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山西电视台 > 老年福在线直播

老人过60大寿禁忌(老年人要不要过生日)

发布时间:2022-05-18 01:09:02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老人过60大寿禁忌(老年人要不要过生日)

老年人过生日的禁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好了,对生日的操办也是越来越注重,特别是家里的老人生日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基本上会大操大办,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老年人过生日的禁忌。

老年人过生日的禁忌1

1,老人过寿以虚岁50岁、60岁、66岁、70岁、77岁、80岁、88岁、90岁、99岁及百岁以上宜大过,虚岁50岁之前,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也不见建议大过寿辰,大摆寿宴。其中66岁、77岁、88岁、99岁这四个寿辰分别于当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初七、初八、初九提前庆生过寿,当年正生日则不过。

,

2,老人在虚岁66岁过寿时,老人的女儿或儿媳要用六斤六两面和六斤六两馅,包成66个饺子,给老人食用。以素馅优先,荤馅其次。

3,老人寿宴开席时间宜在中午12点之前,不可在夜晚开席贺寿。这是一点常识,更是很重要的一点法门。寿宴若于下午或夜晚开席,容易阴阳颠倒,气场紊乱,磁场冲撞,灾祸临门,坎坷多多。

4,老人过寿宜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老人过寿时,儿女子孙团聚的越多越好,人口聚集的越多越好,不光老寿星会因为人气多而增长寿数,参加寿宴的人也会因为人气旺而多添好运。

5,老人寿宴应以素食为主、以不过多杀生,以不铺张浪费优先。切记莫为老人的寿宴大肆杀生,不然则会适得其反,果报连连。寿宴菜品宜双不宜单,主食以长寿面、寿包、寿桃为主。

6,老人过寿时宜多放生、多助印经文、多施舍捐建、多做善事为佳。如果老人有其他宗教信仰,可按照自己的信仰去多做善事,为自己祈福,为后人积福。

7,老人若逢本命年过寿时,老人宜全身红衣为佳。如果不便外穿红衣的,内衣、内裤、袜子必须是红色的才行。寿宴开席前,还要鸣放鞭炮,驱邪避凶,旺运祈福。

老年人过生日的禁忌2

在正常情况下,五十岁以下的人不能称为做寿,因此人们称五十岁以下的生日为“过生日”,从五十一岁开始,每十年需要做一次寿,即六十一岁和七十一岁,只有这样,才能称为过寿。

在给老人过生日时,人们总是喜欢说“做十做一百”,这意味着从十岁到一百岁,这就是祝福。当然,通常是五十岁以下的小生日,只要一顿美餐就可以解决,但是超过60岁的生日才被称为过大寿。通常规模较大,比较隆重,当然,这取决于家庭条件,最大的意义还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

农村的老人认为,到了60岁,也就是经过一个甲子年,这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但是想要长寿却又害怕提醒阎王会勾走老人。

所以就只有在八十岁以后,才能过这样的大寿,据说这个年龄已经成为人们信仰上帝的年龄了,虽然迷信,没有科学道理,但是,农村地区的老人们非常在意,而且他们过大寿还有很多的禁忌,例如:

1、蜡烛要一次吹灭,一次吹灭代表了愿望一次性实现,象征主人健康的好兆头。

2、不能将蛋糕切成两半:通常,过生日不会直接就将蛋糕一次切开,要第二刀由寿星继续切下去,分两次切。(忌“对半”“到底”)

3、阴历七月生日的人,生日不公开。

4、过大寿只能提前庆祝,不能推迟,生日必须事先庆祝,才能真诚。

5、老人们认为60至80岁的人隆重庆祝自己的生日,寿命会消耗8-10年。

6、“十”是十进制系统中的整数,我国有“月满则亏”“物极必反”,“0”又为空,因此,对于老年人的生日祝福而言,庆祝整十年是比较忌讳的,而且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更害怕这样做。

7、“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八十 、八十四谐音(si)忌大办。

8、中国老人在生日那天吃长寿面,记住,一定不要弄断碗中的面条,拉的越高越长代表主人的寿命那么越长。

9、女老人过大寿时通常过整数,如60岁生日,70岁生日等。

73、84岁是个坎,这只是一个说法而已,说的人多,听的人也就多了,也就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两个年龄,一旦有人过世就自然的归结到这个所谓的规律了。现在,生活和医疗条件好了,人活到七十也不古来稀了。所以,不必在意岁数,它只是个数字,父母辛苦了一辈子,晚年闲下来了,就孤单寂寞,思亲盼儿孙,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见到很多亲人,也只有父母生日的那一天,才能一下子见全那么多亲人,热闹欢快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要迷信了,能多聚就尽量多聚聚吧。

本人父亲今年也84岁了,自他七十岁生日起,我就一直给他老人家举办生日宴,而且所有费用我自己承担,尽管我有姐弟妹。再有四个多月他老人家就过生日了,我还准备一如既往地召集父亲所有的亲人、儿孙绕他膝下给他老人家做大寿。老人家晚年的乐事不多,我们做儿女的要尽量促成。

谢谢邀请!

在我国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事实上,这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年岁算的。孔子活了七十三岁,而孟子则活了八十四岁,足以看出孔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中国人是很崇尚孔子和孟子,把他们崇为“圣人”,作为人生标杆,于是,就把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总结为我们生命中的两道坎,是一般人都难超越的高度。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主流地位。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收自已去。”这句精典的语句说明人类的寿命在过去是很短的,人的平均寿命在50左右,如果到了七十三或八十四属于高龄老人,也就是说超过不了这个岁数,阎王不收你,你自已会去的的事实。而现代社会的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幅地提高,再加现代医疗条件和医学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寿命远远超过旧时代,八十岁以上乃至百岁老人比比皆是,现在的老人百岁得过生日呢。

自已不信,什么事都没有。

说老人七十三岁,八十四有坎,因为人到了这年纪,多会出现身休衰退,小毛小病不断,这是人的生理过程,什么坎,那多是在吓呼老人的,人老了本来就怕死,到了这年龄段,成天忧郁那就疾病缠身了,阎王没找你哦,他自己找去了,怕死呢,被吓死了,心态放平了,把生死看透了,人人多有一死,谁多逃不了,七十二,八十三就不死人了,活着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90多是现在很多老人的寿龄,。

是的,七十三,八十四,耒源于,古人,孔子,活到八十四,孔子的学生孟子,活过七十三,两位人称圣人,从古传至今,是人生之中的一个阴影,是不过生日的,如有女儿可买鯉魚给老人吃,其含意鱼跃龙门可过这个坎。七十,八十,可给老人过生日,在农讲过大寿!

答:又拿老人说事?!

1、能够顺利抵达七三、八四、九六、百岁,都是有福之人,意味着后代都具有强大健康基因。

2、只要生活全自理,就是最大的幸福!

3、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

七十铺满地

八十小弟弟

九十不稀奇

百岁全自理

4、致敬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是院士、是战士,更是耄耋、古稀的老人家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人活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是一个典故。缘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圣人,寿长73;孟子是亚圣,命终84。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医疗等多方面条件有限,整体人口寿命不长,皇后平均寿命37岁,广大老百姓也高不到哪里去,觉得活到73、84,已经是高寿了,没有什么奢求了。人老归天也是自然规律。哪个能比圣人呢?所以解放初期,许多人觉得能活到60岁就心满意足了。没有高的奢望。至于说73、84是个坎,更是没有科学道理。随着国家飞速发展,医疗条件大力改善,生活环境无比优雅,中国人平均寿命就到75—80了,证明73没有坎。现在高寿老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把80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李兰娟73,中南山84,还在像年轻人一样抗击疫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马来西亚的马哈帝尔91了还在争总理当,宋平102岁还在治国理政,出席两会。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人的寿命会更高。不存在坎说。

我们这里就有这种说法:七十三,八十四(虚岁)阎王不请自己去。现实生话中确实是这样的。有的人到了这两道坎真的是走了,有的老人闯过了这两道坎都活到九十多。我的姑姑丶现已九十多了还健在。

【俗话说老人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个坎,不过生日,是这样吗?】

看了这个提问,想说点自己的看法!民间有这样的话:“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其实呢,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习俗,并没有科学依据!那么这种说法是根据什么依据传播来的呢?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文学家孔子吧,(公元前551年生~公元前479年过世)享年73岁!而另一位也是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过世)享年84岁。受古代这两个名家的生卒时间影响,就有了到来这两个年岁的时候,就是人生的一个坎,从古流传至今!

由于有了这个传说,被人们视为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坚信不移的把它作为人生年龄中的一个值得忌讳的年份。老人们到了这两个年份,不主张过生日,以此来作为躲过坎的做法!

过去的人们,由于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人活到七十多岁就是长寿了,“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人们的寿命延长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多得是,不足为奇!人们也渐渐的改变了许多习俗,对七十三、八十四是坎的说法,淡漠了,逐渐的相信科学的论证,

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有的人相信这方面的传说,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这样的说法,民间的说法很多,还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的说法,实事求是的说,习俗来自民间,相信也是正常的,不相信也是正常的,如果把这样的传说作为依据,当做年龄的坎,没有必要,增加了心里负担,背上思想包袱,没有意义!只能人人活的累,何必呢?顺其自然不好吗!

父亲1951年出生,今年满七十周岁。按照我们这“女满男虚”的风俗习惯,早在他去年满六十九岁生日时,就应该大摆酒席庆祝七十大寿。去年他生日前一个月左右,我同我弟郑重其事的商量着关于父亲寿宴的相关事宜,但后来被父亲很严厉的否决了,他发火了。

勤劳的老人家

父亲对自己的生日从不看重,一向反对大操大办。用他的话说就是:忘记了更好!

早在他六十岁生日时,几个外甥说要给他祝寿,被他拒绝了。事后我妈就说他“不识好歹”,还说好多人四五十岁就大摆寿宴了。我爸说别人我管不了我只管我自己。

有一回,我小姑妈来回娘家,聊到这上面了,当我姑问他“你随那么多的人情出去,就不想收点回来?”的时候,看得出我爸确实有点犹豫了。但是真到了他七十岁,我和我弟都在商量着要给他摆酒做寿时,他还是固执的反对大操大办。后来没办法了,就自己一家人坐了两桌,吃了顿饭了事。

其实我也很清楚父亲的想法:好不容易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要懂得珍惜,也更加的不应该铺张浪费。

农村酒席,过后浪费严重

父亲一贯很节约,他平常穿的衣服,都是穿了多年的旧衣服。而我们给他买的新衣服,平时也不穿,一般出门办事做客时才穿。后来再要带他去买衣服,就说什么都不去了。

有一回我回家拿东西,看见正在家搞清洁的父亲,竟然穿着我以前初中时穿过的一件夹克。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件夹克父亲还收着没扔。

我问他这衣服怎么还收着,父亲说,扔了可惜,搞卫生去地里做工都能穿,而且穿旧衣服还自在些。

父亲就是这个样子,一辈子勤俭节约。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次用自行车带我上街,在路上只要看到掉落的螺丝,垫片之类都会捡起来,回家后再分类用瓶子装好。储物间的架子上都装了几大瓶。

这些东西有时也能派上用场,邻居们也知道父亲的这些收藏,家里有需要时,经常上我家储物间翻找父亲的“藏品”。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时间长了,以至于隔壁村都会有人上门,来问我父亲告借一些他捡回的小物件。

父亲经常说“小物件,大用场”,他对任何东西都会考虑日后会不会还有用,都舍不得扔掉。所以家里的储物间加了一个架子又加一个,后来整间房都摆满架子。

父亲自己生活节俭,舍不得扔掉旧东西的习惯,与他小时候家境太过贫穷有关,这是他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

可是,他对别人又很大方。

我读高中那会,毎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在固定的钱数上再加点,说是“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身边多带着点,只要不乱花钱就行。这些钱是父亲帮别人搬砖坯挣的血汗钱。

我家的储物间原先是不上锁的,有需要时,邻居们可以随便进屋翻找。当然,在父亲的带动下,一些邻居也开始把闲置物品、捡到的小物件放进我家的储物间,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因为家里有几岁的小朋友,担心孩子进去伤到孩子,才加了锁,而钥匙就高挂在门框上显眼的位置。

遇到亲戚邻居办喜宴,他也都会早早的就备好红包送上门。我特意问他,别人做寿你又这么积极了?他说,各人管各人,自己高兴就行。

吃不完请打包带走

每次在外面吃饭时,父亲都要求多加两双公筷,因为没吃完的菜可以打包。如果家里的小孩在场,父亲还会跟他们说:“爷爷小时候饭都没得吃的,不能浪费粮食。以后在外吃饭,没吃完的东西,只要是干净的,要打包别浪费了。也不用不好意思,只有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才要觉得不好意思。”

父亲他们这一辈普遍没读几年书,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从他们老一辈人的行事作为上来看,又都与优秀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紧密契合:勤劳,节俭,睦邻,谦虚和气,诚实守信等等。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与继承。

文化传承很重要

现在生话条件是好了很多,我们国家也确实地大物博。可是,如果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们其实是个穷国——资源穷国,而且很穷。如果我们在开源的同时不节流,把资源耗尽了,我们拿什么留给子孙后代?

这些年国家也一直在提倡节俭。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树立节俭意识,该用的用该花的花,只是别太浪费。到饭店吃饭,先少点两个菜,不够再加,剩下了要打包带走;看到食堂、厕所的水龙头没关,就伸手关一下;下班了,办公室里的灯记得关掉;家里的空调风扇,长时间离开也要记得关掉。

光盘行动,人人有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我从小就教育孩子们,吃穿用度,量力而为,不用刻意节俭也不要攀比浪费。因为我小时候,父亲就是这样教导我的。也可以这样说: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其实是我们家的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思想,永不过时。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民族,如果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很难繁衍延续的,更别提发展壮大了。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便捷,而要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准,背后需要巨量的资源支撑。在资源的获取越来越坚难的今天,使用资源,开源和节流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美好的东西要用心呵护

你觉得生日要不要大操大办呢?把勤位节约,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当做家训是不是过时了呢?请评论区留言,讨论讨论。

我是迷惘的惘天天讲故事,关注我不迷路。一起学习讲故事,弘扬正能量!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