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上海电视台 > 东方电影在线直播

四行仓库电影叫什么(四行仓库那个叫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2022-05-14 17:08:25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四行仓库的电影叫《八佰》。该影片依照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改拍而成,讲叙的是被称为“八百壮士”的我国国民军第三战区八十八师524团的1个加强营,死守苏州市河畔的四行仓库、狙击日本鬼子的故事。

四行仓库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4个银行一同投资建设的共同仓库,是1座又厚又高的建筑物,易守难攻,日本坦克不能射穿其混凝土墙体。之前被作为第八十八师师部,为此仓库中存储了大量的食品、救治用具及。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日本部队害怕用重炮,和重磅炸弹袭击四行仓库。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晚期,中日两方大战已连续3个月,上海市面临失陷。第八十八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多人,孤军作战严守最后的防线,留在上海市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铸就了难得一见的被围观的战役。为壮气势,真实人次四百人而对外部宣称八百人。“八百壮士”领命留在上海闸北,在苏州市河畔的四行仓库激战4天,一直到10月30号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过去战争电影的主人公,要不是积极迎敌的战士,要不是进入虎穴的卧底。而该影片却从一帮逃兵的身上进行,《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电影里越众而出,正好是由于它“敢拍人心的真,甚至是丑”。该影片扩宽了我们认知英雄的层面,他们在舍身求法前,也是有过普通的,甚至是苟且的软弱与垂死挣扎。

四行仓库保卫战时八百壮士的对手是日军海军陆战队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大约有500多人。不过此战的最大意义不在于牵制了多少敌人,而是极大的激发了抗战热情。

近随着电影《八佰》的上映,淞沪会战里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的后期。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以后,到10月下旬面对具有绝对火力优势的日军,我军在闸北区已经难以继续坚持。经过讨论,最终决定放弃闸北,主力部队撤退到南翔和苏州河以南,重组防线。

这个决定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但是考虑到11月初国际联盟将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我国将在会上提出日本侵华事宜。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闸北,在国际上影响不好。因此在决定主力部队撤离的时候,同时要留下一定部队在闸北坚持抵抗,以扩大国际影响,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所以在10月26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就通知第88师师长孙元良,要他率部坚守闸北,尽可能争取时间。孙元良对这个命令并不认可,他认为第88师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已经,损失惨重,部队已经经过六次补充,新兵极多,战斗力下降很多,孤军守卫闸北难以杀伤多少敌人,只会白白牺牲。

于是孙元良反复争取,终于说服了顾祝同,最后决定留下88师一个团守卫闸北,在北站附近彭浦、真茹车站、南新线真茹镇、倪家巷等各要点布防。孙元良在实际执行时,认为一个团还是太多了,决定只留下一个营,也就是88师524团的第一营。

524团第一营下属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加上临时调来的中校团附谢晋元等人,一共是423人,后来说八百壮士主要是为了壮大声势。另外因为第一营在此前的战斗中也损失不小,战前的老兵只有一成,有两个连干脆就是从湖北通城保安团刚刚补入的新兵,如果分散驻守势必难以坚持,最后决定只守四行仓库一个点。

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主要是考虑这里建筑坚固,而且和公共租界只隔着一条苏州河,附近又有煤气公司的储气罐和煤气管道,一旦被炮火击中会波及租界和半个闸北,日军投鼠忌器,无法使用重武器,利于防守。

这个选择还是蛮正确的,最后日军攻击四行仓库时,租界的美英驻军就极力反对日军使用大炮炮击四行仓库,极大的减轻了守军的压力。

不过由于闸北其他地区都已经被放弃,而在真如、南翔、金山卫、龙华、枫泾、浦东等地还有几十万抗日军队在继续奋战。四行仓库虽然难以进攻,但是并不影响日军进攻上述地区,因此日军也并没有在四行仓库投入太多兵力,只是下令日军海军陆战队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负责进攻四行仓库。

第十大队的总兵力大约有500多人,比守军兵力略多一些。第十大队大队长是土师喜太郎少佐,接到命令以后他组织部队对四行仓库进行了几次进攻。由于不能使用大炮,四行仓库又很坚固,进攻效果不大,都是铩羽而归,最后土师喜太郎也只能敷衍了事。

所以总体来说四行仓库的战斗烈度不大,在守卫四行仓库的4天里,守军有4人牺牲,21人受伤,日军有41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过重毙命。

四行仓库保卫战虽然杀敌不多,但是其意义还是很大的。

由于当时部队驻守分散,第一营的差不多有一半的部队在开始没有接到命令,而是随着大部队撤过了苏州河。直到一天以后他们才知道第一营是奉命留守四行仓库,这些已经过河的部队毅然返回四行仓库归队。

当时都知道守四行仓库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但是第一营的官兵能义无反顾的重回阵地,可见抗战初期我军士气之高。

此外战斗期间很多人在租界全程观看,其中不乏记者。随着他们的报道,八百壮士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极大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从这点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只从杀死多少敌人,牵制多少敌军来衡量其意义。

八百壮士其实是为了迷惑日军的数目,真实数字是423人,不过这423人却是真正的德械师,武器装备上要强过其他部队。那这423人面对的是多少日军呢?

侵入上海的日军。侵入上海的日军主要是上海派遣军,指挥官是松井石根。淞沪会战早期的部队不是日本陆军,而是海军陆战队。这支海军陆战队比较特殊,名字起得很有针对性,叫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这个陆战队不同于一般的海军陆战队,从武器装备和人员编制意义上讲,这个陆战队是海军陆战队里的特种部队,编制包括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和直属部队,总兵力超过2000人,一个大队的兵力在250人左右。后来又增兵至6500人,装备150毫米榴弹炮4门、120毫米榴弹炮4门,75毫米山炮12门、速射炮4门、九二步兵炮4门、高射炮4门、150毫米迫击炮8门,坦克、装甲汽车约20辆。

八佰面临的整个淞沪战场的敌人近30万。淞沪会战爆发后,日本海军陆战队根本抵挡不住中队优势兵力的合围进攻。所以日军大本营紧急组建的上海派遣军,松井石根为司令,随后包括第三师团、第四师团、第五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零一师团、步兵第十旅团、近卫师团、兵力总数达到30万人的日军部队参与到淞沪会战。

八佰直面的日军为不到1000人。最先直接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为上海特别陆战队第2、第6大队,结果打了半天自己伤亡很大,于是撤下了修整,由新来的第10大队接着进攻,第10大队攻了半天还是没有什么进展,于是日军又调来了第12大队中的一部分兵力支援。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大队编制只有250人左右,和日本陆军的步兵大队1000人不是一回事。所以算上最先进攻的第2、第6大队,和后来接替进攻的第10大队以及第12大队部分兵力,真正参与直接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不超过4个海军陆战队,也就是不超过1000人。

423人对战接近2倍多的日军,结果是德械师保住了尊严,日军丢了颜面。

淞沪会战期间在苏州河沿线的战斗中,打得最好的肯定不是孙元良的第88师,而是德械加美械的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少将支队司令兼第4团团长也是位姓孙的抗日名将,他的名字当然叫孙立人,直至重伤才下火线。因为孙立人所部主打的是日本陆军第101师团,而孙元良大部分时间过招的都是日本海军陆战队,两者战力区别很大。

二战爆发前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海军的一个正式兵种,只是各海军舰队或者镇守府的“自建武装”,甚至都没有统一的兵种司令部。但是在中国上海却是个例外,由于海军陆战队在淞沪抗战中“表现较好”,根据1932年10月日本海军发布的《海军特别陆战队令》,驻沪日军被正式升格命名为“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下辖五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以及若干直属分队。

那么这伙鬼子有多少人马呢?在日本陆军没有开到上海之前,驻沪日军总兵力只有3700余人,且全部为海军部队,包括“上海特别陆战队”的2500余人,以及战前从佐世保镇守府、吴镇守府抽调来的陆战队员1200人。孙元良88师打响第一枪后,泊于黄埔江上的“出云号”凑出200名陆战队员、海军第11战队凑出120名陆战队员,这会鬼子总兵力确实超过了4000之数。

因此根据2500人的总兵力和六个大队的额定编制,很容易计算出上海日军特别陆战队的建制规模,即每个大队兵力在400人左右(下辖三个中队),与陆军满编大队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但这已经是陆战队的较大建制了,其他如佐世保镇守府的大队级兵力只有300人。了解完这一点,才容易弄清楚四行仓库守军究竟面对了多少鬼子。

淞沪会战期间,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所属各驱逐舰战队、水雷战队又拼凑出1500名陆战队员登陆作战,所以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实际参战兵力累计5500多人,差不多顶上一个陆军旅团的样子,统归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指挥。要注意,谢晋元率全营撤进四行仓库之时,中队的整条战线已经西移,同样,日本陆军各主力师团也追了过去,留下来清理后方的,正是陆军眼里的“二等残废”海军陆战队,所以《八佰》关于日军军种的描绘是有误的。

1937年10月27日凌晨5时,大川内传七少将下令所属部队以“威力搜索”姿态向南推进,清剿中队主力撤退后的上海市区,至上午8时占领上海火车北站,这里原是“八佰壮士”所属的88师524团团部,距离四行仓库直线距离只有1500米。日军从北站继续向苏州河一线搜索前进,先头部队是上海特别海军陆战队所属的第2大队,大队长佐野少佐(兵员不多,级别不低)。

《八佰》中的一营长杨瑞符在四行仓库之外的旱桥提前放出了排哨,即所部三连二排,日军第2大队在前进中突遭二排火力奇袭,当场被放倒6人(所以网上诬蔑孤军仅打死一名日军的那都是胡说八道)。大队长佐野没有想到这里还会有中队成建制的抵抗,一时被打得有点懵圈,立即招呼鬼子兵撤退,同时联络在另一方向搜索前进的第6大队,企图左右夹击旱桥上的三连二排。

然而该排早已迅速撤进仓库大楼,两路日军会师后却扑了个空,于是这两个大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小心翼翼前行,于下午2时兵临四行仓库楼下,起初大小鬼子们判断守军至多一个连的兵力,遂立即开始组织攻击,结果遭到猛烈火力打击被迫后撤。下午6时调来两辆装甲车掩护攻击,仓库外面的中国守军由于打不掉装甲车,只好全部撤进楼内,但是楼顶上“八佰”们居高临下狂扔手榴弹,日军招架不住还是退了下去。

所以10月27日四行孤军是以400余人对战鬼子两个大队,并且取得首战胜利,苏州河对岸欢声雷动,观战的市民纷纷高呼口号加油助威,捐赠的食品物品堆积如山。老蒋也接到消息,在当天的日记里写到:“我军残留一团兵力于闸北,以示死守,感动中外心理甚大,且表最诚之敬意”!当夜,日军组织一小队试图偷袭,仍被守军发现而击退。

1937年10月30日,日酋大川少将亲自督战,并调来第12大队和四辆轻战车助战,然而两次总攻仍未得手,普通士兵就不提了,一名叫做田中士陆的曹长被当场击毙,因此三天激战下来,日军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说实话陆战队挺丢人的。当天午夜,谢晋元接到88师副师长冯圣法转来的命令:着于本晚12时通过英租界撤离四行仓库。

综合上述战况可知,理论上围攻四行仓库的日军应有三个大队总兵力超过1200人,但是这么算也是不准确的,战场细节判断需要点专业知识。首先是日军各大队在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肯定有相当战损,又不能像陆军那样有及时的补充,所以能够保持三分之二的战力就算不错了,那么每大队至多剩下300多人。

其次,日军不可能同时动用三个大队来围困和进攻四行孤军,那有点太贬低鬼子的战斗力了,尽管陆战队的战斗力不及陆军精锐,仍然要强于湖北保安团补充过的88师部队。应该作如下结论:前后共有三个大队累计约1000名日军,分批次在三天内轮番进攻四行仓库,其中的峰值出现在10月27日下午,即第2和第6大队的联手攻击时间,兵力约在600人左右。

以抗战初期中日军队的军事素养和武器装备之对比,四行孤军以400余人能对战600鬼子兵而不落下风,一方面是四行仓库确实易守难攻,另一方面仍然体现出谢晋元、杨瑞符的指挥得当和战士们的英勇顽强,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

随着抗战题材的《八佰》成了疫情之后的首轮影片,引发了国内军迷的一波观影热潮,在网络上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推文,也如过江之鲫一般,引发了国民现象级关注。

即便时间流逝了80余年,当年参与抗战的原第88师官兵,包括在苏州河南岸观战的租界内的上海市民和洋人,也早就化作了一缕尘埃,四行仓库保卫战对于激发当时全民的抗战热情,仍然值得当下民众的追思,勿忘曾经艰难的抗战历史。

M-35钢盔、M-24手榴弹、毛瑟C-96手枪、中正式步枪、捷克ZB-26轻机枪、大口径高射机枪等,片中道具的运用是非常到位的,貌似当年全副德械的第88师,果然是的精锐和主力。

但一般非军迷所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第88师在上海闸北已经艰难地抵抗了2个多月,面对黄浦江上有战列舰、巡洋舰上大口径舰炮的掩护,天上有战机,地面有战车的日本陆军野战师团的不停进攻,全师战损可谓非常严重。

第88师官兵已连续补充了5次,官兵死伤2万余人,相当于全师2次全军覆没,最终,留下来保卫四行仓库的400余名官兵,对外号称“有800人”,“八佰壮士”名称由此而来,其实是在壮自己的声威,以达到迷惑日军的作用。

其中,据守四行仓库第1营大部分的士兵,是来自河北等地的保安团和乡村警察等,包括沿途收拢来的建制被打残的散兵游勇,有的人或许连步枪上膛击发退膛等动作都不一定非常熟练,就开始投入了高强度的战斗。

由于四行仓库墙体非常厚,又有厚重的铁门关闭,对岸就是苏州河美英等租界,因此,进攻的日军不敢动地面大口径重炮和停泊在黄浦江战舰上的舰炮轰炸,战机也不敢临空投弹,怕炮弹和炸弹投掷到苏州河南岸的租界,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国际争端,毕竟当时的日本还不愿与美英等国开战。

于是,日军凭借手中的步枪、轻机枪等手中的轻兵器进攻时,遭遇了守军第254团第1营官兵居高临下的步枪、轻机枪包括手榴弹的一顿猛揍,扔下了数十具尸体撤退了。

日军改变战术,由数人举着钢板,快速推进到墙下,用铁镐凿开墙壁,将炸药包塞进凿开的洞内,企图将仓库炸开一个缺口,日军由缺口涌入,进而围歼仓库内的守军。

在非常危急的关头,机枪连班副陈树生身绑手榴弹,拉响导火索,从6楼窗口跳下去,用自身重量砸开了日军衔接起来的钢板,在爆炸中,与10余名冲到墙下的日军同归于尽,瓦解了日军用炸药包炸开墙壁的企图,令日军的进攻再次受阻。

据相关资料的考证,负责进攻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日军,是上海特别陆战队第2、第6大队,在进攻失利的背景下,撤出阵地由第10大队接任进攻。

在第10 大队久攻不下之时,日军又调来了第12大队中的一部分兵力,其中,包括4辆战车,来支援第10大队的作战。

据此判断日军先后投入了第2、第6、第10 等3个特别陆战队大队,外加第12大队的部分兵力(具体数量无从考证因此兵力不详),个人总兵力约为1200余人。

注意当时在上海的海军特别陆战队每个大队的兵力不超过260人,与此后日军步兵1个齐装满员的大队1000余人,完全是两码事。

淞沪会战前,日本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只有第1-4大队,平均每个大队员额258-259人,司令部大队人最多,但也只有318人,其他战车队、通讯队、特炮队都只有100余人,总兵力约2311人。

开战以后,日本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就不停地从国内调兵遣将,包括从汉口调来了特战分队等,最终,拥有了超过12个特别陆战队大队,包括多个炮兵大队和其他技术和后勤兵种,总兵力达到了8811人。

此时,进攻四行仓库的第10大队,兵力已经达到了527人,加上最早进攻的兵力只有258-259人的第2、第6特别陆战队大队,外加第12大队部分兵力(具体兵力数量不详),本文作者据此判断参与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总兵力,先后加起来应该有约1200人。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抗日期间淞沪战役的最后一战。

四行仓库保卫战也就是近日热映的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11月26日到11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以四行仓库为阵地,在营长杨瑞符和团副谢晋元的指挥下,顽强抵抗住了日军多次进攻,圆满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

524团的这个加强营,对外号称是800壮士实际坚守仓库的只有421名战士。

为什么号称八佰呢?

这是当时少年(10岁)女英雄杨惠敏游过苏州河把国旗送到仓库后带出来的消息,原来这是谢晋元、杨瑞符等人是为了迷惑敌人,故意把人数说多了一半儿。

(女童子军杨惠敏)

有人问我,当时坚守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面对多少日军的进攻呢?

我查了历史资料,具体有多少日军众说纷纭。

可以肯定的是和八百壮士对战的是日军的第三师团,是日军的王牌军团,指挥官就是后来指挥南京大的松井石根。

当时日军的一个师团大约2万多人,里面包括三个陆军联队,一个联队大约1500~2000人。

所有资料都没有显示到底有多少日军进攻四行仓库。

从电影或者资料中判断,我认为日军也就是一个陆军联队的人数,不会超过2000人。

杨惠敏带出的消息是800人,这个数字日军知道,也是故意让日军知道的。

松井石根老谋深算,不会布置太多的兵力,因为布置再多的兵力也没什么用,仓库后面,苏州河南岸就是英美的租界区,重型武器根本用不上,英美租界区的煤气站就在四行仓库后面,也就是隔了一条河。

如此一来松井石根布置兵力最多是的一倍,也就是2000人左右,正好是一个日军的联队。

战斗结束后,让松井石根想不到的是,守卫四行仓库的只有421人,这让松井石根很没面子,强烈要求英美租界要对守军进行缴械。

英美租界区为了不和日本人撕破脸,把退到租界里的守军全部缴械,并且隔离看押起来,守军变成了孤军营,成了英美的俘虏,最后被关押了达4年之久。

谢晋元最后被汪伪政府的兵痞刺死,实在可怜可叹,英雄没死在阵前却死在小人之手。

(谢晋元)

文/秉烛读春秋

四行仓库战斗发生的时候,留下的实际兵力是一个营,这一点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总共420人,依托四行仓库的钢筋水泥建筑作为掩体进行战斗,而且,因为四行仓库之前是88师师部所在地,所以粮食、水和储备充足,用谢晋元自己后来在孤军营对记者说的话说,就是在里面坚守三年都没有问题。

但四行仓库实际上是一个并不算太大的目标,在无法使用重武器的情况下,日军也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部队去进攻这个目标,投入的部队太多,反而容易造成比较大的伤亡。作者和《亮剑》里李家坡之战的时候李云龙说的那个道理一样,战场就那么大,投入部队太多无法展开,也没什么用,不如把武器装备集中给一个营去进攻。

但《八佰》这个电影搞得过了,让一些不明就里的观众以为,这个八百壮士的420人面对的是整个淞沪会战中的三十万日军,尤其是在日军进攻四行仓库的时候采用了乌龟阵,扛着钢板以密集队形向四行仓库冲锋,企图进入四行仓库,以至于不得不排队抱着成捆的手榴弹跳下去,才能破了日军的乌龟阵。

电影属于艺术作品,在反映历史真实事件的时候,影视剧有一些艺术夸张是正常的,但这种夸张应该符合一些基本的原则,那么作为一个战争片,就是要符合基本的军事常识,而不能故意给观众造成一些错误印象。比如日军在这个影片中采用的乌龟阵,以及从下水道游泳进入四行仓库,这都属于过于玄幻、违反军事常识的做法。

《八佰》中,日军以非常密集的队形冲击四行仓库的时候,有一个俯拍的镜头,看上去让人以为日军在这里起码投入了一个联队的兵力,其实并没有,日军投入的兵力和守军差不多,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大队,人数大约500人,与四行仓库的守军数量差不多,实际上也相当于一个营的编制。这种情况下,每一轮进攻,也就是一个排的样子,不可能以那样密集的队形冲锋。

这个电影中的日军在冲锋的时候,还背着背包行囊什么的,这也是比较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四行仓库这种战斗,日军是主动进攻的一方,都可以把自己的背包和水壶等生活用具放在后方远离战场的地方,又不是长途行军,背着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用。有这个功夫,多背一点不好吗,背着被褥服装什么的干什么?

而且,因为四行仓库的东面和南面都是租界,日军无法从这里发起进攻,所以进攻只能从北面和西面发起,这就更加影响了日军进攻时候的兵力投入。加上守军在杨瑞符的指挥下,在四行仓库外围也修筑了一些简易工事,主要是班和战斗小组的掩体,形成交叉火力封锁线,对日军进攻来说,也是很大的障碍。

所以,在这种作战条件下,双方的伤亡都不会太大。从日军的方面来说,每次进攻也就是一个排的兵力,多一点也就是一个连,要在这种战斗中消灭太多日军,其实也就不太可能了。按照谢晋元在28日给孙元良的信中所说,第一天战斗消灭日军八十多人,孙元良自己声称,整个四行仓库战斗毙伤日军二百多人,也都是估计的。

是最不会打仗的军队,只比旧军阀好点。

不会打仗的特点之一,是每次会战,投入的兵力都是多的,打起来呢,总是寡不敌众。比如说衡阳保卫战,方先觉投降了,他觉得自己是寡不敌众,而且实在坚持不住了。而在方先觉周边,就有大量的,但是就是帮不了他。

再比如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全军覆没。果粉总是说,张灵甫以区区三万人,对抗华野二十万人,不容易呀。可是在山东战场总共有45万人,全部家底也就这二十多万人。

回到四行仓库这个问题,也非常类似。果粉总是宣传说,以八百人抵抗了日军三十万人。可是在上海有百万大军,真正抵抗日本鬼子的只有这区区八百人,或许还有宝山的一个营。

这其实是的一个巨大弱点,就是配合性差,机动性差。

也有壮烈的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但是都是主动作战下的局部坚守。而从来就是死守,守得住就是大捷,守不住就是死。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留守的战士们面对的是由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率领的日军第三师团,这一日军王牌师共有2.2万名日军。但大家都知道,当时的作战环境不允许2万人同时进攻400,那么士兵们到底面临多少日军?这由三个因素取决,一个是限制日军进攻人数的地理条件,一个驻守四行仓库的占据了多少地利,还有一个是的武器装备是否精良,能否给与日军大程度威胁。

四行仓库限制性的地理条件

当时进攻四行仓库的是日军第三师团上海特别陆战队的几个分大队,每个大队都有几百人上下。因为四行仓库的背面就是苏州河,所以日军只能从其他三个方向展开进攻,但又因两侧的地理条件限制,使得就算三方向同时进攻,日军总人数也不能超过一千。

因为四行仓库是当时闸北区的最高建筑,还以钢筋混凝土建造。在高度上,它给予了士兵们一个战略制高点,可以很好地伏击进攻的日军;在坚固上,它使得日军们除非使用重炮,不然就算用坦克也轰不开那厚实的墙体。而日军一旦使用重炮,就有可能引爆当时在新垃圾桥东侧苏州河边,矗立着的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煤气包。煤气包一旦被波及,爆炸后将使一河之隔的租界区死伤上万,这样日方就会被英美两国强烈谴责乃至开战。在士兵占据的地理优势下,日军因此减少了进攻人数。

400多名战士,每人都配备了一支仿造的Gewehr 88或Gewehr98步枪,且一人一顶德制钢盔,一副防毒面具。

守军们还装备有27挺轻机枪,接近每班一挺,数量非常可观。4挺水冷马克沁重机枪,以及两架防空用的高射机枪。除此外还有满满两大箱的手榴弹。

可以说,拥有这些精良装备的士兵们,无疑对进攻的日军有着极大的威慑力。日军在尝到的火力压制后,就让装甲车来掩护他们前行,这使得本就不宽敞的进攻环境更是变得愈加狭小。于是乎,一场战斗的进攻人数又是大减。

三者交相的结果

一次进攻总人数既不得大于1000,、又占据制高点和防御优势、不得使用重炮、必要时还得用装甲车掩护士兵前进、士兵们又能进行火力压制,这使得一次性进攻的日军总数大量减少。以至于在四昼夜的激战中,士兵与日军交锋时,平均每次面临的人数都不超过500。但如若不被调停,日军还有2万的后部兵力可以补充,最后八佰壮士们也只能以身殉国。

结语

淞沪会战是14年抗战史中,中日双方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它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而感人的“八百”壮士们,他们守卫的不是四行仓库,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不屈的战斗向全世界证明、向全世界呐喊:中华儿女不愿下跪!中国人民誓要站起!

真是情况并不是如同电影宣传所讲,400多对战30万日军,这只不过是电影宣传方的宣传,30万日军确实是真实数据,但并非全部集结于此攻占一个仓库。

其实日军投入的兵力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下的守军人数差不多,大概也就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大队,人数也就在500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于一个营的编制,所以人数上势均力敌,但是其他状况堪忧。

对于日军伤亡情况,这个数字确切地说除了日本军方之外没有人知道具体数字,根据1937年10月《民报》、《大美晚报》、《立报》等的战时报道来看——10月27日日军伤亡80人左右,28日40余人,29日20余人,30日10人左右,伤亡总数应该在100~200人之间,这也只是一个约数,所以大概200左右。

电影终究是电影,除了宣传夸大之外,《八佰》电影中有不少情节其实都是改过的,说说几点真实情况吧:

1.把守四行仓库的军人实际上牺牲了9个人;

2.绑着炸药包跳下去的只有一个人,同时也如同电影所讲,这个人叫陈树生;

3.当时有个女孩绑着闯入仓库,但不是游河过去的,是从一个杂货铺爬过去的;

4.日军没有启用飞机攻楼,因为四行仓库附近就是租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没有用重武器的原因,不然也基本守不住这个仓库六天这么久;

5.团长谢晋元退到租界,但是结局并未呈现,实际上他3年后被自己的两个属下用匕首和铁镐杀害,而且当时才37岁…

所以,历史比电影更残酷,这件事的背后是几百壮士被利用被抛弃被出卖的悲惨,与电影的单纯的宣泄爱国情怀有所偏差,剧情也有所变动,加上导演与飞将军后代的合照等一系列迷之操作让很多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一场充满谎言的烂片,电影本身作为一部商演以及各种情景确实值得点赞,但是对于理性的部分人来讲确实是不大感冒,因为他们觉得不尊重历史。

其实更让人不喜的是导演以及华谊的一系列迷之操作,不过话说回来,做任何事都应该先了解真实历史情况,即便历史真实情况也存在迷糊点,但起码是真实的历史发展方向是确定的,如果了解相关信息之后再看电影,观感肯定是不一样的。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饭后余谈 ,每日为你带来最新热议,最新数据,以上是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一人拼命百夫难挡,88师属于一个营400多名官员,个个锐不可挡,与鬼子激战4日,斩获甚多。纵观整部抗战史,这场在上海闸北的坚守战斗,敌我伤亡数字比例都是最小的,因而值得一说。

一点之争夺,战术目标有限,自然不会吸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军集中力量来进攻,即便对外号称八百士,日军清楚地知道,闸北其它地区皆已空守无人被放弃。如果按照第三战区的计划,留下坚守的是孙元良的整个88师,控制地域再宽一些的话,战场形势亦自当不同。

当坚守只具象征意义,实际作战意义已不大,无论从战术价值,还是从控制空间来衡量,四行仓库就变成一枚闲子。

闲子不闲,打得顽强和激烈,从而使得鬼子如梗在喉,27日集中了两个大队全力攻击,配合进攻的,还有装甲兵、航空兵和炮兵等,撂在一块的话,可能一天之间,日军投入的兵力当在上千人。

仗打得英勇,赢得上海市民真心支持,老蒋不由喜悦于心,绘声绘色在其日记中记了一笔,以感动中外而着眼。

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拖出主力师去拼,打掉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也大大鼓舞了官兵抗战的信心,坚守闸北的400士即为明证。

400人不多,且大多为新兵,4天的仗打下来,自己死伤有限,斩获高,也许这就是全力抗战下的结果。中华不缺死节之士,每逢国难多有慷慨赴死之精神,如果把此气保持下去,魂舞大漠相信,抗战不会打到14年,一定更短。

中新网上海8月27日电 (李秋莹 徐明睿)日前,电影《八佰》热映,而作为电影中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原址,上海的四行仓库最近成为了上海市民以及不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交通银行与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与盐业银行)于1931年建成的联合仓库。它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建造得十分坚固。

小朋友在观展 李秋莹 摄

1937年10月26日,当时的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第88师262旅524团第一营的战士们连夜进驻四行仓库,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他们对外宣称800人来迷惑敌人,英勇抗击日寇的疯狂进攻整整四昼夜,振奋了抗日精神,在淞沪战争尾声时彰显了民族气节。

展陈 李秋莹 摄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四行仓库大致的结构没有改变,外墙仍是当年的墙面,中体的一些部分则是后来重建的。“至于西墙,战争过后曾经被修复过,那些弹洞都被堵上了,后来我们又根据当时的照片、资料,将西墙原样恢复了。现在的西墙应该基本跟当年的样子是一致的。”在西墙下。记者看到,不少来参观的游客们自发地用花束、水果、饮料来祭奠战士的英勇。上海市民王喆也在今天带着儿子一同来参观,“我认为需要带孩子一起来体会当时前辈们的保家卫国的精神,让他学会感恩,知道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前几天我们还去参观了淞沪会战纪念馆,非常感动。”父子俩也手捧着一束鲜花,准备祭奠战士们。

观展人员在听讲解 李秋莹 摄

今年十岁的陈彦诺小朋友对记者说,“看完电影更想身临其境地体会当时的情景,腰间着手榴弹跃出窗外的那位战士我在电影中也看见了……”陈彦诺的妈妈对记者表示,家里十分注重对孩子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正好赶上《八佰》上映,就趁热打铁带着他来参观,陈妈妈偷偷告诉记者,“彦诺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感动哭了,今天也是差点忍不住眼泪。”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介绍,随着电影开播,客流量与俱增,不过出于防疫需求,当前展馆每天最多接待游客数量为2500人,并需提前线上预约。“纪念馆从现在到9月初,预约人数已经全部额满。”马馆长介绍,为了更好服务游客,现在馆内的所有员工都在一线,“包括提醒大家带好口罩、帮助游客扫码、预约……”

游客观展 李秋莹 摄

虽然预约名额早已告罄,但因为仓库西侧的晋元纪念广场和西墙是公共区域,很多游客即便知道无法入馆,也依旧专程慕名而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和崇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