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台山综合在线直播
台山综合在线直播 相关资讯
台山综合在线直播 频道介绍

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有“全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排球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飘色艺术之乡” 之美誉。

台山幅员面积3286平方公里。现辖两个试验区,20个镇和一个华侨农场,共分503个村(居)委会,3655条自然村。市内2012年户籍人口99.62万,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130多万,主要是旅居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万多人、旅加18万多人,

台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东邻珠海特区,北靠江门新会区,西连开平、恩平、阳江三市,南临南海。毗邻港澳,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现辖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农场,共分313个村(社区)委会,3655条自然村。市内常住人口98.4万人;有130多万台山籍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侨居92个国家和地区,故素有“中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之美誉。台山人出国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30多年历史。 

台山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

市境南临南海,海(岛)岸线长649.2公里,境内有大小岛屿265个,以川山群岛中的上川岛、下川岛,但上川岛面积最大。上下川被誉为‘东方夏威夷’上川岛157平方公里,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岛屿,下川岛98平方公里。全市境内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滩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台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日照2006小时,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台山多山。东北面有北峰山,台山市第一峰狮子头海拔高度是982米东南方的都斛镇东南面有南峰山,台山与新会界山,其间高峰插云,绝壁排空,气势轩昂,过二、三公里,再起一峰,峰顶石排如一瑞兽晓首逆风仰天长啸,故名“望风朔”(831米),比邻“望风塑”有一小峰“邱风云”(又称姆指峰或童子拜观音),再东行数里,又起一峰,据传,此峰乃此山脉中唯一面朝台山的山峰,故新会人又称之为“无情山”,而台山人因其和蔼可亲,山顶石壁如玉,远看如一女子,明眸皓首,故称之为“刘三妹”(694米),临海尾峰,名叫“琴莳头”(701米),西南面有大隆山和紫罗山,南海中有上川山和下川山;西北面大山较少,丘陵却特别多。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台山西北面丘陵四布,高度一般由一二十米至一百几十米,但其间也不乏二百米以上高地。作为潭江与矬峒河分水岭的横塘丘陵,把东面的北峰山脉与西面的大隆山脉连络起来。横塘圩东的秦皇点兵山,有280米高;再东的黄蛇型、大灶山,都有220多米高。大灶山以东的三娘迳,是名胜“文迳吊古”的所在。在横塘圩西,有232米高的高掌岭;再西,又有243米高的那旺山;再西,多是百米以下的丘陵,到台、开边上,才又有二百几米高的马山。

台山山海之间,河流两岸,有广阔的平原。概算全县平原——包括滨海平原、盆地中和丘陵间的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最大的平原是广海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有冲蒌、斗山、都斛、端芬、广海六个公社和赤溪公社的西北角,拥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万亩。平原南边的古城广海,历来是祖国的海防要地。至今,广海城郊南湾的山岗上,还保留着明代平定倭寇的纪功石刻——“海永无波”。第二个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一个半岛状的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海宴镇和汶村镇,盛产鱼、盐、米。这平原西面的汶村城,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王兴的根据地和殉难处,至今人们还传说着他们英勇斗争的故事。位于台山北边的大江、三八、白沙三个公社,分别为一些丘陵所间隔,但它们的北部均为潭江平原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平原处在盆地中。由于县境高山和丘陵多,往往把一些平原环抱住,形成了盆地。在北部,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联安盆地;在西南部,有那扶盆地、深井盆地和墩寨盆地等。此外,许多低丘之间和河谷中,也有小块的冲积平原。

在南部滨海,也有好些局部小平原,如溪城平原、小江平原、陡门平原、那琴平原等。就是在上川、下川两岛的山地中,也各有一个小平原。

滨海平原的临海一边往往特别低,成为低原。广海平原的南部和东部,海晏平原的南部,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的南部,和其他滨海小平原的部分地方,都是低原。这些低原,多数有围堤保护,成为围田——其中大部分是单造田。全县现有的25万亩单造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些低原上。而且还有许多海滩,可以筑堤截取为田。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置新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台山县,因境内有三台山而得名。1992年4月17日,撤销台山县,设立台山市。驻台城中山路。

2000年,台山市辖28个镇:台城镇、附城镇、四九镇、水步镇、大江镇、公益镇、三八镇、三合镇、白沙镇、冲蒌镇、斗山镇、都斛镇、赤溪镇、田头镇、端芬镇、隆文镇(现已并入端芬镇)、广海镇、南湾镇、沙栏镇、海宴镇、汶村镇、横山镇、深井镇、那扶镇、北陡镇、上川镇、下川镇、海侨镇。总人口948716人,各镇人口:台城镇139858公益镇16267大江镇39939水步镇44853附城镇50982四九镇39996三八镇30639白沙镇37453三合镇42475冲蒌镇39924斗山镇51288都斛镇45438赤溪镇12031田头镇16306端芬镇45299广海镇34519隆文镇8236沙栏镇14648海宴镇58940汶村镇49644深井镇27307那扶镇21841北陡镇28424上川镇16655下川镇15182南湾镇9303横山镇4846海侨镇642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9-10月,台山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将原28个镇合并为20个镇。撤消沙栏、海桥、南湾、横山、隆文、公益、田头、附城等8个镇,具体为:1、撤消沙 栏、海桥镇并入海宴镇;2、撤消南湾镇并入广海镇;3、撤消横山镇并入汶村镇;4、撤消隆文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深井、端芬镇;5、撤消公益镇并入大江镇,撤消田头镇并入赤溪镇;6、撤消附城镇并入台城镇。

2002年,台山市辖20个镇(台城、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冲蒌、斗山、广海、上川、下川、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那扶、白沙、三八)。

2004年,上川镇和下川镇合并为川岛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台山市辖19个镇(台城、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冲蒌、斗山、广海、川岛、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那扶、白沙、三八)。

2006年,撤销台城镇,设立台城街道办事处。8月11日挂牌成立。

台山市辖1个街道(台城街道)、16个镇(大江镇、水步镇、四九镇、都斛镇、赤溪镇、冲蒌镇、斗山镇、广海镇、川岛镇、端芬镇、海宴镇、汶村镇、三合镇、北陡镇、深井镇、白沙镇)。

台山市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 月1日,台山人口共计941087人。

根据调查结果,台山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268860户,家庭户人口为91129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3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2人减少0.03人。

另外,在性别比例中,男性人口占50.65%;女性人口占49.35%。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88上升为102.64。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76人上升为2709人;另外文盲率(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由4.86%下降为1.78%。

综合

台山市已具备了资源、侨乡、环境、后发四大优势,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大资源、大旅游、大商贸、大养殖的发展格局。随着CEPA、“9+2”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接轨大特区,融入珠三角”已成为台山市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台山市认真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强镇富市”五大发展战略,增创资源、侨乡、环境、后发新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镇级经济、园区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特色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台山市工业已形成了以机械、铝材、电子电器、纺织、医药、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农业初步建立了优质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花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生产基地。

2012年,台山市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05.85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1亿元,增长13.2%。台山市县城经济综合发展力位居广东省第9名。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9亿元,同比增长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3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4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7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65.3亿元,增长12.4%;外贸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8.3%。 

第一产业

台山是农业大市,资源丰富,再发展潜力很大。现有耕地80万亩,山地240万亩,滩涂40万亩。台山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水稻、水产、果蔬、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果、蔬菜、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禽畜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台山农业生产正朝着优质化、基地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耕作制度

20世纪50年代前,种植制度以一熟或两熟为主,三熟面积不大。低朗田、低围田、高亢田种植一造(单造),秋、冬闲田。1955年,推行“挣稿改翻耕”,分插早晚两造,冬种番薯,一年三熟制,即稻(早稻)、稻(晚稻)、薯(番薯),1956年曾改为稻、稻、麦。1958年,大炼钢铁,冬种小麦停顿。1975年至1977年,推广种植中造水稻,改三熟制为稻、稻、稻。1977年,种植中造水稻9869亩。因连作水稻,地力用多养少,用养失调,产量不高,收益不大。又改作绿肥、稻、稻为主的种植制度。1979年,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联产到户,种植制度向立体农业发展,除了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外,大种经济作物,发展商品生产,提高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品种改良

建国前,台山民间流传“耕田勤换种”的农谚,农民十分注重选换优良品种,从外地引进早(晚)稻新兴白、福建占、罗定占、增城占及香薯、白种木薯等。

建国后,农业部门积极引进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县农科所、乡村农科站建立种子基地,组织农户串换和更新种子。60年代后,贯彻“自选、自留、自繁、自用,辅以国家调剂”的方针。县供销社成立种子经理部,统一收购和供应种子。

水稻品种

50年代,早稻推广南特16号、广场7号、广场13号、白壳矮;晚稻有塘埔矮、晚白占、白壳仔等。

60年代,推广矮秆良种。早稻有矮脚南特、广场矮、珍珠矮、广矮6号等;晚稻以塘埔矮、溪南矮、石脚矮、木泉矮为主。这些品种具有矮秆、耐肥、抗倒伏和高产的特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研部门瘫痪,农科人员下放干校,引进的水稻良种不多,水稻选种、留种制度混乱。主要当家品种有科情3号、江矮早、江南矮、饶平矮、秋长3号和木泉选等。

70年代中后期,引进水稻良种逐年增多,计有广6矮、广解9号、红梅早、南科选、南京11号、科2、科6、科9、窄叶青、开珍3号、新4、晚占、包选2、包胎矮、平朝9、朝阳矮、大良矮、南早32、科矮早、科广10、古巴266、桂朝1号、桂朝13号、矮优2、黄占矮、朝灵11、南包、苍城矮、中包6、青工矮等。

80年代初,全县水稻种子基本实现良种化。早稻有玻惠占、龙单占、青油、桂朝4、桂朝7、汕优2、汕优6、汕优36、青优早等;晚稻有新油占、惠优占、玉所包、桂汕矮、青华矮、晚华矮、汕优等。

1985年,全县水稻优良品种面积96.42万亩,占全年种植面积的68%。

杂粮品种

台山种植的杂粮主要有番薯、木薯和玉米。番薯有红肉薯、白肉薯、牛角薯、香薯。50年代曾引进洲府薯、雷州薯、挣破垄薯、萝卜薯和不论春薯。雷州薯产量高,但味淡,农民多用作养猪饲料。木薯主要是白木薯,有毒素,需浸水才能煮食。开放改革后,引进海南木薯种,高产,淀粉丰富。玉米当家品种有黄籽包、白籽包和苞萝粟。60年代引进糯米包、满蒲金和金皇后等。

粮食产量

清末民初,台山的水稻产量很低,土质较好的全年亩产150公斤,土质一般的全年亩产100公斤,低朗田和沙质浅脚田全年亩产只有50—60公斤。《新宁县志》载:“岁入粮食,仅支半年”。

民国中期,侨眷子弟,仰仗侨汇,懒于耕作,地力渐薄,加上民间往往因山坟、水圳争执,酿成械斗,农业生产遭受破坏日益严重,粮食作物(包括杂粮,下同)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下降。民国21年(1932)为正常年景,平均亩产为100公斤。

民国32年(1943)遭逢大旱,粮食作物产量平均亩产15公斤至20公斤。

民国38年(1949),粮食作物总产149869.20吨,亩产92公斤。

建国后,大力兴修水利,改革耕作制度和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单位面积产量大为提高。1952年,台山由缺粮县变为粮食自给县,1953年粮食总产量198423.4吨。1963年,粮食总产量271161.6吨,平均亩产从1949年92公斤提高到147公斤。

1964年至1976年,粮食总产量徘徊在25万吨至33万吨之间,平均亩产在137公斤至185公斤之间。

1979年至1983年是建国后粮食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1979年,粮食总产量364371.75吨,平均亩产192公斤,1983年粮食总产量414893.9吨,平均亩产268公斤,开创台山县粮食总产超40万吨的历史。 

第二产业

在清光绪年间,白沙煤矿已使用机器采煤。民国初期,又陆续兴办一些机械、半机械工厂和作坊,手工业生产也有所发展。日军入侵台山期间,工业、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抗日战争胜利后,工业恢复缓慢。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原口径,下同)仅440.61万元。

建国初期,着手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1954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329户,其中国营8户,公私合营5户,合作社营76户,私营18户,个体手工业1222户,工业总产值1001.58万元。

1956年,全县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手工业社114个。糖饼厂、食品厂、烟丝厂、皮革厂及各区(镇)粮食加工厂等相继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2238万元。

1958年,县水泥厂和白沙区水泥厂投产,结束了水泥靠进口的历史,此外,还建成瓷厂、盐场和机械厂。

60年代,对全县工业进行调整,并新建了磷肥厂、农药厂、斗山糖厂、氮肥厂等一批颇有规模的国营工业,这个时期,生产稳步增长,196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277万元。

70年代,集体工业发展较快,二轻工业部门投放较大的资金,对二轻企业刊发改造,使自行车零件厂、金属厂、服装厂、木器厂、水步农用厂、公益五金轧钢厂、冲蒌机械厂等合作工厂和一批手工业合作社更新了设备,扩大了规模,提高了生产能力。1970年,二轻工业总产值只有913万元,至1979年发展为1979.93万元。1970—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3147万元。

80年代,台山工业有新的发展,主要行业有:建材、燃料、化工、电器、电子、机械、制糖、制盐、造纸、医药、陶瓷、服装、食品、塑料、金饰、工艺品等。在这些行业中,家用电器工业发展最快,有生产家用电器产品的工厂9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四成多。建材工业,办起6家糖厂(后调整转产2家),日榨蔗量3200吨。制盐业,兴建盐场2个,年产原盐4196吨,产值63万元。医药工业也在兴起,已兴办3家制药厂,生产医药产品70余种,产值达6000万元。服装加工企业40家,职工4700余人,年加工服装500万件。

建国后,台山工业产值从1950年至1976年,用了25年时间,上了第一个亿元(原口径,下同);1976年至1981年,用了6年时间,上了第二个亿元;1982年至1984年,用了3年时间,上了第三个亿元。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8223亿元,工业产值第一次超农业产值。 

改革开放以来,台山工业不断发展,群龙崛起。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个体工业并驾齐驱。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医药食品、化工塑料、建材等行业,共有80大类产品,1500多个品种。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台山市工业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电器、纺织、医药、建筑材料、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达1000多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第三产业

台山是全国科技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广东省科技实力强县(市)之一。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万人,有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民营科技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品涉及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微电子、家电、机械等技术领域共43个品种。“九五”期间,全市获县(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102项;推广科技成果27项;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23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的专利申请142项。工业、农业、海洋经济实现了从资源型、粗放型到科技型、集约型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开创了台山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台山水陆水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1722多公里。2001年1月已建成全长53公里贯通市境南北的、北连佛(山)开(平)高速公路的新(会)台(山)高速公路,贯通市境东西的、全长87公里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市内“五路”改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其中麻阳线、冲东线、荻白线已竣工,大井线、百大线也即将告竣。河运海运,联接各地,港口建设日趋完善。公益港建于北部潭江河岸,可停泊数千吨级的集箱货运船和豪华快速客轮,每天都有航班开往香港。广海港建于南部广海湾,距香港96海里,距澳门52海里。即将建成的还有可停泊万吨级货轮的鱼塘港,台山发电厂10万吨级的煤运码头。

2013年台山市成功争取国家支持总里程达220公里的G228(辽宁丹东-广西东兴)、G240(河北保定-广东台山)两条国道经过和到达台山市,打破了台山市无国道的历史。同时,新台高速公路南延线工程提前于2013年9月29日开工建设,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为新台、沿海两条高速公路在2015年建成联网奠定基础。 

建于市境北部潭江河岸的公益港,可停泊数千吨级的集装箱货运船和豪华快速客轮,每天都有航班往返香港。建于市境南部广海湾的广海港距香港87海里,距澳门48海里。即将建成的还有可停泊万吨级货轮的鱼塘港。可建设20—30万吨级深水港的川岛港正在进行前期测量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发展前景远大。200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745.45公里,其中一级以上公路191.71公里。各种运 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989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公路运输28424万吨公里,增长11.5%;水路运输41467万吨公里,增长40.7%。完成旅客周转量107505万人公里,增长6.3%,其中:公路客运104823万人公里,增长6.3%;水路客运2682万人公里,增长6.7%。港口货物吞吐量908万吨,增长6.9%;其中集装箱29万吨,下降45.3%;港口旅客吞吐量117万人,增长6.4%。

台山是全省有名的电能源基地,电力建设投资不断加大。现有火电、水电设施的总装机容量为245万千瓦。在建中的台山电厂是规划总装机容量亚洲最大的燃煤发电厂,一期工程5台共300万千瓦(每台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已建成4台,火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居全省第一;5号机组正加紧建设,将于今年底并网发电。二期工程4台共400万千瓦的机组正争取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投资总额超800亿元的台山腰古核电厂已列入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将正式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两台EPR三代核电机组,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川岛风电场正争取于今年下半年投入建设。农网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共有220KV、110KV、35KV等变电站20座,总变电容量112.98万千伏安。 

台山是全国电信百强县(市)之一,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光纤宽频传输网络总长近3000皮长公里,IT技术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渗透,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近20万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市,互联网用户总数增至1.7万户,中英文版《台山招商网》已开通使用,率先在全国县(市)中建立平台开播数字电视。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市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侨光大道、步行街。六福山庄、侨雅花园、华侨花园、百乐园,东方豪范,海俊特.碧桂园等住宅小区已具规模。台城连续5次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检。各镇区建设不断出现新面貌。

市区文化新区颇具规模,影剧院、电视大学、中专学校、科学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书画院等设施都在其内。32家侨刊发行世界各地。2006年,“台山广东音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共有学生16.8万。中小学教室基本实现楼房化,是全省校舍建设特级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被省评为“优”级。电大台山分校、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学校、排球运动学校等也办得有声有色。台山是“全国体育先进市”,素有“排球之乡”之美誉。排球运动自1914年传入台山后,已成为遍及城乡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台山排球队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青年、少年排球队曾数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并获奖。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4个、病床173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67人。

媒体

主要媒体:台山电视台(全日播放,粤语和国语双语广播;2009年新增加有本地的台山话节目广播——得闲倾偈)台山电台(FM90.4MHz粤语广播)

报纸以江门日报、广州日报为主市内电视台和电台皆用粤语广播为主。

方言

台山话属粤语四邑方言片,是四邑话的代表语言。某些语境下台山话就是四邑话的代名词。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在四百年前,部分福建人从福建莆田经海路迁入台山,与当地的广府人和少数南越人的后裔,以及其后移入四邑的少数客家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四邑话,也就是说,台山话是以粤语为主体,并受到客家话、闽语影响和融合的一种独特语言。这从台山话的发 音和词汇可以得到佐证。

台山人基本95%的人都说台山话,属粤语的四邑方言。而在台山话各个地区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变种台山话;隔几座村的人说的台山话都有一定的差异,不过还不足以形成交谈的误解。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个现象越来越得到改善;特别是在台山市区里的市民说的台山话,基本都是标准的。

台山的电视节目基本都是用广州话或者普通话发音;很少(基本没有)台山话的电视节目。所以基本就算是乡下的台山人也能理解广州话和普通话。在日常生活里,台山人基本都只说台山话,所以不是很多人会讲标准的广州话和普通话。

台山话(四邑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县(市),以及鹤山的部分地区,大陆以外的华人社区(尤其是北美)。其实台山本地方言都有好多种的,每个镇的方言都有差异的。例如:公益话、大江话、台城话、海宴话、汶村话、斗山话、广海话、水步话、下川话和赤溪话(客家语)。不过主要的还是台城话。

热门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