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游戏竞技频道 > GTV电子体育在线直播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18 01:10:52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电子书下载)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读书使人明智,会让人进步,而且变得没那么无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少不了阅读,他们通过阅读获得知识,使自己强大,充满智慧,你懂得了阅读的好处了吗?一起来欣赏一下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吧!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1

06、公孙玉瑶

公孙玉瑶是一个孤儿、被居心叵测的大奸臣李镇宗收养、训练成为了一名武功高强的冷面杀手。李镇宗想谋权篡位派遣公孙玉瑶潜入皇宫伺机执行刺杀行动。本心善良的公孙玉瑶没想到喜欢上了李世民。并且对李世民一往情深。李镇宗威逼李世民写下了退位诏书、公孙玉瑶为了救李世民选择了和李镇宗同归于尽。

05、阿史那燕

阿史那燕是突厥国公主、对李世民充满了幻想与崇拜。阿史那燕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她巾帼不让须眉。其军事天赋令李世民赞叹不已、阿史那燕更加肆无忌惮的投怀送抱、一次醉酒后好李世民同床共枕、有情人终成眷属了。阿史那燕后来被李世民封为明妃、为李世民生下一儿一女。阿史那燕也成为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和最深爱的女人。《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驾崩在了阿史那燕的怀里!

04、红拂女

红拂女是一位传奇的风尘女子、有着一身出神入化的武义、红拂女由于手拿一个红色的拂尘、所以被称作红拂女。红拂女行侠仗义、敢爱敢恨、一次偶然的邂逅她遇到了风度翩翩的秦王李世民。由于红拂女出身红尘、所以李世民给不了她名分。红拂女为了救李世民被李元吉一箭穿心刺杀。最后死在了李世民的怀里。正所谓自古痴情女子负心汉、红拂女注定就是一个悲剧。

03、如意公主

如意公主是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刁蛮任性、也不乏活泼可爱。重情重义也有侠义之肠子。如意公主和秦王李世民两情相悦、经历无数坎坷最终走到一起。李世民登基后册封如意为杨妃。如意公主也变身为贤妻良母。李世民对如意公主最宠爱、只可惜后来如意公主被反王李泰杀死!

02、长孙无忧

长孙无忧和李世民的爱情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婚后更是彼此尊敬、互相恩爱。20多岁的秦王李世民就开始打天下、四处征战、长孙无忧最为妻子很是贤惠、从不报怨聚少离多。李世民继位后封长孙无忧封为皇后。即便是高高在上长孙无忧也从来不过参与政事、除非李世民非要问她。长孙无忧还时常劝慰李世民要善听直言。还力劝李世民要平等对待妃子。这要的好妻子真的`是打着灯笼也不好找啊!长孙无忧是李世民一生最敬爱的女人。死后也与李世民合葬在唐召陵。

01、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女皇、但是在李世民时代、似乎她还不是十分出众。李世民的后宫也有那么多女子、只是一个小小才人的她对别人还构不成任何威胁。武则天跟着李世民的九年时间里面一直是个才人、地位没有得到任何升迁。武则天通过长时间观察对李世民彻底失去信心、把希望寄托在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身上。不得不说这才是最要命的!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2

李世民名言名句

1、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2、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3、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4、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5、选贤之义,忘我为本。

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8、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9、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10、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1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2、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1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4、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15、远馋佞,近忠良。

16、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17、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8、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19、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20、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21、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李世民虽然后宫嫔妃多达十余位,但要论他最爱的女子是谁,毫无疑问,应该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豆蔻年纪嫁给李世民之后,夫妻二人相伴长达二十多年,一起经历了隋末、储君之争,乃是真正的患难夫妻。虽然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便早早去世了,但毫无疑问,她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是其他后宫嫔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夫妻相伴二十三载,真正的患难夫妻

长孙皇后乃是将门之后,其家族从北魏到隋朝一直都是能人辈出,其父长孙晟更是有一箭双雕的美誉。长孙皇后乃是长孙晟的,在其伯父长孙炽的劝说下,长孙晟在其小时候便与李渊家定下了姻亲。

△长孙皇后13岁便嫁给了李世民

虽然两家定亲后不久,长孙晟便去世了,但幸好长孙皇后的舅父高士廉对其一家极为照顾,因此在父丧期满之后,最终促成了这桩婚事。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与长孙氏完婚,这一年李世民16岁,长孙皇后13岁。两人成婚后不久,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病去世,长孙皇后的舅父高士廉则因杨玄感的谋反而被贬地方,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内,两人相互安慰、彼此激励,关系日渐融洽。

隋末天下大乱之后,李渊父子高举义旗,很快便在众多乱世之中异军突起。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受禅登基为帝,李世民受封秦王,长孙氏顺理成章成为秦王妃。唐朝建国之初,天下尚未平定,因而李世民经常带兵在外征战,而长孙皇后则一边牵挂丈夫,另一面则积极维护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关系,为其免除后顾之忧。

△长孙皇后在储君之争中出力甚巨

不久之后,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矛盾开始不断加剧,太子、齐王通过后宫嫔妃经常在李渊面前进谗言,眼看丈夫与公公之间关系逐渐疏远,长孙皇后便担负起了这个责任,她常常出入桓公,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嫔妃交往,尽最大能力弥补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关系。

然而无论长孙皇后如何努力,兄弟之间最终还是彻底决裂了,玄武门事变最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经常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出力的长孙皇后,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旧唐书·长孙皇后传》有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长孙皇)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此时的长孙皇后不再是个柔弱的王妃。

△贞观之治也有着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玄武门之变后,长孙皇后则顺理成章的先后成为太子妃、皇后。成为皇后之后,长孙皇后不仅以身作则限制外戚势力,更是极力避免后宫参政,但却经常使用自己的方式来护慰朝廷贤良,魏征、房玄龄等人均受其恩惠,可以说“贞观之治”也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陪伴了李世民二十三年的长孙皇后崩氏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之后更是另建宅舍,另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长孙皇后的恩宠,后宫无人比拟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从长孙皇后的各种待遇便不难得出结论。

△长孙皇后的待遇绝对是冠绝后宫

1、历史上第一位复谥皇后。历史上,一直到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之前的所有皇后都只有单字本谥,只有在丈夫死后才可以从皇帝的谥号之中选一字加进去,这便是所谓的“从谥”。例如唐高祖李渊即位之后,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直到唐高祖死后,才给窦皇后再加上了一个“太”字,窦皇后的谥号才变成“太穆皇后”。而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便直接给其上了复谥“文德”,而不论是“文”字、还是“德”字,都是毫无疑问的美谥。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思念无以复加

2、望陵毁观”,思念无以复加。在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由于李世民经常思念她,于是便派人在宫中建起了层观,为的便是能够经常眺望妻子的陵墓,甚至经常让大臣们陪同悼念。要知道,在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李世民这么做可是完全违背礼教传统的,然而李世民作为一位帝王,却能够不顾这种理念,只能说明其用情过深。后来,直到魏征进谏,层观这才被拆除。然而层观虽然拆除了,但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思念却并未停止,以至于他竟然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在丧偶之后,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的悲苦情境。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追思直至自己病逝

3、追思直至病逝。从长孙皇后病逝,一直到唐太宗自己病逝,他对于长孙皇后的追思可以说一直从未停止。贞观十年(636年),因哀痛妻子去世,唐太宗搜访道林,度人出家,为长孙皇后祈福。贞观十四年(640年),又将供奉在太庙的长孙皇后的长孙氏神主和祖考们同享天子七庙乐。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又命高僧宣为长孙皇后造供养经。贞观十六年(642年),李世民命人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造原始天尊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又支持李治建造大慈恩寺纪念长孙皇后,还令苏方士为长孙皇后造《妙法莲花经》以追福。

△长孙无忌等多受恩泽

4、恩泽宗族。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还体现在他对待其亲属的态度上。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就不比说了,唐太宗对其的恩宠简直无以复加。而对待促成自己两人的高士廉,李世民一生都对其极为感激,在其病逝之后,更是不顾病体和大臣劝谏而前去临丧。长孙皇后的族子长孙祥,虽然其父长孙安世曾为王世充效命,但因长孙皇后的缘故,长孙祥还是得以在唐朝为官,甚至做到了刑部尚书。而长孙敞因受贿被免官后,又重新起复甚至升任宗正卿。而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即使参与谋反,李世民也还是免了他的死罪,甚至最终官拜兵部尚书,封薛国公。

就凭以上这些待遇,不说李世民后宫的那些嫔妃,就算是历朝历代的皇后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有的一比呢?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之后,父亲李渊便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就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非常贤德,深受李世民喜欢,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的执法经常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特别是对宰相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直言犯谏,常常使李世民下不了台,李世民非常恼火,回到后宫后仍然怒气未消。长孙皇后听了原因以后,便劝李世民,魏征的直言是对皇上、朝廷、及国家是有好处的。皇上有魏征这样的宰相是皇上的福气,大唐的福气,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辉煌,可以说长孙皇后是有很大功劳的。

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于洛阳,家世显赫,长孙家自北魏到隋人才辈出。长孙晟的兄长长孙炽非常欣赏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认为这个睿智的女子定能教育出杰出的子女,于是就劝说弟弟与李家结亲。亲事定下来后不久,长孙晟便去世了,年幼的长孙皇后与母亲哥哥一同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回了母亲家的娘家,还好她的舅舅高士廉对三人很好。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好友,而李世民也深得高士廉的心,因知晓长孙家与李家的婚约,于是极力促成此事。长孙皇后父亲丧期己满,高士廉便着手处理这桩婚事。公园613年,十三岁的长孙皇后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开始了两人互相信赖的一生。

由于他们二人从小相知相爱,两家大人又十分友好,所以他们的婚姻有很好的基础。加之长孙皇后的十分贤徳,特别是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皇宫里的斗争就十分复杂,长孙皇后跟李世民的观点一致,而且也为李世民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建议,使李世民在这个斗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最终取得了玄武民的成功。不久父亲李渊就禅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立即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知书达理,既明亊理又有才华,深受李世民喜爱。

长孙皇后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贤德皇后之一,帮助李世民处理了后宫和朝廷中一些事情,并且阻止了李世民要优厚封赏为他登位立了大功的娘家人亲哥哥长孙无忌,为抑制外戚干政立了一功。这更加坚定了李世民对她深爱的决心。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李世民到九成宫避暑的时候长孙皇后染了重病,虽然李世民尽全力抢救过来了生命,但是身体健康一直不好,终于在贞观十年复发后病逝。使李世民十分悲痛,一段时间都难以释怀。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子就是长孙皇后。

唐太宗虽好美色,但最爱的就是长孙皇后,一个杀戮手足、囚禁父亲的人却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十一月葬于昭陵。太宗李世民悲痛万分,常常睹物思人,于是建了个高楼,可以方便他随时登上楼向长孙皇后的陵寝看一看。

纵观太宗李世民一生,没有一个女人能在他心中超越过长孙皇后。

《资治通鉴》卷一:“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

母仪天下

皇后是“母仪天下”,意思就是作为皇帝的女人,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是天底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

我们看一看历史上的皇后们:吕后,贾南风,赵飞燕,武媚娘,慈禧老太......

配得上“母仪天下”的,寥寥数人而已,而长孙皇后在这数人中,也是最出众的一位。几乎九成九的皇后们都是在通过征服身边的男人获得更多的权力,进而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这位长孙皇后却完全不同,只是用她的一生在做一件事:帮助自己的男人征服世界。

在长孙氏还是秦王妃的时候,李世民和太子建成正在斗法且一直处于下风。李世民身边势力被蚕食的越来越小的时候,她依旧靠她宗族的力量帮助李世民,在这个漩涡里尽力地帮着李世民“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李渊能一直在太子和秦王之间摇摆,或者说没有在最后完全打压李世民,那肯定是长孙氏在妃嫔间的恭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妃嫔常常在李渊耳边吹枕头风,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对李世民有所愧疚,便不忍心完全打压李世民,也给了李世民翻身做主人的机会。

在玄武门事变当日,军心不稳,兵卒都知道去了玄武门就是造反,这个时候长孙氏身着铠甲,腰佩长剑,策马与李世民并驾齐驱,不仅给力李世民信心,也给了其麾下将士的信心和斗志。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孙皇后,玄武门能不能成功还要另说。

如果用词来修饰这段真挚的爱恋,那就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起栉风沐雨,生死与共。李世民登基后曾多次向长孙皇后讨论政事,可见在秦王时期他已经养成了与妻子商讨要事的习惯。经历了艰苦的创业,此时长孙皇后已贵为一国之母,如果她想参与进治国中去,那是易如反掌,但她对李世民说:“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李世民依旧多次和她讨论,长孙皇后便以沉默来表示抗议。

外戚对帝国运转的影响是巨大的,长孙皇后自幼受舅父高士廉的文化熏陶,对此深怀戒惧。在贞观元年李世民要提拔长孙无忌做宰相的时候,长孙皇后极力反对:“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步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但李世民坚持,长孙皇后便去找自己的兄长,逼迫他请辞,长孙无忌本来好事当头正兴奋,此时只能无奈向李世民一再请辞,李世民也无奈的改授无忌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职位。

试问,就算当下思想如此先进的现代女性,哪个能做到?

我们都知道魏征,他为李世民的帝国昌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也极高。是人就会自己的欲念,李世民也是如此,面对魏征一次次极其生硬且不客气的劝谏,李世民也有忍不住的时候,便要杀了魏征,也正是此时长孙皇后用她的机智让李世民更加信任魏征。贤良的大臣都格外地受到长孙皇后的照拂,包括房玄龄。

在对待普通的宫人时,长孙皇后亦宽厚仁爱,有个宫里的养马人把李世民的爱马给养死了,李世民大怒要杀了养马人,此时长孙皇后给李世民讲了个齐景公和晏子的故事,李世民听罢立马赦免了那个养马人。李世民战场征伐无敌,亦有火爆的脾气,有些小事难免迁怒宫人,但在长孙皇后斡旋下“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

《贞观政要》卷二: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李世民的爱情故事绝对不是和武媚娘有关,没有史料能证明李世民临幸过武则天。当下的影视剧为了博人眼球对历史肆意改编,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认知,更错误地引导了年轻人,代代相传的错误简直是个灾难。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哪怕是放到了当下社会,都是模范夫妻。

有一日长孙皇后在内苑游玩,见桃花灿烂,嫩柳抽芽,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便乘兴赋诗,名曰《春游曲》。太宗听闻后,\"见而诵之,啧啧称美\"。

在史书中还有很多两人和谐相处的场景,在此不多做列举。

贞观七年李世民染上了“气疾”,将近一年都没有痊愈,长孙皇后一直守在李世民身边,日夜悉心照料,再后来她担心李世民无法好转,便在自己的衣带中藏了包毒药,准备\"若有不讳,亦不独生\"。但长孙皇后也是在抱病照顾李世民,这才是最让人感动的。

贞观八年李世民带长孙皇后去九成宫避暑养病,某夜柴绍突来告变,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寝的长孙皇后,见丈夫全副武装准备,不顾自己病体虚弱,立即紧跟太宗而出,左右极力劝阻,长孙皇后说:“皇上如此震惊,我岂能心安!”生死相随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长孙皇后的骨骼里。

帝后情深如此,反观当下居高不下的离婚率,真是时代在发展,人情在淡薄。

皇后离世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重不治,崩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最后的谏言:“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馋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

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 之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长孙皇后在逝世后直接被李世民上了复谥\"文德,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汉宣帝追谥。复谥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极其罕见,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重视程度。

从长孙皇后逝世到唐太宗病逝这十三年间,李世民给长孙皇后的追福活动一直不曾停止。

长孙皇后的过早离世对李世民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如果她能再陪着李世民走得更远些,或者说是两个人一起走完人生的岁月,李世民的贞观历史要更加完美,更为璀璨。因为魏征和长孙皇后在贞观后期的缺失,晚年的李世民在政治和生活中有很多错误,外无犯颜直谏,内无拾遗补缺。

唐太宗最爱的女人毫无疑问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两人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可以说他们是患难夫妻。长孙皇后最大的特点是温柔贤惠,完全当得起唐太宗的贤内助。

长孙皇后是一个好帮手。李世民当皇帝之前,长孙皇后在李渊和他的嫔妃之间,为的是给李世民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随着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锐,长孙皇后支持李世民放下顾虑,鼓励夺取皇位。玄武门之变前,她还亲自勉励将士们,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长孙无忌文武双全,在李世民打天下和定天下时都立下大功。长孙皇后为了避嫌,请求丈夫不要让哥哥身居高位。李世民不听,长孙皇后又劝哥哥离职,最后李世民只好给长孙无忌一个闲职。不让外戚干政,既是对外戚的保护,也是对国家安定的保护。长孙皇后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帮手。

长孙皇后是一个好妻子。李世民登基不久生了一场很重的病。在衣不解带地日夜伺候病床上的丈夫时,长孙皇后把毒药带在身边。她暗下决心,如果李世民有个三长两短,她立刻服毒自尽,义不独生。

李世民后来好了,但长孙皇后随身携带毒药的习惯并没有改变。而李世民并不知道她这个习惯,直到她去世前和李世民生死作别时,才拿出来给李世民看。《资治通鉴》记载: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这样的好女人,哪个男人不感动?李世民娶了长孙皇后,真是他一辈子的福气。

长孙皇后还是一个好母亲。长女出嫁,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为了表示对长孙皇后的爱,给女儿准备了超过礼制的嫁妆,结果被魏征一通指责。长孙皇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劝李世民听从劝谏,她还说,像魏征这样敢于犯上直谏的大臣,说明他把江山社稷放在首位。李世民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魏征的建议,给长乐公主举办了一场俭朴的婚礼。

长孙皇后是一位好皇后。后宫女人无数,丈夫唐太宗也宠爱、宠幸女人无数,长孙皇后没有吃醋,反而很好地对待这些和自己争丈夫的女人。《资治通鉴》记载: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善待他人,必将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长孙皇后就是这样的女人。

长孙皇后是个好人。有一次唐太宗的爱马突然无病死,唐太宗气得要杀了养马人。长孙皇后用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婉转地为养马人求情。

对于宫里的一个养马的小人物,长孙皇后都用自己的仁慈和智慧保护他们,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是个好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宽和明理的女主人,才使得当时的宫内没有任何冤屈。

正因为长孙皇后如此出色,她赢得了李世民的深爱。长孙皇后出殡时,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还亲自为她撰写碑文,又让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让宫人住在那里,像侍奉活人一样侍奉皇后。这种在寝宫陵殿外供养如生的方式,是李世民为长孙皇后独创的。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不止,在宫里建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魏征曾经提醒李世民,不要只顾着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虽然后来李世民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虽然这种追思妻子的行为违背传统礼教,但却是一个男人的真情流露。李世民甚至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丧偶之后精神恍惚,食之无味的悲苦心情。

爱屋及乌。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爱惠及到了长孙皇后的亲人身上。对长孙无忌,对高士廉,唐太宗礼遇有加。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病重,唐太宗亲自探望。第二年,高士廉去世,唐太宗不顾自身病体和大臣劝谏,执意要去临丧。在陪葬诏中,唐太宗一再强调“朕爰在弱龄,早敦姻戚,绸缪眷遇,多历年所。”对高士廉促成他和长孙皇后的婚事,李世民一直心存感念。当然,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本人也很优秀。

一个皇帝,对皇后如此深情,还爱屋及乌,对皇后的家人如此厚爱,长孙皇后此生也是无怨无悔了。

李世民身为帝王,身边女子自然不少,莺莺燕燕,绿肥红瘦,帝王富有四海,佳丽也多如过江之鲫,李世民虽然富有雄才伟略,但是宫中嫔妃也有十余位,若非要在帝王的心中选出NO1,那李世民最喜爱的女子,无疑就是长孙皇后了。

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万分,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宫中那么多女子就不能满足皇帝吗?可是有一样,帝王也是人,他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特别是现代人经常提起的一句话,知己难求。

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专门修建了一座巍峨的高楼,修建这座楼不为自己享受,他是想能时刻登高望远,看到长孙皇后的陵寝,可见帝王虽然拥有天下万物,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的,比如有些故人,一旦远离就再也无法见到了。

长孙皇后嫁于李世民时,还是枝头青翠,豆蔻绯红的年纪,少年夫妻自然恩爱非常,且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一起经历过隋末纷争、玄武门之变等等重大事件,可谓患难见真情。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长孙皇后享受了十年皇后的尊崇便香消玉殒,这又无疑在皇帝心目中留下了无法替代的位置,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一位纯元皇后,过世多年就成为了皇帝心目中的“白月光”,无论有多少女子也无法代替纯元皇后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大概这样的情况就如李世民思念长孙皇后吧。

长孙皇后出身武将世家,是大将军长孙晟的掌上明珠,可惜在长孙皇后八岁那年,长孙晟驾鹤西去。

不过一个大家族是不缺能抚养她的人的,在父亲去世之后,她的舅父接着养育她,长孙皇后在13岁那年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也是在那一年嫁给了李世民,嫁给李世民后,她勤俭节约,颇有令名,在族人中也很受尊敬。

因为出身于将门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军事理论也颇为熟悉,在事业上长孙皇后也能给予李世民很大的帮助。

一个女子在生活中贤良淑德,在事业又对丈夫多有助力,这样一个女人,又有几个男人不爱的呢?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发动的这次并不名正言顺,当然在外界也多有微词,此时李世民若出来一一慰藉,也是力不从心,就在李世民的事业出现困难时,长孙皇后在此时站出来了,她亲劳出征的将士,安抚人心。

长孙皇后之所以被称为贤后,不是空穴来风,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她依然低调处事,她不拿皇后的架子,与民亲和,同时她也不恃宠而骄,她经常规劝皇帝勤政,同时也时刻提醒皇帝的一些瑕疵,并且向李世民举荐合适的人才。

民间常说一句话,“妻贤夫祸少”,贤妻遇到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自然是最好的搭配。

从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尊敬来看,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历史上能规劝帝王的贤后不少,可是又有几位帝王能听得进去呢?

因为长孙皇后的优秀,李世民对她也非常喜欢,在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后,对她的喜欢一点没有减少。

作为一国之母,长孙皇后严于律己,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其他人,这样一个女子怎么能让人忘怀呢?长孙皇后先后为唐太宗诞育下了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治。还有四个女儿,分别是: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从诞育子嗣的情况,还有子女受宠的情况看,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爱一直都是那样浓烈,即使后宫花团锦簇,又有谁能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呢?

长孙皇后共为李世民生下3子4女,其子李治继承皇位,为唐高宗。

修定寺,建于北魏,唐太宗时下令修复该寺,并为长孙皇后祈福,图为修定寺唐塔。

图为昭陵,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合葬墓。

李世民即位当皇帝后,册封长孙为皇后,作为一国之母的长孙被后世称为唐朝第一贤母,她建议唐太宗治国学汉文帝,减税休养百姓,赡养残疾将士,废除严酷律法等,李世民有了懈怠和出格时,长孙皇后上前劝阻或提醒,常常让李世民向夫人感慨作揖,所以在贞观初期国家迅速稳定发展,长孙皇后功不可没,但天妒红颜,635年长孙皇后病重,李世民下令修复全国392座寺庙,全部为皇后祈福,636年长孙皇后还是遗憾去世。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他的弟媳杨氏。玄武之变中,他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了,随后又把他们的子女全杀了。并霸占了弟媳杨氏。他对杨氏十分宠爱。长孙皇后去世后,他曾想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激烈反对才作罢。有人猜想是杨氏是个大家族,属于关陇集团。我觉得这都是次要的,李世民很强大,无须依靠谁。最大的可能是妩媚动人,六宫粉黛无人能比。李世民才不顾世人非议,独宠杨氏。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重,要与太宗诀别了。此时,房玄龄已经被太宗遣送回家了。长孙皇后强打精神对唐太宗说: “房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做事一直很细心,朝廷的机密要问一点也没有泄漏出去。如果他没有什么大的过错的话,希望陛下您不要抛弃他。”太宗握着她的手,点了点头。

皇后继续说: “我的亲属是因为我才得到恩惠,既然他们不是因为德行升到高位的,就很容易惹上灭顶之灾,希望陛下不要给他们太大的权力,只是让他们以外戚的身份,定期朝见您就行了。”

说到这儿,皇后已经喘得很厉害了,皇上想阻止他,但是皇后继续说: “我活着的时候对别人也没有什么用处,死了以后更不能害人了。希望陛下不要为我建造陵墓,浪费国家的财力,只要简单地葬掉我就行了。我还是希望陛下能够亲贤臣,远小人,接纳忠言,不信谗言,节省劳役,禁止游猎,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安息了。还有,请您也不要让儿女们来看我,他们看见我以后只会悲哀,这样只能搅乱人心。 ”

唐太宗听完之后,非常感动,泪流满面。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有几十位之多,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他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从这段记载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也就四个:徐惠妃、长孙皇后、武则天、大杨妃。

在唐史上,唐玄宗是出了名的爱美人,生生打造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杨贵妃。但实际上,唐太宗又何尝不是呢?太宗李世民与所有皇帝一样,同样也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唐太宗在贞观初年较少恋及女色,在贞观五年以后,由于天下大势已定,唐朝也走上了正轨,李世民逐渐滋长了贪图享乐的思想。在这些后妃中,如果想做太宗的宠妃,那是有标准的,要么有倾城之貌,要么有旷世才华,否则很难笼络太宗的心。

我们就从他宠爱过的八位后妃中,来看看究竟哪位在太宗心中的分量最重?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

李世民在16岁时便迎娶了13岁的长孙氏为妻,长孙氏家族显赫,祖上是北魏重臣,世袭封号,在宗室中排首位。后来改姓为长孙,父亲长孙晟又做了隋朝大员,娶了高士廉的妹妹,而高士廉在隋朝也是一位精通文史的大儒,官至治礼郎。

长孙氏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可以想象长孙氏的综合素质相当高。待到出阁年龄,舅舅高士廉为她选中了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

作为妻子的长孙氏,凡事张弛有度,从不越礼,因此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在李世民争夺嫡位时,她站在丈夫背后默默支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掌管后宫。

但手中拥有了权力的长孙皇后,吸取历代后妃、外戚干政的教训,对自己及兄弟等家族成员要求也极为严格。太宗没有和她商量启用了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得知后,一再劝哥哥辞去此职。后来太宗实在拗不过她,只好将长孙无忌的官职改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才作罢。

就算太宗和她谈论军国大事,她也三缄其口,直到太宗追问她的看法时,她才发表自己意见。但对于太宗所犯的错误,她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太宗提示。当时的名臣魏征就没少受她照顾,每每太宗被魏征气得发誓要杀了这位口不留情的忠臣时,长孙皇后总是替魏征开脱。可以说,长孙皇后颇有一股女政治家的风范。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居然可以做到屏蔽对其他女性的嫉妒心,为了唐室的江山,她主动为太宗选妃。按照唐朝的后宫制度,在皇后之下,有“四夫人”,即贵妃、德妃、淑妃、贤妃,再往下还有“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另外宫中还仿照外朝的尚书六部二十四司,作为管理宫中事务的女官。再加上在宫中做事的宫女,后宫的女性高达数千乃至上万。

唐初,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为了笼络民心,曾经先后共释放了五六千名宫女。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后宫编制的不足,于是,长孙皇后为了补充后宫,四处寻找贤良女子,特别是德才兼备的女子。她亲自为自己的爱夫挑选才女入宫,这种女性之间的禁忌,她都可以打破,实在不是一般的女人。

如果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那么在唐太宗的身后为他撑起一片天的女性,必定是长孙皇后。贞观十年(636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于长安大内的立政殿病逝。太宗捧着她留下的《女训》放声痛哭,他说他不只失去了一位皇后,还失去了一位良臣。

后宫里的大、小杨妃

在李世民的后宫中有两位杨妃,一位是隋炀帝的女儿,另一位则是弟弟李元吉的遗妃,因此以大、小区别。那么这两位杨妃怎么空降到李世民的后宫了呢?

实际上,大杨妃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已经走入了李世民的世界。隋朝是杨姓的天下,杨姓自然是那个时代的世族大姓。不过杨李联姻还受另一个大姓的影响,就是独孤氏。

当年,西魏封了8位柱国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和侯莫陈崇。他们出则为将,入则为相,隋朝皇后独孤氏、唐朝皇族李氏,都是从这8位延续而生的,李世民是李虎之后,杨广的生母独孤伽罗则是独孤氏的后代。

这8位柱国将军之间也相互联姻,李渊娶得窦氏就是独孤家族之女,并且与隋文帝杨坚之妻独孤伽罗,同是独孤信的女儿。至于李世民生母为什么姓窦?史料是这么解释的,说窦姓是由鲜卑姓翻译过来的汉姓。总之,一句话,杨姓李姓独孤姓窦姓,他们之间都是沾亲带故的。

这位大杨妃是杨广的第四个女儿,高门大户联姻在过去很正常,选择李氏家族也没什么奇怪,都是为了亲上加亲,牢固彼此之间的关系。

大杨妃嫁给李世民之后,生有两子,一个是吴王李恪,另一个是蜀王李愔。长孙皇后死后,后宫一度处于混乱状态,李世民有意将大杨妃立为皇后,但群臣以她是隋炀帝之女而强烈反对,太宗只好作罢。在太宗的昭陵里陪葬有一位杨妃,想必就是她了。

至于小杨妃,她原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有人说她是名门之后,有人说她只是长安城里的一名歌舞妓,只是有着轰动全城的非凡容貌。

不少野史说这位小杨妃与李世民早就有往来,不然在玄武门之变后,她怎么可能还有机会跑进宫找李世民,史书上说她站在太宗面前,“光彩发越,娇啼宛转,百倍撩人”。这说明,李世民与她的关系的确不一般。

因此,李世民与这位小杨妃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小说家们的最爱,将他们之间的爱恨写得缠绵悱恻。也是基于此让李世民背上了“”的名声。

韦贵妃、阴妃、燕妃、贤妃、

据说韦贵妃也有着倾城之貌,绝世之才。她原本是个有夫之妇,原来的丈夫叫李珉,两人育有一女。隋朝大臣杨玄感受到隋炀帝的猜忌,起来造反,最后兵败被杀,也株连到李珉,韦氏也就没了老公,之后一直被囚在洛阳。

话说他们二人还真有缘分,韦氏就在洛阳一直等着她的白马王子。李世民在攻克洛阳后,见了韦氏,惊为天人,遂将她收入自己的秦王府。

阴妃、燕妃史料不多,阴妃虽然受宠,但因儿子李佑谋反被杀,阴妃因此也受到株连,此后便销声匿迹了。燕妃据说也是在十三岁入秦王府的,才貌出众,并生有两位皇子。

谥号为贤妃的徐惠,据说是枚妥妥的大才女。她五月能言,四岁能读《诗经》,八岁能作诗文,唐太宗正是知道她的才能后,才召她进宫,做了秀士。

入宫后徐惠有机会博览群书,遍涉经史,才学更加精进,后被拜为婕妤,上书论时政,看法独到,深为太宗赏识。

据说她确实不是一位不平凡女子,当时朝野上下都在赞扬贞观之治,妙赞太宗时,她便从繁华的表象看到了失误和不足,于是屡屡身太宗进谏,甚至有时像魏征一样,弄得太宗很不高兴。

但不管怎样,她似乎与长孙皇后有着同样的爱好,用自己的方式劝谏太宗。也有人说,太宗是在徐惠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进而宠爱贤妃。

太宗对徐惠真爱与否,咱不可能知道,但这位贤妃倒是真心实意的爱着李世民。太宗过世后,她便一病不起,药也不想吃,一心等死,死时才二十四岁,最后陪葬于太宗昭陵石室。

最后一位便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女皇武则天,关于她的故事,此处省略一万字,太多了,大家也都知道了。她没有在太宗在位时生下一儿半女,已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太宗对她并不感冒。

综上所述,太宗宠幸爱妃是有要求的,容貌胜者,一时之快,才情胜者,他很钟爱,如果两者兼具,那就是大爱了。那么究竟谁在他心中是无可代替的,恐怕还要参考家族背景,估计在长孙与大杨妃这两人之间。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