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南电视台 > 长沙公共在线直播

事故预防(事故预防四个原则)

发布时间:2022-05-18 14:07:12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事故预防(事故预防四个原则)

事故预防的4个基本原则。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事故的预防是我们需要做的,这样才能避免事故发生。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事故预防的4个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

事故预防的4个基本原则1

1、事故可以预防。在这种原则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方法。

2、防患于未然。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关系,积极有效的预防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只有避免了事故,才能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事故与其发生的原因是必然性关系。任何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为了使预防事故的措施有效,首先应当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所以,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来源于深入的原因分析。

4、全面治理的原则。这是指在引起事故的各种重要的原因,必须全面考虑、缺一不可。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为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根支柱,事故预防的效果就不好。

扩展资料

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 (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事故预防的4个基本原则2

学校安全事故的预防

1、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学校还应当对教师及其他职工进行安全业务培训,指导和督促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

2、学校应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学活动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和纪律、安全及自救自护教育。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应当包括安全教育的内容。

3、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并按规定配备消防设备,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学校举办者应当为学校配备符合标准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提供必需的人员、经费保障;学校自行添置的设施设备亦应当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4、学校应当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确保其使用安全;对有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教学科研实验仪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并实行严格管理。学校应当在具有危险性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上及校内施工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学校的食品、药品、饮用水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用具等物品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学校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产品与服务时,应当选择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相应标准的产品与服务。

6、学校实行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制度。非学校人员和车辆未经学校同意不得进入校园。任何人不得将非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动物及其他危及人身安全的物品带入学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住宿学生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设专人负责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安全保护工作。

7、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娱乐、体育、劳动、教学实验等教育教学活动,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校外集体活动,应当将活动内容和安全保护措施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活动内容和方式应当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和示范,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8、学校应当在放假前做好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在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做好相应工作。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或者从事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活动;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未成年人不宜参加的活动。

9、学校应当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台风、地震、洪水、火灾等重大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迅速采取应急安全保护措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并及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10、校应当有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学校应当对学校安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处理或者报告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11、教师及其他职工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发现有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行为,应当及时告诫或者制止;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2、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学生有特殊体质或者疾病,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安排学生健康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告知学校;如需请假,应当及时按学校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13、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学校安全管理规范,指导学校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有关应急预案和学生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和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不落实学生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督促其限期整改。

14、公安部门应当与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机构建立联系制度,协助学校开展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的治安管理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学校消除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和查处危害学生安全的违法活动。公安、交通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在学校附近的公路和城市道路按规定设置避让学生、禁鸣喇叭、减速慢行、人行横道等交通标志、标线,并做好交通管理工作;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监管。

15、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和学生的疾病预防、食品卫生、身心保健等卫生知识指导,依法加强对学校和为学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的生产经营者落实卫生安全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事故预防的4个基本原则3

学生溺水事故如何预防

1、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每当夏天游泳季节来临,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给孩子讲野外游泳的危害,使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让孩子们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事故发生,通过村(社区)行政会议、横幅标语、禁止警示牌坊、短信校讯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

2、加强教育管理

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防溺亡事故的专门小组,精心组织安全教育教材并提供课时保障;深入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向学生宣传防止溺水的基本常识;每期开展一次规范的防溺水安全演练,以强化在校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教育和重点时段(节假日后、考试结束后)的监管,不搞大概齐差不多,不留死角,切实担负起安全监管的责任。

3、加强技能培训

有人说会游泳的人,会多半条命,人们只有真正掌握了游泳技能,才能有效的预防溺水,有条件开展游泳培训的一定要使学生学会游泳,并且要熟练的掌握,学校不具备条件的,与校外正规的游泳馆(场所)达成协议,委托培训,学生家长也应根据情况培训教育自己的孩子。

4、政府监管到位

生命高于一切。政府、社区要成立专门的夏季防溺水机构,分派专人在江河、湖库等地区进行监管看护,落实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5、强化自救他救能力教育

我们倡导见义勇为,更希望见义智为。遇到危险或意外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遇到有人溺水时,必须运用最安全的方法救援,如果能在岸上施救的,决不要下水去救,如能用器材去施救的,决不要徒手去救。不论使用哪一种救生方法,都要先要求保障自身安全,这样才能达到救助别人的目的,千万不要演变成“人溺已溺”的悲剧。

施工现场事故的预防

为切实达到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快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升了安全技术水平,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了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如采取机械化的喷涂抹灰,提高工效2~4倍,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护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尽量优先考虑采用新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手段,为安全生产及预防事故创造条件。

(2)设置安全装置

①防护装置。

防护装置就是用屏保方法和手段将人体与生产活动中出现的危险部位隔离开来的设施与设备。施工活动中的危险部位主要有“四口”(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及通道口)、机具、车辆、暂设电器、高温、高压容器以及原始环境中遗留下来的不安全因素等。

防护装置的种类众多,企业购入的设备应有严密的安全防护装置,但是由于建筑业流动性大、人员繁杂以及生产厂家的问题,都可能造成无防护或缺少、遗失的现象。因此,应该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在“四口”、“五临边”处理上要按部颁标准设置水平及立体防护,使劳动者有安全感;在机械设备上要做到轮有罩、轴有套,使其转动部分与人体绝对隔离开来;在施工用电中,需做到“四级”保险;遗留在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要有隔离措施,例如高压线路的隔离防护设施等。项目经理与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检查并且教育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并且严加保护。不能随意破坏、拆卸与废弃。

②保险装置。

保险装置是指机械设备在非正常操作与运行中能自动控制和消除危险的设施设备,也可以说它是保障设施设备与人身安全的装置,如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阀,供电设施的触电保安器,各种提升设备的断绳保险器等。

③信号装置。

信号装置是指利用人的视、听觉反应原理制造的装置。它是应用信号指示或者警告工人该做什么、该躲避什么。信号装置的本身没有排除危险的功能,它只是提示工人注意,遇到不安全状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脱离危险区或者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它的效果取决于工人的注意力以及识别信号的能力。

信号装置可以分为三种:

颜色信号,例如指挥起重工的红、绿手旗,场内道路上的红、绿、黄灯;

音响信号,例如塔吊上的电铃、指挥吹的口哨等;

指示仪表信号,例如压力表、水位表、温度计等。

④危险警示标志。

危险警示标志是警示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应该注意或者必须做到的统一措施。一般它以简短的文字或者明确的图形符号予以显示,例如“禁止烟火!”、“危险!”、“有电!”等。各类图形一般配以红、蓝、黄、绿颜色。红色表示危险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表示警告,绿色表示安全。国家发布的安全标志对保持安全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必须按照标准予以实施。

(3)预防性机械强度试验与电气绝缘检验

①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尤其是自行设计组装的临时设施与各种材料、构件、部件都应进行机械强度试验,必须在满足设计与使用功能时才可投入正常使用。有些还必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试验,例如施工用的钢丝绳、钢材、钢筋、机件以及自行设计的吊栏架、外挂架子等,在使用前必须要做承载试验,这种试验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②电气绝缘检验。

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可靠,不仅是电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施工现场财产、人员的设施。由于施工现场多工种联合作业,使用电器设备的工种不断增多,更应该重视电气绝缘问题。因此,要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使机电设施、设备正常运转,不断更新老化以及被损坏的电气设备与线路是必须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及时发现隐患,消除危险源,要求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应对电气绝缘进行检验。

(4)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有计划检修。

随着施工机械化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大、中、小型机械设备进入工地,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要经常变化施工地点与条件,机械设备要经常拆卸、安装。就机械设备本身而言,各零部件也会产生自然与人为的磨损,若不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便会导致事故发生,轻者影响生产,重者可能会机毁人亡,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如果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与效率,有效地预防事故就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

①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各种机械设备是依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设计生产出来的,除了一般性的要求外,也具有特殊的要求。即应严格坚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规则,应按照其操作过程进行保护,使用后要及时加油清洗,使其减少磨损,确保正常运转,尽量延长寿命,提高完好率与使用率。

②计划检修。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对每类机械设备都应建立档案(租赁的设备由设备产权单位建档),以便能够及时地按照每台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大、中、小修,在检修中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技术规定,遵守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绝不能为了赶进度,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让机械设备“带病”工作。

(5)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适时地供应劳动保护用品,是在施工生产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与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虽然不是主要手段,但是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确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少企业与施工现场曾多次出现有惊无险的事例,也出现了不少不适时发放及不正确使用劳保用品而丧生的例子。因此,统一采购、妥善保管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6)强化管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普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到全国各地,农民工以各种形式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他们不熟悉的工作,自身也较为缺乏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因此,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他们身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一般因工伤亡事故的农民工占80%以上,有的企业100%出现在他们身上。若能从招工审查、技术培训、施工管理及行政生活上严格加强管理,将事故减少50%以上,那么许多生命将被挽救。因此,这是当前以及将来预防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强化,建筑企业施工的法律、规程、标准已大量出台。只要认真地贯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且不断补充完善其实施细则,建筑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能实现,大量的伤亡事故就能减少和杜绝。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