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春晚直播 > 2018狗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祭灶(传统节日祭灶)

发布时间:2022-05-18 15:22:22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春节祭灶(传统节日祭灶)

春节习俗之祭灶,祭灶是一项流传极广的习俗,因为灶王爷是接地气的神仙,掌管着人们的食物,因此在农村里很受到重视,每年春节会举行祭灶活动,来看春节习俗之祭灶。

春节习俗之祭灶1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春节习俗之祭灶2

1、准备好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具体包括年糖年饼: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年糕:象征一年比一年到;荸荠:也叫马蹄,象征有钱;甘蔗:象征日子节节高。(要有头有尾整根的,灶神用甘蔗的尾梢来当马鞭);菠菜:要有根的,红色的根须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大蒜苗:象征过日子很会算(精打细算的过生活)。

2、还有酒,农历二十三祭灶的要有酒,农历二十四祭灶的不要酒(黄酒或老酒即可);豆腐,上面印有红色“福”字的最好;其他的东西包括糖果、桔子等都可。一般十样,或不少于十样。十,代表十全十美;给灶神烧纸钱,一般烧金元宝。

2、时间:农历二十三全天、二十四晚上六点前祭灶均可。

3、农历二十三祭灶要供酒,二十四祭灶的不要供酒,灶神怕汇报时满口酒气。

4、农历二十三供的可以以荤的为主,二十四供的以素的为主。所供菜品不用煮熟,生的清洗干净就可以了。

5、如果有的东西买不到,那就有几样是几样,其他的可以用一些别的寓意吉祥的东西替代。

6、供的时候可以跟灶神说说话,请灶神上去为家里多说好话,期盼来年可以有根号的家运等等。

7、如果是租的房子,没必要供灶神,因为租的房子没有灶神。需要供的话就让老家的人供就可以了。

8、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不要把旧的灶神像撕下来,等腊月二十四或春节前后再撕下来换新的灶神像,因为灶神要到二十四晚上6点左右才离开你家,骑马上天,去天庭汇报。如果二十三那天就撕下旧灶神的像,灶神就没地方呆了。二十四供的可以将旧的灶神像拿下,贴上新的。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乃一家之主也。凡是中华汉人,每到逢年过节,必祭祀之。

那么,为什么要祭灶神呢?

相传,灶神乃司厨之神。也就是说,他掌管着全家人的吃喝。吃生吃熟,吃香喝辣,吃白吃黑,吃粗吃细,皆在他掌控之中。

灶神还是司命之神。他掌管着一家人的命运。那个人高升,那个人发财,那个人吃苦,那个人受罪。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每个人的命运皆掌握在灶神手中。

灶神是天帝的督察官。他是受天帝的派遣来到人间,享受看人间香火,管理着人间琐事。谁家做了好事,谁家做了恶事,谁孝敬公婆,谁欺瞒老人。凡全家人一年的所有事情,他都有一本“红黑账”,记得清清楚楚。

每年腊月二十三,天底下所有的灶王爷都会上天,向天帝汇报一年中家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根据你的善恶情况,或赐给你福分,或降给你灾难。反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赏罚分明,不讲情分。

不讲情分的是天帝。灶王爷可不一定。既然他掌管着厨房,自然爱吃。最爱吃的与我们爱吃的一样,又香又甜。

常言说,“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软”。每到二十三这天,人们都会贡献又香又甜,吃到嘴里又粘的灶糖给灶神享用。“二十三,糖瓜粘。”就是让灶神见到天帝后,“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上天说好话,坏事莫多言。”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

每到初一天还不亮,家中的主事人,就会早早起床。开门点火,鸣炮烧香。恭迎各路神仙回宫就班,各归各位,各司其职。灶王爷也不例外,当家人会将提前蒸好的专门供奉灶君的花馍,又名灶山。恭恭敬敬地摆放在灶君像前,点上香,口中念念有词。也无非是祝福灶君就位,求告保佑全家的好话。边祷告,边叩头,一丝不苟,规规矩矩。唯恐得罪了这位神仙。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相信什么神仙了。烧香叩头的越来越少,而人们的生活却越来越好。可见,供奉神位,也是老辈人缺吃少喝,无法过活。弄个神仙出来,给自己的精神一点安慰罢了。

现在,我将以前写过的灶王神像旁的对联,摘录一些,供大家欣赏。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

上天说好话,回家保平安。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做饭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油盐要节约,米面莫浪费。

常闻饭菜香,全年保安康。

横批是:一家之主,灶君之府等之类。

不知友友们的家乡,是怎样祭祀灶君的?

谢邀!谢阅!谢评!

灶王爷又称灶君,在南方地区,几乎家家都要供奉灶王爷,他是玉皇大帝派来监管天下人类善恶之神。灶王爷分为真身泥雕和纸画两种。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太姥家比较穷,请不起灶王爷真身也买不起纸画灶神,索性用一张红纸书上三个字“灶王爷”,供奉在锅台的墙壁上。可见,人们对灶王爷的爱戴与重视。听说家里供奉灶神的人做饭特别香!

过年的时候为什么要敬灶神?

其实,在我国不仅是南方还是北方,家里供奉灶神,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每逢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那一天,家家户户就要搬起供桌,摆上苹果、糖果、汤圆之类的甜点奉敬灶神。苹果代表平安,汤圆表示团圆,糖果表示日子甜蜜温馨,家和百福。

摆好贡品,然后拿出香炉点上三支香,说上自己内心祈福的话。希望灶王爷吃了这些甜品后,在腊月二十四早上回天之时,只顾了回味口中的甜味,顾不及禀报人们的副面之事。有句话说得好:灶君说好言,来年肯定甜;又有者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过年时候敬灶神,意味着来年一定有好事,顺顺利利。

灶神,亦称灶君,唐以后又称灶王。它是中国民间受到普遍信仰尊崇的神灵,上至天子下达庶民,家家户户都有供奉。汉代以前的人,有把灶神作为火神的观点,因为灶的功能主要是用火烧熟食物。

而把炎帝、祝融看成火神和灶神,则是后来的说法,因为这两个神话人物乃是战国以后才被确立的人化神。 把灶神作为火神,其信仰都是从灶的自然属性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实际作用而产生的。

在当时,人们认为灶神是受到敬仰的炎帝、黄帝,是火神祝融变来的,于是把灶神当作掌管饮食的神。

灶神成为“一家之主”始于汉以后,由掌饮食,进而掌握人们的寿天祸福。人们祭灶,一方面是想通过这一祭祀活动得到幸福,另一方面也是怕灶神给他们带来灾难。

《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曰: “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这样,灶王成为玉帝派到各家的督使,专门监视各家各户的言行、大小过错,一旦发现令它不满的行为,就暗地里记一笔帐。 待到腊月二十三,它回到天上向玉帝作一次总汇报。

祭灶神用糖祭祀,意谓吃了甜,嘴巴甜,目的是为了粘住他的嘴巴,,不让他乱说话,说的是动听的话了。据说,用年糕祭灶也有“糊口”之意。这一切都是源于灶神是“一家之主”,人们之所以要祭祀他,当然有惧怕他的意 思。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又称“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举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民间有句俗话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

年俗插画“祭灶神”

百姓家的祭灶仪式(摄影周春甲)

那么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各地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祭灶风俗的来历:

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民间祭灶使用的灶君神码


二、祭灶的日期: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三、祭灶的仪式: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民间执掌百姓居家生活的神,,以保护百姓全家安康和监察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每到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请灶君吃吃喝喝,贿赂灶神,让他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短长,回来时最好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把上年贴在灶王爷神码上的对联揭下来,在“天地窑”前祭灶仪式上点燃,送灶王爷升天。灶王爷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为了让灶王爷在汇报的时候不要说自家的坏话,在祭灶的贡品里必不可少的是“糖瓜”,也就有了“给你个糖瓜甜甜嘴,上了天上别多嘴。”“二十三,糖瓜粘。”的俗说。


四、祭灶的民间习俗
1、吃饺子:祭灶这一天,在北方地区民间讲究吃饺子,俗话说哦"送行饺子迎风面"有的地方吃糕和荞面,有的地方流行吃炒玉米豆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抢乱岁”。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3、“抢乱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4、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5、贴窗花: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