站约45分钟。

6、相关古籍

 

《唐招提寺这路》可谓东山艺术美文中颇为特殊的一本,东山在前往唐招寺瞻鉴真和尚之后,引发对鉴真和尚的一系思索,同时又有了作者对唐招提寺中的一草一木有了不同寻常的即富诗性又富哲学性的思考,后来又有了唐招提寺壁画的创作,作者由此踏上了一个情感与创作上的不归路。正如作者所言“通往唐招提款的路是遥远的,——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作者仿佛总在梦中行走,记下的文字也有梦呓之感。但也正在这梦呓般的语言之中,作者流露出了他对艺术与人生的思索和对美的追求。东山的一生与唐招提寺有着特殊的情缘,创作唐招提壁画在其艺术生涯里也是一段特殊的艺术这旅,《唐招提寺之路》再现了这一特殊的情缘和特殊的艺术之旅。

作者简介: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著名画家、散文家。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专攻美术史,回国后曾历访欧洲、澳大利亚、中国、朝鲜等地。他的画气势恢宏,境界恬静优美、风格平明蕴藉,以独特的风格成为享誉世界画坛巨匠。东山魁夷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大画家,也是一位风格独运的散文大家。其行文质朴简洁,意境如画般的清明澄澈,在谈艺中饱蕴人生哲理,堪称当今世界画坛的奇葩。

我们大九江不仅山好水好,连各种寺庙也是名目繁多,风景各异,来,我给你捋一捋(排名不分前后)。

1.能仁寺

史料上记载开始建造于南朝梁武帝年间,“承天院”是它的原名,唐大历年间由白云禅师重建,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改今名。我觉得这个寺厉害的地方在于,处于闹市之中,有自己的清修之地。能仁寺属于禅宗,提倡苦修,所以这里的和尚都是自给自足,自己种自己吃。

能仁寺有一个著名的宝塔,年代久远,早些年都有些歪了,记得之前在古早的明信片上见过,后来经过维修好了。每次从一医院的后门走,能看到宝塔,夕阳落下,塔上还有杂草,有时候能看见鸽子从旁飞过,很有感觉。

能仁寺是收门票的,不过原因是什么呢,是老和尚根本就不希望我们这些红尘中人到庙里去,他觉得游客们进进出出会扰乱修行的人的心,不利于清修。

所以这个庙就在市中心,但是不像全国其他的寺庙景点游人如织,反而更像个深山古寺。我小学时经常会路过能仁寺,从关着的门缝里看,总觉得能仁寺很神秘。

2.东林寺

慧远和尚在此创立净土宗。当时名仕谢灵运,钦敬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十分有名了,不过从历史文化以及风景来说,确实是不错的。人家历史悠久,东晋就有了,又是净土宗的发源地。寺内还有闻名的聪明泉,很多人会早上前往此处,收集泉水。

进门就能看见一棵巨大的古树,据说东晋时候,就是东林寺的风景之一。东林寺在历史上曾经数次被毁,期间又遭到破坏,挪作他用。直到1978年,方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重修。

(此为家人前往东林寺游玩拍摄的照片,图上应该就是那棵大树了。自摄)

3.铁佛寺

位于莲花洞。庐山铁佛寺一因其背靠庐山莲花峰,又因寺内出家人铁心修行而得“庐山铁佛寺”只要从好汉坡走,就要去莲花洞那边。据史料记载,庐山铁佛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由隐僧、时任寺主昆仲禅师兴建,始为比丘道场。自此,在庐山脚下,幽谷深涧中一炉香火,伴随人间冷暖,无论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代代不灭。唐末宋初,战乱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寺院难以为继,至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79年),比丘尼愿莲法师以广收女众为主体在此出家修道,扩大女众地位,铸制铁佛壮大道场,取寺名为“铁骨寺”、“铁骨庵”(“铁骨”意为铁心修行的尼姑)。

1997年5月,僧人宽忍法师留下了“幢幢高楼拔地起,重重帝网耀云霓”赞美庐山铁佛寺一派佛门胜景的诗句。这就是20年来在 妙乐法师主持下逐渐修复、发展壮大起来的佛教丛林——庐山铁佛寺。

4.真如禅寺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云居山西南部,105、316国道傍山而过,面积216平方公里,山体主峰海拔969.4米,15公里水泥路通达山顶。真如禅寺自建寺以来,如法修持,农禅并重,成为一贯家风,有禅宗最胜道场之誉,为海内外佛子所倾慕。因其规矩严,农事忙,道风好,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誉为全国三大样板寺庙之一。

5. 天花宫

它坐落于市区,如果你喜欢前往小坝散步,那你一定对它并不陌生。它还有个别称叫“娘娘庙”古朴的红色,里面供奉的送子娘娘,外面几个算卦的先生,总有几分神秘的气息。天花宫历任住持已不可考,据悉,解放前有高老和尚住持,颇有声望,解放后有演法师住持,由常金师太住持。而且据说这里求姻缘也很准哦【不过这个也就是据说啦~

(右方就是天花宫咯,当时正在修葺中)

6. 黄龙寺

它算是庐山风景区著名的景点了,寺旁有名的三宝树也是千年古树,相传释昙诜在这里修持佛法,并栽下这2株婆娑宝树和1株银杏树。

这个寺庙的来源呢,据说万历年间(1573—1620)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这里“山势环拥”,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就是觉得风景优美,适合清修,于是,释彻空就地立寺,恩有种立地成佛的味道。在,在三宝树旁的石桌上喝茶,在黄龙寺里参拜,观赏千年银杏的璀璨,是非常惬意的事情。适合秋天前往哦~

九江著名的寺院有:能仁寺(因吕四娘而出名),云居山真如寺(曹洞宗祖庭,古代出过好多高僧大德),庐山东林寺(净土宗发源地),宝峰禅寺(马祖道一的道场,现在是江西省佛学院),佛应禅寺(九江佛协会长辉悟大和尚道场)。

著名的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与之毗邻的西林寺、曹洞宗祖庭真如禅寺、庐山著名景点黄龙寺、庐山第一古寺归宗寺、比归宗寺还古老的位于长江边上的江矶寺、九江市市内的南朝古寺能仁寺、香火鼎盛的铁佛寺、充满神秘色彩的位于鄱阳湖畔的老爷庙、定慧寺、方竹寺、海会寺、庐山著名景点道教圣地仙人洞,九江市甘棠湖畔天花宫等等太多了

​明天,上海博物馆新展《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将正式开展,展期为2019.12.17—2020.02.16。在去观展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唐招提寺。


每当感叹盛唐建筑风华的时候,我们都会把目光投向日本奈良,毕竟那里保存了最多的唐风建筑,连同那些珍贵的历史图档、代代相传的营造工艺,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而唐招提寺,便是这瑰宝中的一颗明珠。


唐招提所在原是一座亲王旧宅,绿树环绕,独享一份幽静和安详。且借用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的文字,来营造起建筑的想象“寺院这块地上的自然环境原本就富有日本风情,而在天平时期,建造了洋溢着异国情调的唐式大型伽蓝。彼时,料想自然环境之美黯然失色,而美轮美奂的建筑、金碧辉煌的佛像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悠悠千载时光,致使建筑洗尽铅华,变得古朴典雅,而草木则一片葱茏;从而见到如今自然与建筑的协调之美。”这也许是古老建筑令人着迷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唐招提寺在日本佛教界的地位崇高,是日本律宗总本山:而它的缘起,还得从唐代“鉴真东渡”说起——




日本的遣唐使制度从初唐直至唐末,前后跨越200多年。除了官方代表外,每次都会有大量的留学生和留学僧随行,后者主要致力于文化的研习和归国推广。


当时的日本,佛教虽有戒律却如同虚设;日本僧人们渴望德高望重的唐土高僧,去帮助他们施行正式的授戒制度。公元733年,第九次遣唐使团中的两位日本僧人普照和荣睿,便是带着这个使命踏上了征程。


两人先后在洛阳和长安学习佛法,十年后终得机会在扬州大明寺,听到鉴真大师讲经,十分感动,立刻提出东渡的垦请。鉴真当时五十五岁,身体健硕,已经是名声广播的高僧了。


他环顾众弟子,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前往;那时候,横渡日本需要经过数月的海上航程,极其危险;众人默不作声,面露难色。于是鉴真说“为了佛法,纵使海天远隔,沧海浩森,也不应恋惜身命,你们既然不去,那末,我去吧!”


就是这样一句简短的承诺,竟是未来十数载的曲折磨砺:五次尝试,五次失败,并经历了荣睿身故他乡、鉴真双目失明、随行者散失或退却、被捕及出逃,等等无数劫难。


当众人终于抵达日本难波港,距离最初的承诺已经有十二年:而普照和尚也从青年变成了中年,鉴真更加是六十六岁高龄了。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为了信念和理想,为了佛法的传扬,可以怎样的坚持和努力,可以怎样的将一切置之身外。


《东征传绘卷》局部 @维基百科


《东征传绘卷》局部 @维基百科


日本文学大师井上靖,在战后年写过一部历史小说《天平之甍》,描绘的就是这段前赴后继六次东渡的历程。小说给予鉴真和尚极高的评价,尊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甍”,屋脊之意,寓意鉴真是天平时代日本文化的脊梁。而小说的结尾,很浪漫的将唐招提寺主殿上的鸱尾,描绘为普照和尚收到的意外礼物:也许是曾经一起修习,如今留在异国他乡的僧友对故土的怀恋?作者笔下留了悬念。


公元754年,经过重重磨难到达平城京(奈良古称)的鉴真,立即着手在东大寺大佛殿前开设戒坛,为圣武孝谦两天皇及众多高僧授戒。虽然当时的日本已具备了佛教国家的意识形态,但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当属鉴真大师。天皇赠赐鉴真“大僧都”一职,统领日本所有的僧侣,创立正规的戒律制度。而他的众多弟子也将他的衣钵延续传承。


不久之后,天皇赠赐城西土地建设唐招提寺。这其中原委,据史书记载,是和日本皇室政治派系斗争有关,看得出鉴真在日本的传授之路也非一帆风顺。而唐招提寺,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产生的。


鉴真和尚自己对唐代建筑、建造及造像工艺十分熟悉,佛敎史籍中说他先后十年间曾营造寺院八十余所,造像无数。与他同行的,除了佛门弟子,更有“玉作人、画师、雕檀、刻鏤、铸写、綉师、修文、鐫碑等工手”。这些能工巧匠正是建造唐招提寺和佛像的主要技术力量,而他们所留下的,是日本、乃至世界最为宝贵的唐风建筑和造像遗产。

 

除了为日本带来盛唐的宗教、建筑和造像技艺,鉴真更将先进的医药、书法、绘画等,一并传播到日本,对日本文化影响十分深远。因此日本人对他很是尊敬,亦将他置于日本文化史中崇高的地位,尊称为“鉴真大和上”



唐招提寺的整体规划依照传统中式寺院的中轴线延伸及东西对称的模式,但根据地形和原有建筑布局有所调整,从这张手绘图可以感受到并非严谨的对称模式:


唐招提寺导赏 @《唐招提寺之路》


当初的建造模版完全来自于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就是鉴真大师和东渡来的弟子、工匠最为熟悉的形式。经过上千年的风雨,若干次的改造,部分建筑和最初风貌已有所差别,所幸建筑风格基本留存,从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大唐建筑的风韵。


南 大 门


南大门 @唐招提寺官网


南大门匾额 @唐招提寺官网


南大门的梁和柱都漆成朱红色,和内部建筑有所区别。大门上方悬挂匾额“唐招提寺”四个大字。据记载,是孝谦天皇根据鉴真和尚带来的王羲之的书法,模仿书写而成,赐予寺庙。原作如今保存在新宝藏库内。


金 堂


金堂 @唐招提寺官网


从南大门进入,踩着石子小路前行,正对面就是“金堂”。这座流传了一千二百年依然风采照人的建筑,是当初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主殿之一。从这张正立面照片中,很清晰的看出屋面部分占到了整体建筑高度的约一半左右,这是典型的唐宋建筑比例。


单层庑殿顶,醒目的鸱吻,七开间的外立面,粗壮有力的木色圆柱,和白色墙身形成强烈对比反差。梁思成先生曾撰文,比较该建筑和中国南禅寺以及建造初期原始图则的差异,说明在后来的改造中,屋顶坡度有所增加,比例微小改动;但先生认为,这并不影响这座建筑作为唐风建筑的典范,而被欣赏和赞美。


卢舍那 @唐招提寺官网


千手观音 @唐招提寺官网


药师如来 @唐招提寺官网


殿内正面三座大佛挺拔而立,分别是中央的卢舍那大佛,和位居两边的千手观音及药师如来。除药师如来,其他两件都是奈良时代的最初佛造像,保存完好;而千手观音真的是有近千只手,雕工细腻。


药师如来的建造年代发现,有一则趣闻:在昭和时期进行维修的时候,工匠们在药师如来左手掌中发现三枚钱币,推断建造年代一定是与钱币同期或之后,因此得知大约是9世纪(平安时代初)的作品。除了卢舍那大佛是脱活干漆外,另外两尊皆为木心干漆制作。


四大天王,木刻 @唐招提寺官网


四大天王像,分列两边,均为木刻,真人大小,生动活现。与明清类似造像比较,身材更为矫健和人性化。原本的色彩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脱落,露出了木的本色,反而更添古趣。


金堂曾在文永7年(1270年)、元亨3年(1323年)、元禄6 – 7年(1693年 – 1694年)及明治时期修复过,而从2000年开始的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平成大修”:长达4,000多个日夜的精雕细作方得完成,看得出工匠们的良苦用心。首先是请出佛像,一一拆解,单单拆出的953件观音手已经颇为壮观;接着是建筑构件的拆卸、清理、加强、修补和复原。


中国古建筑无需一钉一铆,完全是构件彼此契合搭建而成,这种设计为修复和复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知道构造原理和搭建顺序,古物件可以完好的分拆组合。这巧妙的构思,是今天机械轰鸣、硂石倾倒完全无法比拟的,只能说后者契合了速度和数量的时代需求。


日本古建修复的传统是尽量保留可以使用的古物件/材料部分,因此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当年建造的材料痕迹。比如,屋脊上的左侧的陶制鸱尾,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古物且完好无损,那简洁有力的造型十分具有唐代风范,如今大修后保存在新宝藏库中;拆卸下来的地基木柱,经生物分析,也是当初鉴真和尚修建年份的木材。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建筑和技艺传承保留,对建筑原始材料的珍视,难能可贵。


金堂鸱尾 @唐招提寺官网


讲 堂


讲堂 @唐招提寺官网


讲堂,位于金堂后面,秉承了奈良上代寺院的特点,是传经布道的场所。歇山屋顶及九开间的形制,形态比金堂更加舒展。和金堂不同的是,讲堂并没有外廊的设置,柱子和白色墙面对中设置。


这座建筑是鉴真大师在创建之初,由宫廷赐予的平城宫的东朝集殿迁筑而成的。占地一百公顷的平城宫城址上现如今已是片瓦无存,这一建筑成了唯一留存。通过它可窥得当时宫殿建筑的面貌。讲堂内部安置了本尊弥勒如来(镰仓时代)持国和增长二天立像(奈良时代)。


弥勒如来坐像 @唐招提寺官网


持国天立像 & 增长天立像 @唐招提寺官网


鼓楼和钟楼


鼓楼 @唐招提寺官网


钟楼和钟 @唐招提寺导赏片段Youtube


鼓楼是建筑群中唯一的两层构筑,小小的坐落于金堂和讲堂之间。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歇山顶的设计,并在每一层设计有室外平台一周供驻足观赏。与鼓楼相对应的是钟楼,单层建筑,掩映在葱绿树丛中,古意十足。内有一口古铜钟,在节庆的时候大家仍然喜欢来这里听听钟声,祈愿祝福。


最初鼓楼是藏经的地方,镰仓时代重新建造,现在用来存放舍利。据史书记载,鉴真当初携带“如来肉舍利三千粒”,悉数献给了天皇,其中部分就收藏于此。当初盛舍利的琉璃舍利壶仍在,甚至连彩绢的外包裹也被完好保留,成为藏品。


在镰仓时代铸造了一座金铜的龟舍利塔,用于盛放舍利壶。这件器物造型别致,昂首小金龟为底座,上承莲花宝座,之上是塔身和塔檐,塔身镂空雕刻,曼陀罗花饰环绕塔身。据传,鉴真东渡时在海上遇到风浪,舍利壶跌入海中,龙神化做龟,守护舍利并交还。此塔亦有敬拜龙神之意。


金铜舍利塔 @唐招提寺官网


白琉璃舍利壶及彩绢包裹 @唐招提寺官网


鼓楼撒团扇 @唐招提寺官网


鼓楼还有一项传统:每年5月19日的“撒团扇”。起源是镰仓时代的觉盛上人,“宁被蚊子叮咬也不肯杀生”,于是弟子们在大师圆寂后,想出了在其灵位供奉团扇的方法。此后每年大师的忌日,便沿袭成为“撒团扇”的传统活动。


当日,僧侣们会先拜祭大师,之后便站在鼓楼二层的平台上,将团扇抛向下面的信众。大家纷纷举高双手,希望接到团扇,接到平安;即使没有接到的,在热烈的气氛中也可以感受到祝福。


礼堂,经藏和宝藏


礼堂 @唐招提寺官网


经藏和宝藏 @唐招提寺官网


离开中轴线,向东侧望去,是一座南北向延伸的修长建筑——礼堂。同样是歇山顶和九开间的形制,有一圈围廊。远离了参观人众,这里显得格外清幽,也正适合作为僧众潜心修行的场所。


在礼堂东侧,一南一北两座小小的建筑,是经藏和宝藏,均是曾经的亲王府建筑旧物,比唐招提寺的建造年代还要久远,古意盎然。两座建筑都采用了架空抬高的做法,是考虑了仓储的防潮防虫的功能。建筑主体则是木条叠建而成,可以明显的看出与主体建筑的不同。


御 影 堂


御影堂 @唐招提寺官网


这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座建筑,虽然它位于整个建筑群的最北端,还是要提前来讲。这座建筑比主殿似乎更显洒脱,屋顶舒展深远,坡度及其和缓,屋顶在墙身深深的投影,几乎盖住了整个墙面。开间比例宽扁,窗扇修长,整体建筑比例大气隽永。


据记载,这座建筑是旧一承院的正殿,原建筑建于10世纪,后毁于大火,江户时代(十七世纪)重建,之后多有其他用途日渐破败。最终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决定原建筑迁移到唐招提寺并按照江户时代样貌重建。所以,今天看到的建筑形态,是和江户时期比较一致的。


笔者一向认为,艺术的风格和时代的风貌是息息相关的,建筑亦是如此。在开明昌盛的唐代,建筑风格大气疏朗;在科技发达婉约精致的宋代,建筑风格开始巧形精致;而清代封闭压抑的统治气氛中,建筑也愈加小气局促,格局尽失。


由此推及,来看这座御影堂的建造年代,非常相宜。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经济发达、创作纷呈、多姿多彩的盛世,产生这样大气磅礴、隽永美奂的建筑也不足为奇了。


建筑周边的景观,是典型的日本园林风格:白色碎石的地面,粗旷的石板路,建筑前左右并置的松树造景,以及四季不同的花卉和树植,恬静而清幽。将鉴真和尚的造像在这里供奉,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


鉴真像 @唐招提寺网站


因为失明,鉴真大师双目紧闭,静坐沉思;然而他又仿佛洞悉一切,直看到你的心灵。平和慈祥的面容和微微抿起的双唇,给人安详之感。历经岁月洗礼的袈裟,似乎在诉说着东渡的路途艰辛和传播佛法的重重困难。


据说此造像在鉴真大师生前已经开始塑造,并且由和他朝夕相处的弟子和工匠们完成,难怪有一点点超真实的感觉。


御影堂障壁画《山云》 @唐招提寺官网


御影堂另外一处值得驻足的就是东山魁夷先生创作的障壁画了。1970年岁末,东山魁夷先生收到唐招提寺的邀约,请他帮忙制作御影堂的障壁画。在此之前,先生已经完成了东宫御所壁画《日月四季图》和皇居新宫殿壁画《黎明潮涌》,声誉正隆。


然而,面对这座千年古寺,先生还是非常敬畏,因此花费若干年的时间考察、感受、探索。这些心路历程,均收录在先生的散文集《唐招提寺之路》中,真切感人。


东山魁夷先生是日本战后非常知名的风景绘画家和散文家,笔者在读《唐招提寺之路》的时候,感觉真的如沐春风,文笔十分优雅。当然这和林少华先生的翻译功力亦分不开。先生的画作很有禅意,无论什么风景,在先生笔下便安静了下来,优美而绝无喧嚣之感。


御影堂平面障壁画分布图 @丰田市美术馆


从上面这幅障壁画分布图可以看出,最大的篇副是位于主殿正厅的《涛声》。据先生自述,除了需要考虑壁画和房间的空间关系外,局部打开隔扇门,透视到内侧房间的重叠效果也要考虑。步步思量,唯恐不周,难怪整个创作过程前后达十数年之久。


为了创作,东山先生跑遍了日本的山山水水,甚至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者也成为内间三幅作品的主题:《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宵》。风景的壮阔、四季的变换,让先生对自然有了新的感悟,这种思路也渗透到了画面当中。


单色系绘制,层次丰富,静态和动态的风景彼此呼应;虽处于室内,却仿佛置身山海之间—— 如先生自己的描述,似乎找寻到了“心内之故乡“,也似乎感受到了鉴真大师当年不远万里乘风破浪的勇气。


《涛声》及远观内室的《山云》@《唐招提寺之路》


新 宝 藏


新宝藏 @唐招提寺官网


这座外观平平无奇的建筑,却是众多国宝级藏品的容身之处。经过岁月洗礼的佛像或牌匾,如果已经不适合在外殿展出,就会收藏于此,得到更好的维护。除了上文提到过的“唐招提寺”牌匾和金堂的鸱尾外,有几座早前放置于旧讲堂的木雕佛像也是十分珍贵,均是奈良时代的作品留存:


如来形立像 @唐招提寺官网


个人十分喜欢这座如来立像:木刻的衣褶流畅优美,如假似真,健硕丰满的体态挺拔而立,俊美非常。虽然首面和手臂已失,但仿佛多了一份残缺的美感,如同我们欣赏断臂的维纳斯,只会感受其美好的一面。


药师如来立像 @唐招提寺官网


十一面观音像 @唐招提寺官网


众宝王菩萨立像 @唐招提寺官网


其他建筑、景观


鉴真墓地-开山堂 @唐招提寺官网


鉴真讲授佛法的戒坛 @唐招提寺官网


松尾芭蕉句碑 @唐招提寺官网


中兴堂 @唐招提寺官网


唐招提寺除了是律宗总本山,得众人参拜,本身的建筑群和植株也构成了一座风景园林。春季看琼花,夏季观荷,秋季赏枫,冬季礼雪:四时的景致变化,让人们在其中体味自然的周而复始。中国古代以及日本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是很重要的主题。


依照节气和纪念日设定的参拜祭祀活动,也会轮流定期举办,让人们欣赏四时美景的同时,领悟佛法的意涵。新年敲钟祈福,春季撒团扇,夏季鉴真大和上坐像开放日,秋季赏月和茶会,等等。


文化的传承,和建筑的保育一样,都是一件耗费心力却功在千秋的事情。如何将文化中美好的东西代代相传,是每个民族永恒的主题。只有文化,才是凝聚一个民族精神的根本;也只有文化,才值得我们前赴后继不遗余力的看护守望。


作者简介:香樟树,本名宋琳,执业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及建筑保育研究。酷爱中国文化,闲时喜欢探古寻源,以文会友。


参考文献及资料:

《唐招提寺之路》(日)东山魁夷 著,林少华 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京都一年》林文月 著 ,台北三民出版,1996

《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国唐代的建筑》梁思成

《大唐和上东征传》(日)真人元开(即淡海三船),日本奈良典籍,779

《天平之甍》(日)井上靖 著,刘少玲 译,台北星光出版社,1985

唐招提寺官方网站 https://toshodaiji.jp/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