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春晚直播 > 2018狗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礼仪(春节礼仪有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2-05-18 09:57:11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春节礼仪(春节礼仪有哪些内容)

你知道春节礼仪有哪些吗?在春节,每个人都是忙碌而充实的,满当的活动中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春节礼仪。小编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春节礼仪有哪些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节礼仪有哪些1

1、拜年

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bai。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2、发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礼仪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

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但这些传说于史无据,不足为凭。压岁钱的习俗真正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各民族春节风俗:

1、满族:

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2、朝鲜族:

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3、鄂伦春族:

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春节礼仪有哪些2

1、扫尘,新年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用意是要把一切

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

2、贴对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对联贴一于门上,为了增加节日气氛。

3、贴窗花,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还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4、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一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放鞭炮,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7、拜年 ,每逢春节,小孩都要给家长拜年,家长会给小孩压岁钱,一家人在一起开心过大年。

8、包饺子,意思就是让一家人在一起永不分离。

春节习俗的内容应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而不一样。

春节习俗至今差不多有4000多年了,世界上一同过春节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国家,总共差不多有7个左右,主要有中国、朝鲜、越南、韩国、日本等。这里主要又以中国过春节的人数最多,民族习俗也较为繁杂,习俗的来历也是各路不同。

归结起来共通的有以下这些习俗:

一、大扫除,书面语叫:辞旧。就是大年30前夕,各家都要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的干干净净,有的地方风俗还要专门去给已故的祖先把墓地清扫干净。本习俗来历于《吕氏春秋》记载,据说是扫的“尘”与“陈”谐音,就是要把旧的、晦气的东西扫出去的意思。

二、贴春联,这个很简单,就是人们为了抒怀,喜迎新春,同时还有贴福字、窗花、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早前很多地方还有贴门神的习惯,这个据说就是为了阻挡邪魔妖怪,不让进得家来。这个习俗不算太久,兴起于千年之久的宋代。

三、放鞭炮,也叫燃放爆竹,现在是放烟花和鞭炮,过去真的是使用竹筒制作的炮仗。据说主要是起到热闹和放信,放什么信呢?就是告诉左右邻舍,我们开始过年了,同时还有告诉老祖先,饭准备好了,来吃饭。这种习俗大体发生于2000年前的西汉。

四、年夜饭,书面语叫:守岁。就是一大家子人(过去是四世同堂,每家多得有几十上百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吃饭之前还要先供奉祖先的纸钱和饭菜,孩子们也会收到压岁钱。本习俗记载最早于西晋的《风土志》。

五、拜年,也就是迎新。从新年初一开始就要拜年,各家各户相互送礼问好。这里要特别说明,很多地方正月初一早上也要去逝去的祖先坟前上香、烧纸,也算是拜年。这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有不忘本,感恩的优良传统文化。这个习俗也是起源于宋代。

正如前文所说,因各地、各民族不同,很多传统习俗也是有差别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述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春节自古有百节之首的说法,有关春节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更是遍布大江南北。这些传说故事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内容细节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故事框架却大致稳定。追溯这些民间传说的本源,仿佛是阅读一封跨越数千年的信。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这些传说故事中也隐藏着祖先们的答案。

在咱们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诸多节日中,如果要选择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那无疑是春节了。春节自古有百节之首的说法,有关春节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更是遍布大江南北。这些传说故事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内容细节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故事框架却大致稳定。追溯这些民间传说的本源,仿佛是阅读一封跨越数千年的信。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这些传说故事中也隐藏着祖先们的答案。

一、关于春节,那些常见的民间传说

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春节故事。但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这些传说就会发现,还是有一些故事在全国各地普遍流传的。虽然这些故事在文本细节上可能有差异,但大致的框架还是差不多的。咱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里面选择了几个,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首先是关于过年的,这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传说年是一种吃人的怪兽。但这种怪兽特别害怕红色,也害怕响声,同时又特别忌讳人说它胆小。因此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会贴各种红色的纸,还会放鞭炮,都是为了对付这个怪兽。

想象的年兽形象

其次是关于压岁钱的传说。传说有一种叫做祟的妖怪,红眉绿眼,比鬼还鬼。这种妖怪专门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出来残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用红纸包十个铜钱放在小孩的枕头边上,祟拿了钱就不伤害孩子了。

再次是著名的门神的传说,说的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守护李世民的故事,由此产生了贴门神画的习俗。

门神贴画

第四个是关于过年贴福字的习俗,流传比较广的是和朱元璋有关。传说有一次过年,朱元璋要杀一户门上贴了福字的人,然后马皇后心善,就偷偷地传话让所有居民家里都贴上福字。

最后是关于社火的习俗,传说是因为古代的一场大瘟疫。百官受到土地神的指点,组织民众敲锣打鼓走家串户,最终战胜了瘟疫。延续至今,在春节期间有些地方会有社火仪式,人们组成队伍敲锣打鼓,祈求来年无灾无病。

陇州社火活动

所有这些传说,在今天的人看来似乎有些原始和荒唐。但如果我们追溯这些传说的起源,实际上可以看出先民们的许多观念和意识。我们为什么要过年?以及为什么春节会成为百节之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这样一种“集体主义”的叙事明显不是偶然。因为在个体的生存能力极为有限的环境下,先民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下来。尽管这集体的形式,从一个山洞,到一个部落,再到一个家族以致邻里乡党,其范围在不断地扩展,但精神的内核并没有变化。

原始的人类群体

这样一种群体意识,其实也反映在春节的很多习俗中,比如说拜年。在整个古代社会,拜年实际上都是采取“团拜”的形式。不论是官方皇帝与大臣们的“大朝会”,还是民间亲族之间的拜年活动,实际上都有着强化集体意识的作用。即便是到了今天,随着人们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血缘地缘的羁绊在不断弱化,每到春节,人们依然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人的身边。团圆,依然是春节固有的文化习俗,亲族和睦也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变的向往。

春运回家的人们

文史君说

咱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风土人情。然而,春节却是我们绝大多数民族、地区都有的共同节日。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了各种春节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与春节这个节日一起,跨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甚至跨越了民族,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息。

我们经常说“爱国”,说“民族情感”,但实际上国家也好民族也罢,不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所有的情感,都是要有具体的事物作为附丽的基础的。而春节这样一个节日,以及流传下来的这些传说故事,让几乎所有中国人,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开展着同样的活动,共享着同样的记忆。数千年的循环往复,才构成了我们今天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文化基础。

春节的传说故事,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承载着祖先的记忆。隔着数千载的时光,阅读祖先们的来信,不妨说一声:你说,我懂

春节习俗,是不断变更的过程,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你可以问宋代春节怎样,或清代春节怎样,因为时代的意义太大。比如今年春节不让放鞭炮,也是另一习俗,问题清晰,答案才有意义

如果你在春节到太湖西岸一带的村民家里做客,村民们往往会端上来两杯茶,后上的一杯是绿茶,先上的一杯则是加了糖的,上面飘着红丝绿丝和烘青豆的茶。这种烘青豆茶是江南太湖一带传统的休闲饮品,早在南宋时期,就在当时的京城临安的茶馆中流行开来,后来才渐渐地传到周边的百姓家中,沿袭至今。是太湖一带民间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和重大喜事或隆重贵客到来时的敬客的一道特别茶点。也是古时文人墨客的特别喜好。那时往往一帮书生会燃起一炉旺火,手拿一卷书,坐在一起谈古论今,或写字吟诗,或绘画下棋及致焚香抚琴。一怀浓香的青豆茶和一帮文人墨客潇洒地挥毫泼墨就是那时江南常见的风景画卷。青豆茶口味微咸而鲜香,深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是妇女更是将它演化成独特的茶艺形式--“打茶会”。

据传,从前大禹治水的时候,江南有个氏族部落的首领叫做防风的,他在大禹领着他治水时,患上了风湿。于是当地他的族人便用野芝麻和野橘子皮为他泡制了一杯茶水去去寒气,同时还拿烘青豆当茶点。防风在喝野芝麻和野橘子皮茶的时候,不小心竟然将烘青豆掉入了茶水中,然而不料想防风头领喝了这杯茶以后,竟然气力大增,身体比以前更棒了。在大禹领导下治水终于获得成功。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拿这杯茶来招待贵客。当年茶圣陆羽为了验证防风喝的这杯野芝麻和野橘子皮及烘青豆茶的神奇功效,曾经亲自坐船到杨村一带考察,并将结果记入了《茶经》。肯定了防风神茶的奇妙功效。至今下渚湖一带的村民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这古老的风俗习惯。随着季节变化分别搭配作料制作防风神茶,并盛行一种叫做“打茶会”的防风茶道。据当地老人们说,防风神茶代表着“和、敬、清、乐“,和指和气和谐、和睦相处,乡里邻间为人处世,要搞好人际关系;敬指敬老爱幼,这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准则和社会职责;清指廉洁清白,我们无论做事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乐指助人为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我为人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互相扶持,共同迎接新生活。那么我们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所谓烘青豆不过是:人们把黄豆还没有长老,还青嫩时就采摘下来,剥出还是青色的嫩黄豆,然后再烘干,注意不是晒干,就制成了烘青豆,烘制时放些盐、或伴盐的橘子皮、野芝麻、胡萝卜丁、笋尖、豆腐干丁等等不一而足,随不同人家的口味的差异,制成各种不同味道的烘青豆茶,而红丝绿丝是用胡萝卜切成丝而做成的,平时放在底部有生石灰的瓮里,这样不易还潮,可以随时冲泡成一杯色香味俱佳的青豆茶。客人到家时,作为待客之道,主人必定先上一碗烘青豆茶,据当地老中医说,闻之清香扑鼻,喝之解渴生津,还具有健胃强身、提神补气的功效。当然还会再沏一杯绿茶,用以醒酒解渴解腻。所以这一带人人都喜欢它。

对联

春节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各种习俗教不胜数,今天就说说,春节习俗话“扫除”。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扫房除尘,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老动人民历来就有爱讲卫生,爱清洁的美德。民间流传的“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具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的谚语。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紧张地讲卫生,准备干干净净迎春节,过新年的情形。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体现了辞旧迎新的喜庆气分。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春节期间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整合的春节礼仪常识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春节素元宝 新年 中国结

春节的礼仪常识有哪些

根据传统,晚辈要向长辈拜年,以表达对过去一年养育的感谢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头上的问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还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情。比如,饭后洗碗擦桌,帮老人削个苹果剥个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间,与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亲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来的。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又能让他们享受到自己的行动营造出来的亲情氛围。

春节期间,孩子们会跟着爸爸妈妈去探亲访友做客人,也会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无论做主人还是客人,都应该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受欢迎,春节期间,可以来一个“文明礼仪强化培训”。

首先,要教会孩子怎样称呼自己。现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亲戚走动也有所减少,亲戚间的称呼许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

其次要教会孩子怎样使用春节的祝辞。当见到年纪比较大的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当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当见到工薪阶层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还可以教会孩子餐桌上的礼仪。春节在饭桌上聚会肯定不少,应该讲究餐桌文化,好吃的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吃,要留给别人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菜,不要“飞龙过海”;看准哪块就夹它,不要翻来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夹带汤汁的肉菜时,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时,应让孩子先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千万不可以随便翻抄主人的东西;主人递给东西时,要双手接。有客人来自己家里时,要礼貌待客。给客人敬茶,不能倒满,只需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敬茶时只端茶杯的下半部分,双手递给客人。亲戚朋友送红包时,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应该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趁着春节,教孩子如何称呼、祝辞,这对训练孩子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有裨益,能让孩子年龄大一岁,懂事多一点。

春节的习俗有哪一些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着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据说有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一座山,山上有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会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面,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把它们捆起来,然后送去喂虎。因而天下所有的鬼都畏惧害怕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用来辟邪。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压邪魔除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是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是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是装饰房子,以求漂亮美观。

为了请求上苍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因此,贴门神和春联的习惯一直延传至今。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