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南电视台 > 长沙新闻在线直播

2008-2020年国内外有什么有价值的新闻(2020年发生的国内外新闻)

发布时间:2022-06-20 23:43:12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1、2008年8月8号晚8点,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华诞,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6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3、2012年4月10日,中央决定对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9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4、2012年6月24日,飞天“神九”与下海“蛟龙”分别创下纪录: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5、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辽宁舰”交接入列,对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2013年12月15日,“嫦娥”携“玉兔”成功登月,五星红旗插上月球。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7、2013年3月3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京举行,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产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

8、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首先在几内亚爆发,尔后横扫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和马里等西非国家,西班牙、美国等发达国家亦出现感染病例。截至12月24日,在以上国家共有19497人受感染,其中累计死亡7588人。

9、2014年3月8日凌晨,载有227名乘客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与空中管制失去联系,随后有26国参与紧急搜救行动,但都无功而返。其间,恐怖分子劫机、飞行操作失误、一场政治阴谋等有关飞机失联的各种推测充斥坊间,然而似乎没有一种推测拥有确凿证据加以支撑,致使马航MH370成为人类空难史上的一大“谜团”

10、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11、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本届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12、2016年1月16日-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张运营。

13、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这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

14、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实现了“六个最”: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15、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

16、2019年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

17、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交接入列仪式。

上海楼市成交迎来小高峰,深圳再现网红盘,广州政策松动…一线城市调控何去何从?

近日,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网站发布《本市近期上市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一览表(2022年第二批次)》,本次上市46个商品住房项目,共约149.7万平方米,合计13151套。从价格来看,在46个项目中备案均价在6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有18个,占比39.13%;其中有8个项目均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占比17.39%。

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今年前5个月楼市整体表现平静,但一些网红豪宅盘的入市还是引发了购房者的狂热参与。继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海德园成功“日光”后,备受关注的华润城再度入市。华润城之所以受到关注,与较大的价差有着很大关系。此次推出的房源包括华润城润玺二期住宅340套,均价为13.2万 /㎡,户型为120平方米三房,总价区间1406万-1747万/套。而记者采访华润城周边二手房产中介得知,目前华润城除回迁房外的二手房报价多数在每平方米16万元以上。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一线城市整体市场基本面较好、人才导入能力较强,其政策调整预期相对较小,预计仍以微调为主,更多以疫情纾困或引进人才等为突破口,修复市场信心。”(证券时报)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近日,央行公布了前5月人民币存款数据。2022年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39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56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元,同比增长50.6%,增加额也超过疫情首年(2020年前5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6.15万亿元)。

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结构仍待改善。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了337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977亿元。存贷款市场格局的变化引起了业内多位专家的注意。综合来看,专家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私人部门风险偏好的下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将加剧资产端与负债端不匹配的问题。(第一财经)

泰国研究发现或存在新冠病毒猫传人病例

据《曼谷邮报》11日报道,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去年泰国南部的一名兽医可能是从一只被感染的宠物猫身上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是第一例有记录的疑似新冠病毒从猫传至人的病例。

据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可能是该宠物猫的主人当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并把新冠病毒传染给了这只猫。猫后来打喷嚏,又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了兽医。基因组测序证实,这只猫和上述人员都感染了同一类型的新冠病毒,而当时这种类型的新冠病毒在当地人群中并不普遍。《曼谷邮报》援引加拿大相关专家的介绍说,这提醒外界,可能接触被感染动物的兽医和收容所工作人员也应做好预防措施。(中国新闻网)

美研究:枪杀成美国儿童青少年最大死因 2/3案件系谋杀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最近研究显示,在2020年首次成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最大原因,暴力致死青少年中有近2/3是被谋杀。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4368名19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在枪下丧命,意味着每10万名美国儿童、青少年中就有5.4人死于暴力,暴力致死人数中有近2/3是被谋杀。《华盛顿邮报》对 CDC数据分析发现,美国非裔儿童与青少年受到的暴力冲击尤其严重,死亡可能性是白人儿童的4倍多。受影响第二严重的族群为美国原住民,西班牙裔美国人排在其后。

NEJM的另一份数据指出,自1960年代以来,预防车祸死亡的相关条件不断改善,与预防死亡形成强烈对比。报道指出,行车安全一直由“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署”(NHTSA)规范,但安全却缺乏类似的机构管制。由于政客的反对,历来少有政府研究基金分配给安全领域。(每日经济新闻)

欧洲航空业遭遇“用工荒”,旅游旺季会否成为“不满之夏”?

正在复苏中的航空业麻烦事不断。据航空业市场研究机构Official Aviation Guide(OAG)的数据,上周六,全球约有4%的航班被取消,荷兰、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为“重灾区”。德国汉莎航空称,将在7月取消逾千架次航班,约占周末计划运力的5%。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秘书长科顿(Stephen Cotton)表示,之所以在航空业最需要人力的时候出现“用工荒”,是因为在疫情期间,航空业工会提出的“员工保留计划”的呼吁被置若罔闻。这带来的结果是,全球航空业全产业链的员工大量流失。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至去年9月,全球航空业从业人数总共减少了230万人。

牛津经济研究院旗下旅游经济(Tourism Economics)欧洲执行董事古德格(David Goodger)表示,随着航空业需求日渐恢复,该行业员工短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航空业无法及时适应需求变化。“员工短缺的问题可能是暂时的,或在2023年有所好转。”他说。(第一财经)

栏目主编:张陌、尤莼洁

来源:作者:连俊翔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